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母猪的繁殖能力研究论文_张冬梅

东海县畜禽改良站 江苏东海 222300

摘要:母猪的繁殖能力与其配种环节、饲养管理、卫生防疫、疾病预防控制等一定的关系,做好母猪群体的动态监控、科学管理,才能提高母猪的繁殖能力。

关键词:母猪;繁殖能力;配种;营养;管理

1、提高种猪的配种受胎率

1.1提高种猪的精液质量。首先选择体质结实,四肢稳健,性欲旺盛健硕的公猪。人工授精,配种前要对公猪的精液进行抽取,选择优质的鲜活精液进行配种,选择优良公猪采精后进行镜检,新鲜精液活力以高于0.7 为正常。用于输精用的液态精液,精子活力不应低于0.6,精液千万不能过久了,即取即用,大型的商业规模养殖场可以将同一品种的精液混合使用,这样能够大大提升母猪的繁殖能力。

1.2精确掌握种猪的配种时间。配种一般以体重达到110~115千克为家宜。高于或低于这一体重对产仔数有影响,。母猪从有明显发情表现到排卵的间隔一般为36~40小时,1-3年的种猪配种宜早,12小时内要配好,4年以上的种猪排卵尾期配种。母猪发情开始时,表现不安,食欲减退,阴户红肿,流出粘液,这时不接受公猪爬跨。随着时间的延续,食欲显著下降,甚至不吃,圈内走动,时起时卧,爬墙、拱地、跳栏,允许公猪接近和爬跨。用手按其臀部,静立不动。几头母猪同栏时,发情母猪爬跨其他母猪。阴唇粘膜呈紫红色,粘液多而浓。

2、 规范母猪饲养管理

营养调控。母猪不比肥猪,越肥越好,它要保持一定的体重,不宜过肥或过瘦,母猪妊娠后要控制饲料的喂量,一般在妊娠后30天内每天饲喂1.6-1.8千克,30-60天每天饲喂2.1-2.3千克,60-108天每天饲喂2.5-2.8千克,最后7天逐渐减少,直至每天1.2千克为止,对于个别偏瘦、偏肥的种猪应适当增、减饲料,妊娠母猪的标准体况是中等偏上膘度。对于大群同栏饲养的妊娠母猪不应中途并栏,以免挤、斗等刺激,哺乳阶段又要适当提高喂料营养,提高母猪产奶量,但要控制营养,如若过胖,则奶水过多,猪仔易得白痢(拉肚),并且,母猪过胖,哺乳后恢复时间较长,可能延迟再孕时间。母猪过瘦产奶量不足,影响仔猪生长。断奶后母猪减料逐渐至粗糠,交配前又要增加营养,让母猪尽快得以恢复体膘,不同阶段母猪所需要的营养有所不同,母猪所喂养的饲料要保证其身体所需,全年要供应青绿饲料,母猪妊娠前期、中期必须保证饲料的品质优良,不喂发霉、腐败、变质、冰冻、带有毒性和强烈刺激性的饲料,饲料变换不宜频繁,根据膘情严格控制投喂量。妊娠后期必须提高饲料营养水平,适当增加蛋白质饲料,同时要保证饲粮的全天性。妊娠母猪喂料量(kg/d)见下表1

猪舍环境也是饲养管理的重要内容。保证空气流通,清洁卫生,定期消毒,同时也要做好传染病的预防和接种工作。猪舍温度最好保持在20-25度上下,不宜过低或过高。对于怀孕的母猪一定要进行栏养,隔离出独立空间,但空间不可太小,让怀孕母猪能够自由走动。

3、缩短母猪孕周期

缩短母猪孕周期即是提高母猪产崽次数,母猪平均年产仔2.1-2.2窝,理想的产仔率2.3-2.4窝/年,母猪产仔数在3、4、5、6胎为高产。但是这并非绝对,也要根据母猪的身体状况而定。在母猪正常体况下,要做到以下几点:第一,科学计算仔猪断奶时间。采用提早断奶技术、促进母猪尽快恢复发情、配种,以增加年产窝数,在生产中不要盲目地追求早期断奶来增加母猪年产仔窝数,要以保证仔猪断奶后能够正常生长发育为原则。规模化猪场以 21~28日龄断奶为宜,如果仔猪用奶时间过长,那么母猪会推延再孕时间。第二,缩短母猪发情配种间隔天数。对分娩哺乳期母猪管理重点是必须将母猪体重差控制在15kg之内,这样可减小母猪体力消耗,有利于母猪断奶后尽快发情。断奶到配种期间的管理重点是利用公猪效应等多种手段刺激母猪发情,即将公猪驱赶至配种舍,利用公猪叫声以及异性气味来达到目的。此外配种舍应该注意防寒保暖,尤其春、秋以及冬季保暖工作必须做好。良好的光照也可以促进母猪发情,增加其排卵数。配种半月和45d左右进行二次受胎检查,尽早发现母猪是否受胎。

4、合理淘汰繁殖能力低的母猪

因为母猪的繁殖能力直接影响到了养殖场的效益和利润,所以我们要尽可能的减少培育成本,我们可以在繁殖之前对母猪的生产性能进行测评,如果其生产性能很低的话就可以直接淘汰掉,这样能够保证受孕率及精子的数量不浪费,也能节省一些对母猪特殊的饲料费用及其他多余的费用,节省了大量的培育成本。

5、提高母猪分娩率

影响母猪分娩率的原因是母猪配种后不受胎或者受胎效果差,甚至发生返情现象。一般情况母猪发生返情说明配种失败,而且这种现象是比较常见的,如何减少或者杜绝母猪返情呢?首先要加强对母猪群体的管理,观察母猪的反应及动态。其次要掌握母猪发情最佳时期。配种前期返情是由于公猪精液品质不良。再次加强交配后管理,严格控制营养、保持猪舍卫生和疾病预控。

6、加强后备母猪选育更新

不同品种的猪的繁殖力存在一定的差异。因此利用杂交优势是提高母猪繁殖能力的有效途径。在选择后备母猪时,要观察其乳房及数量和体型,同时也要考虑其亲本繁殖能力的遗传基础,对母猪繁殖能力进行测定。性状主要包含母猪每胎的产活仔数,每窝断奶数,21日龄窝重及年产仔胎数。斟酌细选后留有优秀母猪作为后备猪,淘汰性能不良的个体以及家系,为了能繁殖出优良仔猪可加喂一些优质的青绿饲料。 一般母猪繁殖高峰期出现在3~6 胎,7 胎及 7 胎以后产仔数逐胎减少,仔猪存活率下降。根据这一规律,母猪的繁殖利用年限约为 3~4 岁,基础母猪群每年应更新1/5~1/4。但在实行“全进全出”集约化工艺流程时,每年更新率可高达 30%以上,各年龄的母猪大体上均占20%~25%,对生产力较高的母猪可适当延长年限。及时的选留与淘汰母猪是保证一个猪场满负荷生产、使母猪群具有较高生产能力的关键措施,胎次结构见下表,从一个基础母猪群开始建立到一个稳定的猪群年龄结构的转变并不容易。

7、加强防疫工作

加强母猪的防疫工作是一项重要工作,每个养猪场猪很多,如果种猪患病不仅影响猪场的繁殖,还会影响仔猪体质,还可能引起传染病,防疫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母猪的繁殖能力。母猪的疫病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肢蹄病。细小病毒感染、传染病、链球菌病、子宫炎也是造成其不孕的一个非常有影响的疾病,基本上在夏天发生的频率最高,所以这个还是跟母猪的保健工作有关系,另外在产后如果发生了子宫炎就要必须先治疗,然后等其痊愈后才能继续下一次的配种,在每一次受孕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卫生,不然是非常容易让母猪感染上子宫炎的。

总之影响母猪繁殖能力的因素有很多,包括胎次、受胎环节、妊娠期饲养管理等环节。只有掌握好影响母猪饲养的关键环节,做好每一个细节管理,才能实现“高产、优质、高效”的养猪目标。

作者简介:

张冬梅(1973—),女,江苏东海县人,大学文化,中级职称,从事工作:畜禽改良。

论文作者:张冬梅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3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14

标签:;  ;  ;  ;  ;  ;  ;  ;  

如何提高母猪的繁殖能力研究论文_张冬梅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