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学”的高中地理教学活动及分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教学活动论文,高中地理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新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普遍感到现代教育理论在课堂教学中运用困难,与教学实践严重脱节,使新课程教育理念难以落实,教学时常陷入盲目性和随意性,“穿新鞋,走老路”的现象屡见不鲜。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教任何课,最终目的都在于达到不需要教。假如学生进入这样一种境界:能够自己去探究,自己去辨析,自己去历练,从而获得正确的知识和熟练的能力。”我们主张构建一种符合新课程教育理念,具有可操作性、优效性、参照性、开放性,基于“学”的教学活动程序,力图提供一个大体的基本流程和参照,更好地指导新课程地理教学。
一、基于“学”的高中地理教学活动是一个整体、有序、注重反馈的操作程序,它形成了多边互动的操作机制,是师生、生生之间信息、思维和情感的互动网络
其操作程序为每个教学因子发挥作用提供时间、条件和机会,如下所述。
阶段一:情景问题。此阶段的任务主要是教师创设情景,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动机和欲望。根据课程目标、内容标准、教学内容和学生情况制定的三个维度的教学目标创设教学情景,渲染教学环境气氛,形成民主、平等、和谐、愉悦的情感氛围。素材可以来自教材,也可以来自学生的生活感受,或利用网络资源、图片、报刊等。提出的问题要围绕教学目标或与之密切关联的原有学习内容,既可以是“知识和技能”方面的,又可以是“过程与方法”方面的,还可以是“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特别是“过程和方法”方面的问题,教师要对学习过程中学生可能选用的学习策略适当进行剖析,揭示策略运用的方法、过程,或者组织学生进行学习策略回顾。
阶段二:主体探索。此阶段主要是学生用自己的学习方式展开学习。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合作者、促进者,可以按照以下环节展开教学。
环节1 独立思考,自主学习。此环节让学生依据问题独立搜集材料,提取有效信息,整理信息,归纳信息,尝试把地理信息运用于当前的问题之中。
环节2 分组讨论,合作学习。此环节主要是学生承接上一环节,将自己所学进行分组讨论,交流信息,相互借鉴,取长补短,对还没有解决的问题要注意记录。教师要注意观察、倾听和了解学生的需要,把握他们的思路。如果学生向教师请教,教师可以通过问题引导,给他们的活动或思考以暗示,帮助他们进行观念的重建。
环节3 多边互动,探究学习。此环节主要是让学生阐明自己的观点,说出、描述、解释、说明或举例证明、归纳、简述对问题的见解和成果,并请学生对自己的理解做出分析说明或提供证据、证明、推断,畅谈学习过程中运用学习方式、思维方式、学习策略的体会和技巧,鼓励学生敢于“标新立异”“同口异声”。教师可以参与到学习过程中,阐明自己对问题的观点、理解,并在此过程中澄清学生的错误认识,必要时组织学生再次讨论,形成更深刻、更广泛的理解,获得更丰富的信息,使学习目标更加清晰、牢固。教师在鼓励学生畅谈的同时要让学生学会和懂得倾听、认同、承认、接受、同意、反对、欣赏他人的解释,培养合作意识、团队精神。
阶段三:反思升华。此阶段主要任务是师生通过质疑、回顾、复习等活动,对“学习了什么”“学习的过程”“学习的方式”“思维的方式”“学习的策略”“学习的感受和得失”“还有哪些问题”这些学习行为和结果认识进行反思总结,进一步加工提炼和内化。教师对带有明显价值取向的观点进行陈述,达到对学习任务的升华,升华为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爱国爱家的情感,正确的全球意识,科学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和可持续发展观念,关心爱护环境的社会责任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使学生终身受益。
阶段四:反馈评价。此阶段是基于上述三个阶段中主体性、过程性评价基础上的结果性评价和发展性评价,主要任务是鼓励学生评估自己的学习能力,同时也为教师提供评价学生在新情景下的解释行为及态度,反馈学生达成教学目标的程度的机会和教师自评的机会。这一阶段可以重复教学活动的不同阶段和环节。教师可利用作业、练习等各种形式,手段和方法要灵活多样。评价内容设计要全面,重点放在“生活化”的地理现象上,密切联系实际,引导学生梳理、分析生活实践中的地理事实,检查运用基本地理原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提出探究方案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上四个阶段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构成了地理教学活动的基本操作程序。
评价一种教学活动关键看是否符合新课程教育理念及其落实,是否有利于教学实施,是否有利于学生的发展。
二、基于“学”的高中地理教学活动以现代科学理念和实践为基础,以系统论、地理教学理论和地理科学理论、学习理论和中学生心理发展理论为支撑
它利用系统科学的整体性原理、有序原理和反馈原理,明确每个教学因素在教学活动进程中的作用,有效地将各个教学要素在一定的时间流程和空间形态上整合,并遵循一定的程序,符合学生心理发展的序、认知的序,从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同时在教学进程中进行合理评价实现教学目标。
地理教学理论和地理科学理论是基于“学”的高中地理教学活动程序最直接的理论来源。以全球问题为研究对象,注重地理事物的综合性、区域性、联系性,研究“地理过程”,总结地理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实现区域乃至全球的可持续发展是地理科学和地理学科教学的鲜明特色,既是地理教学活动的核心内容,也是地理教学活动的思想论、方法论。
该教学活动应用中学生心理发展理论和学习理论,引领学生的主体性,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能动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从心理发展的角度看,高中生的各种个性品质趋于稳定和成熟,处于自我意识高度发展和价值观逐步形成的阶段,自治需求越来越强烈。而作为衡量智力发展水平的抽象逻辑思维在高中阶段已脱离初中生需要经验支持而成为理论型,高中生的思维能力足以指导分析解决各种问题。布鲁纳的认知结构理论,赞可夫的一般发展理论,奥苏贝尔的认知同化理论,加涅的积累学习理论,瓦·根舍因的范例教学理论,罗杰斯的人本主义理论等理论从不同的角度揭示了学习过程的一般机制,它们的共同特点是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地理学习是通过听讲、阅读、识图、绘图、感知、质疑、思维、讨论、交流、表达、体会、反思、见解、计算、练习等认识方式进行的。教学活动则是利用高中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以及学习、认识方式,结合学习内容为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创设情景提供条件。
三、基于“学”的高中地理教学活动的教学目标以课程目标和内容标准为基准,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情况制定
其教学目标涵盖掌握地理知识和获得地理技能,发展地理思维能力,掌握学习探究地理问题的基本方法和技术手段,最终将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升华为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它改变了传统地理教学片面强调知识和技能目标,“重结论,轻过程”,在教学上走捷径,把形成结论的生动过程变成单调刻板的条文背诵,忽视学生个性发展的痼疾。
基于“学”的高中地理教学活动对师生角色和教材进行了重新定位,打破了传统地理教学中“唯权威”“唯书本”和“从众”定势,有效整合了教学环境、教学组织形式等教学要素。形成了“主体参与,注重过程,强调方法,关注发展”为特色的教学策略,激发了学习动机。
教学活动中教师的“权威”定势被打破,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合作者、促进者、研究者。其师生关系是一种民主、平等关系,师生在一种和谐、融洽的氛围中实现信息、思维和情感的互动。教师从系统论的角度综合考虑教学因子,设计和组织教学;指导学生解决学习过程和思维过程中暴露出来的问题,培养学生科学的学习态度、学习方式、思维方式和学习策略;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经过一系列质疑、判断、推断、分析、总结等思维过程,并伴随着各种观点的碰撞、争论及整合,得出理性的认识和结论;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和促进者。同时教师用新思维、新视角审视研究学生在学习中的表现,形成规律性的认识,成为学习的研究者。
该教学活动以学生主体性的充分发挥为条件,以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核心。在教学进程中学生运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方式,模拟地理科学家建构、描述地理原理的科学历程,掌握地理科学的研究方法、思维方法,提升地理思维品质的深刻性、灵活性、独创性、批判性、敏捷性,发展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学生始终处于一种愿意、敢于发表自己见解和观点的状态,打破了传统地理教学排斥学生的思考和个性,把教学过程庸俗化到只需听讲和记忆就能掌握知识,而不思考知识、诘问知识、评判知识、创新知识,扼杀和摧残学生智慧和个性,致使学生顺从众人、服从大多数的“从众定势”。
教学活动的学习资源来源于教材、生活经验和生产实践,教材只是学习的媒介。它注重联系生活中的地理现象,开拓学生的视野,在生活中发现地理问题,提出探究方案和解决问题的对策,打破了传统地理教学片面强调教材和学科知识本位的“唯书本定势”。
三个“定势”的打破,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主体性的充分发挥,学习方式的转变,融洽了师生关系,优化了课堂气氛和教学环境。自主、合作和探究学习将个别教学、小组教学、班级教学等教学组织形式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形成了“主体参与,注重过程,强调方法,关注发展”为主要特色的教学策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机,并贯穿教学过程的始终,如将情景问题、教学目标作为学习的动机;良好的教学环境缓和了学生学习过程中焦躁的情绪和压力;师生间的合作、探究、交流、讨论和见解的发表、畅谈感受和体会、观点的碰撞和争论,以及贯穿始终的合理评价使学生自重、自尊、自信、自强、互相合作;密切联系实际中问题的发现和解决,使学生体会到地理学习的价值,进一步激发学生寻求新的挑战。
四、基于“学”的高中地理教学活动中的评价是由其教学思想、教学目标和教学程序所决定的,它突出体现的是主体取向和过程与结果并重的评价理念并贯穿教学始终
基于“学”的高中地理教学活动建立在融洽的师生关系,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气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基础上进行的。是对学生学习过程中心理活动和学习认识方式等行为结果的引导、诊断、调节、激励,是对不同的学生个体和个体的不同方面评价目标的多元化,评价方法和手段的多样化,是对教学目标达成情况的评价。因而决定了评价内容的全面性,涵盖知识和技能、地理科学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因此也是地理教师教学的自我评价。它打破了传统地理教学评价的“唯师权威”,重结果、轻过程,重甄别和选拔、轻激励和发展,重学业成绩、轻综合素养和潜能,重考试分数的“量”的呈现、轻“质”的呈现的窠臼。
基于“学”的高中地理教学活动的实质是素质教育理论、新课程理念的具体化,它将地理教学过程中教学环境等各要素有机整合在一起,从时间和空间上阐明它们各部分之间的关系,为教师提供教学目标的条件和程序;阐明在何种教学情况中使用何种教学策略,采用何种教学组织形式和教学手段,从各要素的相互作用中动态地、整体地把握课堂教学,预见教学效果,使地理教师感到有章可循。揭示出“如果运用……教学活动,就必然产生……”的这样一种逻辑关系。因此该教学活动具有优效性、可操作性、参照性、开放性特点,并且以学生主体性的充分发挥、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核心和关注学生的发展,提高学生的生存能力而独具特色。
标签:地理论文; 地理教学论文; 地理科学论文; 教学理论论文; 高中地理论文; 活动理论论文; 教学评价论文; 教学过程论文; 教师评价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