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智能化配电网络;配电自动化
中图分类号:TM76文献标识码:A
引言
社会对我国配电系统了提出更高的要求,需要其保障系统更加稳定高效运行得以保障各社会环节顺利进行促进我国建设快速发展,提高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自动化配电系统实现了高效的内部设备属性,同时也成功解决了我国不同区域性环境差异的实际问题,能够智能化处理相应不稳定的实际因素,提高配电系统的工作效率以及稳定性,保证了数据收集的效率和信息的现实有效性。
1智能配电网的相关内容探讨
配电系统是总配电力系统从高压配电变电站出发,将电力传送到客户端这一阶段系统称为配电系统。配电系统是一个有机整合的电力网络系统,各组成元件有效衔接通过多种设备以及配电设施共同组合和正常运行,保障电力能够根据所配置的多向网络系统进行变换电压并直接向终端用户输送和分配电力。这一网络系统通常由发电、输电以及配电三大部分组成。由于我国行业发展所导致的电力需求多样性,其配电系统分为低、中、高配电系统三个部分。
1.1智能化配电网络具有更好的安全性
智能化配电网络技术的应用对于整体安全性的要求更高,其可有效的应急自然灾害,防控外力对于供电网络的破坏性,极大程度上提升配电网络的耐久性。
1.2智能化配电网络具有自愈能力
智能化配电网络可对线路故障进行实时监测,对于正在发生或者已经发生线路故障智能网络可以在第一时间发现并且做到及时槛车,在阻止情况进一步恶化的同时,可以根据对线路故障采取系统化的设置,达到及时对故障进行纠正性操作,保证将用户正常用电影响降到最低的目的。自愈功能是智能化的供电网络的必备功能,它能够在最短时间内用最快的方式解决电压不稳定等问题对用户用电的影响,保证供电联系性和稳定性。
1.3智能化配电网络支持分布式电源接入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创新发展,很多的新型发电能源正在逐渐走进人们的生活,并且对人们的生活产生了极大影响。相对于传统的分布式电源接入节点以及供电网络容量的限制性和被动性而言,供电网络而言智能化配电网络系统的建设在节省整体电配网络投资的同时,也提高了系统运行的效率。
1.4增强与用户之间的互动
智能电表是智能化配电网络系统重要的工具。其能实现实时动态电价计价,同时用户也可以自由选择用电时间,自由选择分布式电源种类[1]。
2系统实施主要原则
2.1实用性原则
系统建设后要保证长期有效运行,这就需要对系统功能设计进行必要的更新,提高系统适用性,符合客观实际。
2.2适应性原则
首先,系统设计要充分考虑系统应用性。例如在服务不同的公司或者企业时,应该根据不同的企业性质或者企业需要的不同服务方向,计划不同系统建设方案,做到服务针对性和全面性。为不同企业提供界面内容和形式可定制式;系统服务栏目可以定制;信息内容可以编辑;系统数据结构可进行修改;系统界面可由管理人员编辑设计,以此来满足不同客户的需求。其次,要充分结合操作人员操作能力和职业特点,软件界面要追求美观大方;操作方式要追求方便快捷;系统要追求通俗易懂;并且要提供更加人性化服务。最后,软件界面要结合企业文化特色进行设计,具有明显的企业风格,同时也要符合不同类别使用者的习惯。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3可靠性原则
系统运行和数据处理要有一定可靠性,尤其是在硬件的选择上,要保证数据安全性和完整性。在遇到突发情况可保证系统数据能自动保存,同时启动预备方案,确保系统可靠运行[2]。
3智能化配电网络能够实现科技化管理
3.1智能化配电管理的自动化技术
配电管理自动化技术的应用主要是利用信息通信技术以及计算机网络技术等实现对整个配电网络的实时化监控。其可有效的提升配电网络管理水平,提高电力资源的整体质量。配电fa、sa、scada三项科学技术共同构成了配电自动化技术,有效实现了整个配电网络的自动化运行。
3.2智能配电网与配电自动化的差异分析
智能化配电系统环境下,其各方面性能均得到明显的优化提升。在智能化配电网中,其二次转换技术主要包含DA技术以及SD技术。其中SD技术的应用,可有机融合多项电力科技,有效的降低投入成本和维护成本,提升配电系统整体性能,使其配电网络运行性能上更加完善。强化了配电网络以及用户之间的沟通,有效规避了传统供电模式下的局限性。通过改变AMI系统应用,从而可以使得用户自主选择用电时段,有效避免用电高峰期和阶梯电价,提升用电效率[3]。
4智能配电系统的特点和应用
4.1 智能配电系统的应用与发展
作为以服务为核心的配电系统,为提高其工作效率适应时代发展,在计算机信息化灵感下逐步引入了数字化变电站概念。并对传统叫高电压系统的数字化结构逐步调整,并设计出符合一般性终端客户使用的低压配电系统。分层进行可行性数据分析并对潜在故障进行全面排除,在不断的探索和实践中设计出更为灵活的智能元件保证各层次顺畅运行,使智能配电系统能根据实际应用情况根据行业特性有机结合,在智能元件的控制管理下更大限度满足不同领域的工作特点。达到对系统的内在保护而确保其运行的安全可靠和灵活高效的特点。在社会性实际问题中常反映建筑工地的生活区电配网络管理总成为工地安全管理的难点。在相关领域的探究和实际应用中将自智能配电系统引入建筑工地的生活区,并使用了越接功率检测装置和电热负载限制控制装置,得以确保在工地生活区中大功率用电设备的使用。同时也解决了机械化转换低压配电的思路,大大节省专人管理等低效率的用电监控手段,有效降低了工地生活区违规用电而导致意外触电的案例。从源头上有效控制了此类事件的发生,并提高了生活区安全管理水平基本消除有关配电系统的安全隐患。
4.2 智能安全配电系统的应用
对于大型商业区、校园公寓宿舍等特殊性公共场合对电力需求特点不同,因此配电方式也大相径庭。智能安全配电系统的控制装置能够根据时效性监测手段进行对每个单元的监测工作,并最终将收集的用电数据输送到总线进行连接而达到监测保护工作。在监测配电运输过程中能够有效预防学生宿舍、员工宿舍等公共场所电热水器、电饭煲等违规大功率电器的使用,从而完成全面监管以及保护工作。
4.3 智能电网对配电自动化
我国新兴产业发展更需要配电保障系统更加稳定且高效运行。根据当前的配电网络系统发展,结合其配电范围和容量可划分为小、中、大三个类型的自动化系统,根据自动化配电系统的发展相应的管理系统也随之高效匹配。依据配电网一次放假和设备为基础,综合利用计算机信息以及各类通讯技术,将其糅合成为一个相互衔接密切的信息集成体,从而更高效实现对配电网的监测、控制和故障快速处理[4]。
结束语
智能配电网络是将传统与最新配电技术、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有机融合。具有更高的安全性能、电力资源效应、系统运行能力。同时,还支持接入大容量分布式电源,支持用户自主选择服务系统。未来技术发展面向的是智能化,智能化配电网络是结合现代化科技手段、融合现代化多种高新的配电技术,使配电技术更加先进,满足各个领域的用电需求。
参考文献
[1]冯伟夏,孟安波,何双伯.基于自组织网络的智能电网配电方案设计[J].现代电子技术,2019,42(09):158-162.
[2]赵云超.配电网络智能终端监控系统设计与实现[D].郑州:郑州大学,2019,55(09):158-162.
[3]韩鹏.城市智能配电通信网络关键技术方案研究[D].济南:山东大学,2019,42(20):58-62.
[4]罗春辉.智能配电系统网络重构方法研究[D].长沙:湖南大学,2019,42(09):160-161.
论文作者:吴明高
论文发表刊物:《当代电力文化》2019年第1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2/12
标签:系统论文; 网络论文; 智能论文; 高效论文; 技术论文; 电力论文; 用户论文; 《当代电力文化》2019年第1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