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抑郁药和抗癫痫药治疗神经病理性疼痛进展论文_冯剑华

抗抑郁药和抗癫痫药治疗神经病理性疼痛进展论文_冯剑华

贺州市人民医院 广西贺州 542899

【摘 要】神经病理性疼痛(NP)是由神经损伤或感染所导致的慢性疼痛,其病因较为复杂,发病率较高,且对患者的日常生活具有不利影响。临床中治疗NP的方法较多,但疗效存在差异。抗抑郁药与抗癫痫药是NP的常见药物,其对该病的治疗效果较佳。研究中将详细列举以上药物的常见类型,并分析其作用机制,以阐述其对NP的治疗进展。

【关键词】抗抑郁药;抗癫痫药;神经病理性疼痛;进展

疼痛症状是机体组织潜在或实际损伤的一种表现,其是机体自我保护的本能反应[1]。NP的主要病因是神经系统出现损伤或是发生病变,其病因较多,发病机制不具有明确性,是临床医学中的治疗难题之一。NP的主要治疗手段为药物治疗,以抗癫痫药与抗抑郁药最为常用。文中将论述抗抑郁药和抗癫痫药治疗NP的进展,如下文:

1.NP的常见病因和临床表现

NP的常见病因为多发性硬化等自身免疫性病症、糖尿病引发神经病变等代谢性病症、神经受压、血管疾病、感染、癌症与神经创伤等。其临床表现为自发性痛、痛觉超敏与痛觉过敏等[2]。其中,自发性痛主要表现为持续性的灼热感,其分为撕裂痛、间断性刺痛和触电痛等,亦可表现为感觉异常或是迟钝。痛觉超敏即生理刺激所导致的伤害性反应。痛觉过敏即外界伤害性刺激所导致的高敏感性反应,其敏感性程度与伤害刺激性呈正比[3]。

2.抗抑郁药治疗NP

2.1 TCAs(三环类抗抑郁药)

TCAs是临床应用率较高的单胺摄取抑制剂,其具有非选择性特征,其治疗NP的疗效较佳,是该病的一线治疗药物。其治疗NP的作用机制为:对NE(去甲肾上腺素)具有明显的阻断作用,并可抑制5-HT(5-羟色胺)递质的动态再摄取过程,使以上两种递质在突触间隙部位的浓度明显升高,进而阻断痛觉与神经的传导性,抑制内源性疼痛症状,尤其可控制中枢神经系统所发生的疼痛反应。TCAs所具备的镇痛效果不依赖于其本身具有的抗抑郁功效。刘红菊[4]等提出:TCAs能够明显改善带状疱疹所引发的神经痛,且对糖尿病所致NP具有理想的治疗效果,其治疗NP的药物剂量小于抗抑郁剂量。

阿米替林是TCAs的最常见药物,其可减轻刺痛感、灼痛感等痛觉超敏症状,且具有稳定情绪、提高睡眠质量和抗焦虑等治疗功效。其可提高5-HT的实际含量,对M受体与α受体均有阻断作用,所以容易出现视物模糊、口干、癫痫、心律失常或是便秘等不良反应,这也是其在临床医学中使用受限的主要原因。吴翠翠[5]等建议:阿米替林治疗NP应从12.5mg的小剂量开始,于睡前口服,而后每隔3d加量10mg,最大剂量为每次150mg。若疼痛剧烈,可将剂量增至200mg以上,同抗抑郁等量。

2.2 非TCAs药物

非TCAs药物的种类较多,其主要为SSRIs(选择性5-HT再摄取抑制剂)和SNaRIs(NE或5-HT再摄取抑制剂)。其作用机制为:对NE或5-HT的再摄取过程产生抑制作用,进而缓解疼痛症状。其不良反应与毒副作用少于TCAs,耐受性优于TCAs,是治疗NP的有效药物[6]。其常用药为万拉法辛、曲唑酮和米那普仑等,均有较高的治疗安全性,且应用前景广阔。

3.抗癫痫药治疗NP

王传光[7]等研究认为:NP与癫痫发作机制具有关联性,因此采用抗癫痫药可有效治疗NP。抗癫痫药对其作用机制为:对NA+通道具有限制作用,进而使神经元具有持久且反复的兴奋性;对GABA(γ-氨基丁酸)所介导的突触传递功能具有抑制功效,对突触前或是突触后具有抑制作用;对T型Ca+通道具有限制作用,进而保证细胞膜稳定。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1 卡马西平

卡马西平是临床中常用的抗癫痫药,其对NP的作用机制为:对NA+通道具有非特异性阻滞作用,并对外周异位活性的自发性表现具有抑制作用,进而发挥膜稳定效用。其起始剂量为每日200mg,每周加量200mg,直至达到每日最大剂量1200mg,需分3次口服。患者用药后的血药浓度为6-10μg/L,若严重偏离此浓度,则证明治疗无效。杜波[8]等认为:该药可减轻疼痛强度,减少疼痛发作次数,常见副作用是嗜睡或头晕,严重者会发生肝损伤或血液改变,因此需要在治疗期间监测药物浓度和患者生命体征。

3.2 普加巴林

其是常见的GABA受体拮抗剂,可通过S型右旋异构体发挥其实际药理活性,对K+作用下的神经元钙质流出具有调节作用,且能够调节神经递质的具体释放量,具有镇痛作用。其起始剂量为每日150-300mg,于晚间给药。其最佳剂量为每日300-600mg,可明显缓解疼痛,不良反应为嗜睡、头晕与水肿等[9]。其与加巴喷丁同属于GABA的衍生物,但其使用剂量小、镇痛效果佳、服药次数较少、不良反应少,较加巴喷丁的应用率高。此外,卢非酰胺、拉莫三嗪与唑尼沙胺均为常见的抗癫痫药,对NP的疗效较佳,本文不再赘述。

4.结语

NP的主要治疗原则仍为减轻疼痛、解除症状,抗癫痫药与抗抑郁药对NP的作用机制具有特定性,其疗效突出,是NP的治疗新途径。但以上两种药物的副作用较多,且疗法缺少统一标准,容易导致不良事件,错过最佳治疗时机[10]。因此,需要临床医学不断探究NP发病与发展中的分子机制与细胞机制,并明确其病因,以确定药物治疗的靶向目标,寻求最佳疗法,提高NP的临床治愈率。

参考文献:

[1]张静泽,王宇飞,武剑.神经病理性疼痛药物治疗史[J].临床药物治疗杂志,2017(12):70-75.

[2]唐晓,张娟.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药物治疗的合理选择[J].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2017(1):75-79.

[3]邹士雅,胡康,王刚,等.帕罗西汀对神经病理性疼痛模型小鼠镇痛作用的实验研究[J].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2015(10):876-879,887.

[4]刘红菊,支远,徐仲煌.超声引导下椎旁阻滞在门诊腹壁慢性神经病理性疼痛治疗中的应用[J].实用医学杂志,2015(7):1207-1208.

[5]吴翠翠,李艳辉,张新敏,等.小剂量曲马多与右美托咪定对神经病理性疼痛大鼠的抗抑郁效果[J].中国疼痛医学杂志,2015(9):662-667.

[6]Ming-Jia.Li,Ling-Yu.Liu,Lin.Chen,et al.Chronic stress exacerbates neuropathic pain via the integration of stress-affect–related information with nociceptive information in the central nucleus of the amygdala[J].PAIN,2017(4):717-739.

[7]王传光,张娟,陈礼平,等.加味芍药甘草汤对神经病理性疼痛伴抑郁患者的效果观察[J].中国现代医生,2016(31):114-118.

[8]杜波,王金良.加巴喷丁联合阿米替林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疗效观察[J].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2016(5):308-309.

[9]陈幼琼,刘婧,张毅,等.丹参酮ⅡA注射液对糖尿病神经痛大鼠背根神经节交感神经芽生的影响[J].贵州医药,2015(3):247-248.

[10]费勇,姚明,黄兵,等.背根神经节脉冲射频联合加巴喷丁对老年PHN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J].中华医学杂志,2015(28):2319-2321.

论文作者:冯剑华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结合医学杂志》2018年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8/2

标签:;  ;  ;  ;  ;  ;  ;  ;  

抗抑郁药和抗癫痫药治疗神经病理性疼痛进展论文_冯剑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