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新课堂的教学模式论文_贾爱媛

实践新课堂的教学模式论文_贾爱媛

山东省博兴第二中学 256500

摘 要:要搞好中学英语教学,教师必须以素质教育为宗旨,加强素质教育,在实施素质教育的同时,也必须贯彻全面发展教育。把交际能力作为英语教学的最终目的,并把这一观念体现在教学大纲、教材、考试要求和课堂教学中。

关键词:素质教育 课堂教学 转变思想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中小学要由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生理心理素质,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教学大纲也明确规定外语教学必须:“有助于对学生进行思想情感教育,有助于学生发展智力,开阔视野和提高文化素质,有助于学生发展个性和特长。”这些都说明实施素质教育已经成为我国教育改革的重要课题。

一、转变思想,更新观念

1.树立“素质教育”的英语教育观。传统的英语教学往往重视英语知识的传授,轻视能力的培养,更重视学生情感态度的发展。如今我们要树立“素质教育”的英语教育观,即通过英语教育,不仅教学生学会认识,学会交际,而且教学生学会生活,学会生存,在今后的多元化的地球村中很好地发展。也就是说,英语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主动发展的教育过程。

2.树立“主动发展”的学生观。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英语活动为中心,教师要站在服务的角度上为学生创造主动发展的宽松环境,协助学生主动发展,即“授之以渔”,教会学生英语学习的方法和技巧,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技能,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形成正确的学习态度。

3.树立现代化的英语教学观。我们要摒弃那种“重知识讲解,轻能力培养”的“满堂灌”观念,改变那种已不能适应现代教育需要的“一支粉笔一本书,一块黑板一张嘴”的教学模式,树立现代教育新观念: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以学生学习兴趣、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为基础,开展丰富多彩的英语学习活动,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调动学生感觉、知觉,挖掘学生非智力因素对英语学习的正效应,发展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并不断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与此同时,引导学生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开发其创造思维,培养自主学习能力。此教学方法有两大特点:(1)教学内容的综合性。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知识、能力、情感是交互融合的,因此我们在英语教学中,不仅要传授学生英语基础知识,还要根据年龄特点和认知能力有意识地扩展相关的文化背景知识,更要注意调动情绪,激发兴趣,培养能力。(2)教学环境的开放性。英语教学环境=课堂+课外。课堂上,教师依据教学内容创造性地设计贴近学生实际的教学活动,吸引和组织学生使用英语参与思考、讨论、交流和合作,完成学习任务;课外,根据学生个性特点,有计划、有目的地组织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英语课外活动。

二、加强学习,增强素质

1.加强专业学习,狠抓基本功训练。为了适应新英语教学的需要,教师要不断更新英语知识结构,加强英语技能训练,尤其是英语听、说技能训练,不断提高自身英语听说能力,还要学习选用各种教学技巧和方法,提高课堂教学调控和组织能力。此外,还要学会通过与其他学科教师的协调来拓展自身能力。

2.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掌握现代教育技术,提高教学综合能力和自身学习水平。(1)要了解英语文化。语言与文化必不可分,语言有丰富的文化内涵,语言是文化的一个部分,因此要想学好语言,还得懂得文化。要想向学生传授文化,首先得自己了解文化。所以,英语教师有必要了解英语国家和民族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生活方式、传统习俗、文化艺术、行为规范、价值观念等。(2)要学习教育学和心理学,运用其理论,研究英语教学规律。还要运用多媒体教学设备,调动学生听课学习的积极性。

三、勇于探索,适应角色

新标准,新教材,新模式。正如“教学有法,而无定法”,虽有新的教学模式,但却没有固定的模式。行之有效的模式不是一朝一夕、一蹴而就的,需要我们从课堂组织技巧、学生能力培养策略、教材结构、班级规模、活动形式、评价方式等方方面面去进行大胆探索和尝试。一分付出,一分收获。据查,英语教学实行对象分层化(根据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认知能力把学生分成不同层次,进行因材施教),课堂模拟化(每一堂课,根据其内容进行情景、场景模拟,教师学生全体参与),新要求,新模式,新角色。教师要在新观念的指导下,逐步适应新角色:

1.努力做好学生全面、主动发展的促进者。

2.努力做好学生全面、主动发展的引导者。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可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组织者(organizer)。(2)示范表演者(Demonstrator)。(3)参加者(Partieipant)。(4)指挥和助手(Conductor and Helper)。(5)评判者(Assessor)。

总而言之,要搞好中学英语教学,教师必须以素质教育为宗旨,加强素质教育,在实施素质教育的同时,也必须贯彻全面发展教育。把交际能力作为英语教学的最终目的,并把这一观念体现在教学大纲、教材、考试要求和课堂教学中。而在教学中,要将学生作为认知的主体,发展的主体,处理信息的主体,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主动、积极、进取、追求、探索和参与的精神,排除心理障碍,发挥每个学生的潜能,养成良好的心理素质。

论文作者:贾爱媛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2018年12月总第16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7

标签:;  ;  ;  ;  ;  ;  ;  ;  

实践新课堂的教学模式论文_贾爱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