渠道创新绩效传递及动态机制研究——基于中国上市银行2007-2013年面板数据,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中国论文,绩效论文,面板论文,渠道论文,机制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创新是企业成长与区域经济发展的核心源动力,[1]当今企业创新已经不再局限于产品与技术创新,而更多基于移动互联网、社会媒体网络及顾客自助服务技术等现代信息技术背景下的渠道与商业模式创新,[2]如互联网金融、移动电子商务、网络自助旅游、互联网教育等。2014年,中国近80%的银行交易是通过网上银行、手机银行、电话银行、自助银行等新兴渠道完成。 事实上,移动网络与数字技术正在将企业、渠道、社群、消费者、竞争对手等原本泾渭分明的主体交织融合在一起,企业的专业分工被弱化,市场参与更加大众化与深度化,呈现去中介化与再中介化的趋势,并不断演绎出的新商业模式在给传统企业的资源配置、核心技术能力及管理模式带来挑战的同时,也给传统管理理论、产业理论及投资理论等提出了新的课题。 企业创新成功与否取决于其市场绩效、财务绩效以及公司价值等综合绩效。[2]如网络银行与手机银行,从企业角度来看,虽然降低了与客户互动的边际服务成本,改善了顾客体验,但也不可避免地增加了企业总投资与代理成本。研究证实,网络银行渠道创新对银行市场绩效提升与管理效率改善将产生显著影响;[3]其他研究也证实了技术创新(如科研投资、专利、新产品引进)对企业财务绩效和公司价值的贡献。[4,5]然而,创新对企业市场绩效、财务绩效及公司价值这三种绩效之间的影响如何传递、如何系统评价?亟待解答。同时,创新后取得一定市场势力的企业持续创新行为倾向如何?在位主导性大企业更倾向于渐进性创新还是突破性创新?驱动企业实施突破性创新的因素是什么?[6-8]这些都是当代创新研究的重要问题。 本文基于2007-2013年中国上市银行的网络银行与手机银行渠道创新宏观数据,致力于研究以下三个方面问题:第一,互联网渠道创新对企业市场绩效的作用机制如何,是替代效应还是增量效应?整体市场总量效应如何?营销行为在创新市场绩效中发挥什么作用?第二,渠道创新对企业市场绩效、财务绩效及公司价值三种绩效的传递路径是怎样的?作用大小如何?第三,如何综合界定创新整体绩效?高DI企业创新动态倾向及类型如何?突破性创新与哪些变量相关? 本文在前人对创新与绩效的研究基础上,有如下贡献与创新:(1)现有文献关于创新与市场绩效研究,或者从消费者与市场视角研究消费者创新采纳意向及创新感知绩效评价,[9,10]或者从企业视角研究创新与企业市场绩效的关系,[11]将消费者创新使用与企业创新行为市场绩效割裂,本文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二者之间的理论缺口;(2)本文对传统“创新—市场绩效—财务绩效—公司价值”链式反应模型提出质疑,证实了三种创新绩效之间的分布式传递路径;(3)主导企业指数(DI)与动态创新问题的提出。研究发现,高DI企业创新动态行为倾向更多与渐进性创新相关,突破性创新主要与创新环境相关,与市场导向相关;[12](4)研究方法上突破了传统OLS回归估计或方差分析,引入了更符合现实的条件固定与随机效应泊松模型,以及动态面板模型差分GMM方法估计。[13] 一、理论推导与研究假设 本研究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研究渠道创新对企业市场绩效、财务绩效及公司价值的作用机制与传递效应,第二阶段研究不同DI企业持续性创新动态倾向与创新类型,完成创新动态机制研究。 图1 创新绩效传递及创新动态机制模型 1.创新绩效作用机制与传递效应 Schumpeter(1934)认为,创新是把新的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的“新组合”引入生产体系,建立一种新的生产函数,并将创新分为五种类型:引入一种新产品、引入一种新的生产方法、开辟一个新的市场、获得原材料或半成品的一种新的供应来源、新的组织形式。Schumpeter创新概念同时涵盖了生产性技术创新,以及市场和组织创新。[14]上世纪60代开始,随着第三次科学技术革命的迅猛发展,Rostow(1961)将“创新”概念发展为“技术创新”,将“技术创新”提升到“创新”的主导地位。[15]在当代大数据、虚拟网络空间技术与社会价值共创背景下,创新研究再次将非技术内容(服务、流程、知识、商业模式)纳入整体创新体系,即企业创新也涵盖服务与商业模式创新。[16] 营销渠道创新是当前商业模式创新的重要表现与主要载体。营销渠道是商品和服务从生产者向消费者转移的通道或路径,涵盖了供应商、制造商、中间商、代理商、物流与最终消费者等,包括实体流程(物流)、所有权流程、支付流程、信息流程及促销流程。[17] 当代以数字技术与移动网络技术为基础的渠道与商业模式创新对传统经济产生了前所未有的冲击,[18,19]许多企业采用诸如网络技术、移动信息技术及自助服务技术等(Self-Service Technology,SST)来替代传统营销渠道,如电子商务对传统商场的替代,互联网金融对传统银行营业网点的替代,并引导消费者参与到价值共同创造过程中来,[8,20,21]不仅提高了服务效率与质量,也更加密切了企业与市场之间的联系,形成新的核心竞争力。[22] 关于创新绩效研究可以溯源于“熊彼得租金”[14]理论,即企业可以通过创新形成差异化,获得垄断性租金,得到更高市场绩效与超额利润。[18,20,21]现有文献主要聚焦于创新三种市场表现:市场绩效、财务绩效与公司价值。[23,24]如创新使得公司更好把握市场商机,[25]能带来更高水平的财务绩效与资金收益,[5]改善企业营运流程并提高资源利用效率。[26,27] (1)创新对市场绩效的作用机制 创新对市场绩效的正向影响已被诸多经济管理文献所证实。[5,26]网络渠道创新与自助服务技术不仅会减少服务传递过程中人力资源的消耗,提高效率,还可能增加消费者的服务总需求,进而提高整体市场绩效。[3] 理论上,渠道与商业模式创新中,新的渠道或者商业模式对传统渠道或者商业模式的影响如何,是相互替代还是相益得彰?是一个有趣的问题。以互联网金融与自助服务技术渠道创新为例,客户可能将金融服务需求从传统柜台人工服务渠道转移到互联网络渠道,形成“替代效应”;也可能“替代效应”不显著,反而进一步增加了柜台人工服务的需求形成“增强效应”,这在计算机替代传统人工作业的流程中并不鲜见。 实际上,传统柜台人工服务渠道与互联网金融渠道之间服务需求的替代是不完全的,并非所有金融交易都可以在网络渠道进行,替代效应更多是在标准化金融产品与服务交易中发生,而且更可能是在各种非人工服务渠道之间实施替代。Barczak(1997)等发现,互联网金融电子渠道创新使消费者成为更高效的“资金管理者”,他们变得可能需要得到更多面对面交流或者使用更广泛的线下服务,[28]增加人工服务的需求。[29]这表明,互联网金融渠道创新不一定简单理解为渠道之间的相互排斥或替代,更可能的情况是互联网金融对传统金融服务渠道是一种增强。同时,由于互联网金融与自助服务技术等渠道创新使得消费者具有更高的控制权与多重选择性,这使他们不仅会单独增加人工服务的使用量,还可能更多选择符合自身利益的跨渠道交易组合(即在交易中同时使用远程互动的网络渠道和柜台人工服务渠道)。[3]这就提出了一种可能性:互联网金融渠道激发了更多的金融交易总量需求,形成“总量效应”,带来总体金融市场需求的增加。综合以上分析,有如下假设: H1a:渠道创新对传统业务或渠道存在替代效应/增强效应 H1b:渠道创新对总体业务或渠道存在总量效应 (2)创新对市场绩效、财务绩效与公司价值的传递效应 企业创新行为与企业市场绩效、财务绩效及公司价值正相关。[4,24,25]渠道创新为企业带来了市场上的竞争优势,提升企业市场占有率;[3]创新比简单的产品升级更能优化资源配置最终提高利润率,常表现为超额利润、资产收益率与投资回报率提高等;[5]同时创新也会给公司带来更好的股票市场表现,如超常的收益率,托宾Q值提高等。[2,4] 关于创新与三种绩效之间的关系与传递路径,经典的Rust创新绩效链式反应模型[23]认为,创新对企业市场绩效、财务绩效及公司价值的影响是链式传递的,并序次发生作用。创新对企业市场绩效的影响是短期的、有限的,但是,创新会通过市场绩效影响财务绩效;同理,创新对企业市场绩效与财务绩效的影响是短期的、有限的,但是,创新会通过市场绩效与财务绩效来影响公司价值。[24] 事实上,渠道创新对企业财务绩效产生的影响也可能是直接的,不必然通过市场绩效传递,影响作用大小也不必然从小到大。因为,渠道创新不仅可以使得企业适应新的消费需求与市场机会、增强竞争能力,[30]也可能优化资源配置,从而降低市场交易成本,或引导顾客网络化需求与偏好,[31]通过先发优势渗透高价值客户与新兴需求,保证企业未来稳定现金流,增强企业盈利,最终提高企业的财务绩效。[24,32]具体到互联网金融与自助服务技术渠道创新来说,银行可以通过更多投资于具有摩尔效应的信息技术(ATM机或者网络银行)来替代日益高涨的人力服务成本,以提高其财务绩效。Bowman发现,银行柜台一次转账操作的成本大约是1.07美元,通过ATM机进行一次转账的成本为0.27美元,而通过网络银行渠道仅需要0.01美元。[33] 同时,公司价值的评估主要基于投资者对企业未来收益和市场格局变化的预期,[9]而不完全是企业当前市场绩效或者财务绩效。创新常常会直接被投资者看作是一种实物期权,或优先获得未来机会的路径。[34]创新除通过企业市场绩效与财务绩效影响公司价值外,也可以基于一种特殊禀赋资源或者具备某种核心竞争能力,[4,35]从而形成良好的企业未来收益预期,[5]对公司价值产生直接的影响。综上提出如下假设: H2a:渠道创新绩效既通过市场绩效、财务绩效与公司价值链式传递,同时也分别对这三种绩效具有正向直接影响 在创新绩效影响作用的大小方面,由于渠道创新对市场绩效的影响主要反映创新带来的当前市场收益的变化;对财务绩效的影响则不仅涵盖创新市场收益,还包含创新带来的成本变动;而对公司价值的影响作用则主要反映创新带来的未来预期收益。基于交易摩擦理论,[36]创新对市场绩效的影响将大于财务绩效,因为市场绩效仅代表收益,没有包含技术创新的巨额投入,如早期巨额的固定资产投入及市场开发成本与风险等;类似地,创新对公司价值的影响将大于市场绩效,因为市场绩效更多反映创新当前或者短期市场收益,这可能受制于复杂的市场环境约束,具有更大不确定性;相对而言,公司价值更具前瞻性与趋势性。[18,24]因此,提出假设: H2b:创新对三种绩效的影响由大到小分别为公司价值、市场绩效与财务绩效 (3)营销行为对创新绩效的调节机制 技术创新与营销是企业成长与发展的双引擎,许多研究已经证实企业营销行为对创新的促进作用[36]。企业营销战略的核心是STP,即锚定目标细分市场,开发相应市场定位的差异化产品与服务。[21]企业可以运用创新的知识和技能针对不同细分市场实现产品组合的延伸,获得规模经济效应与市场协同效应。[29]这种市场细分与产品多元化的营销战略行为可能带来更大的延伸市场绩效。具体到互联网金融渠道创新,拥有广泛金融产品的金融机构,其渠道创新更有机会被延伸,并发挥交叉销售的杠杆作用。如果创新企业仅仅实施无差异市场营销,或者产品范围狭窄,不仅不利于渠道创新成本的摊销,也可能面临更高的市场风险,影响创新财务绩效;同理,精准市场细分与产品多元化意味着,创新企业市场洞察能力的深度与广度,以及对市场不同类型需求更高水平的适应与满足能力,[37]这都是创新企业未来预期收益的重要保障。因此,提出以下假设: H3a:营销战略行为对创新市场绩效、财务绩效及公司价值具有正向调节作用 企业的营销组合策略行为如广告促销等,可以改善企业产品或服务形象,提高企业市场份额与顾客忠诚度。广告不仅仅对市场销售和利润产生影响,也影响公司价值。[36]企业改进产品或者研发新产品能否获得消费者的认可、取得市场回报,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促销的信息传递作用。广告可以为首先进入市场的创新企业带来比竞争者更高的市场绩效,主要是因为广告促销激发、改善与创造消费者感知价值,而消费者感知价值是产品或者服务技术创新获得成功的必要条件。[4]同时,企业还可以通过广告促销活动降低消费者感知风险,尤其对突破性创新产品的感知风险。[37]研究证实,致力于创新的企业通常比很少创新的企业花费两倍以上的广告与促销预算;[38]对促销行为投入更多的企业可以更好地支撑技术创新,加速市场接受程度。[5] 因此,创新企业通过广告促销等营销策略行为,可能带来更高的市场绩效,形成更加稳定的持续性收入与利润;[36]同时,广告促销等营销策略行为带来的品牌知名度、美誉度与忠诚度可能增值企业的品牌资产与顾客资产,带来更高的预期未来收益。[7]因此,提出以下假设: H3b:营销策略行为对创新市场绩效、财务绩效及公司价值具有正向调节作用 2.创新动态机制 长期来看,创新绩效会随着竞争对手的模仿及更新的创新替代而消减,甚至可能变成一种负资产,[16-18]因此,有必要对创新—绩效—持续性创新进行动态机制研究。 本文引入一个涵盖市场绩效、财务绩效与公司价值的一般化指标——主导企业指数DI,来对创新绩效进行综合界定,以此研究不同DI企业动态创新行为倾向与类型。 (1)主导企业指数(DI) 经济学意义上的主导能力主要反映企业市场势力与支配力,即企业占有的市场份额及其在市场中的价格制定能力与盈利能力,同时也表现为其在资本市场的公司价值。[5,22]本文的主导性企业指数(DI,Dominant Index)综合涵盖了企业的三种市场表现,包括在市场中支配地位大小(市场份额)、定价能力与盈利能力(相对稳定的超额利润)以及公司价值(股票溢价率)等。[39] (2)渐进性创新与突破性创新 通常根据创新强度不同,将创新分为渐进性创薪(Incremental Innovation)与突破性创新(Radical Innovation);或者根据创新的连续性程度,分为维持性创新(Sustaining Innovation)与破坏性创新(Disruptive Innovation);[40]或者根据创新主体不同,分为开放性创新与封闭性创新。[41] 关于创新强度,主要基于两个维度:(1)技术维度,即创新在多大程度上使用了新技术,新技术与企业当前技术路径的差异程度;(2)市场维度,即创新在多大程度上带来了更高水平的顾客价值,与企业现有细分市场的差异程度。近期,学者们更为关注创新带来的新消费生态(Ecology)与顾客体验(Experience),或称新的价值网络(Value Network)。[40] 本文基于研究的主题与内容,采用渐进性创新与突破性创新进行动态创新行为倾向研究,研究成熟型企业创新魔咒的微观机理。突破性创新不仅基于技术性能上的巨大跃迁,还基于市场与消费者需求的创造性,给顾客带来全新的消费体验与客户价值,即突破性创新同时涵盖技术与市场两个创新维度。[42,43]突破性创新表现为技术性能指标与组织运营的突破性变化,这可能对原有产业带来毁灭性冲击,并开启一个全新的市场与产业格局。[41]相对而言,仅在一个维度或较为温和的突破则被认为是渐进性创新,[43]对现有产品技术及市场的改变相对较小,能够较好地维持已有技术及组织资源禀赋优势。 (3)高DI企业与低DI企业动态创新行为倾向 Schumpeter经典理论认为,创新与市场的主导能力正相关,高DI企业可能具有更高的创新倾向。当前学界争论的焦点是突破性创新,即高DI企业与低DI企业谁更倾向于采用突破性创新,或者更能够有效实施突破性创新。 支持高DI企业能够有效实施突破性创新的研究认为,高DI企业具有必要的创新资源和能力,只要保持与顾客之间的紧密联系,就能够成功实施突破性创新:[44]①突破性创新技术与市场跨越需要更长时间与更多资源投入,[45]高DI企业具有资源优势;②高DI企业具有更大或更高水平的创新思想库,对知识与信息价值的识别、掌握、创新与运用的能力更强;③无论是研发[40]还是市场营销,[43]高DI企业创新都可以更好地实现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④高DI企业拥有新技术商业化所必需的财务资源与互补性资产,可以有效对突破性创新产生的破坏形成缓冲,并更能承担创新风险。[42,46,47] 本研究认为,高DI企业实施突破性创新的最大障碍源于其组织特征。高DI企业官僚主义更严重,[14,40]在技术路径与市场环境改变时,庞大组织体系很难有效实施自我改造去适应新技术与新市场;Christensen也认为,主导能力强的企业开展突破性创新的主要障碍在市场层面,包括目标细分市场与营销渠道的巨大变动带来的营销组织资源的调整;[40]同时,高DI企业可能不愿或者不能及时正确评价新技术的市场潜力,[41,43]并由于突破性创新通常建立在一整套不同的技术路线上,开启一个全新的市场和潜在的新应用,[44]随之调整组织资源与能力极具挑战且成本高昂。[6]已有研究也证实,突破性创新主要发端于不具有主导性优势的企业。[42,43]综上所述,有以下假设: H4a:高DI企业更倾向于渐进性创新 H4b:低DI企业更倾向于突破性创新 二、数据来源与数据处理 网络银行与手机银行渠道创新为本文创造了一个较为理想的研究环境。首先,在金融服务业,网络渠道创新被广泛认为是降低成本和提升盈利能力的主要驱动力,是相对于金融产品更为重要的创新[48];其次,银行引进非柜台人工渠道,如电话银行渠道、网络银行渠道、自助服务技术渠道等创新具有一定的历史,行为与绩效表现较为稳定;最后,上市银行能够提供比较规范且完整的行为与绩效数据。 本文研究的银行业务主要是指零售银行业务,包括存款、贷款、理财、支付等金融服务。这类金融服务活动具有较高的人工服务成本与顾客体验需求,故成为渠道创新与自助服务技术渠道的优先采用领域。研究中,渠道创新的样本主要来源于网上银行及手机银行。 研究选择了2007-2013年中国A股16家上市银行中的15家为研究样本(未包括经过资产重组的深发展/平安银行000001,因为该公司数据非正常波动较大),这15家银行具有如下特征:首先,自2007-2013年有完整而持续的公司组织结构和经营过程;其次,于2007年前后陆续开始采用网上银行、手机银行的渠道创新与自助服务技术为客户提供金融服务。我们从这15家银行的年报中提取了人工柜台、网上银行以及手机银行渠道每年的交易数量,并手工收集补足缺失值;从年报、CSMAR和RESSET数据库中提取了各银行的财务数据和公司价值数据,及其他调节变量与控制变量数据。综合这些变量观测值,得到了一组非平衡面板数据。[49]面板数据在横截面上包括15个观测值,在时间序列上有7个观测值,总共有105个观测值。 计量研究中采用针对T小于n的短面板(Short Panel)计量分析方法。由于统计和回归分析需要处理大量的面板数据和泊松模型,并涉及随机效应和固定效应的判别、内生性的解决和动态面板GMM估计等,故采用STATA软件(12.0版)进行数据处理。 三、变量定义与模型设计 1.变量定义 (1)渠道创新 企业创新可以以创新投入或创新产出来反映,[19,24]本文采用网络银行和手机银行的交易量来反映渠道创新OB,[2,12,14]采用网络银行渠道交易量OBI反映渐进性创新,采用手机银行渠道交易量OBM反映突破性创新,主要基于:手机银行不是简单地由网络银行PC端向移动端的迁移,而是以个人消费者为中心的产业模式重构,是组织网络、技术网络与社群创新的深度融合。[47]手机银行具有普惠金融特质,大众可以通过手机进行全时空交易,不仅能替代日常现金小额支付(如近场支付),也能替代商业票据实现企业间大额支付。同时,微信支付等则代表着全新的消费模式与支付体验。相对而言,基于计算机或者笔记本电脑的网络银行渠道则更多是传统银行业务基于互联网的移植,将部分传统银行柜员业务通过电脑由雇员或者顾客自助完成。[48] (2)公司绩效 创新对企业的市场绩效、财务绩效与公司价值三种绩效变量的影响是本文研究焦点。对银行而言,市场绩效的上升更多表现为交易量的增加,[3]本文采用交易笔数而非交易额来代表交易量,以更好反映创新市场绩效。以传统柜台人工服务渠道的交易量反映传统渠道创新市场绩效PM;以包括传统渠道、网络创新渠道和两者交互的渠道交易总量反应创新总体市场绩效TM。常规财务绩效指标主要有总资产收益率ROA与净资产收益率ROE,从企业整体经营绩效来讲,选取ROA更为直接,而且其弹性更大,对经营模式、竞争态势及宏观环境更敏感。[50]公司价值(现实收益率)R一般是由持有期收益率反映,[51]为反映渠道创新行为对公司价值的增强能力,本文首先采用四因素模型估计公司价值(正常收益率)Eret,再计算渠道创新后公司市场价值R与Eret的离差。 (3)主导企业指数 主导企业指数DI通过主成分因子分析来构建,涵盖三种创新绩效(市场绩效、财务绩效与公司价值),[43]以综合反映创新总体绩效。 (4)调节变量与控制变量 企业创新绩效受到营销行为的调节,营销战略行为指标选取个人理财产品数量PS(反映市场细分与产品多元化),营销策略行为指标选取年度广告促销投入AD。[5,13] 创新三元素理论认为,企业创新三大要素为市场定位、技术路径与组织。[40]企业战略、组织与创新环境是创新绩效的重要影响因素,也是突破性创新的重要驱动因素,如企业市场与顾客导向、[8]环境动态性与组织学习、[16,19]资源与规模[8]等因素的影响。因此,设计控制变量包括企业证券市场规模Size,消费者品牌偏好Share(采用存款市场份额),[3]组织运营能力Oper(采用每股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5]股权结构OS(采用银行股权集中度赫芬达尔指数),财务结构Dar(采用资产负债比),竞争环境Cond(采用竞争对手交易量均值)。[5,15]主要研究变量和控制变量如表1所示。 2.模型设计 (1)绩效研究 创新绩效研究传统方法主要基于OLS回归估计或方差分析来验证创新行为后企业的绩效变化,[5]这两种研究方法没有考虑到现实中公司绩效的非古典假定特质[9]和现实中需要控制的其他变量。[4,13]本研究分别为市场绩效、财务绩效与公司价值设计不同研究模型,并补充必要调节变量与控制变量。 ①渠道创新对市场绩效的影响 ③渠道创新对公司价值的影响 渠道创新对公司价值影响的测算主要是通过估计银行渠道创新行为在大多程度上解释了其公司价值(以个股收益率反映)超出当前财务信息的波动完成的。 首先,基于金融定价模型中关于投资者效用的贝尔曼方程: 由于股票市场的异常波动主要针对异常信息进行响应,[52]此模型中的自变量并不直接采用观测值,而是观测值中未被预期到的部分。[49,51]利用如下一阶自回归模型时间序列模型: 四、实证结果 1.描述统计 (1)网络银行渠道创新行为 因不同规模银行之间网络渠道交易量绝对值差距较大,难以在相同量纲下比较,故在描述网上银行交易量(图2)和手机银行交易量(图3)时采用取自然对数的方法进行处理。如图2所示,工商、农业、中国、建设与招商银行自2007年起网络银行交易数量一直保持在较高水平并稳健上升;而其他银行交易量相对较低但均呈现上升态势,少数银行有一定波动。 (2)手机银行渠道创新行为 相对于网络银行,手机银行的发展水平大小银行之间的差距更小(如图3),在增速上差距显著:加速增长表现为凹面曲线(中信银行、华夏银行、光大银行、民生银行、浦发银行),稳健增长表现为线性增长(建设银行、招商银行),增速放缓表现为凸面曲线(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 2.创新对市场绩效作用机制 (1)替代效应与增强效应 首先进行模型判别检验,判别模型固定效应或混合回归的F=16.92(Prob=0.000),否定混合回归假设;判别Hausman检验Chi2=-21.78<0,随机效应模型的基本假设无法得到满足,因此,采用条件固定效应泊松模型,[53]并对标准差进行Robust修正。表2中估计结果反映了渠道创新对传统渠道的替代效应/增强效应。 数据分析结果显示,渠道创新OB对传统渠道交易PM的负向影响不显著,渠道创新会造成传统渠道的衰落的原假设不被支持,替代效应不成立。同时,渠道创新与企业营销行为中的广告促销及产品多元化的交互项OB×AD、OB×PS对传统渠道交易数量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说明渠道创新与营销行为的协同作用将促进企业传统渠道交易量增加,证实了营销行为正向调节作用下增强效应的存在。 图2 各银行渠道创新(网络银行)行为 图3 各银行渠道创新(手机银行)行为 (2)总量效应 Hausman检验结果Chi2=19.39,Prob=0.000,拒绝随机效应假设,故采用条件固定效应泊松模型。同时,以电子银行客户量Userit和网络银行替代率Sub作为工具变量(IV)。表3中估计结果反映了渠道创新对整体市场绩效的总量效应。 数据分析结果显示,渠道创新OB对全渠道交易量TM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反映渠道创新会提升整体市场绩效,总量效应成立。同时,创新与广告促销和产品多元化的交互项OB×AD、OB×PS对全渠道交易量影响显著为正,证实了企业营销行为(广告促销和产品多元化)可以增强渠道创新整体市场绩效。另外,市场细分与产品多元化PS单独对整体市场绩效正向显著。 3.创新对财务绩效作用机制 研究采用工具变量法处理市场绩效(TM)的内生性问题,[53]并引入滞后项建立动态面板模型,表4中为ROA的一阶滞后项。数据分析结果显示,市场绩效在引入渠道创新OB之前对财务绩效有着比较显著的直接正向影响,Rust理论得到证实;[23]在引入自变量OB以及交互项OB×AD和OB×PS之后,渠道创新(OB)和市场绩效(TM)均对财务指标(ROA)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证明渠道创新(OB)除了通过市场绩效(TM)对财务绩效(ROA)产生间接影响外,还对财务绩效存在直接的正向影响(H2)。在这里,企业营销行为的调节作用未得到支持。 4.创新对公司价值的影响 研究采用四因素模型计算各上市银行的正常收益率Eret,采用申银万国股价系列指数对中国A股市场股票进行分类,计算大小企业收益差(SMB)、高低市盈率企业收益差(HML)及前一期高低股票收益差(UMD),得到Eret。[54] 将Eret引入回归模型,计算得异常收益率并进行检验,F=10.32(Prob=0.0000),否定混合回归假设,Hausman检验结果Chi2=6.62(Prob=0.1572),不能拒绝随机效应模型,引入工具变量处理内生性问题,得结果如表5。 表5中数据分析结果显示,如文献[24]所述,未预期财务绩效波动对公司额外收益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在引入了渠道创新UΔOB变量后,UΔOB对公司价值额外收益具有显著正向影响,但异常财务绩效波动对公司价值溢价影响不显著,反映创新对公司价值影响是完全直接的,之前研究中所显示的异常财务波动对公司额外收益仅起到完全中介变量的作用。同时,未预期营销行为广告促销UΔAD和产品多元化UΔPS影响不显著,反映公司价值更多来源于渠道创新行为,单纯营销行为作用有限。 综合研究2、3、4,得到渠道创新(OB)每变动1%,创新绩效的变动从大到小分别为公司价值(0.020%)、市场绩效(0.011%)、财务绩效(0.006%),H2得到验证。 5.主导企业指数的生成与描述 图4 各银行主导企业指数变化情况 主导企业指数DI采用主成分因子分析,利用极大似然法估计因子载荷,并用最小特征值法确定因子数目,抽取特征值大于1的因子,提取三种创新变量60.560%的总方差,得ROA、R和TM的载荷分别为0.377、0.451、0.452,得DI=0.377×ROA+0.451×R+0.452×TM。 图4显示中国15家上市银行主导企业指数2007-2013年的发展动态。数据显示,四大国有银行主导企业指数整体位于0线上方,2013年均大于2,处于绝对主导地位;其他银行2013年基本处于0线水平。 6.主导企业指数DI与企业创新动态行为 (1)渐进性创新 OBI代表网络渠道创新行为,Chi2=-0.72,如前所述,采用固定效应泊松模型,并用Robust修正异方差。 数据分析结果显示,高DI企业与渐进性创新具有显著正相关,H4a得到验证。同时,创新环境Cond(市场竞争压力)与组织运营能力Oper对渐进性创新具有显著影响。渐进性创新与主导企业指数的相关关系如图5所示。 图5 主导企业指数DI与渐进性创新相关关系 (2)突破性创新 模型检验中Hausman检验Chi2=5.98(Prob=0.5421),不能拒绝随机效应模型假设,故采用条件随机效应泊松模型。 数据分析结果显示,主导企业指数DI与突破性创新(OBM)之间的影响关系不能被支持,创新环境Cond和消费者品牌偏好Share影响显著且为正,公司市值规模影响显著且为负,在一定程度上证实了大企业创新魔咒。同时,也反映出突破性创新更多与创新环境及消费者品牌偏好(顾客及市场需求导向)相关。 五、研究结论与讨论 1.研究结论与理论贡献 本文基于中国上市银行互联网金融渠道创新面板数据,发现(互联网金融)渠道创新将带来传统渠道的增量效应与整体市场的总量效应,传统创新理论中的替代效应未被证实;[3,55]与主流创新与营销互动理论相一致,[24]研究发现企业营销行为(战略行为与广告促销等策略行为)对市场绩效的正向调节作用;相对而言,营销战略行为调节作用大于广告促销等营销组合策略行为;同时,渠道创新带来的增强效应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企业营销行为的交互效应。研究中替代效应不显著,证明网上银行及手机银行等新兴渠道的兴起并不必然导致传统金融渠道的衰退;实际上,网络银行能够替代的更多是一些标准化的金融服务,至于日益增加的非标准化金融服务、个性化与人性化的人工服务渠道需求不会减少,只会增加。 与Rust创新绩效链式传递理论不同,[23]本文研究发现三种创新绩效还存在分布式传递机制,即渠道创新除了通过市场绩效对财务绩效产生间接影响外,也对财务绩效存在直接的正向影响;同时,渠道创新对公司价值影响也可以是完全直接的,之前研究中所显示的异常财务波动对公司额外收益仅起到完全中介变量的作用,创新绩效的变动从大到小分别为公司价值、市场绩效、财务绩效。研究中营销行为对企业财务绩效与公司价值的调节作用不能被证实。 本文采用主导企业指数(DI)对三种创新绩效进行综合评价,发现高DI企业更多倾向于渐进性创新,在突破性创新上相对不足。这与Christensen创新理论一致——较成功企业的创新会逐渐萎缩,新技术意味着优势企业的衰落,[40]或者高DI企业更善于渐进性创新。 研究还发现,无论是渐进性创新还是突破性创新,市场竞争环境与消费者偏好(Share)均显著,反映了充分市场竞争与需求导向是创新的真正源动力,与Clark观点[44]相一致,即越重视消费者与市场需求的企业,越能够更好掌握消费者偏好,也具有更高水平创新倾向。 2.管理启示与实践价值 (1)传统创新主要强调产品与技术的创新,当代创新更多表现为渠道与商业模式的创新。网络渠道创新不仅具有对传统渠道的替代效应,也具有促使整体业务量上升的总量效应,需要把握机遇,促进传统资源能力优势和新渠道的有效整合。 (2)在创新绩效方面,企业应该不仅仅关注短期的市场绩效,更要重视长期的综合绩效,包括财务绩效与公司价值的整体增值;并对创新的市场摩擦阻力与财务投入需求有充分的心理准备与预案。 (3)从投资人角度看,需要更关注创新的总量绩效及市场格局的变迁。创新早期阶段,企业的财务绩效往往表现不甚理想,主要原因是早期的创新投入与市场开发的巨额投入。 (4)政府与政策方面,需要对主导性企业与创新动态有科学的认识,顺应历史发展潮流,本着保护消费者权益和完善市场的目的,而非仅着眼于对传统产业的保护与稳定;其实传统企业本可以通过参与网络渠道与商业模式创新获得更大收益。 3.研究局限与未来研究建议 本文的研究局限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本研究的创新属于服务领域创新,这一新的尝试也会带来一些局限,比如渠道创新的替代效应、增强效应与总量效应在技术创新中就有较大的不同;二是研究数据主要来源于上市公司年报与CSMAR数据库,而不是基于银行的微观客户行为大数据;三是中国商业银行2007年起网上银行业务发展相对成熟,手机银行发展更多始于2010年,与网上银行差距较大,在一定程度会影响创新动态倾向类型的对比。后续研究可关注:一是“支付宝”与“京东白条”等,需要关注这类非传统金融创新行为与绩效;二是基于微观金融行为主体,跟踪采集长期的行为数据,进行微观大数据动态研究;三是将制度因素纳入分析模型的创新绩效研究。标签:面板数据论文; 手机银行论文; 交易银行论文; 公司价值论文; 创新论文; 服务创新论文; 绩效目标论文; 组织绩效论文; 财务绩效论文; 能力模型论文; 顾客价值论文; 促销组合论文; 网络促销论文; 促销广告论文; 中国资源论文; 网络金融论文; 网络模型论文; 银行论文; 动态模型论文; 网络行为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