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室刚柔结合防水止漏施工技术论文_周晟

地下室刚柔结合防水止漏施工技术论文_周晟

依安宏大建筑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161500

摘要:地下室在高层建筑工程中比较常见,在施工的工程中,比较容易出现渗漏问题,这影响着地基的强度,增加了建筑物使用的安全隐患。为了提高建筑工程的整体质量,施工单位必须做好基础工程,即做好地下室工程的防渗施工工作。本文对地下室刚柔结合防水止漏施工技术进行了介绍,希望对施工单位提供一定帮助,提高建筑施工的水平。

关键词:地下室;刚柔结合;防水止漏;施工技术

一、地下室防水混凝土施工技术

1.混凝土的配合比

在配制混凝土的过程中,主要采用强度等级为42.5MPa 的普通盐酸水泥,其用量为388kg/m3,砂石的选择应该以细砂为主,并且细度模数为2.3,其中含泥量不应该超过3%,除此之外,还要加入适量的中砂,其含泥量在2% 以内,以确保混凝土的配合比达到标准的状态。在石子的选择上,石子的粒径应该在5mm 至35mm 之间,其中含泥量不应该超过0.5%,碎石的含泥量应该在0.4% 以下,这样才能达到良好的效果。在外加剂的选用上,大多采用了高效防水剂,防水剂的掺加量为水泥用量的3%,这样可以起到防止水泥出现水化热的效果。为了将混凝土级别达到二级以上,还要在混凝土配制的过程中加入适量的粉煤灰,在本工程的施工中,共加入粉煤灰量为水泥使用量的12% 以上。

2.混凝土施工工艺

在地下室底板施工中,需要应用大量的混凝土,这项施工属于大体积砼施工,为了保证施工的质量,需要采用分段定点的施工方式,先进行薄层浇筑,然后循序推进,保证施工一次性完成。这种分段定点的施工方法符合泵送工艺的要求,可以简化使用操作,避免对混凝土管道进行拆卸,提高了泵送的效率。这项施工还简化了混凝土泌水处理工艺,缩短了混凝土初凝的时间,有利于保证地下室底板混凝土的施工质量。在墙体混凝土的浇筑施工中,施工人员可以采用分层浇筑的形式,保证每层浇筑的厚度在0.5m,墙体的长度不宜超过30m,施工人员还要保证浇筑的连续性,否则会影响混凝土浇筑的质量。

二、地下室防水混凝土的施工要点

1.地下室的底板

因为在地下室中,底板的主要性质是宽、大,所以在进行浇筑的过程中需要重点考虑到其泵送的效率以及混凝土的浇筑。在具体浇筑混凝土的过程中,采用泵送的方式以提高混凝土的运送效率,采用分段定点的方式逐层进行浇筑,这样可以达到一浇到底的效果,避免二次浇筑造成人力、物力等的浪费。在进行混凝土浇筑的过程中,还应该做好预防泌水的工作,尤其是在地下室施工的过程中,这种现象是经常存在的,所以为了保证上下两层在浇筑的时间上低于混凝土的初凝时间,也要对泌水现象进行必要的处理。

剪力墙施工

需要注意的是要想保证浇筑的效果,也应该同地下室底板一样采用一次性分层连续浇筑的方式,在浇筑的过程中应该注意在进行单次墙体混凝土浇筑时,其高度需要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一般情况下长度有两种要求,分别是0.5m 以及30m。

施工环节

施工环节分别是对混凝土的配合比以及塌落度进行控制,然后对施工顺序进行严格的规定,防止因为施工顺序出现差错而造成的质量隐患。同时在振捣施工的过程中经常会发生一坡面的想象,针对此类问题的出现,应该在浇筑时预先在浇筑带的前后各设有一组振动棒,这样就能有效的确保混凝土的密实程度,并且保证振捣的时间在30s 以内。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除此之外,混凝土的表面也应该得到进一步的处理,因为在地下室施工中,混凝土的特征为流动性高以及体积大,在这种情况下的混凝土表面上会留有一层厚厚的水泥,如果表面得不到有效的处理,一旦混凝土闭合后就会在表面形成裂缝,针对此类问题的出现,就应该在表面处理上多下功夫,使用长刮尺将表面刮平,以达到良好的施工效果。

三、质量保证措施

1.严格控制配合比

为了保证施工的质量,施工单位要选择强度适中的混凝土材料,混凝土的强度为 C35,水泥是混凝土的主要构成成分,在遇水后会出现水化热反应,对混凝土的质量影响很大,施工单位应保证水泥的强度为42.5MPa,水灰比控制在0.45左右。施工中采用的石子粒径不宜超过35mm,吸水率应小于1.5%,采用的中砂砂率应控制在38%。2.防水混凝土结构内部设置的各种钢筋或绑扎钢筋丝,不得接触模板。固定模板用的螺栓在必须穿过混凝土结构时,采用工具式螺栓,且螺栓上加焊方形止水环。

3.混凝土振捣

根据泵送浇筑时自然形成一个坡度的实际情况,在每条浇筑带前、后布置二道振动器。前道振动器布置在底排钢筋处和混凝土的坡脚处,确保混凝土下部的密实;后道振动器布置在混凝土卸料点,解决上部混凝土的捣实。防水混凝土施工必须采用高频机械振捣,严格控制振捣的间距和时间。每一振点的振捣时间,应根据混凝土捣实至表面呈现出浆、不冒气泡、不再沉落避免漏振、少振和超振为准,振捣时间应据击落度大小而定,一般为20~ 30s。

4.混凝土的泌水处理

因泵送混凝土游离水偏多,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大量游离水会流向基坑最低处,故在浇筑大体积混凝土时,大量的积水应立即用污水泵抽出。为了使得积水能顺利尽快排出,在支模时,在混凝土浇筑前进方向二侧模底部留孔排出泌水和浮浆。当混凝土坡脚接近尽端模板时,要立即改变混凝土浇筑方向,由尽端往回浇,另外加强二侧混凝土的浇筑,使最后混凝土的浇筑形成四面会合,这样泌水和浮浆可以集中排除。不允许混凝土向水中浇捣,避免因水浸产生蜂窝或不密实。

5.混凝土表面处理

大体积泵送混凝土,排除泌水和浮浆后,表面仍有较厚的水泥浆,在浇完4h~5h后,用长括尺括平,在初凝前用滚筒来回碾压数遍,待接近终凝前,用木蟹再打磨一遍,使收水裂缝闭合。混凝土浇筑时要保证合理的分段分层施工,分层厚度为0.3m,分层的接头时间间隔不超过2h,施工中交接的临时结合的竖向缝,要互相错开。

6.混凝土的养护

大体积混凝土的内外温差大,必须做好养护工作。浇筑时气温高达35℃,只进行保湿养护。采用浇水养护并覆盖塑料薄膜,防止混凝土水份蒸发和表面脱水而产生干缩裂缝,养护时间不少于14d。

结语:防水工程施工的好坏关系到防水性能的差异,同时施工是防水工程质量好坏的关键所在。地下工程防水是一项非常重要的系统性工程,它将涉及设计、施工、材料选择等诸多方面内容。设计是地下工程防水的基础,是控制裂缝产生及裂缝宽度大小的关键,因此,对于结构防水的要求及所处环境,强化地下室结构自防水能力,并用动态的观点从材料的耐久性、材料的适应性以及不同防水材料之间的相容性的全局选择适用的防水材料,按照设计要求施工,才能有效提高地下结构防水的可靠性和耐久性。

参考文献:

[1]王铁梦.工程结构裂缝控制[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7.

[2]李慧民.土木工程施工技术[M].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02.

[3]建筑施工手册[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

[4]GB 50108-2001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S]

[5]沈春林.建筑防水工程施工.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

论文作者:周晟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细部》2018年第1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4

标签:;  ;  ;  ;  ;  ;  ;  ;  

地下室刚柔结合防水止漏施工技术论文_周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