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南乡镇工业转变增长方式的思考,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苏南论文,增长方式论文,乡镇论文,工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建议》指出“积极推进增长方式的转变,把提高经济效益作为经济工作的中心”是实现“九五”和2010年奋斗目标的关键。现结合苏南地区现实情况,就乡镇工业转变经济增长方式问题作一些探索。
(一)乡镇工业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必然性
1、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是乡镇工业发展的必然选择。 乡镇工业作为农民的一大创举,从萌发到现在已有三十多年的历程。八十年代前,乡镇工业的发展主要是靠量的扩张,取得了令人注目的成绩。不仅解决了农村大量劳动力转移,缓解了短缺经济供给的不足,促进了农村、农业的发展,提高了农民的生活水平,而且也为今后实现长远发展目标,奠定了物质基础。
然而,必须清醒认识,进入九十年代,随着改革开放的力度加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多种经济成份竞相发展,国际国内两个市场加快接轨,市场竞争十分激烈,加之,市场消费需求从迅猛扩张转向平稳增长,消费心理日趋成熟,对产品档次和质量要求进一步提高,预示着我国经济已进入以结构升级为主的发展时期。在这一发展时期,对科学技术和劳动者的素质要求将随之大大提高。为此,经济增长方式必须要从粗放型转到集约型的轨道上来。这也是乡镇工业经济增长的必然选择。
2、 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是乡镇工业解决当前尖税矛盾的根本途径。由于经济体制的转变和宏观环境的变化,乡镇工业在发展过程中积累的深层次矛盾已经暴露得比较充分:
一是资金紧缺与资金沉淀的矛盾。近年来,持续的大投入,使乡镇工业经济总量扩张。但是,相当一部分项目由于资金紧缺,尚未形成生产能力,尚需配套投入、才能投产。由于宏观采取信贷额度从紧的政策,使乡镇企业融资渠道减少,不少项目进退两难。导致投资不能回收,生产能力闲置和浪费,形成资金沉淀与资金紧缺的矛盾。
二是科技进步滞后与市场竞争激烈的矛盾。苏南乡镇工业起步虽早,但起点较低,在设备、工艺、专业化程度等方面的问题还比较严重,技术改造任务更为艰巨。同时,劳动者的素质水平也跟不上技术进步的步伐。然而,市场竞争的核心是科技实力的竞争。但是多数企业生产的产品,技术含量较低,档次低、附加值低,形成科技进步滞后,与市场竞争激烈的矛盾。
三是管理粗放与提高效益的矛盾。质量和效益问题,说到底是管理水平问题。由于乡镇工业总量的迅速增长,但是,企业的经营决策和管理水平未能相应提高,导致出现一些决策失误、负债过高、效益低下等问题,已经成为制约乡镇工业进一步发展的障碍。
四是自身机制逐步弱化与其他经济成份冲击的矛盾。虽然乡镇企业改革在不断深入,但传统的单一企业制度模式影响较深,产权关系和制度创新方面的改革还没有完全到位,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新的企业机制优势还没有完全形成。与此同时,由于国有企业机制逐步转化,股份制企业、三资企业、私营企业等其他经济成份以机制更灵活、自主权更大的特点活跃于市场经济的舞台,形成对乡村集体企业的冲击。
五是承受能力减弱与社会负担过重的矛盾。乡镇工业已经成为农村经济的主体,是发展农村稳定提高农业、致富农民的希望所在,但由于经济效益增长同总量的增长尚不同步,而经济和社会发展对乡镇工业的依赖度日益增长,使乡镇工业的负担有增无减,企业承受能力减弱,压力加大。
缓解或解决上述矛盾的根本出路在于使乡镇企业经济增长从主要由资本和劳动力要素的投入转变到主要依靠科学技术和劳动者素质的提高上来,才能战胜面临的困难。担负未来的历史重任。
(二)乡镇工业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突破口
乡镇工业的实现增长方式转变的突破口在于更新发展思路,即在发展战略上实现“四个调整”,在经营管理上实现“四个提高”:
“四个调整”是:
1、调整优化投资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必须从调整投资方向,优化投资结构入手。一是把握投资规模,提高投资效益,加强项目可行性论证和投资效益评估,形成合理的投资积累率。二是加强投资方向引导,严格控制新上项目,首先保证必要的在建项目尽快投产。投资应向高新技术、高附加值、基础设施和配套项目倾斜。三是提高现有企业技术改造投资比重,盘活固定资产存量,减少厂房基建投资。四是提高联合融资和外资投入比重,尽力降低投资成本,保证投资效益。
2、调整优化工业结构。 调整优化工业结构的方向是:一要努力培育和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新兴产业,重点是电子通讯、机电一体化、高档纺织、特色冶金、医药生物工程、环保产业和汽车零部件配套等。二是加快传统行业的技术改造,逐步收缩转移消耗高、效益低、污染重的劳动密集型和初级加工行业和产品。三是明确提出鼓励、支持和限制禁止发展的产业和产品,确定发展重点,合理分工,各展所长,避免区域内工业结构的趋同性。
3、调整优化组织结构。要打破行政区域、行业和所有制界限, 推动资本和生产要素向优势企业、优势产品集聚,加快发展规模经济。要以资产为纽带,以优势名牌产品为龙头,以科、工、贸联合为桥梁,以参股、兼并、承包、租赁为手段,大力培育发展以“产品多元化、效益规模化、经营集约化、企业现代化”为特色的企业集团,充分发掘资产潜能,促进企业机制创新,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和抗风险能力。
4、调整优化产品结构。要紧紧围绕市场,适应市场需求, 实现产品调新、调优、调齐。调新,即增加产品科技含量,提高产品性能和技术档次。调优,即实施名牌战略,培育形成一批国内国际名牌,提高产品市场占有率。调齐,即要形成多品种、多门类、系列化的产品格局,对前景好、附加值高的产品要迅速形成批量和规模,形成竞争优势。
“四个提高”是:
1、加速提高科技开发能力。从目前实践看, 提高乡镇工业企业的科技水平,具体要从以下四个方面努力,一是继续引进和采用国际先进、国内一流的关键设备,替代、淘汰陈旧落后的设备。二是坚持硬件、软件同时引进和同时采用的方针,特别注重技术的吸收消化和增强自身开发能力。三是坚持厂、研挂钩,发展科工贸一体化,不断增强自身的开发、创新能力,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新、人新我优、人多我转。四是科技应用要全方位进行,即不仅注重产品生产和开发,而且注重降耗节能、环境保护、质量检测等方面。
2、加速提高职工素质。要积极贯彻“科教兴国”的战略, 大力加强对职工队伍的政治思想教育和法制教育,并要强化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教育。要通过多种方式加强科技知识的学习和先进技术、技能的训练,造就一支宏大的高素质的技术工人队伍。更要特别注重引进和培养科技管理人才。要采取切实措施,增加人才引进、教育的投入,以形成乡镇企业的人才优势。
要坚持德才兼备、重在实绩的方针,培养、造就和使用一大批善于创业,精明强干的企业家。要建立竞争机制,选好用好企业经营者,同时对其经营业绩进行严格考核,坚持报酬分配同经营实绩紧密挂钩,建立内部审计制度,形成约束机制。同时,要采取多种形式提高经营者自身素质,认真学习吸收现代知识,提高科学管理水平。
3、加速提高产品市场竞争能力。提高乡镇工业产品竞争能力, 首先一定要以长远眼光来制定企业的产品开发战略。产品开发战略,要立足于国际国内两个市场,立足于现实需求和长远的潜在需求。二是要充分认识质量是产品的生命,坚持不懈地强化全面质量管理。三是要积极争创名牌,做到扩大企业形象的宣传同扩大市场覆盖面同步进行。
4、加速提高科学管理水平。 科学管理不仅包括生产、销售、技术、经营、人事等内容,而且包括决策、战略、计划、组织、协调、指挥和控制。提高乡镇工业科学管理水平。一是要善于结合乡镇工业的实际,加速采用现代化的管理手段和方法,形成自身特色的管理制度和方法,保证各种要素实现最优化组合与运作,二是要强调以人为本和整体配合协调,因为加快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不仅仅是管理人员的职责,而且是企业全体职工和生产经营活动各个环节的共同目标。三是当前要突出抓资金管理和质量管理。要下大气力压降应收款和产成品资金的占用,加速资金的运转;要严把质量关,以质量促管理,以质量求效益,通过高质量和高效益来求发展。
实现“四个调整”、“四个提高”。前四个方面是发展战略,后四个方面是对策措施。其中提高科技水平是关键,提高职工素质是根本,提高产品竞争能力是途径,提高管理水平是保证,而提高经济运行质量,获取最佳经济效益则是转变增长方式的最终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