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实训中心在互联网+背景下的教学模式的研究
张申,陈予一,李豪英
(嘉兴职业技术学院,浙江 嘉兴)
摘 要: 为了改进我校学生在公共实训中心开展实训课程的效果,促进实训学习的效率,提高设备的使用频率,缩短学校和企业的差距,在“互联网+”的背景下提出了公共实训中心新的教学模式。论文分析了现有的教学模式,结合互联网技术,提出了新的教学模式,分析了“互联网+”下的教学模式改革产生的问题以及解决的方案。
关键词: 互联网+;公共实训中心;教学改革
引言
近年来,我国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不断增长,国家对培养人才的投入不断增大,高职院校以培养技能型操作人才为目标。高职院校培养技能操作人才的重要场所是实训室。公共实训中心下建设有几十个实训室,如何利用好这些实训室来开展实训教学工作,如何管理好这些实训室,成为我校的一个重要研究内容。
自2015年7月,国务院发布《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指南》,各行各业在不断的探索如何利用互联网技术发展自身产业。教育行业结合了自己的教学特点和互联网技术,发展了一系列的新的教学模式,如慕课,翻转课堂,云课堂等。
高职院校如何将互联网技术和实训课程相结合,如何利用信息技术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更好的开展课堂教学。本研究以我校的公共实训中心为研究目标,将互联网技术与实训教学相结合,从现有教学模式的分析,新的教学模式的设计,教学效果等作为切入点,研究“互联网+”背景下的教学模式。从而解决实训中心设备数量多,难以管理;利用率低,共享性差;设备老旧,脱离社会技术发展;学生课堂效率低,课后自主实训积极性低等的问题。
马克思曾经指出:人是环境的产物,人同时也改变着环境。“环境的变化和人的活动或自我改变的一致,只能被看作是并合理地理解为革命的实践。”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与时俱进地适应环境变化的同时,还要主动优化环境、改造环境,以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一 现状分析
(一) 设备资产量大,难以管理
公共实训中心作为高职院校培养学生的重要场所,一般设有几十个实训室,涉及多个专业学科,对应几十个工种,总的设备数量庞大,资产众多以及管理人员的缺少等导致了实训中心的管理困难问题的产生。总的资产庞大,而管理人员比较缺少,每间实训室无法对应到一个管理人员,一个人员需要同时管理多间实训室,整体的工作量大,对每间实训室的维护等的工作难以开展。
(二) 实训室共享性差,利用率低
公共实训中心是根据建设时间的教学要求设备以及当时社会上比较先进的设备来进行方案的制定。但是一般实训中心的建设从方案的制定到整体建设的完成需要3到4年的时间。在这3到4年的时间里,有些课程会根据专业的不同要求做一些变动,而3到4年的时间里,社会上的技术发展飞快,这导致当初建设时制定方案购买的设备在技术方面有一定的落后。由于资金问题,一般实训室的使用年限要长达几十年,设备老旧,在技术方面脱离社会。
(三) 实训设备多,课外教学工作开展困难
3.建设教学资源库,提倡自主学习,提高学习效率。
(四) 设备老旧,脱离社会
校内的公共实训中心主要的使用是学生的课堂教学。学生在实训课程中会使用到实训室。而实训课程是按照教研室的人才培养方案统一安排,一般时间为1到2周,在这几周的时间里,学生集中实训。此时实训室的利用率较高,一旦实训周结束,使用的基本就是一些课内的实训课程,总体的使用率比较低。除此之外,实训室一般只在上课期间打开,其余没有课程的时间基本处于关闭的状态。而教师一般在科研或者是备课的时候使用,整体的使用率较差。
陆游参与《世说新语》的刻书活动,“陆游本”对后世的影响深远。在《世说新语》成为经典化的宋代,陆游诗文中大量出现《世说新语》“元素”也是与宋代的学术风气相一致的。在表现爱国情思主题的时候,《世说新语》中的典故为陆游的创作增添了又一取材来源。《世说新语》的精神趣旨最能吸引陆游,在不同时期、不同情境、不同作品中展现了对“士”之精神的不同追求,这是由其士大夫的身份与责任所决定的。当然,以上表现都与陆游的过人学识、丰富的才情与人生阅历密不可分。
(五) 学生课堂效率低,自主学习积极性差
对于实训课程,学生在课前的预习材料一般只有实验报告,有些实训甚至没有纸质材料,老师上课时直接操作教授课程。对于学生来说,预习工作无从入手,而没有预习工作直接上课听讲,学习效果差,课堂效率低。课后的复习工作,只能依靠回忆课程内容,询问老师同学等的途径,手段单一,学习的效率低,间接降低了学生的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1.建立资源设备管理平台,便于查询与管理
根据课表统计每个实训室的每天使用情况,将其发布在实训室的预约平台上。老师和学生可以根据实训室预约平台上的使用情况进行预约,再由管理人员安排实训室的使用。预约平台方便了老师和学生的课外使用,提高了实训室的利用率,使得实训室在课堂之外的时间被利用起来。在周末以及节假日的时间可对社会人员开放,一些社会人员,在需要使用学校设备来进行项目的研究时,可向学校提出申请,在空余时间使用实训室。这一措施使得实训室对整个社会开放,有助于社会以及学校的发展。
二 在互联网+背景下教学模式设计
首先,粮食是生存的必需品。一个国家想兴旺发达,就得关注民生问题,“民以食为天”说明“食”是最基础的,人们靠粮食生存。世界上有粮食过剩的地区,也有粮食短缺的地区,而粮食短缺的地区通常是一些饱受战争摧残的偏远地区,在那里,光是在复杂的环境活下来,就已经很不容易了,更别说是拿粮食来饱腹。如果有一个大国以极低的价格向他们供应粮食,并利用供应粮食来争取话语权,也就不难达到“谁控制了粮食,谁就控制了人类”的目的。
直接翻译法在汉译英时经常用到,其特点是能够直接表达出汉语所要表达的意思。以“车到山前必有路”为例,在英文翻译中可以用最简单的词汇进行直接翻译,译文为“the car will find its way round the hill when it gets there”,直接翻译难度较低,只要有英语基础的人都能看懂。
统计公共实训中心全部实训室名称并将实训室里的设备种类,型号,数量,购置时间等的信息,输入到资源设备管理平台。便于学生以及老师查找需要使用的实训室以及设备。平台上记录了每个设备的型号等的相关信息,也便于学生以及老师在网上查找此设备的使用操作。对于管理人员来说,资源设备管理平台统计了设备的购置时间以及使用情况,便于老旧设备的更换以及对一些设备进行维护保养。
2.建立实训室预约平台,开放实训室,提高使用率。
进入初产期的柚果树座果率低,树体营养过旺,容易促发夏梢萌发。如果没有及时抹去夏芽,会导致梢果争肥,引发落果。因此,控制夏芽有利于提高四季柚座果率。
公共实训中心大大小小的设备很多,除了一些课程的常规实验设备外,还有一些精密程度高,或者技术比较先进的设备,这些设备平常教学中使用的概率较小,一般用于教师科研及比赛,大多数的时间处于无人使用状态。另一方面,只有少数教师掌握了这些设备的操作方法,网上也没有任何的使用教学视频,使得课外的教学工作开展困难。
由各个专业教师以及管理人员拍摄设备的操作视频,上传教学资源库,学生可下载学习。拍摄的操作视频主要有两个类别,一种是人才培养方案中要求的实训课程的教学视频,由各个任课老师制作并上传;一种是基础设备的课堂之外的操作视频和精密设备的操作视频,由任课教师和管理人共同完成并上传。建设教学资源库,有利于学生的课堂之外的自主学习,丰富课堂的预习材料,提高课堂的学习效率。
4.设立互动平台,加强学生与老师,学校与企业的交流
按最优处方测得白藜芦醇DPPC脂质体粉雾剂载药量为(2.4±0.9)%,加入甘露醇载体的DPPC脂质粉雾剂再分散后的包封率为(68.6±2.1)%。验证了冻干工艺基本不影响DPPC脂质体的结构和白藜芦醇的包封。
为了验证本文扩展算法检索性能及其有效性,构建基于向量空间检索模型的跨语言信息检索实验平台,并在该平台进行本文越-英跨语言查询译后扩展实验.实验所用的机器翻译接口是Microsoft Translator API.
可使用微信公众号或者开发互动App的形式设立一个互动平台,以专业分类。由老师定时发布实训项目,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来选择想要学习的内容,并根据实训操作视频自主学习去实训室进行操作。在实训过程中碰到的问题可以在平台上发布,其他的同学或者老师进行作答,解释答案。老师也可以根据实训项目的内容提出问题,供学生在操作时进行实践,找出答案,完成自主学习整个过程。在这个互动平台可邀请企业合作,由企业的技术人员,发布一些企业的最新产品介绍,最新的技术,一些与企业相关的操作视频等,加强学习与企业的交流,使学生了解到社会上的新的技术,为毕业后能更好的融入企业。
5.制作设备二维码标签,快速查找设备简介,提高自主学习效率。
将不同种类的设备的名称,型号以及操作视频制作成二维码的标签贴与设备上,便于实训的老师或者学生快速查找到设备,直接了解到设备的信息。学生和老师只需要手机便可完成简单的自主学习,提高了学习效率。
“互联网+”背景下的公共实训中心的教学模式的研究,要充分的将“互联网”和实训教学模式相结合,运用互联网信息技术转换新的教学模式,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开发及运用。
三 “互联网+”背景下的教学效果
(一) 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
在原来的教学模式中,学生只需要学习教研室的人才培养方案中的实训课程,内容相对比较简单基础。对于一个学生以后毕业进入企业,这些简单的课程远远不够。新的教学模式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实训项目,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爱好以及本人的学习特长来选择实训项目,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平台上学生可以快速查找到自己所需要的资料,在学习过程中遇到问题,有老师及其他的同学解答,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
(二) 保障学生的学习时间,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在原来的教学模式中,学生能够用来操作实训的时间只有短短的一节课,甚至有些设备数量比较少,基本是几个学生轮流操作,能够进行操作的时间较短。对于一个学生来说,能够自己完全熟练的独立完成一个实训项目在课堂的短短45分钟比较困难。实训室的可预约性为学生的课后学习提供了有力的场所,保障了学生的学习时间。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不同,选择不一样的学习时间,使得时间充分合理的利用。学生可以有针对性的反复练习,全面的提升自己的动手操作能力。
(三) 加强了学校与企业的交流,提高了学生的竞争力
对于在校的学生来说,大多数的时间用于课堂的学习,与社会的接触机会不多。对于社会的需求,企业的需求了解的更少。在“互联网+”的教学模式下,学生有了更多的机会接触企业人员,了解社会需求,了解自己需要学习的内容,了解自己所需培养的能力,从而在学校有针对性的学习。通过“互联网+”的平台,与企业多沟通交流,培养了学生的社会经验,为以后在企业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在毕业的时候更好的融入企业。
在前期研究中,首先以日语假名为序,抽取了原始词汇库中所有IT领域新词。根据“硬件类”“软件类”“一般技术类(操作与使用)”“专业技术类”等进行内容分类,建立日语词库。然后逐一核对并确认日语词库中各词所对应的汉语词汇,建立汉语词库。最后通过数据处理统合为“汉日语IT领域新词对比词库”(下称:“对比词库”)。本文所探讨的“IT领域新词”,只限于计算机应用与信息技术层面的新词,不包括网络传播及网络交流层面的各种“网络语言”及“网络流行语”。
四 遇到的问题以及解决的方法
在“互联网+”背景下,公共实训中心采用新的教学模式,这对学生以及老师来说是一种新的体验。虽然在这一过程中会增加管理人员以及教师的工作量,但是对于学生,对于整个学校的建设来说,具有积极意义。需要我们克服困难,共同建设。
1.管理方面的问题以及建议
实训室的预约平台使用意味着实训室对外开放,主要的使用人员有三类人:老师,学生,社会人员。实训室的管理人员需要保证课堂教学的正常开展和其他使用时间段实训室的正产运作。一方面是时间的安排上。管理人员需要在实训室的预约平台上合理安排时间,保证实训室的有序进行,避免时间以及设备冲突。另一方面是实训室的维护。使用的人员增多,使用的时间增加,设备不可避免的会产生故障和损坏,管理人员会花费更多的时间用于维修和维护。建议增加管理人员。每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庞大的工作量使得管理人员出错的概率增加,建议增加专职的管理人员,如专门管理平台的人员,专门维修维护实训室的人员。增加专职管理人员可以使工作效率的提高,维护实训室的正常使用。
2.信息技术方面的问题以及建议
资源设备管理平台,实训室预约平台,教学资源库,互动平台等都是在“互联网+”背景下建设的,总的数据量庞大,运行容量大。师生在使用时产生了一系列的问题,如界面粗糙,界面卡,操作没响应等的一系列问题。建议增加投入,安排专业技术人员进行系统的调试。专业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师生的使用体验,进行系统的修改,完善平台。
3.教师团队的方面的问题以及建议
任课教师主要涉及教学资源库,互动平台两个平台。教学资源库需要老师制作操作视频导入资源库中;在互动平台中,老师需要发布实训操做任务并且利用课余的零碎时间为学生解答问题。虽然在这个过程中,老师和学生共同学习和成长,但是这也使得老师的工作量大大的增加。建议教研室可以将操作视频以及实训任务的发布作为每个任课教师的教学任务,折成课时。一方面每个教师本身一年就有课时任务,将这个工作折合成课时可以减少教师本身上课的任务,有更多的课余时间用于视频以及实训任务的发布;另一方面,老师牺牲休息时间制作视频和实训任务,应该给教师的辛苦工作做一定奖励,促进老师的工作激情。
五 结束语
在“互联网+”背景下,公共实训中心的实训室结合互联网技术,进行了教学模式的改革,通过一系列平台的建设,实训室对外开放,提高了实训室的使用率。加强了学生与老师,学校与企业的交流,提高了学生的竞争力。在学习效果上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但是教学模式仍存在一定的问题,需要老师和学生共同探讨,共同完善。
参考文献
[1] 张文都.基于“互联网+”的实训教学模式改革探讨[J].科技视界,2018(07):138-139.
[2] 顾寻之,周侃.高职院校实训室管理[J].文化创新研究,2017(08):85-86.
[3] 潘德永.职业院校实训室建设信息化的机电思考[J].职业技术,2018(05):68-70.
[4] 张波,卜天然.基于“互联网+”的高职院校实训室信息化建设探析[J].2017(4):70-73.
[5] 谢平娟,邓振华.构建校地联动共享校内实训中心的运行机制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6,3(26):109-110.
本文引用格式: 张申 等.公共实训中心在互联网+背景下的教学模式的研究[J]. 教育现代化,2019,6(57):61-63.
DOI: 10.16541/j.cnki.2095-8420.2019.57.021
基金项目: 嘉兴职业技术学院教学改革项目:公共实训中心在“互联网+”背景下的教学模式的研究(编号:JG201719)。
作者简介: 张申,女,浙江嘉兴人,嘉兴职业技术学院,助理实验师,本科学历。研究方向:实验室教学管理。
标签:互联网+论文; 公共实训中心论文; 教学改革论文; 嘉兴职业技术学院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