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拉兹洛系统哲学中的价值理论思想_哲学论文

论拉兹洛系统哲学中的价值理论思想_哲学论文

评拉兹洛系统哲学的价值论思想,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价值论论文,哲学论文,思想论文,系统论文,评拉兹洛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拉兹洛的系统哲学由其本体论、认识论和价值论三个部分组成,本体论和认识论已作了较为详细的评价,作为补充,笔者在此对拉兹洛的价值论思想提出自己的引玉之见,旨在丰富我国学术界关于价值论讨论的内容。

一、适应:一种新的价值规范拉兹洛把价值定义为“由包含在系统内的程序明确规定并通过同环境的规范相互作用而实现的系统的状态。”[①a]因此,他把“规范价值视为人类与其生物环境和文化环境保持适应状态的相互关系。”在他看来,人和其他系统一样也是一种层次性整体:作为上层系统,他在生理和心理上适应其各种下层系统,同时他又作为下层系统,作为社会中的一部分适应他的环境中的社会系统。作为一个整体,好的适应意味着人在肉体和精神两个方面是健康的;作为一个部分,好的适应意味着适应社会,即适应与社会价值规范相一致的文化模式和伦理道德。如果一个人既适应他的生物环境又适应他的社会文化环境,那么他就实现了自己的价值;而一群个体如都能做到这样,那么整个社会系统就处于“好”的适应状态。

值得注意的是,在拉兹洛看来,规范价值标准同系统——环境连续系统内的某种状态紧密联系在一起,这种价值标准由系统对环境的适应程度来说明,而不是由它的组织水平来说明。例如,阿米巴并不由于组织化程度高而比氢原子“好”;同样道理,人类也不一定比阿米巴“好”。换句话说,价值状态就是主体对其环境的适应状态,而系统的适应水平则是价值规范的决定因素。他认为,无论在什么场合下,适应都是动态、持续的活动。在这种活动中,系统按照自己设计的能够保证获得最大现实利益的方式使它本身同环境相适应。因而对于有机系统而言,要想保证整体的协调活动,有时就有必要对一些器官或组织进行再构造。这些干预手段就是外科手术,在社会领域中,同这种医学方式类似的操作就是社会改革。

不过按照拉兹洛的观点,由于适应是一个动态的和有目的指向的过程,最佳的适应状态实际上是不可能达到的,因此现实的系统都只能处于各种次于最佳的适应状态。而任何一个系统的适应水平都是以等级序列中的所有系统适应水平为条件的,所以为了对每个系统都有利,就得保证其它所有与之有相互作用的系统都处于最佳适应状态。

二、自由:老话题新内涵按照系统哲学的双透视论观点看,人也是一个双透视的自然——认知系统:如果从内省的角度看,人是由心灵事件组成的认知系统;而从外部进行分析,他就是由物理事件构成的自然系统。拉兹洛认为,作为自然系统的人,大脑的复杂组织系统对外界任何给定的刺激,几乎可以产生出无穷多种的响应与之对应,这就意味着人类的行为模式在生理上的极限几乎是不存在的,从而也说明了人在其行为上具有广泛的自由;而作为认知系统的人,对于知觉表象模式N,概念x、y、z都同样适用,这样,认知系统就有了选择的余地,也就是说系统有从它合适的备选概念中进行选择的自由。因此,作为自然——认知系统的人的自由可以概括为:从内部(作为认知系统)看,他在建构和响应的选择方面是自由的;从外部(作为自然系统)看,他在一定的自由度内处理信息并对之产生响应方面是自由的,而这种自由是在开放系统适应环境的历史过程中获得的。[①b]

拉兹洛认为,个人的自我实现是社会系统整体功能达到最佳的基础,而个人的自由是保证他自我实现能够成功的必要条件,所以个人的自由应是系统哲学人道主义规范的核心。对此他作了三个方面的阐释。第一,随着时代的进步,社会系统的组织程度越来越高,个人在系统内与他同伴间的通讯也越来越多,因而他们之间相互决定的程度越来越大。但人的行为并不是由S—R(刺激——反应)弧构成的,即在他们的输入和输出间不存在简单的线性因果关系,实际上,可观察到的行为结果是输入和组织这二者的结合产生的。而且,系统的活动受自身组织的控制比受输入到其内部的信息的控制更显著。第二,高度分化的社会组织把相应的具体限制强加到担任具体角色的个人身上,这些限制就是以信息形式传递的。这样,信息就成了他们适应性自我组织的刺激力量,并且这种自我组织逐渐发展成为重要的具有自主性的内部结构,从而使个人较少地,而不是更加受制于他的环境。第三,高度分化的技术社会中的通讯所起的作用是作为确定个人决策能力的一种手段,而不是直接地确定他们的行为。任务愈复杂,愈不能依靠指令和行为的S—R关系,或者说,愈要依靠个人自身的决策能力。阻碍个人自由的社会系统实际是对系统规范的偏离,这种系统比较不稳定,因为它没有发挥出组成社会系统的各个部门的最大潜能,从而就阻碍了社会系统整体功能的发挥。

总而言之,在拉兹洛看来,个人自由和社会决定之间不存在必然的矛盾,相反,现代社会的发展愈来愈需要具有决策能力的个人,愈来愈需要个人的自主性。因此说,个人自由不仅是自我实现的基本前提,同时也是社会系统的客观需要,所以它理应成为当今人道主义的规范。

三、求生:系统哲学的目标定向众所周知,当今世界尽管在科学技术及其社会的其他各方面都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但人类面临的问题也越来越严重,越来越难以解决。作为一个和平主义者,拉兹洛非常关心人类所面临的危机,他之所以创立系统哲学,其目的就是要引导人们用系统的观点去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首先解决人类的生存问题。在他看来,我们人类正处在十字路口,如果我们现在不用新的思想,新的观念去指导和约束我们的行为,我们就要大难临头。用他自己的话说:“我们今天需要一种新道德——一种新观念:即不只要围绕个人的好处和个人的价值,而且还要考虑作为一个全球系统的人类对新环境的适应情况。如果我们要设法采取大规模行动以保证我们的集体(因此也包括我们个人)的生存,那么这一观点就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这就是说,为了整个人类,为了我们每一个人的生存,我们从现在起就必须用新的思想为新的行为定向,这种新的行为就是要号召地球上所有的人为整个人类的优良文化和巨大成就的继续存在而战斗。

那么我们究竟用什么思想来指导我们的行为呢?拉兹洛认为,人类必须回归到对自然系统的崇拜上去。在他看来,生物圈内绝大多数系统实际上都具有某种约束,它们服从这种约束,从而使自己的存在和行为同整个环境中形成的能量和信息链保持一致,只有人类才干扰了它周围环境的平衡,造成了严重的不良后果。为了尽快地扭转这种危险局面,他坚决主张人们应该发现希腊和东方的古典思想模式——对自然系统及其秩序的崇拜,并把它作为新时代观念的激励力量。

按照拉兹洛的观点,在改造自然的过程中人类取得了迅速的成功,这就使他们产生了一个错误的观念——把人与自然的关系看作是同小孩与玩具的关系相类似:如果你要它动起来,你就按一下这里的按钮;如果你要它停下来,你就按一下那里的按钮。然而,自然界并不是牛顿自然哲学的那种灵魂的机械装置,自然界是一个动态的,自我调节和自我创造的复杂网络,我们人类也是该网络的一部分。因此,无论是东方的神秘主义,马克思主义,还是西方的民主主义现在都无关紧要,而真正要紧的是让全世界的所有人,尤其是青年人认识到,整个人类都共同生活在一个拥挤的、通讯快速的、政治和经济相互依赖的、作为系统的星球上,我们大家都分享同一命运。为了避免人类在通往灾难的路上继续走下去,人类必须抛弃旧观念,旧价值观,代之以新观念,新价值观,这就是超国家的社会观念:自然系统崇拜。

四、对系统哲学价值论的评价无论是在西方哲学史中还是在中国哲学史中,价值问题也许是哲学家们争论最多的问题,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不是每个哲学流派,而是每个哲学家都有自己的价值论。由此可见,要想对某一价值论进行客观、公正地评价实属不易之事。这里,笔者只好勉为其难,从以下三个方面对系统哲学的价值论提出自己的看法。

(一)独树一帜的价值论,一般说来,哲学意义上的价值就是指客体对主体的意义,或客体对主体生存和发展的意义。由于不同的人对主体的生存和发展具有不同的看法,因而不同的人就具有不同的价值观,这也许正是哲学史上价值论众说纷纭和绝大多数哲学家否认价值具有客观性的一个根本原因。就拿现代西方哲学为例,诸如新康德主义的,存在主义的,实用主义的,逻辑实证主义的和人格主义的价值论等,就足以使人眼花缭乱。不过,纵观这些五花八门的价值论,它们的一个共同特点就是在价值问题上割裂主体与客体的相互关系,否认价值的客观性,认为价值只是人的主观意志的一种选择。新康德主义的弗莱堡学派的代表人物文德尔班就说:“抽掉意志与情感,就不会有价值这个东西。”[①c]

作为一个思想敏锐,颇具独创精神的系统论和系统哲学方面的知名学者,拉兹洛深知在价值问题上如果既要以他一贯倡导的系统理论为基点,又要彻底摆脱价值哲学上普遍存在的主观主义,相对主义的影响,就必须独辟蹊径,另寻出路。于是他提出把主体和客体的“适应”作为系统哲学的价值规范。这样一来,他不仅奠定了价值规范的客观性基础,而且还把价值规范置于一个与时空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动态框架内,从而成功地摈弃了价值问题中长期存在的主观主义和所谓的终极的、永恒的道德观念。同时,他又把系统哲学的价值规范同系统理论有机地结合了起来,即把价值规范看作是一种主体和客体相互作用、相互适应并具有信息、能量交换的过程,从而使他的价值论同其本体论和认识论一起构成了一个以系统论为主线的、相互联系、相互依赖并具有逻辑自洽性的哲学体系。由此可见,系统哲学的价值论在众多的价值哲学中确实不同凡响,完全可以称得上独树一帜。它的创立不能不说是拉兹洛匠心独运的结果。

而且从实践意义上讲,系统哲学的价值论把价值规范看作是一个与主体和客体,与时间和空间紧密相关的动态概念,这比其它的价值论把价值标准看作是一个静态的、永恒的概念更科学、更接近事实。这也正是系统哲学价值论在价值哲学研究中的一项突破。

(二)具有时代特征的价值论,大家知道,人的需要具有明显的时效性。这就是说,随着时代的变化,人的需要会呈现出不同的特征,会打上时代的烙印。因而,作为从广义上研究人的需要的理论体系的价值论理所当然也应当体现出时代的特征,这也许就是“哲学是时代的精华”的真谛所在。正由于此,拉兹洛创造性地把我们这一时代的整个人类的最根本的需要融进了他的系统哲学的价值论,使之成了一种真正具有浓厚时代气息的价值哲学。

纵观当今世界,人类正面临着空前的各种危机:人口危机,环境危机,粮食危机,能源危机,失业危机等,而且至少从目前看,这些危机不可能很快得到解决。人们试图用各个击破的方法去一个一个地克服这些危机,但结果却顾此失彼,毫无成效,旧危机尚未解决,更为严重的新危机又接踵而至。这场全球性的危机范围之广,程度之深,克服之难,对迄今为止指引人类社会进步的许多基本观念提出了挑战,同时它迫使人类清楚地认识到:要想继续生存下来,就必须对以往的一切价值观念,尤其是以功利为基础的那些价值观念重新定位。不言而喻,拉兹洛所提出的“人类必须适应自然和适应社会,而不是改造自然,为己所用,必须恢复对自然的崇拜”的思想代表了这一趋势。

在拉兹洛看来,一个人的价值就在于他既适应他的生物环境,同时又适应他的社会文化环境;而整个人类的价值就在于它既适应它的社会环境(即由各种社会关系构成的社会系统),同时又适应它的自然环境(整个自然系统)。事实正是如此。在当今世界,由于社会的文明程度的不断提高,因而对人们的生存要求也不断提高。如果一个人不能适应他所在的社会环境,他就必然会被变化的社会所抛弃,所以他作为一个人的最大价值就是首先必须能够在精神上和肉体上健康地生存。同样,随着全球性危机的不断加深,人类正面临着空前的威胁,因而人类的最大价值就是首先必须能够继续和谐地生存下去。由此可见,系统哲学的价值论正是我们这个时代的产物,它确实体现了我们这个时代的特征,代表了我们这一代人的价值取向。

(三)以人的存在为中心的价值论,一切以人的存在为中心是系统哲学价值论贯穿始终的一个原则。一般说来,价值哲学所要研究的价值问题主要包括:物质价值,精神价值,政治价值和人的价值,其中人的价值是最重要的。毛泽东同志曾说过:“世界一切事物中,人是第一个可宝贵的。”[①d]因此,它理应成为价值哲学的核心。从以上的阐述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出,系统哲学的全部价值论正是紧紧围绕着人的存在这一核心问题展开论述的。在这一点上,系统哲学的价值论与马克思主义的价值论有着共同的语言。

按照拉兹洛的观点,今天,当作为单个的人面临社会的挑战和作为人的总体的人类面临全球性危机的挑战时,他们最迫切的需要就是要能够继续生存下去。要做到这一点,对个人而言,他就必须能够根据他自己从社会系统内获得的信息和各自的实际情况自由地作出选择,以便更好地适应社会环境,实现个人与社会的和谐统一;而对于人类而言,就必须要保持世界系统内各个民族,各个国家的行动步调一致,和平共处,并达到人类与自然界的和谐统一。总而言之,无论是适应、改良还是自由,其最终目的就是为了人,为了人更好地生存。这既是系统哲学价值论的出发点和它的价值标准,同时也是系统哲学价值论的核心。

注释:

[①a] [②a]拉兹洛《系统哲学讲演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1年版,第132、133页。

[①b] [②b]LaszLo.E:Introduction to Systems Philosophy,New York.Jordon and Breach.1972.P232、P241.

[①c] 文德尔班《哲学概论》1921年英文版,第215—216页,转引自刘放桐《现代西方哲学》。

[①d] 《毛泽东选集》合订本,人民出版社,第1401页。

标签:;  ;  ;  

论拉兹洛系统哲学中的价值理论思想_哲学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