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欣赏是小学音乐教材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一个方面。音乐艺术有利于学生创造能力的发展,这一点在音乐欣赏中体现得尤其突出。小学音乐欣赏具有题材广、体裁多、容量大等特点,从表面看,音乐欣赏似乎是一种被动的接受行为,然而,在欣赏过程中产生的各种心理活动,表明欣赏它是一种积极的,具有主体性的创造活动。音乐本身具有非具象、非语意的特点,在欣赏过程中,学生不可避免地要把自己的主体意识渗入到音乐中去,产生自己的联想和想象,这种联想和想象能力是语文创造活动的基础。因此,在音乐欣赏教学中,通过教师的适当引导,学生的语文能力是能够得到很好的发展,笔者就小学音乐欣赏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谈几点体会和认识。
一、听音乐表演,丰富学生的感受力
“让学生自己去做”是奥尔夫教学思想中最重要、最基本的一点。学生是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在欣赏音乐时,给予学生自由发挥的天地----即兴表演,让学生按照自己的想象,利用自己的各种可能性去活动,去表现,在自由发挥表演中学生的自主能力、想象能力、创造能力得到培养。在表演之中,每个人都可以向周围的伙伴学到许多东西,在协调中提高。小学阶段音乐欣赏教材一般都是活泼、优美情绪的乐曲,非常适合儿童的表演。
例如在欣赏《玩具兵进行曲》(一年级第二学期)时,我首先问学生:“你们喜欢玩具吗?你喜欢什么玩具?你是怎么玩你的玩具的?”学生天生爱玩,特别是一年级的学生,说到玩具特别开心,个个争先恐后,发言很热烈。接下来我说:“今天,老师把你们的玩具都请来了,你知道它们在干什么?请你用动作表示出来。”学生都兴致勃勃地边听音乐边用身体动作表示。通过自己的想象,随着音乐的旋律与节奏,学生表演了各种不同的动作:有的学机器人走路;有的模仿小动物嬉戏……,不需学习、摹仿,学生无拘无束地参与到活动中,不仅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欣赏中,而且创造性用动作表现自己的感受。无形中,学生的语文能力得到了提高。因此,教师应多创设机会,让学生用身体动作来表达自己的感受。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听音乐表达,在动笔中创造
音乐欣赏时还可以要求学生用颜色、文字表现自己的情绪,每种颜色都能表现不同的音乐感受。每听一首歌或乐曲就能八九不离十的用颜色、文字表示自己所感受的美。有的音乐情绪比较单一就用颜色表示,有的音乐描绘了不同的情绪、场景,就让学生用颜色和图案以及文字来表示不同的情景。绘画是孩子感兴趣的事,而欣赏音乐后的绘画、写作,不是临摹,是创作。学生用色彩、图案、文字理解音乐、表现音乐,必然需要丰富的想象和联想。展现出来的主题相似,但具体内容都是各不相同的。艺术创作是相通的,在听音乐中,学生的想象力得到发展,而且创造性地理解了音乐。
例如在欣赏《春节序曲》(六年级下册)时,学生初步感受乐曲的情绪后,我对学生说:“听了这首乐曲的三个部分,你的脑海中出现了怎样的情景?请你用画或文字把你脑中的图象写下来。”有的同学画了这样几幅画,(旁边都用文字作说明)第一幅人们在敲锣打鼓,第二幅载歌载舞,第三幅敲锣打鼓和载歌载舞交织在一起。总的背面都是一片喜庆的场面,而具体的地方又都是不相同的。这首乐曲的情绪变化是热烈欢腾----优美抒情----高昂欢腾,学生创作的三幅画,既体现了乐曲的情绪,又展开了想象,创造性地把乐曲所描绘的情景表现出来,做到了音、文、画三结合。
三、听音乐讲故事,发展语言创造力
孩子喜欢听故事,也喜欢自己讲故事。讲故事的过程既是他们发展语言的过程,也是给他们一个自由想象的过程。有的音乐欣赏可以很明显地听出情绪、情境的变化。学生在欣赏乐曲后,根据音乐的变化、发展编说小小故事,由于音乐作品所表现内容的不确定性,学生听后都会产生各不相同的对作品的感受,同样一段欢快、活泼的音乐,有的学生联想到的是和小伙伴一起玩耍的情景,有的学生则联想到的是在动物园里可爱的小动物在表演节目……各自不同的理解,充分发挥了他们的想象空间,再用语言描绘出来,则更需要良好的语言组织能力、表达能力和对音乐的感受力。例如在欣赏《鸭子拌嘴》时(一年级第一学期)时,可以先让学生初听音乐,模仿小鸭子的动作,根据音乐展开想象:乐曲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学生编出的简单的故事都大致能反映乐曲情绪的变化,在创造性地理解音乐的同时,又培养了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通过实践表明,这三种方法可以单独运用,也可以交叉在一起运用,既能有效的激发学生对欣赏音乐的兴趣,又能让学生在动动、画画、讲讲中提高感受力、表现力,从而促进语文能力的整体提高。
论文作者:唐敏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9年7月中
论文发表时间:2019/4/22
标签:学生论文; 自己的论文; 音乐论文; 乐曲论文; 音乐欣赏论文; 能力论文; 情绪论文; 《知识-力量》2019年7月中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