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孩子去“try”,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让孩子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美国人最爱说的一个单词“try”,它的意思是“试”。 孩子们从小就接受了关于“try”的教育,不仅挂在嘴上,更表现在手上。
这个“try”本来就是一个极普通的词语,可是在中国的学校里, 怎么就不那么流行呢?我们的老师,为什么不能常常对孩子说一声“试一试”呢?
有人以为,这就是东西方教育的差别。
其一,从教育观念上来说,二者不同在于以谁为中心的认识上。美国的学校特别重视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连讲台也常常成了学生“try”的场所,上课就是老师与学生一起讨论问题, 学生的自我表现意识很强。这种现象在我国的学校中则是少见的,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观念仍然根深蒂固。
其二,从教育手段而言,二者不同在于以什么为依据的制约。中国的教师总是以教学大纲和课本为典范,把考试当作制约学生的“紧箍咒”。于是,“试”的功能便退化为“考”,还必须照本宣科,遵循标准答案。美国的学校则是宽松得很,学生想干什么都行,比如一年级的小学生,可以自己选画画对象,可以自己谱曲子唱,可以自己制作贺卡或用泥巴来做工艺品,他们回答问题可以别出心裁,写作文充满了想象力,学校总是鼓励学生标新立异,放手让他们去“try”。
如此对照,这个“try”还真神奇,当令我们茅塞顿开。
应该让孩子们去“try”。在中文里, “试”的意思是:按照预定的想法非正式地做。敢想敢做,这就是创造的表现,即富有创造的意识,又具备创造的能力。
又听说,美国还有一句口头禅:“没有做不出来的东西,只有想不出来的东西。”当然,中国的孩子并不是不会想、不愿做,问题是我们的教育还没有为他们提供好的环境与条件。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行将是一个机遇,学校和教师切切记住:让孩子们去“t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