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砷剂;非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恶性血液病;临床效果
近年来,随着对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的研究,临床已然发现了新的治疗方式,即砷剂。中国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陈竺教授、法国巴黎巴斯德研究院安娜.德让、法国巴黎法兰西学院修格.德.特三位学者应用全反式维甲酸(ATRA)和三氧化二砷(ATO)对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进行联合靶向治疗,使得这一疾病的五年无病生存率跃升至90%以上,达到基本“治愈”标准。同时,从分子机理上揭示了ATRA和砷剂是如何将白血病细胞诱导分化和凋亡,从而达到疾病治疗的目的[1]。随着砷剂的应用,其在诸多恶性肿瘤疾病中均取得了显著的效果。鉴于此,本研究采用砷剂治疗了我院收治的63例非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恶性血液病患者,旨在进一步了解其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收治的63例非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恶性血液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化疗组和砷剂组。化疗组31例,男19例,女12例,年龄在40-61岁,年龄均值(50.25±3.47)岁,病程范围(5.82±2.35)年,病理类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13例,多发性骨髓瘤(MM)10例,非霍奇金淋巴瘤(NHL)5例,非APL型白血病4例;砷剂组32例,男22例,女11例,年龄在40-63岁,年龄均值(51.03±3.24)岁,病程范围(6.11±2.28)年,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11例,多发性骨髓瘤(MM)7例,非霍奇金淋巴瘤(NHL)5例,非APL 型白血病8例。两组资料具备对比价值,P>0.05。
1.2方法
两组患者入院后,均给予相应的化疗治疗,NHL可采用MACOP-B方案化疗,MM可采用MAC方案化疗,砷剂组患者在给与砷剂治疗:MDS患者:亚砷酸10 mg ,加入500 mL氯化钠中避光静脉滴入, 连续静脉滴入4周为1个疗程;NHL、非APL 型白血病患者给予亚砷酸10 mg 避光静脉滴入连续 4 周,根据血常规变化情况调整;MM患者给予亚砷酸 10 mg/d 加入 5 %葡萄糖液500 mL中静脉滴入连用4周为一疗程 。以上治疗均持续3个疗程。
1.3疗效判定
(1)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完全缓解:①患者临床:无贫血、出血、感染和白血病细胞浸润等表现,②血象:血红蛋白高于100g/L,白细胞计数不低于3x109/L,血小板计数在100x109/升以上,③骨髓象:骨髓原始细胞+ (早)幼稚细胞低于5%,红细胞系及巨核细胞系正常;部分缓解:临床、血象及骨髓象3项中有1或2项未达完全缓解标准。未缓解:临床、血象及骨髓象3项均未达到完全缓解标准及治疗无效者。总缓解率=(完全缓解+部分缓解)/总例数x100%。
(2)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不良反应:消化道反应、发热、关节肿痛等。
1.4统计学分析
本研究所得数据均采用spss19.0软件统计分析,均数±标准差(x±s)以及(%)表示计量资料,并用t、x2检验,检验值P<0.05时认为比较存在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临床疗效
经治疗,化疗组患者临床完全缓解7例,占比22.58%,总缓解率为67.74%;砷剂组患者临床完全缓解13例,占比40.63%,总缓解率为90.63%。两组数据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n,(%)]
2.2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不良反应
治疗后化疗组共出现不良反应19例,占比61.29%;砷剂组共出现不良反应16例,占比50.00%。两组数据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表2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不良反应比较[n,(%)]
3.讨论
随着砷剂在临床中的应用和研究,目前该药物已成为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首选药物之一,临床研究表明[2],传统化疗是借助外力来杀死癌细胞,而砷剂的作用原理是诱导肿瘤细胞凋亡,除此之外,还具有抗血管生成、抗肿瘤转移以及原浆毒等作用,因此认为该药物在其他肿瘤疾病中也有重要作用。而国内外诸多研究和实验表明,砷剂在一些恶性血液疾病中也有着较高的效果。
有研究显示,在非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中,其发病机制主要是由于Bcl-2高表达,而砷剂在诱导肿瘤细胞凋亡过程中,主要是通过调节PM L/RA RA 融合蛋白和下调Bcl-2 基因来实现。故此提示砷剂具有广谱的抗肿瘤作用;另有研究发现,砷剂在体外能够移植骨髓瘤细胞增殖,同时诱导其凋亡[3]。在本研究中,通过对非APL患者使用砷剂治疗发现,与常规化疗相比,砷剂治疗下患者的完全缓解率和缓解了均有显著提高,说明砷剂在非APL治疗中也具有显著效果。此外,在不良反应上,化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1.29%;砷剂组不良反应发生率50.00%。两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砷剂长期以来被视为一种毒药,其毒副作用较多,但其不良反应大多可以耐受,因此相对而言,砷剂在非APL治疗中具有更高的疗效。
【参考文献】
[1]刘杰, 吴伟, 何晖,.... 全反式维甲酸联合三氧化二砷治疗初发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临床疗效观察[J]. 中国医药指南, 2016, 14(27):118-119
[2]夏媚. 三氧化二砷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安全性与有效性[J]. 世界临床医学, 2016, 10(11):51-51
[3]马爻芳, 王锐, 聂泽强,.... 全反式维甲酸联合三氧化二砷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疗效及对血脂的影响[J]. 中国实用医刊, 2017, 44(19):41-44
论文作者:崔晶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9年2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2/6
标签:粒细胞论文; 白血病论文; 患者论文; 两组论文; 不良反应论文; 疗效论文; 统计学论文; 《医师在线》2019年20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