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中韩自由贸易区的必要性及前景分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自由贸易区论文,中韩论文,性及论文,前景分析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韩建立自贸区的背景分析
(一)全球化过程中其他区域合作组织带来竞争压力
随着区域组织一体化趋势越来越明显,多数区域组织协定在取消内部贸易壁垒的同时都保持着对外的贸易壁垒,形成了对区域外国家的歧视性待遇,带来了贸易创造和贸易转移效应。例如,从1993年到1996年,美国市场上的墨西哥纺织品份额从4.4%上升到9.6%,而亚洲纺织品的份额却从39%下降到30%。从1985~2001年的数据来看,在韩国出口市场的构成中,欧盟的比重几乎没有增长,北美自由贸易区(NAFTA)的比重在急剧下降,而中国的比重却在急剧上升,2001年已经超过了14.3%。由此不难看出韩国对中国市场的依赖性正在增强。
(二)中韩经济合作离不开东亚合作背景
作为东亚地区经济最具活力的两个国家,中韩两国有着加强合作、促进本地区共同繁荣的强烈愿望和有利条件,已成为推动东亚合作进程的重要力量。近年来,随着“10+3”、亚太经合组织(APEC)、亚欧会议(ASEM)等区域合作机制的深化发展,东亚经济合作取得了长足进步。以自由贸易协定为纽带,东亚各国和地区的交流与合作更趋紧密,区域经济一体化逐渐成为可能。作为东亚合作的重要内容,中韩合作以“10+3”为舞台,已形成了多层次、多领域的对话与交流机制(注:《东亚合作中的中韩经贸关系》,安民副部长2004年4月27日在“第二届中韩经济研讨会”上的主题发言,商务部亚洲司提供。)。更重要的是,中韩两国经济合作正在向更高层次发展,已开始从战略高度来进一步提升两国经贸合作的水平和档次,这不仅有利于两国的共同发展,而且还将为东亚经济注入更多活力。
(三)中韩经济已经进入全面的合作阶段,使得自贸区的考虑成为一种必然(注:《中韩发表联合声明,建立中韩全面合作伙伴关系》,新华网2003年7月9日。)
中韩两国天然的地理联系无法割断的民族情结以及两千多年交往的历史,成为双边关系的深厚基础和推动发展的巨大潜力。这种促使两国间友好相处的巨大推动力,既有历史、地理的文化基础,也有现实的、利益的互惠诉求(注:刘恩植:《韩中关系的发展前景及相关问题》,载《青海师范大学学报》2003年第2期。)。过去10年中,中韩两国关系的发展速度惊人。1990年以前,两国基本没有往来,十多年后,中国已经成为韩国最重要的经济伙伴。
表1 中韩的主要出口市场
出口额 出口市场份额(%)
国家
年份 北美自由 澳新更紧密
(百万美元) 东盟
欧盟贸易区 安排 日本 中国
198531356 10.5
10.014.7
1.2
20.8
中国
1995232623 4.513.922.7
1.6
15.4
2001415879 5.015.329.5
1.6
13.9
198525207 5.211.547.7
1.7
16.4
0
韩国
1995117907 13.8
12.724.2
1.8
14.7
8.7
2001163645 10.0
12.026.7
1.8
10.5
14.3
资料来源:IMF贸易统计。
中韩建交十多年以来,两国经贸的发展令人瞩目。据中国海关统计,2003年中韩双边贸易额为632.3亿美元,同比增长43.4%,比1992年增长了11.6倍。2004年一季度,中韩双边贸易额达到191.4亿美元,同比增长45.2%,韩国在中国贸易伙伴中的排名已上升至第4位。2003年,中国对韩国出口增长的贡献率达到36%,而对其贸易顺差的贡献率更高达80%。
据商务部统计,截至2004年2月底,中国共批准韩国企业来华直接投资近2.9万项,协议韩资金额380多亿美元,实际使用209亿美元。近年来,韩国企业对华投资迅速增加,项目平均金额大幅增长,技术和资本密集型项目所占比重迅速上升,投资地域逐渐由山东、天津和辽东半岛等环渤海地区向江苏、广东等其他东部沿海地区及四川、湖南等中西部内陆地区扩展。按照实际到位基准,2004年一季度,韩国已成为中国第三大外商直接投资来源,韩国企业对华直接投资在同期外商对华投资中的比重已由1992年的1.1%上升至2004年一季度的9.8%。韩国有关机构的多项调查显示,在今后较长时期,中国将是韩国企业海外投资的首选地区。
关于建立中韩自由贸易区必要性的经济考虑
对中韩双边自由贸易协定的一般性研究结论是:双边服务贸易将扩大,两国间直接投资会增加。总体上,双边自由贸易协定将带来较大收益。
(一)建立自贸区可以更好地发挥两国的比较优势
韩国是新兴工业化国家,拥有先进技术和雄厚资金,但市场狭小,自然资源和劳动力短缺(注:高光锐:《中韩企业合作发展态势探析》,载《中国软科学》2001年第8期。);中国是经济正高速增长的发展中国家,市场容量很大,资源和劳动力丰富,但缺乏资金和技术。这种经济互补性是促使两国经贸关系迅速发展的基本有利因素(注:李靖宇、尚立惠:《关于中韩两国经贸合作战略升级问题的现实论证》,载《国际论坛》2004年第3期。)。两国要素禀赋结构的互补性较强:中国主要在劳动力密集型和土地密集型产品上有比较优势,韩国在技术和资本上具有比较优势。因此,自由贸易协定的签订可通过产业分工来发挥比较优势。但是中韩经济结构中也有非常相似的产业部门,尤其在电子产品、汽车及零部件等部门的竞争可能比较激烈。
表2 中国和韩国的要素禀赋
人均土地(公顷) 人均资本(美元)
年份 韩国 中国 韩国 中国
1980 0.26 0.96 528.288.3
1990 0.23 0.83 2197.9
85.6
1999 0.30 0.76 2427.5
282.7
注:资本指总固定资本形成。
数据来源:IMF,International Financial Statistics Yearbook,and Monthly,April 2001.
(二)建立自贸区能够产生较显著的贸易和投资效应
1.中韩自由贸易协定的贸易创造效应将形成一个巨大的潜在市场
(1)中韩的贸易市场将会扩大;中韩间贸易额1997年占中韩两国对外贸易额之和的18.7%;而欧盟区内贸易占其全部贸易的59.9%,NAFTA为44.1%。因此,中韩间贸易创造的潜能很大,市场规模扩张仍有潜力。当然中韩贸易失衡也有可能扩大。中国对韩贸易逆差已持续多年,关税率又一直高于韩国(中国平均关税率是22%,韩国是8.56%)。一旦开放贸易,中国短期内将会更多扩大进口而不是增加出口。不过,由于区域内市场扩张可以减少对外部市场的依赖,贸易转移的冲击也会有所削弱。
(2)市场需求将会扩大。中韩大部分关税降低后,中国市场的加速开放和贸易法规透明度的提高,客观上使得韩国产品竞争力相对增加,中国市场需求量也将呈现持续增长趋势,尤其在高新技术领域韩国将受益匪浅。韩国对中国出口产品的增加,除了原材料和辅助材料外,将主要包括移动通信产品、电子信息通信产品及部件、高档家电(注:南中镐:《韩中经济交流的现状及前景》,载《当代韩国》2003年春夏合刊。)。
2.考虑国外直接投资(FDI)及动态收益
根据投资动机(更高的资本收益率、更大的市场、分散风险等)判断,自由贸易协定让韩国投资者更有动力来中国投资(见表3)。自贸区建立后,放宽投资市场准入限制、减少投资壁垒、完善贸易和投资便利化等系列措施都会促进相互投资。韩国对中国投资可能出现的变化是:(1)由于韩国在华企业多采用进口半成品或原材料后加工出口第三国的加工贸易模式,因此垂直一体化生产成本的降低会诱使企业扩大投资,即以扩大市场为目的的投资会增加。(2)以规避关税为目的的投资可能会减少。(3)韩国对华投资集中在纺织和服装等劳动密集型竞争性产业,自贸区内市场特别是在中国市场的增长空间不会太大。因此,韩国对华制造业的投资不会出现太大增长。(4)由于韩国服务业整体竞争能力不强,还未形成向海外转移的能力,短期内对中国服务业的投资不会明显增加。(5)中国企业对韩投资步伐会加快。近年来,不少中国企业看好韩国市场,正在积极寻求投资合作领域,这将有利于充分发挥两国的比较优势。
表3 韩国对华投资的增幅(%)
年份
19931997
1998199920002001
2002
韩国对中国投
212.9
57.8
-15.8
-29.3
16.944.5
26.4
资的增长速度
中国整体
150.0
8.50.5 -11.3
1.0 15.1
12.5
的增长速度
资料来源;历年《中国对外经济统计年鉴》。
(三)中韩自由贸易协定对东北亚地区一体化的影响
中韩经贸合作正成为东北亚区域合作的亮点(注:徐长文:《中韩经贸正成为东北亚区域合作亮点》,载《经济观察报》2003年7月14日。)。两国在经济上的全面合作将推动东北亚区域合作的进程。中韩贸易一直保持增长态势,其增长速度在世界上也属较高水平。两国企业相互投资增加也带动了两国间贸易额的不断扩大。这不仅给韩国商品进入中国创造了广阔市场,也给东北亚地区创造了巨大的商机。随着中韩两国经贸合作不断加强,两国同东北亚地区的经贸合作也逐步扩大。近几年来,中韩两国同东北亚地区贸易额持续增长。1996年中国同这一地区的贸易额只有1480.6亿美元,2002年达到了2619.6亿美元,6年时间增长了76.9%,其中进口增长更为显著,从1996年的711.4亿美元增加到2002年的1314.7亿美元,增长了84.8%。韩国在东北亚地区仅同中日两国的贸易便占其对外贸易的近四分之一。虽然韩国在国外投资的企业普遍技术含量不高,但两国同东北亚地区的经贸合作已从互补关系发展到了某种程度的相互依存关系。
中韩两国应该建立新的经济合作关系来引导中长期的东亚和东北亚经济一体化。中韩之间存在着长期贸易不平衡以及投资平均规模小、技术水平相对较低等问题。为了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中韩两国首先需要建立长期合作的战略性目标,在推动东北亚地区乃至整个东亚地区经济合作的基础上发展中韩关系。为此,应从推动东北亚经济一体化起步,探讨建立中韩双边FTA的可能性,并在此基础上共同推动日本加快参与本地区的经济合作进程,进一步巩固和强化“10+3”对话机制,并最终形成东北亚地区一体化框架。在这一过程中,中韩经济合作关系能够发挥重要作用。同时,也应努力推进整个东亚地区经济合作的更快发展,尽早建立与欧盟、北美自由贸易区相似的区域性经济合作组织。
建立中韩自由贸易区的困难和前景分析
(一)建立中韩自贸区后两国受冲击最大的产业
关税下降和市场开放程度提高对两国某些处于比较劣势的产业会造成严重冲击。对中国来说,汽车行业和化工行业由于完全没有优势,无疑将面临痛苦的调整(注:汪素琴:《中韩贸易发展的主要障碍与合作途径》,载《世界经济研究》2003年第6期。)。其中对汽车行业的影响主要在轿车生产上,尤其是中档轿车。中国的钢铁业尤其是高端钢铁产品,与韩国相差甚远。自贸区建立后,中国从韩国进口高端钢铁产品将增加较快。此外,在金融和电信业,尤其是保险、证券以及增值电信服务和基础电信服务方面,做出进一步开放的承诺对中国的冲击也会较大。
而韩国的农产品和纺织服装业将面临冲击。在关税壁垒方面,韩方目前对27种农产品和轻工产品征收高额进口调节税,其中17种主要或基本上从中国进口。如韩国的大蒜等农产品长期依赖从中国进口,但是受高关税影响(大蒜关税为30%),中国上述产品向韩出口变得十分困难(注:朴恩、乔忠、安玉发:《中韩农产品贸易合作现状及前景》,载《世界农业》2003年第10期。)。为了保护本国市场,韩国政府除采取关税措施外,还频频启用非关税壁垒措施如反倾销、技术性贸易壁垒(TBT)、卫生检验检疫措施(SPS)等,提高中国商品进入韩国市场的门槛。鉴于韩国长期对农业的高保护政策和在国际谈判中的强硬立场,农业很可能成为中韩建立自由贸易区的最大障碍。
(二)建立中韩自由贸易区的前景分析
1.双边贸易的更趋紧密成为两国可能达成自贸协定的基础。中国已经成为韩国的第一大贸易伙伴国,韩国对中国的投资作为相互贸易的补充也一直呈上升趋势。特别是两国在资源、劳动力、产业结构、商品市场、资金、技术及企业管理等方面互补性很强,既是以往经贸合作的条件,也成为未来达成双边自贸协定的坚实基础。从政府层面来看,政府也在不断地审视调整区域合作政策,目前情况下,可以在现有的中日韩三方制度合作的基础之上进一步完善中韩双边合作的相关机制。
2.美国的贸易因素。区域合作的加强本来意味着该地区向心力协调作用的加强。但是,东北亚区域合作能否以区域内国家利益为主以及能否以区域内国家为主导尚存疑问。典型的例子是,90年代初马哈蒂尔曾提出成立“东亚经济核心论坛”,期望日本出面主导,但日本鉴于美国的激烈反对,虽想出面主导但最终还是退缩回去。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如若背离美国的东亚总体战略则会受其干涉,这种局面迄今为止没有明显改善(注:朴胜俊:《略论韩中关系的发展》,载《当代韩国》2003年春夏合刊。)。
3.自贸区的建立可以分步骤推进。中韩自贸区需要机制化建设,但是在进行正式谈判之前,可以继续加强两国经贸领域的进一步合作以推动中韩自贸区的谈判。例如,建立和加强两国政府间的贸易协调机制,在各自国内成立贸易争端预警机制,减少突发事件对正常双边贸易关系的不利影响(注:文正九:《韩中贸易现状及促进方案》,载《当代韩国》2002年冬季号。)。建立贸易促进磋商机制,各方成员包括政府官员、专家学者和企业代表,通过定期对话了解贸易关系中存在的问题,并向政府及相关社会机构提出政策建议以减少贸易摩擦。同时,应明确指定各自的贸易纠纷申诉和调解机构,各机构间实行定期的信息和工作交流。可以加强海关合作,逐步推进贸易便利化合作:一是关税政策的协调、透明和非歧视;二是非关税措施的简化、透明和非歧视;三是协调和简化海关的通关制度。可借鉴的包括:《京都公约》和《协调制度公约》,建立预归类、预申报和预清关制度;WTO的《海关估价协议》、《原产地协议》和《知识产权协议》,采用风险管理技术逐步实现“一站式”服务;促进两国海关间的资源共享。
4.对困难问题的灵活处理。WTO新一轮贸易谈判将讨论最敏感的农产品和纺织品贸易问题。在未来的15年内,韩国向中国开放农产品贸易可以在全球背景下实现。因此,对于两国敏感领域可以考虑暂时搁置,而先就较为成熟的、易于达成协定的领域进行谈判。甚至可以考虑签订针对某一产品或者某一行业领域的早期收获协定。
5.自贸区大体时间区间的确定。APEC最重要的承诺之一是,该区域内所有发达国家将在2010年以前完全开放贸易,而所有发展中国家将在2020年以前完全开放。虽然此承诺并无机制性约束,但是中国一直重视和自觉履行相关承诺和义务,因此,中国方面预定中韩自贸协定在2015年之前签订具有现实意义。未来10年也可以看作中韩之间完全自由贸易的一个近似时间区间。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相比中日韩自由贸易区而言,中韩自由贸易区对于短期的贸易创造和长期的地区经济一体化都更为理想,所需的结构调整也都与更自由的全球贸易相一致,而且两国现实的经济发展已经为自贸区建立打下基础。如果现在开始考虑这个计划,10年之内建立中韩自由贸易区是可行并且对两国都是有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