高校应实行技术教育与基础教育相结合,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基础教育论文,高校论文,技术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完全有理由把现阶段称为科学技术革命的时代。这个时代的突出特点是:科学思想飞速发展,科技进步日益加快,人类活动的各个领域,从基本的工艺过程到大型工业综合体的管理,正在发生根本性和实质性的变化。
科学技术革命的浪潮正在猛烈冲击并深刻影响着普通教育和专业教育的各个层次和各个领域,其中包括高等学校。下面我们谈谈现代高等技术教育存在的问题和发展的趋势。了解这些问题和趋势对我们培养未来技术专家是至关重要的。
一、适应科技革命的需要,培养各个行业的专家
目前的主要问题是专家的培养质量问题。对人才培养质量的要求取决于下列因素:社会进步的加快、在社会发展过程中人的主观因素的作用增长、在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内科学管理原理的迅速推广,以及在我们社会中,为实现充分的社会平等和个性的全面发展而完善社会组织和社会关系的新的可能性。这些因素和趋势预示着高等教育发展的新方向。
在科学技术革命的条件下,新的科学方向的产生和发展是非常迅速的。与此同时,也出现了对许多新专业的人才需求,并要求高等学校所培养的专家具有职业机动性和适应性。一般说来,在对专家持续增长的需求同教育系统众所周知的保守性之间,存在着一定的矛盾。教育系统跟科学和生产相比变化更少。因此,我们认为,要想在教学中兼顾科学、技术和生产三方面的发展变化,并保持人才培养的合理性,必须从原则上改变高等教育的方向。尤其是在教学原则上,要从粗放型信息教学转变为强化型基础教学。
对整个教育系统而言,它的使命就是保证在一定知识领域内,对技术专家进行基础的和方法论的培养。在此基础上,还必须发展他们的创造能力,使他们形成深刻的世界观准则、高度的思维素质以及在科技生活和社会政治经济生活中认清方向的能力。对现代高等技术院校来说,树立培养宽专业的专家的观念,应当占有重要的地位。这是完全符合目前生产飞速发展和技术不断更新的形势的。因为在这种形势下,起重要作用的,将是专家预见自己的专业领域和整个国家经济发展前景的能力,以及熟练科学地组织劳动和管理生产的能力。
然而,不仅工业,而且科学也要求教育系统有足够的机动性,以便能够在短时期内培养出所需专业的必要数量的专家。在二次大战后的年代里,正是这种情况促使许多新的系和新型高等学校——高等技术院校的建立,它们开始培养现代社会各个领域中的专业人才。
目前,各行各业的专家都面临着复杂的、综合的科学、工程和生产上的问题。这些问题彼此密切相关。例如,宇宙研究向工程师和空气动力学专家提出了一系列全新的问题,它们涉及到确定火箭和飞行器的空气动力特性。这是一个错综复杂地交织在一起的课题,其中包括纯科学的(通常涉及到提出和解决物理气体动力学的复杂的非线性问题),应用的(制定有效的解决方案及其应用),工程的(根据理论的和实际的研究成果,用系统整体性的观点寻找最优的解决途径),以及同实现设计方案有关的特殊的生产课题,等等。
最近几年是各种科学和工程的研究方法发展最迅速的阶段。而高速电子计算机之广泛应用于实际研究工作,对于这一发展过程具有决定性意义。因此,现代高等学校必须培养能够将深厚的理论基础知识与广阔的工程技术知识相结合的、能够解决由各种知识结合而产生的综合科技问题的研究人员和应用科学工作者。
二、探索新的培养模式,实行技术教育和基础教育相结合
在此需要强调指出的是,现代实践要求高等学校与科学和生产之间具有更完善的联合形式。这种联合是发展高等学校的主要原则之一。
为了有效地解决上面所提到的问题,必须始终不渝地寻求高等教育的新模式。为此有必要简略地回顾一下历史。
我们知道,不同的社会发展时期对教育的模式和内容有着不同要求。M.B.罗蒙诺索夫早在200年前, 即在俄罗斯蓬勃发展的前夕就创建了第一所俄罗斯大学。法国资产阶级革命促进了统一的国家教育体系的建立,并于1794年组建了师范学校和综合技术学校。在18世纪下半叶发生的俄国工业革命,导致了高等工程学校的建立。俄国第一所这样的学校称为矿业学校(即现在的圣彼得堡矿业学院),始建于1773年。
十月革命为我国高等学校的全面发展创造了新的前提条件。高等教育各个领域内的力量开始被迅速地集中和组织到一起,大力为国民经济和文化部门培养实际需要的人才。当时综合性基础教育和技术性专业教育的结合成为基本方向。因为综合性教育主要保证对专家实施广泛的基础科学教育,但它通常并不能培养完全适合于工业实验室和应用研究所工作的人才。而技术性专业教育培养的学生知识面又不够宽。因此,需要技术教育与基础教育结合起来。
今天可以看到,综合性基础教育和技术性专业教育在一定程度上正在相互结合。现在,已经建立的许多高等学校开始将综合性大学和高等技术学校的特点(也可以说,把各自的优点)结合在一起,有越来越多的高等技术院校,正在致力于把综合性大学深厚的基础知识与大量的工程知识结合在一起,并纳入培养最新技术领域大学生的教育计划中。这些高等学校办学的指导原则是:在同科学研究所、设计院和工业部门的合作中培养人才,建立教学——科学——生产联合体。这样的高等学校有:莫斯科物理技术学院、莫斯科工程物理学院、莫斯科无线电——电子——自动化技术学院、莫斯科电子技术和电子设备制造学院,还有圣彼得堡联索维特工艺学院、新西伯利亚大学及其它学校。实际上早在30年代,圣彼得堡工业大学就在自己的一个系中开始同科研部门和工厂企业密切合作来培养研究人员了。
在我们看来,正是一些称为技术大学的这类高等学校构成了能够有效解决科技革命所需要的新的高等教育模式。这类技术院校在专家培养方面所具有的基本特点是:深厚的基础教育;把科学和生产活动纳入教学过程;人才的定向培养和分化性(分段式)教学制度(针对某一些部门的要求和任务);人才的再培训。
为了完成对飞速发展的科技领域中的专家(工程研究人员和应用技术专家)的基础教育,必须把基础课程的精深知识作为普通教育的基础。并要求未来专家对数学、普通物理和理论物理、社会科学、外语等课程的学习和掌握,都应该达到综合性大学课程所要求的程度。与此同时,还应该极大地重视这些课程的应用和实践方面的内容,培养实验室工作、独立工作和写专题报告的能力等。
(1)普通教育。 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在于使大学生掌握基础课程,以发展其积极的和创造性的思维。与此同时,也不应该偏重于所讲授课程内容的完整性,而有损于教育的思想性和创造性。事实上,教学同教育的区别正在于此。
(2)专业教育。这一阶段开始上专业课, 并进行宽专业面的实验室工作,但这些都是在选定的专业范围内(如电子学和无线电技术,普通物理和应用物理,管理和应用数学等)进行的。因此,能够达到一定的教育广度和专业培训水平。
(3)研究工作。 这一阶段的目的是进行具体的(更狭窄但更精深的)专业教育,所以,一般应当在研究所或重点企业的装备精良的实验室中进行。重要的是,此阶段的教学应由在该科技领域中积极工作并卓有成效的专家们进行,要在学习过程中将大学生引导到积极而独立的科学和生产活动中去。这也是培养工程技术研究人员的必要条件。把教学过程分成上述三个独立的阶段,就有可能有效地控制它们,以保证专家培养的机动性和方向性,并为分化性(分段式)教学的建立创造前提条件。例如莫斯科物理技术学院,它的教学制度的特点正在于:实施基础教育并设有一些重点研究所,而且专业教研室就建在那里。教学的生产环节实际上是“就地”进行的。
三、采取多种形式办学,建立教学科研生产联合体
今天,几乎所有的人都不怀疑基础教育的重要性。但是,如果要在实践中实现它,还需要克服许多困难。首先,为此要使教学计划在一定程度上现代化;其次,必须使技术基础课教研室具备强有力的教学力量,并且有经过严格挑选的学生;第三,基础教育阶段各门课程的教学大纲要尽可能紧密而自然地与专业课衔接起来。
谈到人才培养的“方向”,我们指的是:高等学校有责任清楚地预见到,某一专业什么时候应培养出多少专家,应派往何处。高等学校对这些问题解决得越好,它的整个工作就越有成效,越有创造性。所以,我们主张高等学校同各专业部和各主管部门(最好是同重点企业)直接挂钩。我们认为,由于高等学校参与这些部门的管理工作,在那里可以看到高等学校的优势所在,不仅能使未来专家的分配变得更合理、更有针对性,而且大学生生产实习和毕业设计的指导等问题,自然也就容易解决了。当然,这时也不应忽视大学生自身的心理取向。
正因为如此,我们应当更广泛地扩大与重点企业的合作范围。开始时,只挑选一些企业来安排毕业设计,以后,随着高等学校和企业之间相互利益的增大,可以直接把教学的整个过程安排在那里。与此同时,高等学校当然要担负一些附加的任务,如研究专家的需求情况等。仍以莫斯科物理技术学院为例,这所学院历来高度重视毕业生的“需求和分配”问题,它经常以适当的方式对高年级的专业方向做些调整或重新安排。近几年,在学生总数没有明显增长的情况下,建立了许多新系,如物理和量子电子学系、空气力学和飞行技术系、管理和应用数学系、物理和动力学系、生物化学和生物工程系。这些系的物质基础通常是依靠各工业部门和主管部门建立起来的,各个年级的工作实际上也是同时组织起来的,而且只经过一年半到两年时间,新专业就培养出了首批毕业生。如莫斯科物理技术学院同俄罗斯科学院保持着密切的联系,不仅为科学院本身培养了大批科学工作者,而且通过科学院的研究所为各部和各主管部门的各专业研究所和设计院培养了大量科学人才。无疑,这种“高等学校——科学院——工业部门”的专家培养体制,今后将会得到进一步发展。
由此可见,在专家培养过程中,把普通技术教育的深厚基础与专业的方向性相结合,是现代工程教育现实存在的发展趋势。正是在这种思想的主导下,按照“在宽广的基础上进行定向培养”的模式确立了高等教育的内容和形式。
在高等教育的整个系统中,存在着一个现实问题,即在高等学校的标准教学大纲(以及与其相应的毕业生知识结构)同持续而飞速发展的科学技术水平之间存在着脱节现象。一般来说,既然高等学校教学大纲的变化和调整或多或少地需要一定时间,因而在科技知识爆炸性增长的条件下,这样的脱节现象似乎是不可避免的。但这种意见缺乏充足的理由。我们认为,如果实行把教学过程与学生在现代化实验室、重点科研所和设计院进行的研究工作有机结合的教育体制,实际上是能够缩小,甚至是可以从根本上消除这种脱节的。许多工程技术院校的工作经验表明,当大学生的专业培养在同科学研究和设计院的紧密合作中进行时,这些机构的专业转向会立即引起大学生知识结构的变化。这样,高等学校的毕业生就能掌握该专业领域的最新知识,从而将极大地缩小他们进入生产领域后的适应期。
除了重点研究所之外,教学——科研——生产联合体也被认为是进行合作的最佳形式。一些这样的联合体的经验表明,它们的工作效率是很高的。在那里,科学和生产已经确实结合在教学过程中了,人才培养工作也是最大限度地接近于达到实际要求。
实践证明,建立技术大学体制,能够实现在校内甚至在系内根据专业的需要对专家进行分化性培养。由于这类大学具有范围广泛的配套专业,因而可以把对大学生的培养工作划分为不同阶段,例如,对宇宙物理、生物工程、物理电子学等专业,可分为专业教学阶段和科研教学阶段。
如果是直接培养工程研究人员,那么,采用类似于录取研究生的竞争性选拔方式是合适的。显然,要使所有的大学生都进入到教学最后阶段的科研工作中去是不切实际的。这些问题目前很值得研究,因为在许多科研所,科研人员的数量已达到一定的饱和程度,要吸收大学生有一定的困难。
从许多情况(如疾病、天赋素质差、对专业不感兴趣等)来看,一部分毕业生并没有得到很好的培养。根据这种情况应该考虑,在整个学习期间,周期性地将不愿意或没有能力继续学习的学生淘汰出去,让他们直接从事生产工作,并发给适当的学历证书。这种体制有可能将有能力的人从边缘状态拉到最后的研究阶段上来,并为这一阶段制订出更富有针对性和创造性的教学大纲,等等。
实际上,这种竞争性选拔方式已纳入莫斯科物理技术学院的教学体制中。这里的学生可以在第三学年进行普通物理结业考试,而在第二学年和第五学年进行考查。应该指出的是,在西欧(如法国的综合技术学校)和美国(如麻省理工学院和加州理工学院等)的许多较好的高等学校中,都采用以分阶段竞争性方式选拔大学生的做法来深化专业教学,并已证实这种做法是正确的和行之有效的。
由此可见,在整个教育系统的自然发展和壮大过程中,只有分化性教育体制能够逐步提高工程技术专家的培养质量,而这种体制又很适应于工程技术院校。
只有通过对年轻专家进行多年的强化教育,才能为科研机关和新兴的工业部门输送业务水平高的人才。但是,众所周知,目前应用研究的发展落后于科学的发展,因此,许多科学成果多年来只能成为科研所库存的财富。这是因为应用技术专家和生产人员没有跟上主要基础科学领域研究方向上的迅速变化,他们在大学里获得的知识很快就陈旧了。出现这种情况对于工业和应用研究所的工作人员来说是不奇怪的,但却是很令人担忧的。
现在我们所面临的问题是,在培养最新科技领域的专家的同时,应该如何更广泛、更积极地对科技工作者,首先是对基础工业部门和应用研究所的研究人员进行“再培训和见习”。为此,应在高等学校大规模地组织对受过高等教育的专家就科学和技术的迫切问题进行系统的再培养。这是非常必要的。
另外,我们也要重视提高企业领导人员的业务水平。可以为他们举办短训班(二至三周),或进行为期数月的专业方向明确的科学训练。同时,保留为再培训有大学文凭的专家而举办的为期一年(或两年)的学习班是适宜的。在学习期间,他们仍从事自己的研究或生产工作。学习结束时也要进行毕业论文答辩,成绩优异者有权申请攻读副博士的必修课(通常这些课程的教学大纲的要求高于博士考试所提出的要求)。
在我国,类似的专家再培训系统还在发挥作用。尤其在莫斯科物理技术学院,它已有20多年的历史,并以专门系的形式从组织上确定下来。这样的系也存在于许多其他高等学校。然而,我们认为,更合理的方法是,高等学校自己应建立具有多种专业的人才再培训中心。
为此,应该更积极地利用地方电视台为人才的再培训工作服务。在电视台的帮助下,可以用三、四个学期,为广大听众转播高等学校再培训中心的讲课。
四、加强大学生的世界观教育,提高大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
大学生基础教育的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对他们世界观的教育。大学生的世界观是在多种因素相互作用下形成的。我们只想谈谈这个复杂过程的某些个别方面,尤其是教育过程在受教育者的科学世界观形成中的作用。
学习社会科学在这里具有首要意义,有关教研室应当积极寻求改善自己工作的途径。我们认为,一种有效的方法是,应使所教的课程与高等学校的专业方向和具体的国际形势保持联系。这对于社会科学的各门课程都很重要,特别是对于哲学和科学社会主义这两门课。马列主义哲学不仅具有自己的研究对象,而且也是所有其它学科的方法论基础,应当根据高等学校的特点来看待哲学的方法论功能。所以,我们希望,比如,讲授辩证唯物主义课的教师不仅要具备基础科学知识,而且应该受到物理、数学专业的教育。
改善大学生世界观教育过程的另一方面是,使自然科学课程教学和技术课程教学文科化。我们不想对这个问题进行充分的阐述,只是指出下列三个值得注意的问题。
第一,在讲授自然科学课程和技术课程时,应反映出同建立科学理论相联系的各种观点。有人认为,大学生必须掌握的是现代知识和应用这些知识解决该科学领域课题的技能。然而,把历史的观点与理论和应用的观点对立起来的做法是不正确的。学习创立科学理论的历史能够使我们了解科学家们的创造性的实验,并深刻理解其科学成就的实质。这种观点可以增强课程的教育功能,因为它可以使大学生认识到杰出的俄罗斯学者的优先地位以及他们对科学的贡献。
第二,在普通技术课程和应用科学课程中,在论述有关专业问题的同时,应当涉及一些有关科学进步的社会学观点。这类问题,如人与技术、社会与自然界、控制论与生产等,不仅在社会科学课程中,而且在专业课程中,都应该得到反映。
第三,基础科学在自己的建立和发展过程中,在论述有关专业问题时,也应涉及到方法论问题。这点在科学革命时期表现得尤为突出,现已发生的一系列根本性的科学变革,需要重新研究它的许多定律和原理。这就迫使科学家们讨论最基本的问题,包括科学的历史和哲学问题。这就是科学本身的情况,我们不能不在讲授社会科学课和专业技术课的过程中反映出来。
总而言之,我们认为,教学的文科化是深化大学生世界观教育的有效方法之一。在不贬低其它各种教育方法的重要性的情况下,可以认为,教学过程是完成这一任务的重要环节。所以,必须使所有教研室的教师都对社会学问题和方法论问题产生爱好和兴趣,而且这一点是完全可以做到的。
五、加强教育科学研究,大力培养高层次人才
当代高等学校生活中一个最重要的问题是,必须合理地组织教育科学研究。目前,在高等学校科研工作中,正在发生着转变,即从粗放型研究活动转变为集约型科研活动。这就是说,学校科研工作的进一步发展,有赖于下列因素的保证:提高科学研究的效率;加速基础研究成果在生活中的应用;积极利用计算机技术;完善管理系统,等等。目前的问题是,应该如何使科学技术人才具有高度的专业机动性,也就是说,如何使他们能够迅速了解和把握新的研究方向。
高等学校要重视发展基础研究。同时,尤其重要的是,要探索出更明确的组织形式,以帮助高等学校的研究所和实验室,使它们无论在贡献上还是在地位上,都尽可能与科学院和主管部门的同类研究机关处于平等地位。
众所周知,科学研究的效率在许多方面取决于所选择的课题及其现实性。这样,就需要改善高等学校的科研工作计划,要广泛利用制定计划的程序、目标、方法,引导高等学校解决综合性的大课题。
值得注意的是,要把专业相近的高等学校安排得更加靠近一些,这样更易于建立高等学校校际之间的科学中心。这样的中心应该为其技术系统和相应专业的系或高等学校使用的实验大楼和宿舍的建设工作作出规划,而这样的系也利于合理利用科学技术的潜力来培养和教育青年专家。这样就能更充分地满足科学中心和工业部门对人才的需求。
扩大高等学校生产基础的另一条途径是,在俄罗斯科学院和专业部门的科学中心里,组建研究最迫切的科技问题的高等学校校际之间的综合性实验室,以有利于青年专家和高校科技工作者经常来这里实习。
当然,无论在科学院的研究所,还是在高等学校的实验室,研究生的培养工作都应该更具有方向性和目的性的特点,以避免因比例失调而造成许多中央研究所科技人员过剩,而边远地区的高等学校和研究所人才却严重缺乏的现象。所以在招收研究生时,最好要事先宣布毕业后的工作地区。
为了更充分地满足各高等学校、科学院和设计院对人才的需求,应该考虑有计划地在本地区选拔一批有才干的青年,把他们送进重点高校和研究生院深造。他们所学的专业需经严格审定。如莫斯科物理技术学院正在有选择性地为乌拉尔、西伯利亚及远东等地区培养人才。实践证明,这是完全可行的。
我们认为,讨论和解决上述问题,能够更好地利用高等学校的巨大科技潜力,能够更有效地提高专家的培养质量。其结果必将促进国家对高等学校所提出的培养具有高度理论水平和熟练技能的青年专家的任务的圆满完成。
徐波 译
译自俄罗斯《高等学校通报》1992年第3期
译者单位:湖南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