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工业园区青剑湖学校 刘帮昆
摘 要:众所周知,随着我们国家教学课程的不断改革,小学音乐课程的有效性教学已经成为教学中关注的重点内容。因此,提高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重视。给出了几种有利于用来提高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方法与建议,有利于小学音乐教育的发展,有利于音乐教师更好地实施音乐教育。
关键词:有效性教学;小学音乐;课堂教学
教学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课堂教学是教学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如何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在有限的教学时间里调动全体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积极地参与学习过程,让学生在音乐学习中更好地感悟与体验音乐文化,培养能力,完善人格,从而提高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呢?
一、以学生为本,打造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科学发展观的以人为本,体现在课堂上就是以学生为本。上海教育出版社的小学音乐课程教材首先从根本上改变了老师“高高在上”局面。例如低年级的唱游课,都是在“听听”、“唱唱”、“玩玩”、“创创”中轻松愉快的进行的,教师从“教导”、“监督”的角色转变成为活动和游戏中的“合作伙伴”, 课堂已不再是老师一个人表演的舞台,而是为学生自主的学习和成长提供服务。在师生的交往、互动中,老师只是起着引导游戏正常进行,让学生从游戏中得到收获的作用。
以学生为本,还要培养小学生对音乐课的兴趣。小学音乐教育施教的对象是儿童,因此,教师应该充分运用音乐教育的情感性、愉悦性、形象性等特征来营造与教学内容相融、相近或一致的情境,从而提高他们学习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在教学时要一往情深,交流的语言、神态要充满对音乐的浓厚情趣,精心安排好情境,利用美丽的画面,动听的歌声去看、去听,充分调动学生的视觉和听觉器官,更形象直观地感受音乐、理解音乐,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扩大音乐视野。例如,在教唱《国歌》时,笔者根据教学内容,通过计算机播放我国运动员在奥运会上领奖的画面,通过这些形象、动画、声音,使学生受到感染,然后再进行学唱《国歌》可以受到良好的效果。
利用小学生的天性好动这一特点,把游戏和表演融入教学,增加课堂情趣,无形中提高他们的音乐素质,激发孩子本身喜爱音乐的天性,让孩子喜欢上音乐课,爱上音乐课。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创设小学生喜欢的教学情境,提高音乐课堂的有效性
我们知道,音乐教育主要是以音乐的审美教育作为其核心的,因此,在音乐教学中,我们必须遵守音乐艺术的一般规律,充分发挥音乐课堂的作用。在学习音乐的过程中,必须使得学生满怀着求知欲与激情来参与。只有这样才能使得音乐课堂具有审美的有效性。与此同时,要想让一堂课上得既使得学生喜欢又使得学生感兴趣,老师就需要创造出一种吸引力,进而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以及求知欲,使得学生利用自己的努力去获取知识,从而体验胜利的喜悦。我们可以说,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的情境就属于一种吸引的过程,学生在这一过程中引发自身的兴趣,接受彼此的感染,积极地参与活动、得到了情感的体验,进而促进自身个性的发展。例如,在安排学生欣赏、聆听《孤独的牧羊人》的时候,老师在课堂上可以穿着类似于牧羊人的一些服装,并且高举着牧羊鞭,在音乐中唱着这首歌,这种情境具有一种吸引力,有利于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情境的有效性的创建。
情由境生,创设一定的情景是情感的催化剂。教师依据音乐审美教育的目标和学生的心理特征,精心创设一个音乐审美情境,可以使学生在特定的审美情境中,触景生情,在情感共振中完成情感渗透,从而让学生获得情感体验,陶冶情操,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如,课例《高亢的西北腔》,学生一进教室映入他们眼帘的是大荧幕上西北黄土高坡的图片,耳朵听到的是王宏伟的《西部放歌》,在这样的视觉和听觉冲击下学生一下子从江南来到了大西北。这时有学生就会说:"嗬!那里真是千沟万壑啊!难怪这歌声这么高。"有的说:"那里的歌好像叫信天游。"还有的说:"有个叫阿宝的,就是唱这样的歌。"看来学生们已经进入状态了,这时教师再介绍西北的民歌就犹如顺水行舟了。
三、利用多媒体等先进教学手段,激发音乐课堂的有效性
对于音乐的学习不能仅仅停留在表面,不能仅仅将一首歌的乐理教授给学生,而应该更深层地挖掘歌曲能带给学生心灵的震撼,让学生通过学习音乐更好地提高自身的内在音乐素养,这是我们音乐教学的最高目标,也是最为关键的目标。而在小学阶段,由于学生的理解能力较低,对于很多深刻的内在含义并不能很好地理解,同时音乐是一种听觉的感受,由于学生联想能力的匮乏使得学生缺乏能够触动心灵的直观感受,这时教师就可以利用多媒体等教学手段,将音乐的内在表达以图片或者视频的方式展示在学生面前,让学生能够直观地看到音乐的深刻内涵,引导学生去思考、去挖掘,从而逐渐提高学生的音乐感知力,进而逐步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例如,在学习《你待同志亲如一家》这首现代剧的时候,由于那段革命的艰苦岁月距离我们已经较远,生在和平年代的学生并不能想象和理解那段岁月的艰辛,也不能理解那段岁月中军民一家誓破敌军的伟大情怀,这时教师就要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为学生做一下背景的铺垫,让学生能够身临其境般地感受那段革命岁月,感受革命即将成功,祖国即将统一,军民亲如一家同仇敌忾的壮烈情怀,通过观看这些视频,学生能够深刻理解这篇现代剧的内涵,也能够发自内心地珍惜和平岁月的来之不易。这对于塑造学生良好的爱国主义情怀有着非常深刻的意义。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学生的内在品质得到了升华,其音乐素养也会随着自身内在品质的提高而提高,从而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作为课堂教学的引导者和组织者,教师在课堂优化中起着主导作用,课堂教学效果很大程度取决于教师的教学观念和专业素养。所以,教师要定期进行交流、研讨,并积极参加相关业务、理论及实践培训活动,努力成为一个基本功扎实,教学素养好、致力于课堂教学优化的探究者和实践者。在教学过程中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大胆探究。转“讲学”为“导学”,成为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引导者、组织者和参与者,使教师的“教”真正的让位于学生的“学”。
参考文献:
[1] 张爱华,宋方菊. 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模式探讨[J]. 中国校外教育 2011年03期
[2] 邹立新. 论小学音乐开放式教学[J]. 新课程(教研) 2010年05期
[3] 颜学敏. 新课程改革下小学音乐教学思考[J]. 魅力中国 2009年16期
论文作者:刘帮昆
论文发表刊物:《语言文字学》2017年6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7/9/18
标签:音乐论文; 学生论文; 课堂教学论文; 小学论文; 教师论文; 有效性论文; 情境论文; 《语言文字学》2017年6月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