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建筑;钢筋;混凝土;施工
引言
在现代房屋建筑施工中,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是最为关键的技术手段,其运用的合理与否与整个房屋建筑质量都有着很大的影响。因此,要想提高建筑单位的市场竞争能力,使其获得最大化的经济效益,就要对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进行深入的研究和创新,使其所拥有的技术优势彻底落实到每一施工环节中,这样才能提升房屋建筑结构的抗震性和安全性,从而更好的促进我国建筑业的良好发展。
1建筑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概述
1.1施工工序较为复杂
在进行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施工过程中,一般要经历以下施工工序:①前期的准备工作以及模板的搭建;②要进行钢筋架的绑扎以及混凝土的浇筑;③要做好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养护以及后期的拆模等工作。所以说,该技术的应用过程较为复杂,施工过程中要根据施工现场的实际状况做出相应的调整,以提升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
1.2结构容易受到损坏
由于钢筋混凝土在施工过程中受到的影响因素比较多,因而钢筋混凝土结构在使用的过程中经常会出现龟裂、开缝等一系列的问题。对于这一问题来说,主要是由于设计工作的不合理以及施工中用到的钢筋、混凝土等材料质量不达标。同时,如果施工中没有控制好施工工艺与技术,也可能导致这一问题的出现。
1.3结构存在一定的异变性
对于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易变性来说,主要是由于早期混凝土中的水泥、沙石等建筑材料没有得到完全的反应,并且混凝土后期的养护工作出现了问题。这样一来,就会导致早期的混凝土强度没有形成,同时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承载能力没有达到要求。
1.4工程整体性较强
建筑工程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尤其对于钢筋混凝土结构来说这一特征尤为明显。因而在进行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应用过程中,要从宏观的角度来进行施工效果的把控,同时还要注重施工过程各个环节的衔接度与关联度。
2建筑钢筋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技术
2.1模板施工技术
2.1.1模板设计
作为便于建筑工程施工的历史平台,对模板的设计需要具备较高的安全新,在此期间,可依据固定的形状以及相关的规定进行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制作用来承受物体外的压力。在实际设计中,需要依据《施工质量验收规范》开展科学、合理的分析与制作,最大化提高模板韧性和使用的数量。
2.1.2模板施工技术
施工期间,首席要以建筑物的形状、大小为依据对相关部件的参数值进行测量,依据场地的布置设计安装工作,仔细检查施工细节,确保有效将安全问题排除。其次,模板的设计尽可能简化,使模板便于组装和拆卸,易于活动,需要对锲和螺栓进行加强,在有效调整高度的前提,避免梁和板的跨度过大造成易于倒塌的风险。再次,在拆卸的过程中,如果混凝土温度过高,需要待其进行冷却后才能继续进行去除,为了有效防止震动对建筑物造成损毁爱,需要将硬木锲形块装置安装与支撑柱下方,保证支撑面均匀,防止变形。
2.1.3模板拆除技术
在建筑构件成型后,还需要进行模板拆除工作。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混凝土在浇筑后会在一段时间内达到足够的强度,不会在模板拆除后或拆除过程中出现损坏现象,因此在一般情况下,施工人员都在混凝土浇筑完成后两天左右进行模板的拆除工作,但需要注意的是,由于底部模板的拆除需要考虑混凝土构件的重力因素,因此地板拆除的时间需要根据具体施工情况与相关规定进行确定。模板的拆除过程并无太多要求,只需按照顺序进行拆除即可,而在拆除后,则要对混凝土构建进行养护工作,主要是在模板与混凝土的连接处涂抹隔离剂,避免混凝土构件粘接在一起,破坏施工建筑的整体性与美观性。
2.2钢筋施工技术
2.2.1制作钢筋技术
依据图纸对建筑物的所有部位进行测量分析,确保钢筋安放在标准位置,以钢筋绑扎图纸为依据,将不同类型的钢筋分开,避免钢筋相互挤压,在钢筋的各关键点都加固后,才能开展焊接作业,并严格遵循焊接施验工收规范进行验收。
2.2.2钢筋绑扎技术
钢筋绑扎技术,是影响整体房屋建筑施工效果的最大因素之一,因此,必须确保其技术运用的合理性和规范性。首先,要对现场施工中所涉及的钢筋材料进行抽样检测,避免不合格的钢筋混入到施工现场;其次,要对钢筋绑扎成品和加工成品的质量进行严格控制,尽量按照加工标准和工程设计要求来进行成品加工,使其尺寸规格可以完全符合基准要求,进而在减少钢筋架捆绑在一起的基础上,大力提升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抗拉能力、抗压能力以及施工强度,以免在钢筋绑扎过程中,出现绑扎超标等质量问题。
2.2.3钢筋安装技术
严格遵循钢材安装相关规定,对施工现场钢筋配料、破碎的材料进行合理处置,运输期间注意是周边是否存在危险品或电器设备,避免发生安全事故。钢筋绑扎作业期间,需对支架进行合理设置,施工前对支架进行最终检查,避免出现支架松动现象。对土墙的施工,需要确保一定的高度和韧性,在主钢筋长度大于4m期间,须严格进行平台式建设。加强脚手架方面,在加强固头的时候需要设置版,在加固起重机起重杆期间,必须注意吊装钢的规格和尺寸均匀。
2.3混凝土施工技术
2.3.1施工选材及其配合比设计
选择水泥不宜选择强度过高的,必须和结构要求相结合,采用合适强度的钢筋混凝土、水泥种类和等级。此外,对于使用的石、砂等原材料要严抓质量关,根据规范要求添加掺合料和外加剂。此外,应当熟练掌握如何正确运用钢筋混凝土补偿收缩技术方法。使用膨胀剂时应当注意带来不同膨胀效果的不同种类及掺料。同时经过反复试验实现最佳配置。在施工时还应当合理设计钢筋混凝土的坍落度,及时合理调整现场原材料状况,确保顺利展开现场养护工作。
2.3.2混凝土浇筑技术
为了在房屋建筑施工中,最大化发挥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的应用优势,相关工作人员应严格控制混凝土浇筑的高度和速度,并在实际浇筑时,采用分层浇筑法来浇筑梁、柱、板等关键构件,进以确保浇筑的均匀性和平整度。另外,若是在浇筑过程中出现汲水现象,则要立即调整浇筑方式,待检验合格后,才能进行浇筑施工,这样才能从根本上保证浇筑质量,提高房屋建筑的应用性能。同时,在对钢筋混凝土柱子进行浇筑时,现场施工人员要尽量使用模板,按照先两边、后中间的顺序进行施工,并确保建模质量可以达到相关基准要求,以便在提升浇筑面平整性和稳定性的基础上,避免脱模、内部裂缝等问题的产生。
2.3.3混凝土养护技术
为提升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后期强度,施工现场要注重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养护工作。首先,要确保混凝土表面能够接触到充足的水分,进而满足其水化反应的需求;另外,混凝土在浇筑完成之后的2h内要确保混凝土表面的温度高于15℃,这也为混凝土的水化反应与强度提升提供必要的基础。在进行养护工作时,要定期进行浇水养护工作,并且浇水养护的时间不能少于7d。但是,对于含有外加剂以及矿物掺合料的混凝土来说,浇水养护的时间不得少于14d。施工现场可以覆盖相应的草帘或薄膜进行养护。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现代房屋建筑施工中,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的有效运用,大大提升了钢筋混凝土原材料的利用率、房屋建筑的结构性以及施工过程的便利性,因此,相关施工单位一定要对该技术进行深入的研究和分析,掌握其具体施工要点和注意事项,严格按照相应的施工规范和操作流程来进行施工,这样才能确保房屋建筑的应用性能,满足当下人们安全居住的高要求。
参考文献
[1]江潮烨.钢筋混凝土结构建筑工程施工技术措施探讨[J].建材与装饰,2018(05):22~23.
[2]张科新.钢筋混凝土结构房屋建筑混凝土施工及后浇带技术分析[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7(12):497.
论文作者:陈洋1,王晓辉2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1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0/27
标签:钢筋论文; 混凝土论文; 混凝土结构论文; 模板论文; 钢筋混凝土论文; 技术论文; 过程中论文; 《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18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