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晋通诚信电力设计咨询有限公司 山西晋中 030600)
摘要:随着我国信息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我国数字化设备方面工作也得到了快速发展,这对智能变电站的发展进步带来了一定程度的改善。随着智能变电站技术越来越成熟,不断对智能变电站在信息化、智能化及自动化等方面的水平进行逐步的提升成为了日后发展的方向。本文就针对智能变电站实现二次系统优化进行分析,对我国智能变电站的发展有着推动的作用。
关键词:智能变电站;二次系统;优化设计
自从第二次工业革命以来,电力在人们生产生活中得到了广泛运用,并且逐渐融入到了人们生产生活的各个领域。无论是工业发展还是人们的生活都离不开电力。随着第三次工业革命中的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人们意识到了可以将电能和信息化结合起来,这样就能在一定程度上实现电力资源的优化。
1、智能变电站中的二次系统进行优化设计概述
近年来电力技术发展愈发的快速,变电站智能化与信息化能力得到了显著提升。2010年我国便开始进行智能变电站方面的试点建设,说明我国智能变电站已经发展到了全新的方向。其中智能变电技术也逐渐实现了向新领域的发展,它的发展和数字式互感器、计算机技术以及信息技术的支撑有着很大关联,智能变电站建设将会对传统变电技术实现彻底变革,在很大程度上提升我国变电站的集成化、智能化与自动化。对智能变电站中的二次系统实现优化设计,则是在电力科技不断发展的背景下,对智能变电站带来的全新需求,主要是要对变电站信息化加以逐渐地提升。通常而言,目前进行二次系统优化设计的主要工作内容有自动化系统网路、二次设备、智能辅助系统和状态监测系统等优化设计。
2、智能变电站二次系统的优化设计要点分析
在复杂的运行环境及电力市场改革过程中,智能变电站二次系统能否处于稳定的运行状态,关系着电力系统运行效果及供电企业的生产成本经济性。因此,需要注重智能变电站二次系统优化设计,并明确其优化设计要点,确保其设计有效性。这些设计要点具体包括以下方面:
2.1自动化系统方面的网络优化
从以往的数字化变电站逐渐发展成今天的智能变电站,其中自动化系统采用的核心内容始终为 IEC61850 标准体系,该体系所设定的变电站中的自动化系统采取分层分布形式的结构,在逻辑上将其划分成站控层、间隔层与过程层。目前我国变电站所采用的组网方式大体上有如下三种方式,即站控层和间隔层采用以太网加 SV 总线加 GOOSE 总线加 B码对时、站控层和间隔层采用以太网加 SV 点对点加 GOOSE总线加 B 码对时、站控层和间隔层采用以太网加 SV 和GOOSE 共网加 IEEE1588 对时,再加之保护直采直跳。在进行自动化网络实现优化时应该从网络结构和交换机配置入手,对网络结构优化方面而言,可以采用如下方案,采取三层两网的模式,对站控层和间隔层的 MMS 网采取双星型结构,将GOOSE 网与 SV 网实现合并,并且和 IEC61588 信息实现共网传输。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针对不同电压的电网,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对其中的主变进线以外单元及测控装置进行合理配置,并对交换机作用下的光口数量进行优化处理。与此同时,在进行智能变电站二次系统相关的自动化系统网络优化时,为了实现其流量控制,增强系统网络可靠性,也需要加强 V-LAN 方式使用。在注重智能变电站中的网络监控时,需要在 V-LAN 管理方式作用下,将其中的硬接点与交换机有效地结合在一起。确保交换机设备能够处于被实时监控,最终达到智能变电站二次系统优化设计中的自动化系统网络优化设计。
2.2二次设备功能整合与配置优化
通过整合系统功能,加强专业间融合,利用数据采集数字化和信息共享,提高装置集成度。随着调控一体化管理模式试点的深入及二次安全防护措施的完善,一体化信息平台应为变电站内统一的、唯一的信息平台。逐步整合变电站自动化系统、一次设备状态监测系统及智能辅助系统的独立后台卞机,将其功能融入一体化信息平台,实现全景数据监测与高级应用功能。保护装置、测控装置除检修压板外,其余压板均应采用软压板;智能终端应设置相应的断路器出口硬压板。二次装置失电告警信号通过硬接点力一式发送测控装置,其余告警信号可通过网络报文力一式上送,每而柜内各装置失电告警信号并接后发送测控装置。实现站控层信息一体化,顺控操作、源端维护、设备状态可视化、智能告警、故障信息综合分析决策、经济运行及优化控制、状态检修、辅助系统综合运行与监视。-体化信息应包括站端的SCADA实时数据,保护信息、安稳、状态监测、计量系统和辅助系统结果信息等准实时与非实时数据。在信息一体化的基础上,实现运行管理、调度控制、运行监视、辅助系统应用和信息综合分析与智能告警五大应用功能,各项功能通过标准数据总线和接口,实现信息的交换和流转。(1)结合智能变电站监控层的实际情况,需要对操作、维护及其他方面的功能进行整合优化,促使智能变电站二次系统能够处于稳定的运行状态,并使系统运行中产生的故障信息能够得到及时处理,保持智能变电站良好的服务功能。同时,在对智能变电站的二次设备进行功能及配置方面的整合优化时,需要对经过优化处理的智能变电站二次设备实际的应用状况进行分析,以便为二次设备使用年限延长提供保障。(2)实践过程中考虑不同电压等级的线路及母联情况,从实时监控、保护功能入手,对集成装置进行整合优化处理。当二次设备功能及配置的整合优化处理达到预期效果后,智能变电站运行中所需的主柜、交换机等不同设施的数量将会减少,使得变电站的投资成本降低,并逐步实现二次系统网络结构优化,确保智能变电站使用中能够达到电力生产活动开展要求。(3)加强智能变电站的功能特性分析,对其电源进行必要的优化处理。实际操作中应根据自动切换装置的应用效果,对其进行性能优化,促使其使用中能够具有良好的自动切换功能,增强智能变电站供电设备的工作稳定性。在这样的整合优化处理机制作用下,能够使智能变电站二次回路可靠性增强,并降低了设备投资成本,有利于提升智能变电站实践应用中的生产水平,并降低二次长期使用中的故障发生率。(4)为 了实现对智能变电站故障设备中电磁设备的运行状况实时分析,需要注重二次设备功能及配置整合优化处理中故障滤波、网络分析仪的针对性处理。在这种处理方法的支持下,能够快速地找出导致电磁设备故障发生的原因,促使其工作性能得以优化,并确保智能变电站二次设备投资成本的良好经济性。
2.3辅助性智能系统方面的优化
辅助系统实际作用的发挥,有利于增强智能变电站运行稳定性。因此,需要对其进行必要的优化设计。具体表现在:(1)对辅助系统中所包含分系统的结构进行优化,并设定具体的优化目标,实现各分系统之间的资源共享。(2)加强辅助系统中照明系统、消防系统等不同子系统的实时工况分析,选择智能程度高的设备完善子系统功能,最大达到智能变电站运行时辅助系统中各分系统之间的功能联动,提高作业人员的实际工作效率。(3)注重辅助系统中视频录像与红外热相判断功能优化,确保系统功能完善性,并降低智能变电站运行成本。
3、结束语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电在人们的生产生活中起到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第二次工业革命后人们认识到了电流和电磁的原理。但是如今国家电力发展越来越迅速迅速,国家对相关方面的知识人才也越来越多。但是就我国目前的发现状况来说,我国在变电技术二次发展的过程中仍然存在着一些继续解决的问题。虽然我国的智能变电站二次系统还在建设过程中,但是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我国的变电站技术必当会得到不断优化。会慢慢实现自动化进程。
参考文献
[1]纪陵,裘愉涛,仇群辉,等.智能变电站二次系统综合仿真培训平台设计和研制[J]. 浙江电力,2014( 12) : 30 - 34.
[2]王增华,窦青春,王秀莲,等.智能变电站二次系统施工图设计表达方法[J]. 电力系统自动化,2014( 06) : 112 - 116.
论文作者:郝静泊
论文发表刊物:《电力设备》2017年第3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4/13
标签:变电站论文; 智能论文; 系统论文; 功能论文; 设备论文; 优化设计论文; 信息论文; 《电力设备》2017年第3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