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高层建筑;地下室防水工程;质量控制
1.高层建筑地下室防水工程的重要性
高层建筑的防水比一般建筑工程防水的要求更严格,它是建筑产品的一项重要使用功能,既关系到人们居住和使用的环境、卫生条件,也直接影响着建筑物的使用寿命。各种房屋的地下室及不允许进水的地下构筑物,其墙与底面长期埋在潮湿的土中或浸在地下水中。为此,必须做防潮或防水处理。防潮处理比较简单,防水施工比较复杂。在高层建筑或超高层建筑工程中,由于深基础的设置或建筑功能的需要,一般均设有一层或数层地下室,其防水功能十分重要。
2.高层建筑地下室工程的渗漏问题
2.1墙根与底板交界处渗漏
由于振捣下一步底板混凝土时,前一步已振捣完的底板和墙根20~30cm高混凝土受牵连振动,墙根混凝土在模板支护下没有下沉,而底板混凝土受振动下沉,则在墙根处拉裂。同时,该部分应力过于集中,养护不及时也易造成干裂引起渗漏。因此,在振捣下步底板混凝土时,不要将振动棒插到上部混凝土内及两步混凝土交界处,要离开一定距离,且大于振动棒振幅距离,避免已振捣完的底板和墙根混凝土再次被振捣;浇筑20~30cm高墙根混凝土应比底板晚3~5h,注意振捣棒不要插入已初凝的底板混凝土内。
2.2蜂窝、麻面、狗洞未处理或处理不彻底导致渗漏
由于振捣混凝土不密实,出现蜂窝、麻面、狗洞,而处理时,未剔到混凝土密实处即抹砂浆,且砂浆又不密实,导致混凝土疏松产生渗漏。
2.3外墙防水层做法不合理形成渗漏
外墙在做防水层前,必须先抹水泥砂浆找平层,并且赶平压光。因为拆模之后混凝土表面存在较多水眼,这是造成地下室漏水的根源。回填砂土时,因基础很深必须用串筒和溜槽,不能直接用车往槽坑翻倒,以免砂石砸坏保护层及防水层。
2.4钢管接头不严及钢管与套管缝密封不严形成渗漏
混凝土内埋设电讯管线、照明管线等,由于钢管接头粗糙不严密,地下水进入混凝土中,再从钢管接头进入管中,由内墙面接线盒向室内漏水,或沿钢管与套管周围向室内渗水。
2.5穿墙管道处理
一般工程地下一层穿墙安装管道较多,且多位于地下水位以下,施工中均进行了防水处理。在混凝土结构浇筑前于穿墙管道处留置套管,套管焊止水环,浇筑时套管周围混凝土要振捣密实。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高层建筑地下室防水工程施工的质量控制措施
3.1施工准备的质量控制措施
3.1.1基层处理方面
在进行基层处理方面的时候,一般都要符合平整、坚实、表面无起皮、起砂、积水和裂缝以及含水率的要求,对于需要使用涂刷基层处理剂的防水材料,应提前半天涂刷基层处理剂。同时在转角部位要做成圆弧,阴角、阳角直径分别应大于50mm、10mm。
3.1.2实行技术交底制度
可以让作业人员提前对防水施工的重点部位处理措施和施工工艺有所了解,有助于其顺利施工。
3.2施工中的质量控制措施
3.2.1采用高质量的新型防水材料
采用性能好质量可靠的新型防水材料是提高防水工程质量的有力保证,地下室工程施工前,材料部门应该要充分的进行市场调查,充分掌握各种防水材料的性能及其使用工程施工前应收集各种防水材料性能及使用情况相关资料,选择施工方便,性能优良的防水材料,防水材料进入现场后,必须检查其是否符合设计要求,检查出厂合格证及准用证,还需经见证抽要送检合格后方可使用。施工时要派专人进行工序把关验收,跟踪进行工序质量监控,每道工序经过验收合格后,方可转入下道工序。
3.2.2加强防水混凝土的质量控制
首先,施工单位应对混凝土的配合比进行试验,施工过程中必须严格按照试验合格后的防水混凝土配合比进行配制。为了提高混凝土的比重,以提高混凝土结构的抗渗能力,可在采用渗外加剂法的基础上,采用细、粗骨料两级配对混凝土进行配制。为严格控制混凝土的质量,不仅在试验配合比时选择有能力和资质高的实验室,而且还应选择良好性能的膨胀剂,设计配合比时应确保抗渗水压值在设计值之上超出0.2Mpa,水泥用量大于300kg/m3,水灰比与砂率分别为≤0.55,、35%~45%。在混凝土浇注及振捣过程中应严格控制施工质量,避免冷缝的产生,同时还应防止漏振,并做好混凝土的养护工作,严格按照设计方案进行施工。
3.2.3注重防水构造施工的质量控制
防水构造施工的质量控制比如:①底板和墙的交接处严禁留设施工缝,如需留,则一定要留设在墙身距底板500左右处,而且最好呈槎(凸)形;②设金属止水板时,宽厚度要符合规范要求并要焊接接头,为锚固牢,两边应做好短锯齿状;③变形缝处的橡胶止水带,一定要使两边的拉铁丝固定在钢筋上,浇注混凝土时严防从一侧倾倒,振捣时两边均匀插振,以确保止水带的准确位置;④穿墙套管,一定要在中部位置焊上金属止水盘,并预埋准确;支模用的穿墙螺栓也要在中间焊接金属止水盘,拆模后抹灰前要贴墙割断,并用油漆防腐。凡容易形成渗水通道的地方均应焊上金属止水盘。
3.2.4防水卷材施工质量控制
防水卷材铺设的基层不需要平整,干净、干燥,不得有积水、沙粒等突起物。雨、雪天机气温过低时不得施工。防水卷材应该采用满铺法施工,胶粘剂涂刷应该要均匀,不得堆积、不得漏刷,胶粘剂涂刷完成后应该立即铺设防水卷材,以免时间过长影响粘接效果。防水卷材铺贴不得起皱,铺筑时不得用大力气拉伸卷材,应该边铺边贴,并压平整,彻底排除卷材下面的空气,确保卷材与基层的粘结密切。防水卷材搭接长度应该大于8cm,上下两层与相邻两幅卷材的错开长度应该不小于三分之一幅宽。防水卷材的铺筑顺序应该是先平面,后立面,交接位置交叉搭接。
3.3施工后保护措施
地下室底板、顶板等防水层施工完成,检查合格后应该尽快进入下一道工序的施工,避免人为因素对防水层造成损坏。在防水层干燥固化前严禁上人施工作业;干燥固化后必须立即做好保护层,防止破坏防水层,而造成渗漏。严格禁止在防水层上堆放施工材料、施工机具等物品,特别施工不能放置金属物体。
结束语
当前,人们对地下室的开发利用越来越重视了,但利用好地下室最关键的问题是要解决好地下室的防水抗渗功能。因此在施工的过程中应当合理科学的控制好施工的每个环节,保证各个环节在施工中都能够满足设计要求。积极采用和推广科学、先进的施工工艺及新型防水材料,这样才能有效的预防控制地下室的渗漏,建筑工程的质量安全才能得以保证。
参考文献
[1]刘建宁.高层建筑地下室防水工程施工质量控制[J].科技信息,2012.
[2]韩付生.浅谈高层建筑地下室防水工程质量控制[J].中国建设信息.2011.
[3]张帅.高层建筑地下室防水工程施工要点[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
论文作者:余兰玉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7年第3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5/30
标签:混凝土论文; 地下室论文; 卷材论文; 底板论文; 防水层论文; 质量控制论文; 高层建筑论文; 《建筑学研究前沿》2017年第3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