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邓小平的国际和平战略思想_和平与发展论文

论邓小平的国际和平战略思想_和平与发展论文

论邓小平争取世界和平的国际战略思想,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世界和平论文,战略论文,思想论文,国际论文,邓小平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冷战结束,国际紧张局势稍有缓和。但是少数几个西方发达国家“又想垄断世界”,一个针对整个第三世界和社会主义的“两个冷战又已经开始”①,威胁着世界和平。邓小平追踪观察分析风云变幻的国际局势,提出了应变的新国际战略与策略思想。这一思想理论对于我国改革开放、现代化建设,争取有利的国际和平外部条件,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一、当今世界是战是和的新结论

追溯以往,从40年代后期由西方掀起的东西方冷战,造成了战后国际局势的紧张,使两种不同的社会制度国家间虽然还没有爆发全面武装冲突,但是两大阵营在政治、经济、军事、意识形态等方面却长期对立,并几次引爆局部性的热战。不可否认,当时处在社会主义阵营实际领袖地位的斯大林关于战争与和平的观点又将东西方冷战状态升华到理论形态,更加剧了东西方国家间的敌视与对抗。

新中国诞生后的一段时期,由于帝国主义国家对我国采取封锁、制裁和敌视的政策,我国的安全遭受严重威胁,形成我们对今后世界是战还是和的认识“一直是战争不可避免,而且迫在眉捷”②。所以,总是把“战争引起革命,革命制止战争”作为观察世界形势走向的指导思想,在对内政策上也确立了“备战、备荒、为人民”,“深挖洞、广积粮、不称霸”的总方针,并从实战出发,作出“山、散、洞”的战备决策;特别是“文化大革命”期间更加紧备战,提出“早打、大打、打核战争”。这种对爆发世界大战的严重夸大估计,使我们的国防长期处于临战状态,影响了我国经济的正常发展,拉大了同世界发达国家经济发展的距离。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邓小平科学观察和分析当代国际形势,抓住世界上真正的带全球性的战略问题,即当今世界是战还是和的问题。他认为,80年代以来国际局势的发展有利于争取世界和平,“由此得出结论,在较长时间内不发生大规模的世界战争是有可能的,维护世界和平是有希望的”③。

首先,世界和平力量超过了战争力量。在80年代,世界战争的主要危险来自美苏两个超级大国对世界霸权的争夺,两家最有资格打一场世界战争。但由于双方在军事力量、特别是在核力量方面处于均势,谁都没有取得全面军事胜利的能力,谁也不敢冒险发动世界战争。更重要的是世界和平力量超过战争力量,美苏两霸的扩张遭到世界人民的强烈反对和抵抗,各国人民形成制止战争的强大合力。邓小平说:“世界很大,复杂得很,但一分析,真正支持战争的没有多少,人民是要求和平、反对战争的。”④1991年苏联解体,一个争夺世界霸权的超级大国不存在了,美国作为唯一尚存的超级大国其实力也相对衰落了,使原来形成全球军事对抗的态势消失;同时,维护世界和平的力量得到进一步增强,中国实行改革开放,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成为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强力量。因此,在今后一个较长时期内争取世界和平、避免新的世界大战具有更大的可能性。

其次,当代国际间竞争的重点转向以发展科学技术为主的综合国力的较量,它又促进世界经济一体化的不断发展,使任何一个国家的发展都不能离开世界经济体系,这也成为制约世界大战的重要因素。伴随全球科技革命浪潮,世界经济、政治、军事等方面都发生了深刻变化。发达国家间在贸易、投资、信贷等方面进行激烈的竞争,又存在紧密的经济联系,其再生产的国际化程度日益加深,资本、生产、贸易相互交叉、渗透,经济繁荣与衰退彼此休戚相关。如果彼此交战,给各方的经济都带来损失,甚至崩溃。世界经济一体化的现状,也是战后以来欧美日等发达国家虽然矛盾很大但始终能保持和平伙伴关系的重要原因。这一现实,也打破了帝国主义发展不平衡引起矛盾必然引起重新瓜分世界的战争的传统观念。

此外,在世界经济一体化的今天,社会性质不同的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国家,共同生存在一个地球上,彼此间不可能以战争或革命的方式消灭对方。社会主义作为一种先进的社会制度,由于国内消灭了剥削阶级,人民内部没有根本利害冲突,减少了社会矛盾的对抗性质。尤其社会主义的本质在于发展生产力,不断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实现共同富裕,这些要求只能依靠本国人民的力量,通过改革开放的途径加以实现。因此,社会主义制度及其本质要求,排除了发动对外战争的可能性。邓小平总结世界和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经验教训,指导中国踏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轨道,在国内一心一意搞经济建设,在国际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并实行对外开放吸收当今世界特别是发达国家的文明成果,为我国现代化建设服务。因此,中国的发展对世界任何国家都不会构成威胁。邓小平向世界宣告:“我们搞的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不断发展社会生产力的社会主义,是主张和平的社会主义。”⑤

二、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的战略举措

基于对国际形势的新判断,“现在树立我们是一个和平力量、制约战争力量的形象十分重要,我们实际上也要担当这个角色”⑥。为此,邓小平坚持我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紧紧把握复杂多变的国际局势,提出相应的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的战略举措,为争取世界和平做出卓越的贡献。

1.坚持国家利益、维护国家的独立和主权,不同任何国家或国家集团结盟。当代世界,任何类型的国家只要其政府是坚强有力的、独立自主的,都无不把维护国家的独立、主权这一根本利益当作对外交往的最高准则。但是,在国际舞台上总会有一些自恃实力雄厚的国家,打着国家利益至上的幌子,将本国利益建筑在侵犯、损害广大弱小国家利益的基础上,破坏国与国间的关系,威胁世界和平。一些大国为了谋求自身的战略利益和霸权地位,结成各式各样的政治、军事集团,一些弱小国家为保存自己也跻身其中,受其控制。国际关系的实践表明,“‘大家庭’方式,‘集团政治’方式,‘势力范围’方式,都会带来矛盾,激化国际局势”⑦。其实,各种形式的政治、军事集团都是冷战时代的产物,一国加入某个集团,其国家利益不仅受到对立集团的威胁,而且受到集团内部大国利益的牵制,它处理国际事务的主动权也就丧失了。所以,邓小平坚决主张中国不加入任何集团,不踏上任何一辆战车,不做任何大国的附庸,坚持在国际交往中奉行“不结盟”的原则。

然而,共同生存在一个地球上的不同国家,总要寻找一个能够实现和睦相处、友好合作、共同发展、带来世界稳定的最佳方式。邓小平总结国际关系的经验认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最好的方式”,“具有强大生命力”⑧。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互为条件、相互联系的一个整体,其中核心是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这是任何一个国家生存和发展的前提,是国家最高利益的集中体现。

承认这一前提和原则,才能避免一个国家对另一个国家的领土侵犯和内政干涉,这是实现国与国和睦相处的基本保证。在这一基础上才能建立各国之间的广泛友好合作关系,并在平等互利原则指导下进行主权国家间的正常交往,实现共同发展。

2.坚持反对霸权、反对干涉别国内政,克服危害世界和平的障碍。冷战结束,旧的格局在改变中,但实际上并没有结束。因为,和平问题没有解决,发展问题更加严重,究其根源,主要障碍仍然是霸权主义、强权政治。首先,和平问题尽管是主流,但现在世界上仍存在许多矛盾、麻烦和地区性冲突。除了在原苏联地区由于民族、宗教、领土纠纷的加剧,形成了新的地区性冲突与战端之外,主要还是冷战时代美苏争夺世界霸权在第三世界形成的热点地区的武装冲突仍然在继续。继海湾战争后,巴以和解已达成文字协议并迈上实施的进程,但暴力事件连续发生,中东地区和平十分脆弱。南斯拉夫分裂后加剧了民族矛盾、领土纠纷,多次爆发民族之间的残酷战争,现在波黑地区成为举世瞩目的世界战争热点。同时,核设施检查问题,极端民族主义问题,又造成新的地区紧张局势。由于一些地区的争端和冲突具有战略意义,招致一些西方国家插手、干涉,使本已复杂的局势更加紧张。对此,邓小平尖锐指出:“小的战争不可避免,现在不发达国家之间的战争,实际上是发达国家的需要。发达国家欺侮落后国家的政策没有变。”⑨其次,发展问题固然是世界各国共同关心的全球问题,但其要害还是发展中国家同发达国家间的经济关系恶化使人类发展遇到困难,也影响着世界的和平与稳定。在世界经济发展中,西方发达国家利用它们的垄断地位,形成了不公正、不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旧秩序,并以此对发展中国家进行掠夺和剥削。同时,西方国家为摆脱自己的困境,还千方百计向发展中国家转嫁经济危机,使许多国家的经济濒临破产。在这样的背景下,发展中国家普遍要求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维护国家主权和民族利益,改善自己的经济状况。但是,美国和西方国家借处理地区热点和人权问题,干涉别国内政和社会制度。这种行为是冷战后“出现的新的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如果西方发达国家坚持干涉别国内政,干涉别国的社会制度,那就会形成国际动乱,特别是第三世界不发达国家的动乱”⑩。

针对当前世界和平与发展的主要障碍是霸权主义、强权政治,我们在外交斗争中必须反复讲两条:第一条是反对霸权主义、强权政治,维护世界和平。历史表明,“少数国家垄断一切,这种形式过去多少年没有解决任何问题,今后也不能解决任何问题”(11)。中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高举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的旗帜,坚决地站在和平力量一边,谁搞霸权就反对谁,谁搞战争就反对谁,坚决反对以任何借口干涉别国内政。第二条是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邓小平说:“国际关系新秩序的最主要的原则,应该是不干涉别国的内政,不干涉别国的社会制度。要求全世界所有国家都照搬美、英、法的模式是办不到的。”(12)为此,我国主张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建立和平、稳定、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其核心是不干涉别国内政,所有国家无论大小,强弱、贫富都是独立自主的,都应当作为国际社会的平等成员参与国际事务。这样的国际秩序符合世界人民的共同愿望,也为世界和平与稳定带来希望。

3.坚持不要当头的根本国策,把握住“谁也不得罪”的原则。纵观冷战后的世界,其特点是走向多极化,矛盾越来越多,国际局势不可测的因素很多;怎样收拾,谁也没有个好主张。第三世界有一些国家出于对中国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信赖,希望中国当头。对此,邓小平明确表示:“我们千万不要当头,这是一个根本国策。这个头我们当不起,自己力量也不够。当了绝无好处,许多主动都失掉了。”(13)这一主张,充分体现了他对争取未来世界和平深思熟虑的战略思考。

首先,在世界力量严重失衡、处于动荡的国际局势下,中国当了第三世界的头,树立了一面旗帜,必然站在西方发达国家的对立面。这无疑又回到了给世界和平带来灾难的又一个冷战时代,是历史的倒退。这一点,中国要“无所作为”,决不当这个头。

其次,中国决不当头,体现了我国独立自主和平外交的根本国策,能够主动地、灵活地开展外交。中国对外政策是独立自主的,是真正的不结盟,并以维护世界和平、稳定为目标进行外交活动。一方面在国际舞台上高举和平旗帜,主持公道,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同世界各国包括美国等发达国家都要加强来往;另一方面积极推动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我们不仅主张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要进行南北对话,而且极其关心南南合作。只有解决南北关系,加强南南合作,才能推动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邓小平说:中国在国际问题上“无所作为不可能,还是要有所作为。作什么?我看要积极推动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14)

4.坚持以和平方式解决国际事端。由于世界某些地方分合复杂的历史背景造成有些国家不统一或国与国之间的对立,长期解决不了,成为地区性或国际性的争端。这些争端如果没有妥当方式加以解决,也会使争端升级,危害世界和平与稳定。邓小平说:“世界上有许多争端,总要找个解决问题的出路。我多年来一直在想,找个什么办法,不用战争手段而用和平方式,来解决这种问题。”(15)

首先,历史上形成的一些相互争端长期悬而未决造成对峙、冲突的地区和国家。争端有的是帝国主义、殖民主义的掠夺侵略政策留下来的,有的是冷战政策的产物。邓小平认为,有些国际争端可以参照中国解决大陆与台湾、香港、澳门实现祖国统一的“一国两制”的方式去寻求解决途径。先着眼于保持局势稳定,避免武力冲突,然后坐下来谈判,在尊重历史和现实的基础上,寻求双方都能接受的办法,解开死结。这样做,不仅可以向人民交待,而且可以保持地区稳定,对世界和平有利。

其次,历史上存在的主权国家间的领土争端、边界纠纷。这些历史遗留问题年代久远,当时还未以公认的国际法律形式加以确认,各有己见。现在因开发价值重要,又重新争论主权归属问题,很容易激化矛盾,造成地区形势紧张。邓小平设想:“有些国际上的领土争端,可以先不谈主权,先进行共同开发。”(16)搁置争端,不谈主权、共同发展,如果成功,后代人就能消除积怨,化解矛盾,而不再诉诸武力。中国对待国际争端是以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为出发点,对国家主权原则问题不让步,但解决问题和策略灵活,根据不同情况,采取不同方法。这又充分体现中国最关心世界和平和国际局势的稳定。

三、增强国际地位的远见卓识

80年代末90年代初,是战后以来国际局势、战略格局震动最剧烈、变动最大的历史时期。社会主义中国也面临着严峻形势。邓小平冷静分析,沉着策应,把握时机,发展自己,增强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第一,对变幻的国际局势进行冷静观察和分析,提出要稳住阵脚,自己不能乱。一是他观察现在不发达国家之间的战争,实际是发达国家的需要。因此,中国自己要稳住阵脚,否则人家就要打我们的主意,想整我们。美国等几个发达国家利用我国平定暴乱的风波,掀起对华制裁,充分说明了这个问题。邓小平说:“我们自己要保持警惕,放松不得。要维护我们独立自主,不信邪、不怕鬼的形象”(17)。二是他观察社会主义国家的动乱,认为乱不可避免,至于乱到什么程度还不好预料。但在这些国家乱的时候,首先中国自己不要乱。保持中国不乱的根本问题是:首先,必须认真地真正地把改革开放搞下去,要真正按“三步走”发展战略实现目标,中国就有希望。其次,必须沿着自己选择的社会主义道路走到底,对社会主义前途充满信心,谁也压不垮我们。再次,虽然西方发达国家对我们戒心更大,我们还必须同西方国家加强交往,不随便批评别人,过头的事不要做;尊重原苏联、东欧国家人民自己选择的发展道路,继续同它们交往。此外,邓小平还告诫西方发达国家,让中国乱对它们也没有好处。中国如果不稳定,就是国际问题,后果难以想象。因为中国内乱很可能导致内战,难民不是几百万、几千万而是成亿地往外面跑,首先受影响的是亚太地区,也会危及欧洲和整个世界的稳定。这些从另一侧面说明中国的稳定和发展是维护世界和平的重要因素。

第二,充分利用矛盾和有利条件,掌握主动权。由美国等几个西方发达国家掀起的所谓对华制裁,向我施加压力,企图孤立中国,其目的是想改变中国的社会主义制度。其实,西方发达国家的决策人打错了算盘,它们至少有两点对中国认识不清:一是中国经过长期革命斗争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权,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不是随便就能打倒的。二是世界上最不怕孤立、最不怕封锁、最不怕制裁的就是中国。外国的威胁反而会激起中国人民更加团结、爱国、爱社会主义。所以,不管国际风云怎么变幻,中国都是站得住的。不仅如此,中国还具有抵抗制裁的能力,因为主动权掌握在我们的手里。邓小平说:“世界上矛盾多得很,大得很,一些深刻的矛盾刚刚暴露出来。我们可利用的矛盾存在着,对我们有利的条件存在着,机遇存在着,问题是要善于把握。”(18)冷战后西方世界普遍经济不景气,发达国家内具有远见的政治家、企业家,都不愿意失去经过改革开放发展起来的中国大市场。况且,制裁也是双向的,美国等发达国家对我实施制裁,我们也会进行反制裁,同时制裁形成的真空也会很快由其他国家来填补。在国际格局走向多极的世界,中国至少也算一极,我国在世界经济、政治、军事等领域同发达国家存在着广泛的平等互利合作关系,国际问题没有中国参与和配合,是不可想象的。

第三,抓住时机,发展自己,关键是发展经济。古今中外历史表明,一个国家要增强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必须以经济建设所制造的物质基础为依托。80年代初,邓小平就指出:“我们在国际事务中起的作用的大小,要看我们自己经济建设成就的大小。”(19)90年代初国际出现了巨大风浪,中国的经济发展部署是否停顿?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否还坚持?邓小平沉着应变,坚决反对美国等西方国家对中国内政的干涉,防止社会主义国家动乱冲击波影响中国的稳定;同时,突出强调要继续保持“改革开放政策稳定”,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不动摇,使国内的经济建设不受到干扰。国际风云稍平静,邓小平在1992年南巡谈话中强调:“抓住时机,发展自己,关键是发展经济。”(20)所谓“抓住”,一是要抓住国际和平环境,二是要抓住世界经济发展的需要,三是要抓住我们自己的有利条件。在邓小平的指引下,90年代以来我国加快了改革开放的步伐,实现了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实践证明,中国经济的发展需要和平的国际环境,而中国经济壮大起来了,也将为世界和平做出更大的贡献。

注释:

①②④⑤⑥⑦⑧⑨⑩(11)(12)(13)(14)(15)(16)(17)(18)(20)《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344、127、127、127、328、128、96、96、319、360、360、359、363、363、49、49、319、354、375页。

(19)《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240页。

标签:;  ;  ;  ;  ;  ;  ;  ;  ;  ;  ;  ;  

论邓小平的国际和平战略思想_和平与发展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