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静观察经济概况,看到1998年股市走势_投资论文

冷静观察经济概况,看到1998年股市走势_投资论文

冷静观察经济大势看清九八股市走向,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大势论文,股市论文,冷静论文,走向论文,经济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回首今年前十个月的中国股市,其总体态势可概括为:在波动中发展,行情略有上升。以上证指数为例,97年12月31日收盘在1194点,今年截至10月23日收盘在1217点,微幅上涨;但其间潮起潮落扣人心弦,6月初1404点见顶后即逐级下行,8月中旬一度下探1043点,此后反转上行。若分阶段来看,1至6月受国家调整宏观经济政策及出台5 只证券投资基金的刺激,股指稳步上扬;7至8月,受东南亚金融危机、日元贬值、国内水灾等因素的综合影响,公众对今年8 %的经济增长率能否实现心存疑虑,股市出现较大幅度的波动;9月份以后平稳回升。今年3月以后,针对国民经济发展现状, 政府调整了宏观经济的调控重心,即由结构调整为主改为以扩大需求为中心的总量调整为主,同时兼顾结构调整。为此实施了相对松动的财政货币政策,通过增加银行贷款,扩大货币供应量,加大财政投入,增加固定资产投资等措施来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力争实现8%的增长率。半年来, 这些政策措施的效应逐步显现,经济增长速度已开始回升,市场渐趋活跃;预计今后几个月经济发展的势头会愈来愈好,GDP的增长速度将逐月加快, 全年增长8%的目标可以实现。在这种宏观经济大背景下,十月份以后一段时期股市的总体走势应当是:紧跟宏观经济大势,在小幅波动中上涨,涨幅有限;股市规模继续扩大,上市公司质量总体有所提高,效益有所改善;新证券投资基金上市和公司兼并重组进一步升温;市场监管也将更趋规范。

当前经济中存在着诸多支持股市向好的因素十月份以后一段时期,支持股市向好的关键因素有以下几项:

适度松动的财政货币政策为股市稳步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松动的货币政策是股市发展的内在动力。3月份以来, 货币政策开始松动,即由适度从紧变为适度松动。银行加大贷款投放力度,贷款增加可观,特别是中长期贷款增加较多。自今年4月份以来, 中长期贷款投放呈大幅加快态势,1—8月累计投放1233.8 亿元, 比去年同期多增667.2亿元。住房贷款政策放松,规模大幅增加。 企业流动资金贷款政策也有松动,具体表现在,过去重点贷款对象限于国有大中型企业,现在则放松了对小型企业、乡镇企业、非公有制企业的贷款;过去一般要求抵押贷款,现在担保贷款的范围和数量得到了扩大。今年前9 个月金融机构各项贷款累计增加7612亿元,比去年同期多增加1255亿元。预计今年金融机构各项贷款增加1万亿元的目标可以实现。

截止9月末,反映社会需求变化的货币指标——广义货币M2 余额为99795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6%; 反映企业资金松紧和市场需求活跃程度的货币指标——狭义货币M1余额为36501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3.2%;反映货币流动性的指标——M1占M2的比重为36.58%, 虽仍然偏低,但比三个月前提高了0.9个百分点,表明货币的流动性加快, 估计今后几个月还将进一步加快,逐步趋向正常。这表明政府通过信贷政策等增加基础设施投资,通过增加货币供应量来扩大内需的举措正在迅速落实到位。后几个月货币供应量将以更快的速度增加,资金相对宽松,这意味着基本面将进一步好转,也将为推动今年后几个月的股市发展提供强有力的资金支持。

扩张性的财政政策为股市发展注入了生机。3月份以来, 政府开始实行更积极的财政政策——由适度从紧变为适度扩张,充分利用财政政策启动经济。为此,加大政府投资力度,增发1000亿元国债,作为基础设施专项投资;中央财政赤字由年初预算的460亿元扩大到960亿元,增加500亿元。在商品供过于求、生产过剩的情况下, 增加财政赤字不会造成通货膨胀,反而会起到扩大内需、启动市场、刺激经济复苏的作用。这种扩张性的财政政策是支持股市发展的又一动力。

宏观经济稳定向好从基本面上为股市发展构筑了坚实的基础

我国是发展中国家,又是内需为主的国家,全社会各方面应办而未办的事还相当多,百业待兴,需求不足只是暂时现象。3月以来, 宏观调控政策已经由抑制需求转变为扩大需求,需求不足的问题预期可以得到解决。现在政府所实施的扩大内需、增加投资、刺激消费等一系列政策措施,从长远看是发展我国经济的需要;从近期看则将直接起到推动生产增长、提高企业产销率的作用。这将为上市公司实现业绩改观,提高效益、增加对投资者的回报创造良好的环境。在消费方面,政府正采取发展住房建设、大幅增加住房贷款、启动汽车消费信贷、鼓励消费等措施;而按一般规律,固定资产投资额的40%要转化为消费需求,随着今后几月固定资产投资的大幅增加,消费需求必然会相应增长。1—9月社会消费零售额比去年同期增长6.3%。在投资方面, 政府大力扩大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刺激投资需求;1—9月份投资增长20%,今后几个月将进一步加快。固定资产投资的大幅增加必然对经济产生强有力的推动作用。在出口方面,尽管受东亚国家金融危机的影响,今年上半年我国对这些国家出口大幅下降,但对其他市场如俄罗斯、越南、拉美、非洲及欧盟等的开拓却取得了进展,前景并不像有些人想象的那么悲观。

值得一提的是,对水灾的影响也可以辩证地来看。无疑,水灾造成了严重损失,但这主要是对存量资产的破坏;从另一个角度来看,灾后重建是一项巨大的工程,对部分行业形成了很大的需求;有专家估计,灾后重建房屋、购买消费品、修建基础设施等形成的需求将达1000亿元,这在客观上有利于推动经济增长。此外,近来政府加大打击走私的力度,这将有利于恢复对国内产品的需求,刺激生产,对经济增长起到良性作用。

同时,人民币汇率稳定有利于增强投资者的信心。国家领导人一再重申人民币不贬值, 政府主管部门(国家外汇管理局)甚至明确表示1—2年内人民币不贬值,而目前状况实际是稳中有升。 这有助于打消人们对人民币可能贬值对经济和股市造成冲击的担心,有利于增强投资股市的信心,有利于吸引外资。

政府为支持证券市场稳定发展而采取的一系列政策措施正在产生效应

证券投资基金规模扩大有利于市场的稳定。今后几个月里5 只新基金将陆续上市,预计明年基金规模有可能进一步扩大,这将有利于吸引居民投资股市,为股市增加稳定的资金来源,有利于增强股市中机构投资者的力量。人民银行最近的一份调查显示,居民储蓄仍然居首位,证券投资热情下降。风险小、回报率高的投资基金规模的扩大,为广大居民提供了良好的投资机会,肯定会刺激居民投资股市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利率尤其是长期存款利率仍有下调的空间,这对股市也是潜在的利好。此外,预计政府还将采取一些促进股市稳定发展的政策措施。

我们还应当认识到,中国股市主要受国内宏观经济形势的影响。宏观经济向好是股市发展的基本决定因素和内在动力,不应把东南亚金融危机、香港股市对国内A股市场的影响看得过重。 中国股市有别于国外股市,原因有三:一、人民币不能自由兑换,对外汇管制严格;二, A股市场不对外开放;三,出口对GDP的贡献不足三分之一。 这与日本、韩国等外向型经济国家不同。所以,我们既要看到上述因素对我国股市的影响,但同时又不能夸大这种影响,更不能以国外股市的涨跌来判断我国股市行情;外来因素的影响不仅不是决定性的,而且是可以采取适当的措施予以化解或缓和的。

今后一段时期股市的几个特点

上市公司优化组合兼并重组将进一步升温

我国公司上市已有8年的历史, 由于市场的残酷竞争和自身经营的优劣,至今股价结构的两极分化已逐渐显现。绩优股和垃圾股已泾渭分明,市场既出现一些高成长股,同时也出现一些沉寂股,甚至出现一些吃黄牌警告和濒临摘牌的公司。与此同时,一批业绩良好却苦于拿不到上市指标的公司又急于上市,于是,围绕上市公司的优化组合、兼并重组应运而生。具体形式主要表现为两种:一是一些业绩差、无发展前途的上市公司被实力强的非上市公司收购兼并,形成借壳上市;二是实力强的上市公司收购兼并非上市公司,加速形成“航空母舰”。97年这种现象开始出现,今年随着经济结构的调整和买方市场的出现,这一现象进一步发展、升温,已经成为我国经济生活中的一大热点。

与此同时,在争夺主承销商的战场上斗得精疲力竭的证券商,逐渐认识到在这个领域有自己开拓发展的机遇,纷纷行动起来,积极参与企业的并购活动,加速了上市公司兼并重组的进程,并使这一趋势得以延续和发展,这将有利于已上市公司质量的提高,优胜劣汰,有利于提高股民投资信心,有利于中国股市的发展和经济结构的优化。

上市公司结构将有所改变高成长股与沉寂股两极分化现象将更加明显

除了上市公司的兼并重组有利于上市公司质量的提高外,还有其他一些因素有助于这一进程的加快,如:主管部门改变了上市公司审批办法,加强了审查力度;主管部门已将推荐上市的重点调整为高科技产业及基础产业,而这些都是大有发展前途的产业;随着监管力度的加大,股市暴涨暴跌的机会减少,股市投资功能将会增强,投资者选择绩优股、高成长股的比重必然增加,因而那些高科技、信息产业、部分基础产业,以及注入优质资产的重组股,将受到人们追逐,相反,那些业绩不佳的公司更加被冷落。

股市的资金来源尤其是稳定的资金来源将会增加

一方面,随着货币政策的松动,资金环境宽松,通过各种渠道进入股市的资金将会增加。另一方面,股市平稳发展,上市公司质量提高,新基金的上市都将增强群众投资股市的信心,从而增加入市资金。与此同时,随着股市的稳定发展和逐步规范,长线投资者也将逐步增多。

证券经营机构的优化组合即将启动

对券商进行分类管理(综合类与经纪类)是大势所趋。适应这一要求,券商的分化组合在所难免。另外,信托业与证券业的分业管理也只是时间问题,这必将为券商的并购活动提供新的机遇。当然,我们也应当看到,券商的优化组合及并购活动本身就具有重要的经济意义。从理论上讲,通过并购可以实现外部增长和规模经济;就眼前来看,它也是券商自身开拓发展业务的需要,因为随着证券市场规模不断扩大,国有企业合并重组广泛展开,生产要素不断向优势企业集中,国有企业“航空母舰”将逐步形成,这些也要求券商的规模及业务能力提升到相应的水平。由此可见,大型化是券商发展的方向。今后,大券商收购营业部,兼并小券商;小券商主动寻求合并对象;特大型券商逐步形成并占据市场相当份额,这些将成为证券业的一道新景观。

当前证券市场亟待解决的若干问题

加速货币市场资金向资本市场流动解决证券市场融资问题

证券市场的发展有赖于市场资金的不断补充。而资金供应不足正是目前我国证券市场面临的突出问题之一。按照现行规定,银行信贷资金和国有企业的资金不能进入股票市场,用来支撑市场运行的主要是来自居民的闲置资金,而且由于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的人为分割,即使居民的闲置资金也多以储蓄存款形式停留在商业银行,难以向资本市场流动,导致我国证券市场不可避免地陷入一种“贫血”状态。近年来,货币市场资金宽松、资本市场资金短缺的不正常现象愈来愈明显。这对于一个资金短缺的发展中国家来说是一种极大的浪费,不利于国有企业的解困,不利于国民经济的高效、协调、健康发展。现在完全有必要也有可能将货币市场一部分资金通过正常渠道和国际通行方式引入资本市场。

增发国债是一种方式,但这种方式着眼点是将商业银行的一部分资金运用于基础设施建设,运用于新项目。同样重要的是,在严格、规范的监管下,将商业银行一部分资金通过适当途径导入股票市场,这既能解决上市公司资金不足尤其是资本金不足问题(通过一级市场),又能消解扩容压力,维护股市的适度活跃与稳定发展(通过二级市场),增强最重要的中介机构——券商的业务能力,从而为国有企业的改造发挥最大的作用。在当前努力刺激经济增长的形势下,后一种方式更显示其必要性。

目前,券商融资问题表现得尤为突出。这里提出四个办法:

一、建立证券融资公司,由其统一吸收股民投资准备金和证券经营机构业务周转金,并统一向券商融资。这一方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完善国债回购市场,提高券商国债回购融资能力。

三、允许规范经营、资信等级高的券商参加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

四、发展特殊贷款融资和特殊存款融资。特殊贷款融资是指商业银行向券商提供承销贷款和并购贷款;特殊存款融资即允许券商有偿使用一定比例的客户保证金。

积极培育和发展机构投资者

培育市场需求、培育机构投资者是一项重要而紧迫的课题。在当前,应着力发展证券投资基金,规模可以扩大到500亿元至1000 亿元甚至更多一些,步伐可适当加快。

与此同时,应当加速出台产业投资基金、风险投资基金,发展中外合资(合作)基金,在组建中外合资基金管理公司时,可以考虑两种方式:其一是新设成立;其二则是改组国内现有的某些基金管理公司,向外方转让部分股权或增资。对于中外合资(合作)基金,可先在直接投资基金尤其是风险产业的直接投资基金方面进行试点,成熟后再推广至证券投资基金。

此外,还应该允许保险资金按规定比例进入股票市场。从长期来看,股票市场的收益率还是比银行存款的收益率要高的,保险基金入市无论对市场还是对保险业自身都是有利的,可以考虑将其与证券投资基金的发展结合起来,将保险机构培育为证券市场的重要机构投资主体。

进一步提高上市公司的质量

上市公司的质量直接关系着证券市场的运转,也是证券市场的主要风险来源之一。我国目前上市公司的质量是令人担忧的,一方面直接增加了证券市场的风险,另一方面使投资成为一句空话。

如何才能保证上市公司的质量?第一,必须正确、全面理解股份制和证券市场的功能。扭转把股份制和证券市场仅仅当作筹集资金的手段的片面看法,真正把股份制和证券市场作为推动企业转变经营机制的一种途径。第二,逐步解决国有股和法人股的流通问题。在国有股和法人股占绝对控股地位且又不能转让流通的条件下,上市公司的经营机制不可能实现真正的转换,企业的素质也不可能因股份制改造和上市而有实质性的提高。第三,改革发行与上市办法,建立科学的上市公司选择机制。我国目前的上市公司选择机制基本上是一种指标分配加政府行为的模式。在这种模式下,上市公司的选择很大程度上依罪行政手段,而受各种错综复杂的利益关系的驱动与限制,所作出的选择很难保证具有客观性。第四,塑造公正、独立的中介机构,使其对自己的行为承担足够的责任。同时一定要严格执法,一旦出现问题要坚决严惩。第五,在股票发行与上市工作中贯彻国家的产业政策,积极向国家扶持的那些产业尤其是高新技术产业倾斜。对那些非关系到国计民生的行业,对那些中小型企业,国家可以不控股。第六,积极扶持优秀的非国有企业上市。

改革股票发行和上市管理办法

特别是要尽快消除目前存在的不合理现象:一级市场高利润、零风险,二级市场高风险、低甚至负利润,以促使资金由一级市场向二级市场转移。改变目前的发行与上市联动机制,即能发行就意味着必然能上市。在这种机制下,申购新股无风险,而且发行与上市的时间间隔很短,为大资金获取稳定的高额利润创造了便利条件,导致巨额资金堆积在一级市场;尤其是在二级市场不景气时,一级市场仍然能提供高利润,导致大量资金从二级市场流向一级市场,使二级市场雪上加霜,在一定时期和一定程度上形成恶性循环,结果是破坏了两个市场的均衡协调发展,实际上是以不断动摇二级市场上投资者的持股信心为代价来换取一级市场的暂时繁荣。这样下去,于股市的发展极为不利。

实践中,可将发行与上市分割开来:发行股票的条件可以较低一些;企业能发行股票并不意味着该股票就能上市;而股票上市的条件应当很严格。同时,在适当时候将股票发行方式由额度控制式改为登记式,只有相对优秀的企业才能获得股票发行资格。

加强监管力度规范市场运作

对证券市场的监管、规范直接关系到证券市场的稳定与健康发展,是一项极其重要的课题。

一,必须尽快完善有关监管的法律法规,并提高执法过程中的严肃性。经历几年的反复酝酿、修改后,《证券法》确实该尽快出台了。

二,应着重加强对大型证券公司的监管。管住了大券商,就可增加稳定市场的力量。值得指出的是,必须加强对证券机构尤其是大证券机构高层管理人员的监管。

三,着力打击过度投机行为。操纵股市、过度投机在年轻股市中是司空见惯的现象,由于国家股、法人股的不可流通及监管的不完善等原因,它更是我国年轻股市的顽疾。今天,随着我国证券市场规模的日益扩大,市场的波动不仅牵扯着千千万万群众的心,而且对整个国民经济的影响也已不可小觑,在这种情况下,打击过度投机尤其是从制度上消除产生过度投机的土壤就更显必要与紧迫了。

标签:;  ;  ;  ;  ;  ;  ;  

冷静观察经济概况,看到1998年股市走势_投资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