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大学附属医院麻醉科 河北保定 071000
【摘 要】目的 分析并研究七氟烷预处理对心脏手术患者体外循环后肺损伤的保护效果及作用。方法 选取我院在2012年3月到2015年8月收治的108例心脏瓣膜病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27例,观察组81例,观察组再分为三个亚组,每组27例。对照组采用静脉麻醉,观察组三组麻醉诱导后至体外循环前分别吸入0.5/1.0/1.5MAC的七氟烷维持麻醉。所有患者的常规干预均相同,分别在麻醉诱导前、体外循环前、停机后、手术结束、术后4小时、术后8小时、术后16小时、术后24小时患者的动脉氧分压、动脉二氧化碳分压、潮气量和吸入氧浓度等进行测量,对患者的肺泡动氧合指数、非动、静态顺应性进行计算,观察患者肺氧合与顺应性的变化情况,并对对照组进行对比。结果 观察组三个亚组患者的肺氧合功能好转情况均优于对照组,且顺应性上升,与对照组比较,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七氟烷预处理能够减轻心脏手术患者因体外循环造成的肺损伤,而且七氟烷的吸入量越高,效果越显著,在临床上值得推广使用。
【关键词】七氟烷;心脏手术;肺损伤
心脏手术患者必不可免需要进行体外循环,体外循环一般会存在肺缺血再灌注损伤,而这种病症也是体外循环手术最常见的的一种并发症[1],对患者的身体健康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延长了患者机械通气时间和重症监护的时间。所以需要在临床上对此问题进行更为有效的处理。近些年来七氟烷吸入麻醉对心脏手术患者体外循环肺损伤的干预具有较好的临床口碑,本研究主要分析该药物预处理对心脏手术患者体外循环肺损伤的保护效果,结果取得满意成效,现将主要研究情况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我院在2012年3月到2015年8月收治的这108例心脏瓣膜病变的患者当中,男性患者55例,女性患者53例。患者的最高年龄为76岁,最低年龄为37岁,平均年龄为(56.37±11.7)岁。所有患者的ASA分级,最高为Ⅲ级,最低为Ⅱ级,其中有双瓣置换患者31例,单瓣置换患者77例。分组以后,各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情等方面没有显著的差异,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所有患者在手术之前0.5h均进行吗啡和东莨菪碱的肌肉注射,东莨菪碱的剂量为0.3mg,,吗啡的剂量为10mg。将患者推入手术室,然后连接心电图,并局麻下行桡动脉穿刺置管测压,同时检测患者脉搏氧饱和度、肌松监测和BIS,对患者的各项生命征进行检测,并对患者的麻醉诱导耐受性进行评估。在此基础上为患者进行麻醉诱导,麻醉诱导给予咪达唑仑0.02mg/kg、依托咪酯0.3mg/kg、罗库溴铵0.9mg/kg、舒芬太尼2-3μg/kg,气管插管,配合机械通气,采用容量控制通气模式进行,呼吸频率维持10~15/min,潮气量维持6~10ml/kg。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持气管插管后,观察组所有患者进行七氟烷的吸入,三个亚组的吸入量分别是0.5/1.0/1.5MAC,在此基础上为患者静脉持续性进行舒芬太尼、罗库溴铵和丙泊酚的泵入,其剂量为别为1μg/(kg·h)、10μg/(kg·min)、2mg/(kg·h),根据患者的各项生命征对三类药物进行调整,切皮前、体外循环前为患者静脉注射舒芬太尼适当剂量,以此来做麻醉维持。对照组不吸入七氟烷,只持续泵入舒芬太尼、丙泊酚和罗库溴铵,并监测患者的BIS值和TOF值,对于舒芬太尼和丙泊酚的调整需要严格根据患者的心率、血压以及BIS值进行调整,罗库溴铵的泵入量根据TOF进行调整。体外循环开始后停止七氟烷吸入,体外循环开始一直到手术结束,所有患者均采用静脉麻醉,并根据患者的心脏情况、血压、心率、BIS、TOF等来对血管活性药物和麻醉药物的用量进行调整,保证患者循环功能稳定。
1.3监测指标
分别在麻醉诱导前、体外循环前、停机后、手术结束、术后4小时、术后8小时、术后16小时、术后24小时患者的动脉氧分压、动脉二氧化碳分压、潮气量和吸入氧浓度等进行测量,对患者的肺泡动氧合指数、非动、静态顺应性进行计算,观察患者肺氧合与顺应性的变化情况。
1.4统计学方法
本课题所得数据,计量资料均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F检验,组内比较采用t检验,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和手术前相比,所有患者的动脉氧分压、动脉二氧化碳分压、非动态顺应性、氧合指数、肺静态顺应性等都有所降低,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和对照组缓和相比,手术结束以后,观察组三个亚组的患者的脉氧分压、动脉二氧化碳分压、非动态顺应性、氧合指数、肺静态顺应性等值显著升高,肺泡动脉氧分压差显著降低,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内,与0.5MAC组比较,1.0、1.5MAC的肺泡动脉氧分压差明显下降,氧合指数明显升高,且1.5MAC组患者的脉氧分压、动脉二氧化碳分压、非动态顺应性、氧合指数、肺静态顺应性明显升高,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与1.0MAC组比较,1.5MAC组的肺泡动脉氧分压差明显降低,脉氧分压、动脉二氧化碳分压、非动态顺应性、肺静态顺应性明显升高,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对心脏瓣膜病变等类型疾病的患者进行手术治疗,必须进行体外循环,而体外循环在一定程度上容易引起患者的肺功能损伤和障碍[2],对于心脏手术患者而言,具有严重的威胁,而且是造成患者术后发生死亡的主要原因[3]。所以需要在手术过程中进行合理的干预,尽量减少死亡的发生率,本研究基于此进行,从结果来看,采用七氟烷预处理干预对心脏手术患者体外循环后的肺损伤具有较好的保护作用,效果十分明显。经分析可以得出,七氟烷在当前是临床上一种较为常见的吸入麻醉药物,这种药物的预处理对于急性肺损伤保护作用优异,而且它能够对患者的肺泡上皮细胞进行抑制,进而对患者上皮细胞的炎性介质进行释放,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患者的脂质过氧化反应,还有利于过氧化物歧化酶的增量。七氟烷对中性粒细胞产生抑制作用,能够减轻患者的肺组织的炎症,进而对患者肺泡毛细血管的通透性进行干预,使通透性降低,这样能够减少缺血性反应的再生等情况的发生。从本研究的调查来看,患者在体外循环前进行七氟烷的吸入,可以对患者体外循环以后的弥散性功能、肺氧合功能进行改善,还会降低患者的非弹性阻力,从而保护了患者的肺损伤。综上,通过本研究可以得出,七氟烷预处理能够减轻心脏手术患者因体外循环造成的肺损伤,而且七氟烷的吸入量越高,效果越显著,在临床上值得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叶治.七氟醚预处理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延迟性保护作用[J].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2013,22(02):1352-1354.
[2]朱俊超.七氟醚预处理对体外循环下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外周血白细胞核因子-κB活性的影响[J].中国药理学通报,2014,23(03):634-635.
[3]董希玮.舒芬太尼复合七氟醚麻醉对非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术血流动力学和应激的影响[J].第四军医大学学报,2012,27(07):153-156.
基金项目:河北省医学科学研究重点课题计划项目(20120138)
论文作者:武广义,李永乐,武懿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5年15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12/9
标签:患者论文; 体外循环论文; 氧分压论文; 手术论文; 损伤论文; 动脉论文; 心脏论文; 《航空军医》2015年15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