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质教育应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_素质教育论文

素质教育应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_素质教育论文

素质教育要注重学生创造力的培养,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素质教育论文,创造力论文,注重论文,学生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当前,我国的基础教育正在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而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只有抓住了这一点,才是抓住了素质教育的根本。

现代世界的两个基本特征是发展的速度越来越快和多样化的程度越来越高。面对多变的、多样的世界,我们任何一个人,从事任何一种职业,都不可缺少这种创新能力,不可缺少应变的素质。对教育来说,培养创造力不是一般性的要求,更不是可有可无的事,而应成为所有教育活动的一种基本指向。在走向知识经济的时代,由于原创性是发展成败的关键,所以它将成为评价教育成败的最高标准。现在我们谈论应试教育的弊端时,谈论得比较多的是学生的负担过重,而对于应试教育忽视甚至扼杀创造力的致命缺陷却未予以足够的重视。其实,能不能有效地培养创造力才是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的本质区别,创造力的培养,才是素质教育的核心。

二、创造性人才应有的素质

创造性人才首先应该具有创新精神。养成推崇创新、追求创新和以创新为荣的意识;善于发现并提出问题,具有强烈的“问题意识”。

其次,学会创造性思维。能够打破常规,突破传统观念,具有敏锐的洞察力和丰富的想象力,从而使思维具有一种“超前性”。

第三,具有创造力。具备宽广而扎实的基础知识、广博的视野,以及善于综合、开拓新领域的能力,掌握创造新知识的方法论。

第四,具有健全的人格。必须具备献身科学、献身人类进步事业的内在动力和坚强意志,具有敢闯、敢冒风险、敢于怀疑和批判的科学精神,具备良好的精神状态和心理素质。

三、创造力的培养

创造力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的动力。为了民族的前途,我们必需加强学生创造力的培养。

(一)教师要变“教”为“导”

教师的职责主要不在于“教”,而在于指导学生“学”;不能满足于学生“学会”,更要引导学生“会学”。对学生不只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激励思维,变“教”为“导”。要启发学生善于学习,勤于思考,勇于创造。由于学生尚处于从不成熟向成熟发展的阶段,所以教师有促进学生发展的责任,特别是促进学生积极进取、勇于探索和有所创新精神的发展。教师的首要任务在于营造一种生动活泼的教学气氛,使学生形成探求创新的心理愿望和性格特征,形成一种以创新精神吸取知识、运用知识的品格,在于帮助学生能够创造性地应对环境的变化。创造教育强调的是“发现”知识的过程,而不是简单地获得结果,强调的是创造性解决问题的方法和形成探究的精神。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学生经常面对的应是不知道结果的情景,是没有统一答案的问题。在教学中,学生不再是消极的听众,而是主动的求知者。学生的应变素质、创新能力也就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得到了培养。

教师的教育教学活动应富有探索性,为学生创设探索情境,提出探索的问题。如采用问题情境法,通过创设与教材内容有关的情境,利用各种条件,把学生带入情境,让他们在情境中产生各种疑问和设想,引导他们在亲身体验中探求新知,开发智力潜能;或采用探究发现法,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自行发现问题,并寻求答案的精神。这就要求教师在教育教学中扩展学生眼界,让学生用常规的办法理解和解决问题,尔后引导他们举一反三,从联想中浓缩精确的结论;开阔学生思路,教师的教育内容应有弹性,给学生留有思考的余地。

(二)注重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创造性思维是创造力的核心。培养学生的创造力要注重创造性思维的培养。而创造性思维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种思维品质上。

1、思维的辐射性。这是指思维所能发射的数量。 美国科学家爱迪生在发明灯泡的过程中,对各种可能的物质进行实验,寻找了1600多种矿物和金属,近6000多种植物;法拉第在研究电磁感应现象的过程中也对各种可能的磁场变化形式和各种导磁物质进行探讨。他们在实验中所运用的思维便具有一定的辐射度。

2、思维的广阔性。这是指思维的全面性,又称立体思维。 例如能的转化与守恒定律的得出,它是焦耳、迈尔、亥母霍兹等人从物理学、医学、化学、生物学、植物学诸方面成果综合而得出的。可见科学家的科学发现和发明,都体现了思维的广阔性。

3、思维的深刻性。这是指思维能够深入客观事物的本质, 揭示事物变化与发展的根本原因。

4、思维的独创性。这是指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程度。 凡是独创性高的人不迷信、不盲从,并且往往不满足现成的方法和答案,拥有自己的观点。这种人往往以思维的批判性为前提。

5、思维的灵活性。这是指善于随机应变, 依据事物发展变化的具体情况及时提出各种不同思维、假设、方法。它还体现在及时地纠正自己的思维,调整自己的认识上。

6、思维的敏捷性。它表现为能够迅速地对外界刺激物作出反应。 如地震发生后,从梦中惊醒过来的人需能作出迅速的反应,知道发生了什么,还要知道应先做些什么。

(三)引导学生创造性地“学”

学生只有在学习过程中充分地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创造才能,才能不仅将知识学牢学活,而且将其转化为能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发现和培养学生学习的创造性。

(1)鼓励学生学习标新立异

标新立异,就是强调别致新颖,推陈出新。为了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教师一定要高度重视学生自信心的培养,要多看学生的成绩和优点,多看学生思维中的合理因素,并及时予以鼓励。对爱提“怪”问题的学生,不要动辄训斥,轻易否定,而要沙里淘金,发现他们思想的闪光点。

(2)培养学生学习勇于质疑

学起于思,思源与疑,疑则诱发探索,从而发现真理。科学发明与创造正是从质疑开始,从解疑入手的。而从有疑到创新也正是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质疑就是要善于寻找事物产生的原因,探求事物发展的规律。这种品质在青少年时期就应当培养。教师应把质疑、解疑作为教学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是要求学生自己预习教学内容,进行独立思考,发现疑难,提出问题;二是要设计出具有针对性和启发性的疑难问题,尤其对教学中疑点和难点以及比较含蓄或潜在的内容,启发学生思索探讨,逐步解疑,在探索中有所发现和创新。三是设疑要目的明确,科学合理,小而具体,新而有趣,难易适度,富于启发。

(3)启发学生学习富于想象

创造离不开想象,创造必须以想象为基础。想象并不是胡思乱想,而是有其内在的逻辑必然性,大多能预示着可能的后果,并会以这样或那样的方式被证实。想象可以帮助学生冲破现有知识经验的局限,帮助学生深刻地理解教材,因此教师应对学生进行敢于想象、敢于创新、敢于打破成规的训练,要珍惜他们的好奇心,要努力把学生的想象振奋起来,通过一系列具有逻辑因果关系的想象活动,大大改善学生的思维空间,实现认识能力的飞跃和突破,促进学生想象能力的增长。

培养学生想象力要注意扩大知识面和注意科学性。因为想象是要在已有感知材料基础上进行,一个人知识领域广阔,表象储备丰富,他才会有丰富的想象力。同时想象要合情合理,不能随心所欲,这就必须要以客观事物本身的科学性为依据,想象才能符合客观事物的情理。

(4)引导学生善于合作集智取长

如果说20世纪以前科学家多是单枪匹马独闯科学殿堂,甚至一个人涉猎几个学科领域,那么本世纪以来,由于学科门类的剧增,学科知识的深化以及科学技术的复杂化,学科间合作研究越来越明显的体现出来了。一个人要有所创造有所发明,除了个人的努力钻研及具有开拓精神外,还要具有真诚、开朗的性格以及善于与人合作共事的精神。能够处理好与他人的协作关系,搜集群体人的智慧取长补短,是跨世纪优秀人才必须具备的基本素养。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给学生较多的讨论、分析的机会,使学生在知识上相互补充,在学习方法上相互借鉴,培养学生善于合作集智取长。

我们正在推行的素质教育不仅要重视传授知识,更要重视指导学习方法,尤其要重视学生创造力的培养,只有这样才是抓住了素质教育的核心,素质教育才会有蓬勃的生机,我们的国家和民族才会后继有人,前途光明。

标签:;  ;  ;  

素质教育应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_素质教育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