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美自由贸易区的战略意义及其对中国的影响_关税论文

韩美FTA的战略含义及对中国的影响,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中国论文,含义论文,战略论文,韩美论文,FTA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F740.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257-0246(2008)12-0080-09

2007年4月2日,韩美FTA(Free Trade Agreement)谈判在历经14个月的艰苦磋商之后,终于落下帷幕。尽管第八轮谈判之后还存在重大分歧,但在随后的高级别会谈中,韩美双方出于各自重大的战略考虑,还是在敏感产业方面分别作出让步,促使谈判在延期两次的情况下最终达成一致。

一、韩美FTA的主要内容

韩美FTA谈判内容共涉及19个领域,在多轮谈判中,农业、汽车、纺织品等领域的开放问题一直是谈判的焦点。根据最终达成的协定,双方94%的工业品3年内完全取消关税,在协定生效后将立即取消85%的工业品关税,另15%的工业品关税将在3至15年内逐步取消(见下表)。①

在农业方面,美国迫切希望农产品完全贸易自由化,而韩国则要求将部分农产品排除在贸易自由化之外。因担心韩国内部政治压力会影响整个FTA的顺利进行,美国不得不在大米问题上作出让步,同意韩国将大米等农产品排除在FTA之外,使韩国继续保持对大米进口的配额限制。虽然美国牛肉进口问题没有纳入最终协定,但迫于美国压力,韩国官方宣布只要OIE承认美国是一个控制风险(controlled risk)国家,就恢复对美国牛肉的进口,并表示将在一个合理范围内开放韩国牛肉市场,其他农产品如小麦、饲养用谷物、大豆和棉花等立即取消关税。在苹果、梨、猪肉、鸡肉、橙子等农牧产品的市场准入方面,美国作出了相当程度的让步,不再要求韩国立即废除关税,而是在今后5至15年内逐步取消关税。②

在汽车领域,美参议院强烈要求开放韩国汽车市场,废除有关汽车贸易的所有关税及非关税壁垒。他们认为韩国是发达国家中最为封闭的汽车市场,强调“如不认真签署韩美FTA,美国汽车业进入韩国市场的可能性不大,这只会给韩国汽车业带来利益”。③ 而韩方要求美国立即废除轿车关税,并在5年内废除小型货车关税。双方最终敲定,汽车零部件和小于3000cc的汽车立即取消关税,大于3000cc的汽车在未来3年内取消关税,小型货车在10年内取消关税。韩国同意改变针对美国大型车的税制,④ 在未来3年内将汽车特许权税从10%降低到5%,降低税收上的进口汽车约束数量。⑤

在纺织品领域,双方达成长期废除关税协议。但美韩FTA最终将执行“Yarn Forward”规定,即FTA下的纺织品必须在美国或韩国境内制造,这样美韩贸易中就有61%的纺织品被取消关税。但作为特殊安全机制,对能够使相关行业受到冲击的纺织品进口,2年内仍可征收关税。此外,美方原则上同意将韩国设在朝鲜的经济园区如开城工业园区视为“自贸区”,其产品可标注为“韩国制造”出口美国。而韩方在新药专利、著作权期限、广播、法律服务等方面,也在一定程度上接受了美方的要求。双方同意相互开放政府采购、电子商务、医药品、服务和投资等众多领域的市场。

二、韩美FTA的战略含义

1.适应全球经济区域化趋势,寻找更广泛的经济增长点

韩国在20世纪80年代末以后,转变政府主导型经济发展政策,持续推行市场化的自由开放政策,较好地适应了全球化趋势。其结果是商品贸易占GDP的比重超过了70%,服务贸易比重达13.5%,超出其他主要国家。

但放眼最近的国际贸易环境,WTO多边贸易体系没有更好地发挥作用,相反,许多大国也纷纷加入原本以中小国家为主的双边自由贸易体系,区域主义呈高速扩散态势。截至2006年9月末,已在WTO注册生效的FTA就达133个。另外,FTA的目的也在发生变化。传统FTA的目标是通过降低关税扩大贸易规模,而自WTO创立之后开始重视招商引资与经济改革的互动效果。

韩美FTA不仅意味着韩国将继续适应经济区域化趋势,强化双边自由贸易体系,也意味着韩国要继续扩大开放,在实现货物贸易自由化的同时,促使服务产业及部分薄弱产业积极面对世界经济自由化浪潮。因此,有媒体将其称之为韩国的第三次“开国”。⑥ 另外,此前韩美各自缔结FTA的国家经济规模相对较小,不足以承担经济增长点的重任,而此次世界第一大经济体与第十大经济体缔结FTA,会给韩美双方提供更广阔的自由贸易平台和经济增长契机,每年会增加多达200亿美元的贸易额。⑦ 有研究表明,韩美FTA可使韩国对美出口增加12—17%,GDP增长2%左右。届时GDP最高可增加135亿美元,创造10万余就业岗位。另外,由于非关税壁垒的撤销和公平竞争条件的形成及透明性的提高,还可望增加投资和技术转移。最重要的是,韩美FTA将会促进服务业发展,建立透明的会计制度,形成灵活的劳动市场和经济社会的全球化标准,进而提高韩国整个经济的生产率。⑧

2.分散对外依存度,摆脱对中国的严重依赖

20世纪80年代后期开始,韩国出口结构发生巨大变化。对美出口比重由1986年的40.1%降至2006年的13.3%,而对华(含香港)出口比重则由5.2%增加至27.2%。受中国经济高速发展带动,以零配件、原材料为主的对华出口成为韩国经济的支柱。然而随着中国自身零配件以及原料产业的发展,本国产品逐步取代进口,加之中国政府采取政策防止经济过热,对加工贸易实行控制政策,致使过去2年内韩国对华出口增长明显放慢。而且韩国制造业的海外投资50%以上都集中在中国。虽然中国高速增长的市场拯救了后工业化时期的韩国经济,但由于对中国的依赖程度过高,致使中国经济的变动会给韩国带来巨大冲击。因此应该以韩美FTA为契机,重新找回已经失去的美国市场份额,在世界出口市场上进行多样化规划。韩国产业研究院分析认为,韩美FTA生效后的未来10年内,韩国对美贸易顺差每年可增加7.45亿美元(进出口每年分别增加5.82亿美元和13.27亿美元)。⑨

3.摆脱“三明治”的尴尬处境,寻找东亚之外的平衡点

韩美FTA能在最后期限内迅速达成,除美国政府TPA权限即将到期的原因外,⑩ 更主要还是韩国政府出于“严肃的政治判断”。韩国近年来一直担心自己沦为东北亚的“三明治夹心”,害怕埋没在日本与中国之间,认为韩国正在被技术力量优越、生产率高的日本和成本较低、技术迅速进步的中国所夹击。(11) 由于已有复苏迹象的日本在研发领域的开支超过韩国,再加上中国在出售种类繁多的由廉价劳动力生产的商品,所以,韩国政府迫切希望扭转在竞争力上的颓势,希望从这种“夹心”状态中挣脱出来,打算通过缔结亚洲最大规模的FTA来摆脱被埋没的命运。据韩国政府方面介绍,缔结韩美FTA对韩国来说牺牲很大,韩国平均关税率为11%,美国为4%。但韩国政府依然顶着国内反对浪潮选择了韩美FTA。韩国外交通商部有关人士表示,“在我们与紧紧追赶的中、印没有差距的情况下,我们只能通过韩美FTA而加强竞争力”。(12)

另外,韩美。FTA有望刺激韩国从美国的进口,降低韩国对日本资本商品的依赖。韩国是世界第11大贸易国,2006年对美贸易顺差88亿美元(进口328亿美元,出口416亿美元)。韩国多年来的对美贸易顺差频繁地引发贸易摩擦。但由于高度依赖日本的零部件、原料和机器,韩国对日贸易一直都处于逆差状态。2006年,韩国对日贸易逆差245亿美元。(13) 韩国认为FTA有助于重新调整贸易关系,确保经济长期增长。韩国对外经济政策研究院的一份报告称,对美贸易顺差可能在短期内减少42亿美元,这相当于近期进口增长29.1%。对美贸易顺差下降、进口增长,可能会减少韩国从日本的进口,因为当地公司将改变零部件和机器的进口来源。韩国认为日本与韩国一样,离开美国市场就不可能有经济增长,今后在美国市场上,韩国所享有的优惠将有利于与日本产品竞争。

4.与中国争夺美国市场,提高全球市场竞争力

韩国的FTA为什么是美国?韩国媒体在回答这一问题时已经明确指出,韩国如果不能在美国市场上取胜,其市场将会被中国和印度占领。美国是“完全竞争的市场”,每年进口规模高达17 000亿美元,其市场上有无数谁也无法影响市场价格的供应商。因此,在美国能够通行的商品,在全世界也能通行。相反,如果在美国市场上找不到立足之地,那么在世界市场上也难以拿出你的名片。但不幸的是,韩国商品在美国市场上的占有率每年都呈下降趋势。据韩国对外经济政策研究院发表的1995—2005年美国市场占有率变化报告,韩国已经从1995年的3.3%降到了现在的2.6%。主要竞争国日本虽然也从16.7%降到8.3%,但仍然大大高于韩国。更大的问题是中国、印度的猛烈追击。中国在美国市场的占有率在1995年只有6.1%,但2005年已达到14.6%,10年间上升2倍多。韩国认为,中国市场的急剧增长,压缩了韩日的市场空间,这种趋势今后仍有可能继续。中国没有与美国签订FTA,进而适用较高关税,但由于价格竞争力方面具有明显优势,所以在完全竞争的美国市场上,其市场占有率依然在不断上升。失去以往竞争力的韩国,正处于必须寻找新突破口的十字路口,而韩国积极与美国签署FTA,正是积极寻找竞争力的一种努力。(14) 美国对韩取消关税壁垒后,韩国商品就无须再惧怕“中国价格”,大大提高了在美国市场的竞争力。

5.形成韩美全面同盟,牵制中韩进一步融合

韩美FTA除经济上的考虑外,实际上还包含着复杂的政治因素。其一是韩国长远战略上想做中美之间的“势力均衡者”,以便在东北亚这样一个特殊地缘政治环境中求得良好生存;其二是美国长远战略上要牵制中国,因而需要利用韩国的“平衡战略”,以达到“更深介入亚洲”的目的。

对韩国而言,作为唯一与美国缔结FTA的东北亚国家,韩美FTA将使双方在已有军事同盟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经济同盟,从而形成所谓的“整体同盟”,提升自身“东北亚平衡者”的地位。韩国外交通商部金铉宗称,该协议是“自1953年韩美签署军事同盟协议以来,两国间最重要的事件”。(15) 尽管韩美军事同盟日渐式微,但该协议会使两国建立一种新的经济关系。驻韩美军可能会不断减少,但美国的投入资金和技术会增加。这将开创韩美同盟的新时代。另外,韩国也希望借此更大程度地进入对它来说重要性居第二位的美国市场,在技术上与日本展开竞争,在价格上与中国展开竞争,甩开中国的追赶。

对美国而言,韩美FTA的经济含义与政治含义也同等重要。防范与牵制中国是美国与韩国签署FTA的一个重要因素。由于中国在东亚经济合作中的作用日渐增强,美国在亚洲的经济地位受到影响。因此,美国希望通过美韩FTA加强同东亚市场的联系,牵制韩国进入中国经济圈,削弱中国对东亚政治、经济的影响。韩国庆熙大学政治外交系教授柳现锡在《韩国FTA的政治意义》一文中就直言不讳地称,美国主要目的就是希望通过韩美FTA阻止韩国融入中国经济圈。他认为,美国在多达25个希望与其缔结FTA的国家中,决定首选韩国,就是出于上述考虑。(16) 美国认为,韩国在生产和物流等方面正在融入中国经济圈,“从朝鲜的事例可看出,如果韩国经济与中国的联系过于密切,最终可能发展成为两国政治上的亲近。这对美国来说是非常头疼的问题”。(17) 同韩国签订FTA就可以强化美国与韩国及亚洲的市场联系,阻止中韩的进一步融合。因此,这份协定不仅可以增进美韩经济纽带关系,甚至有望成为进一步加强双边军事安全同盟的催化剂,使包括经济、外交、安保领域在内的美韩同盟关系发展到更高层次。美国国会2007年1月一份有关推进韩美FTA的报告也曾表示,韩美FTA不仅能促进韩美贸易关系,而且也是牵制中国在亚洲影响力与日俱增的战略性铺垫。(18) 因此,美韩FTA将对本已较复杂的东北亚地区产生重要影响,使中国在东北亚地区面临的压力陡然增加。(19)美国是在全球外交安全大框架内利用FTA,与韩国签订的是混合型FTA,既要在世界第11大市场中看到经济利益,也要在日益复杂的东亚地缘政治中使韩美同盟不再限于军事同盟,而是进一步上升为军事经济全面同盟。(20) 如果考虑到韩美关系不仅是经济伙伴关系,也是东北亚政治、军事秩序的一部分,就决不能低估韩美FTA的影响力。

美国《纽约时报》认为,虽然韩美两国议会对FTA都有反对之声,但鉴于两国战略纽带关系,两国议会最终将难以拒绝。美国前商务部部长坎特说:“鉴于韩国地缘政治的敏感性和朝鲜的存在,美国将很难拒绝与韩国的FTA……与FTA的具体条款无关,无论怎样,都存在促使其通过的压力。”另外,这种压力还将促进美日FTA谈判和日本更积极的参与。(21)

6.主导东亚FTA进程,形成对FTA标准的话语权

韩美FTA另一层战略含义就是争夺东亚自由贸易进程的主导权,掌握对FTA标准的话语权,形成对中国的无形压力,迫使中国在今后的FTA谈判中作出让步。

近年来,为争夺东亚贸易主导权,美欧都在加速实施亚洲FTA战略。韩美FTA标志着美国以亚太经合组织为舞台的FTA战略已经拉开帷幕。欧盟与韩国的FTA谈判也已开始启动。美欧2007年5月与东盟就开始FTA谈判达成协议。美欧与中国的东亚贸易主导权之争,将愈演愈烈。美欧之所以在亚洲加速FTA战略,是担心中国在东亚的影响力过于强大。(22) 美国认为,东盟与中国达成贸易协议加强了中国的领导地位,削弱了美国和日本的地位,并促使其他国家与之进行自由贸易谈判。相反,美国在亚洲的FTA谈判处于陷入僵局的危险,布什总统在贸易方面的“快速审批权”不久也将到期。如果欧盟现在开始进行自己的FTA计划,美国在亚洲及广泛多边体系中的地位可能进一步被削弱。

美国认为,韩美FTA事关其在东北亚地区的影响力,(23) 如若不能成功,将表明美国没有能力与韩国这样的主要新兴经济体达成FTA,也意味着将未来FTA标准的全球主导权让给欧洲。这也会使韩国进一步融入中国经济与外交的轨道,更加削弱美国在东北亚的影响。中国是韩国第一大贸易伙伴,而且中国正在敦促韩国就双边FTA进行谈判。虽然韩国临近中国市场,经济融合不可避免。但如果美韩能够达成FTA,使美国在亚洲拥有一个经济上的立足点,就能影响上述趋势的发展进程,并有可能促成与日本的FTA谈判。美国的意图似乎是通过首先与韩国缔结FTA,以便今后与日本、中国进行贸易谈判时处于主动。

韩国整体FTA战略也有类似考虑。韩国采取的是“远交近攻”的“三步走”战略,即先与美国签署,然后与欧盟等谈判,最后与中日谈判。韩国认为这是在全球贸易“战争”中掌握主动、扩大影响的重大举措。(24) 韩美FTA刚一结束,韩国东盟第17轮FTA谈判就又拉开了序幕。韩国认为,通过与最大经济体美国签订FTA,韩国将首先掌握FTA标准的话语权,继之与欧盟、加拿大的谈判也都不会很难,进而在东亚FTA进程中占据主导地位。韩美FTA达成后,中国和日本都表现出一些急迫情绪,欧盟也称要在年内结束谈判。这使韩国意识到先同美欧谈判就可以“要挟”邻国对自己作出让步。这些国家越急,对韩国越有利,就可以从谈判初始占据有利地位。一些韩国媒体表示,韩国需要权衡一下能从中国得到哪些好处,再决定怎么和中国谈。而在韩日FTA问题上,韩国则表态强硬,称如果日本不肯提高开放程度,韩国就不会与之谈判。(25)

韩美FTA使许多国家感到吃惊。它们没有想到美国会撇开日本、欧洲、中国而在美洲地区之外首选韩国作为FTA伙伴。中国是最关注韩美FTA的国家之一。协定刚签署,中国就作出极为关心韩中FTA的发言。韩国认为,中国已经在不断努力扩大与东南亚的经济联系,并发挥着相当大的影响,但由于规模太小、经济发展水平低,因此从地缘政治角度看,中国不能不考虑日本和韩国的重要地位。日本认为韩美FTA对它的影响是负面的,所以日本对韩美迅速达成FTA也感到一种压力。(26) 这种国际反应和效果是韩国自己未预料到的,如韩国舆论所言,“FTA架构者”的韩国一夜之间起到了东亚经济统合领导者的作用。

三、韩美FTA对中国的影响

1.中国在东亚FTA协商进程中处于不利境地

韩美FTA的战略意图很明显,削弱中国在东亚经济一体化进程中的影响是双方共同的意愿。应该说韩美FTA已经在某种程度上达到了它的预期目的。韩国首先成功地走出“10+3”框架的束缚,摆脱了中日夹击下的“三明治”尴尬局面,实现了经济上“平衡外交”,在东亚FTA进程中赢得了话语权。如果韩国与欧盟FTA谈判成功,那么韩国几乎就等于掌握了全部主动权。这意味着中国不得不考虑“10+3”框架之外更广泛的FTA战略,扩大中国的选择范围,以赢得东亚FTA进程中的主动权和话语权。2008年4月中国与新西兰签署FTA就是出于积极应对战略的一种考虑,应该说这是非常正确和及时的。外界媒体关注到,曾经对与美国签订FTA持消极态度的中、日等亚洲国家,最近也开始以积极的眼光看待与美国的FTA,并认为这是出于一种既要在美国市场保持竞争优势,又要主导亚洲市场的考虑。韩美FTA将对中国对外经济战略产生影响,促使中国形成并实施自己的FTA战略。中国目前正在与许多国家开展FTA谈判,据商务部国际经贸关系司透露,迄今为止,中国对外商谈的FTA已达12个,涉及29个国家和地区,涵盖2006年中国外贸总额的四分之一。(27)

2.潜在的贸易转移损失

韩美大部分产品实现零关税之后,对中国可能造成的贸易转移后果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中韩产品在美国市场上的竞争将更加激烈,二是中美农产品在韩国市场上的竞争更加激烈,三是对华投资的转移。

中国与韩国出口到美国市场的部分产品重叠,由于韩国产品关税降低甚至取消,相应提高了其产品竞争力,这部分产品出口市场可能被韩国挤占。但是,中韩两国在很多领域的出口产品有差别,韩国主要集中在电子工业、钢铁工业、造船工业、中高档服装工业等技术含量较高的产业上。韩国认为,如果纺织品都获得零关税,其在美国市场上的竞争力将超过中国产品,但实际未必如此。这是因为,中国出口到美国的主要是纺织品,而韩国的竞争优势是高档化纤产品,因此,双方更有可能产生差别竞争。当然,对美韩FTA也不能掉以轻心,根据韩国大韩贸易投资振兴会社对182名美国采购商进行的调查,在与韩国进行过贸易往来的采购商中,69%表示将在FTA签订后扩大从韩国的进口,1/3以上被调查的与中国有贸易关系的采购商表示,要将其采购方向由中国转向韩国,或扩大从韩国的进口。根据关税同盟的贸易转移效应理论,韩美FTA将导致韩国制造在美国市场上的竞争力有所提高,而中国商品也可能面临部分美国进口商“弃中投韩”的危机。同样的道理也导致美国产品进入韩国市场更具竞争力。

同时,由于美国农产品物美价廉,竞争力较强,可能会威胁到中国农产品对韩国的出口。在中国对韩国的出口中,农产品占有重要地位,目前韩国每年从中国进口农产品近30亿美元,是仅次于日本的第二大中国农产品进口国。不过中国与韩国有地缘便利优势,加上中国农产品技术含量和竞争力的不断提升,这方面的影响应该不会太大。(28) 以大米为例,美国产大米与中国产大米质量上非常接近,形状上也接近韩国和中国的大米,价格略低于中国,但中国大米在韩国的销售依然好于美国和泰国大米。从2006年销售情况看,中国东北大米每公斤售价1270韩元,美国大米每公斤售价1140韩元,但美国大米的售出依然是在中国大米销售完毕之后。

另外,韩美间的零关税,不仅会使韩美间相互投资增加,也会使试图进入美国市场和韩国市场的外商在华投资企业增加对韩投资。特别是朝鲜开城工业园区产品原产地认证问题一旦得到解决,韩国在华投资的许多中小企业将会转移投资。况且,平壤对韩美FTA也表示欢迎。(29)

3.今后中韩FTA谈判将更加艰难

韩国认为既然已经跨过了韩美FTA这一最大难关,今后的FTA就会乘风破浪,包括与加拿大、印度、欧盟和中国的谈判。从韩国角度看,韩美FTA为自己与中国、欧盟FTA谈判增加了筹码。比如,韩国效仿美韩FTA模式,在与欧盟的谈判中也提出了把大米排除在贸易自由化进程之外,并要求继续维持对谷物、蔬菜和水果的保护性关税。韩国在与中国进行FTA谈判时也将持这种强硬立场。韩国农林部已经表示在与中国的谈判中必须贯彻对农业问题的一贯态度。(30) 所以,农业问题肯定是中韩FTA谈判的焦点和难点。以往的大蒜和泡菜风波已经预示了这一点。如果欧盟在农业问题上对韩国让步,将对中国更加不利。这方面中国必须作好充分准备和谋划。韩国副总理兼财政经济部长权五奎认为,与竞争国家相比,首先与美国签订FTA有利于占据主动,欧盟平均关税高,韩国有望获得更多实际利益,因此不会需要很长时间。韩美FTA使中韩和日韩FTA谈判产生了压力。日本表示随时可以谈,中国也显示出可在农业方面退让一步以尽快开始谈判的姿态。但是,在与美国取得谈判成功并继续与欧盟谈判的情况下,韩国对中国的谈判势必要价过高,谈判将更加困难。

当然,韩美FTA对我国的影响也不都是负面的,贸易转移对调整中韩贸易结构,缓解中美贸易摩擦也有一定促进作用。总之,美韩签署FTA,对中国利弊兼有,重要的是充分抓住有利时机,推动东亚地区的FTA发展,使东亚各国通过区域经济合作,实现共同繁荣发展。

四、韩美FTA谈判的启示与我们的对策

目前,中韩FTA尚处于联合研究阶段,虽取得初步成果,但中韩FTA的建立还存在一定难度。美韩FTA给中国带来压力的同时,也给中国FTA战略和中韩FTA发展提供了许多启示。

就中国的FTA发展战略而言,启示与对策主要可归纳为三点:

一是不必急于签署中韩FTA。鉴于韩美FTA的诸多“折扣性”条款和例外条款,中国应采取的对策应该是不温不火、不急于与韩国达成协定。这与韩国对待中韩FTA的态度是一致的。不论韩国外交上如何表态,实际在韩国FTA战略议程上,是将中国放在许多国家之后的,是属于那种谈得来就签、谈不来就不签的后续选择之一。这是韩美FTA战略指向所告诉我们的,即它不想融入从属于中国的经济圈,而是想首先对外寻找“均衡”。

二是应该更加积极稳妥地让中国与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效应显现出来,提高中国的谈判筹码。同时借鉴韩美FTA的战略指向,在“10+3”框架之外发展与发达国家的FTA,正如今年4月7日中国与新西兰签署的FTA一样,从而完善和坚持自己的FTA战略,掌握东亚经济一体化进程的主动权。

三是呵护和利用好自己的市场。韩美FTA艰难的谈判历程告诉我们,市场是需要精心呵护的。尤其是对于一个巨大的发展中国家,如果过于开放市场,别人就会失去与我们进行FTA谈判的动力和积极性。

对于未来中韩FTA谈判,启示与对策可归纳为以下四点:

一是从战略高度坚持均衡原则。韩美FTA的谈判过程,始终贯穿着从战略高度坚持均衡的原则。为了尽快达成协议,韩国在汽车、牛肉上作了让步,美国在农产品和开城工业园产品原产地认证上作了让步。为获得均衡的双赢效应,需要双方站在对等的原则下各自有所让步。正如美国谈判代表Karan Bhatia所言:“最后,我们不得不在是否接受一个不完美的协定或是失去整个FTA上作出抉择。”中韩FTA最大的障碍仍然是农产品市场的开放及开放程度问题。目前韩国以高额关税阻挡中国农产品进口,一旦FTA谈判开始,农产品将成为双方争论的最大焦点,当然也包括韩国汽车及零部件、石化、半导体等产品的对华出口问题。为了能够促成中韩FTA,届时需要双方从战略高度坚持均衡原则,各自有所让步。

二是对敏感产业采取例外与分阶段推进的方式。FTA具有阶段性推进特征,取消关税,也可以采取分期逐渐取消的方式,并把双方比较敏感的领域作为例外处理。韩美签订的FTA,对大米等农产品作为例外处理,对美国牛肉进口在5至15年内逐渐废除关税都体现了这一原则。中国的汽车、电子产业在加入WTO后开始逐步适应国际化要求,但因处于较低层次,国际化竞争中仍存在许多问题。因此,在对待敏感产业问题上,应采取韩美FTA中的过渡期安排,以缓解短期冲击,获得双方国民的支持。在双方可承受的程度下,以几年到十几年不等的时间作为缓冲期限,以达到既保护民族产业又促进双边贸易的双赢态势。双方可根据本国国情,找出最薄弱的产业部门作为例外产品,待到较为成熟时再对外开放。

三是建立相对合理的补偿机制。签订FTA会从整体上给国家带来经济利益,但某些比较劣势产业会因廉价产品进口增多而导致国内市场占有率下降或退出市场。从社会公平角度需要建立相对合理的补偿机制。2004年4月韩国同智利的FTA生效后,韩国政府制定了包括《FTA特别支援法》在内的4项援助法案。根据法案,韩国政府决定在2004—2010年7年间,从政府财政支出中拨出1.2万亿韩元作为FTA基金,集中对农业、渔业、果树业提供支援。韩美FTA达成后,韩国政府也作出了同样的决策。中韩FTA虽然在重要敏感产业上也会相互妥协,但仍难免对国内竞争力较弱的产业造成损害或不利影响。实施合理补偿机制有利于缓解社会矛盾,促进产业转型,实现社会各产业公平发展。借鉴韩国经验,建立FTA补偿基金或技术设备改造更新专项基金,并在政府产业政策和地区发展政策中,统筹考虑建立相应的转移支付和扶持机制,这应该是可行的。

四是要充分认识到中韩FTA的艰巨性。韩国是一个既开放又封闭的典型双重性格的国家。开放是指其经济的外向性,封闭是指其强调自身市场“身土不二”的内向性。虽然近年来全球化浪潮在一定程度上纠正着这种双重性格,但其根深蒂固的传统依然存在。外国汽车占其国内市场份额刚达到5%,舆论就惊呼“狼来了”;中国大蒜、泡菜、大米刚进入韩国市场,媒体就夸张地称“只剩下嘴是韩国的了”。(31) 由于韩国多党制和民主化的发展,不同利益集团对政府内外政策所持态度也不尽相同。2003年韩国与智利签署的FTA,就因国内农民和农村议员的强烈反对而迟迟得不到国会批准,一直拖到2004年2月才得以通过。2007年6月30日,韩美签署的FTA也同样受到韩国农民和诸多议员的强烈反对,能否在今年获得国会通过还有待观察。特别是今年4月新任总统李明博访美前夕再度开放美国带骨牛肉进口市场后,国内反对呼声再起。韩国FTA进展艰难情况表明,由于韩国短期内难以拿出对策缓解中韩FTA可能带来的冲击,中韩FTA谈判将面临韩国反对势力的极大压力,谈判进程将不比韩美FTA容易,需要的时间也一定更多。(32)

注释:

① 《韩美达成自由贸易协定,85%工业产品取消关税》,京报网,2007年4月3日。

② 考虑到济州橘农的利益,韩国决定对进口橙汁征收季节性关税;对马铃薯、大豆、天然蜂蜜、奶粉等产品保留现行关税;对猪肉、鸡肉则分10年、牛肉分15年、苹果和梨分20年取消关税。

③ 《韩美FTA谈判系列报道》,韩联社,2006年2月21日。

④ 将现行5个等级汽车排量标准的汽车税改为3个等级。

⑤ 《韩美就FTA达成协议》,《每周韩国》2007年第13期。

⑥ 前两次分别是19世纪后半叶实行锁国政策的朝鲜王朝被欧美列强的舰船大炮打开国门,以及20世纪60年代为改变落后面貌而走上外向型经济发展道路。

⑦ 韩美2006年双边贸易额达740亿美元。一些研究显示,韩美FTA将推动双边贸易增长20%.

⑧ 《把韩美FTA作为向先进国家飞跃的契机》,[韩]《全经联》2006年第3期。

⑨ 《东亚日报》2007年4月10日。

⑩ 2007年7月1日即将到期的“贸易促进权限(Trade Promotion Authority TPA)”是布什政府对过去的“迅速谈判权(Fast Track)”的新说法。议会赋予政府谈判全权,对谈判的内容不加干预,最终只对协定投赞成或反对票。

(11) 2007年1月韩国三星集团总裁李健熙曾用“三明治论”警告说:“韩国的处境就像三明治,被夹在领先的日本和在后面紧追的中国之间。如果不能克服危机,韩半岛将面临很艰难的处境。”参见《环球时报》2007年3月30日。

(12) 《FTA,为什么是美国?》,《韩国杂志》2006年第16期。

(13) [韩]《联合通讯》2007年4月2日。

(14) 《FTA,为什么是美国?》,《韩国杂志》2006年第16期。

(15) 《韩美达成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贸易协定》,[英]《金融时报》网站,2007年4月2日。

(16) 《美韩签约拆除“经济国界”》,《环球时报》2007年4月3日。

(17) 美国担心,如果中国掌握东亚主动权,长远上很有可能形成一个封闭的经济集团,从而打破该地区的军事平衡,威胁到美国安全。参见《东亚日报》2007年4月5日。

(18) 《韩美达成自由贸易协定》,《参考消息》2007年4月3日。

(19) 宋志勇:《美韩自由贸易协定影响中国》,《世界知识》2007年9期。

(20) 《东亚日报》2007年4月5日。

(21) 《美国议会难以拒绝韩美FTA》,《东亚日报》2007年4月10日。

(22) 《欲争夺东亚贸易主导权,欧美加速实施亚洲FTA战略》,[日]《富士产经新闻》2007年5月8日。

(23) 2005年启动的东亚首脑会议漏掉了美国。美国认为,中国与东盟如果2010年完成FTA,黄金市场就等于被中国掌握。使美国更不安的是韩国经济也在快速走向中国。为此,布什2006年11月在APEC首脑会议上提出环太平洋APEC- Wide FTA构想,第一步就是为建立与东亚经济联系而与韩国达成FTA。

(24) 《环球时报》2007年4月6日。

(25) 《FTA亚洲政经新关键词》,《环球时报》2007年4月12日。

(26) 《新经济同盟令朝鲜、中国、日本困惑》,《东亚日报》2007年4月12日。

(27) 《中国对外商谈的自由贸易区已达12个》,中国新闻网,2007年12月25日。

(28) 宋志勇:《美韩自由贸易协定影响中国》,《世界知识》2007年第9期。

(29) 《韩美达成自由贸易协定》,《参考消息》2007年4月3日。

(30) 《中韩FTA谈判最早明年开始,焦点是农业问题》,《环球时报》2007年4月8日。

(31) 《中国产品占领韩国餐桌?》,《东亚经济》2006年9月4日。

(32) 2007年4月2日韩美达成FTA后,5日温家宝表示“希望能够尽快签订韩中FTA”;10日温家宝访韩时,双方对2008年之内正式启动中韩FTA谈判达成共识。中新网,2007年4月11日。

标签:;  ;  ;  ;  ;  

韩美自由贸易区的战略意义及其对中国的影响_关税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