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内障的病因指南论文_罗飞

白内障的病因指南论文_罗飞

(四川省万源市中心医院 636350)

白内障为发生在眼球晶状体中的疾病,也是当前中老年人的常见疾病,在晶状体混浊较轻的情况下,可能会难以发现或者被忽视,影响其最佳治疗的时机。白内障为常见的致盲、视力残疾诱发原因,需要提升其研究的重视程度。

什么是白内障?

老化、遗传、局部营养障碍以及免疫代谢异常的等等任何原因所诱发的晶状体代谢紊乱,均可能会造成晶状体蛋白质变性混浊的症状,称之为白内障。光线被混浊晶状体所影响,难以投射到视网膜上,进而造成视物模糊症状的发生。白内障多见于40岁以上的患者,且随着患者年龄的增长而呈现出疾病发生率不断上升的趋势。

白内障发生的原因有哪些?

1.阳光和紫外线会对人的眼睛产生影响,紫外线照射下磷离子可能和衰老的晶状体钙离子相互结合,构成难以溶解的磷酸钙,致使晶状体的硬化及钙化发生,即为白内障发生的主要诱因之一。

2.在缺氧的状态下,会致使晶体内钠、钙增加,钾、维生素C随之减少,乳酸增加,促使白内障的形成,这也是白内障形成原因中较为常见的类型。

3.营养素代谢为常见的诱发原因,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的匮乏,也会造成白内障的产生。比如在人体中缺乏钙、维生素等元素的情况下,则会诱发白内障的形成。

4.内分泌紊乱会造成白内障的产生,故而糖尿病患者并发症白内障的几率相对较高。

白内障患者主要具有哪些症状表现?

白内障患者发病具有双边性特征,但是具有先后的特征。视力进行性减退,在有光的状态下能够看到固定的黑点。临床上根据晶体混浊部位可以划分为皮质性白内障、核性白内障以及囊下性白内障三个类型。

1.皮质性白内障

皮质性白内障以晶体皮质灰白色混浊为主要特征,其发病阶段表现为初发期、未成熟期、成熟期、过熟期。

2.核性白内障

晶体混浊多由胚胎核开始慢慢发展到成人核,早期为黄色,伴随混浊症状的加重,其颜色会慢慢转变为深黄色、深棕黄色。核的密度增大,屈光指数上升,视物能力持续下降。早期患者周围位置皮质为透明状态,随着症状的加重,皮质慢慢变得混浊,需要予以快速治疗。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囊下性白内障

由于混浊处于视轴位置,故而患病早期便会对患者视物能力产生阻碍。

白内障患者的治疗方式有哪些?

◆药物治疗

当前国内外药物治疗白内障均处于持续探索的阶段中,目前在世界范围内有近40多种抗白内障药物在临床上使用,但其疗效均不十分确切。针对于早期白内障患者而言,在药物治疗的方式下,其症状能够稍稍得到缓解,视物能力会有所上升,常见的药物包含辅助营养类药物(如维生素C、维生素B2、维生素E、游离氨基酸等)、醌型学说相关药物(如吡诺克辛)、抗氧化损伤药物(如谷胱甘肽)、醛糖还原酶抑制剂(如苄达赖氨酸)。针对于一些中晚期白内障患者而言,药物治疗的效果并不够理想。

◆手术治疗

1.白内障超声乳化术

白内障超声乳化术为近年来常用的新型白内障手术治疗方法,借助超声波,将晶状体核粉碎,保持乳糜状态,而后连同皮质一起吸出。手术完成后保持晶状体后囊膜,且能够同时植入折叠式人工晶体。白内障超声乳化术的优势在于可将白内障手术切口缩小到3mm 甚至更小,手术对患者组织损伤相对较小,手术时间较短,患者术后视力恢复速度相对较快,角膜散光小,并可在表面麻醉下完成手术。

2.白内障囊外摘除术

白内障囊外摘除相较于囊内摘出术,切口较小,切口不用缝合,将混浊的晶状体核摘出,吸出皮质,保留晶状体后囊,并联合植入后房型人工晶体,在患者手术完成后便能够快速恢复视力水平,是我国基层医院白内障的主导手术方式,特别适用于硬核的治疗。

怎样预防白内障的发生?

1.注意用眼卫生

注重眼部卫生,避免细菌发生,提升眼部自身抵抗能力。

2.加强饮食调节

老年人多存在吸收、代谢能力下降的问题,需要注意日常蛋白质、钙元素以及各类微量元素的摄入量,多进食的新鲜的蔬菜和水果,多进食鱼类,达到明目的作用。

3.注意眼部保护

外出需要戴太阳镜,且避免过度用眼。

论文作者:罗飞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9年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7/23

标签:;  ;  ;  ;  ;  ;  ;  ;  

白内障的病因指南论文_罗飞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