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雨春[1]2005年在《反相悬浮法合成淀粉接枝高吸水性树脂》文中认为淀粉接枝高吸水树脂是一种新型的功能高分子聚合物,可广泛应用到石油工业、农业、医药卫生等各个领域。本文采用反相悬浮法合成两种淀粉接枝类高吸水树脂,系统地研究了反应条件对高吸水树脂外形及吸(盐)水能力的影响,并给出各自适宜的合成条件。 反相悬浮法合成淀粉接枝丙烯酸高吸水树脂的优化工艺条件为:环己烷为分散介质,Span-80为分散剂,环己烷和水的油水比为3:1,淀粉与丙烯酸的质量比为1:4.5,丙烯酸中和度为45%,引发剂过硫酸钾—亚硫酸氢钠浓度为6m mol/L,交联剂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MBA)的含量为单体质量的0.05%,反应温度为65℃,反应时间为3小时,在此条件下制得吸水树脂吸去离子水率为580g/g,吸0.9%NaCl生理盐水率为58g/g。 反相悬浮法合成淀粉接枝丙烯酸-丙烯酰胺二元高吸水树脂的优化工艺条件为:环己烷为分散介质,Span-80为分散剂,环己烷和水的油水比为3∶1,淀粉与丙烯酸、丙烯酰胺的质量比为1∶3.6∶0.9,丙烯酸中和度为80%,引发剂过硫酸钾—亚硫酸氢钠的浓度为9mmol/L,交联剂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MBA)的含量为单体总质量的0.03%,反应温度为65℃,反应时间为3小时,在此条件下所得吸水树脂吸去离子水1120g/g,吸0.9%NaCl生理盐水82g/g。
胡湘渝[2]2003年在《淀粉接枝高吸水性树脂的合成及应用研究》文中指出淀粉接枝高吸水性树脂是一种含有亲水基团的新型高分子网状聚合物材料,具有极强的吸水性能,其产品具有广泛的用途,现已渗透到农业、石油工业、医药卫生等各个领域。本文以淀粉接枝高吸水树脂为对象,系统地研究了它的制备方法、形态结构特征、与水相互作用机理及包膜尿素应用初探效果等,为高吸水树脂的应用研究开辟了新的途径。 论文研究了高单体浓度溶液聚合法合成高吸水树脂的工艺条件,得出淀粉预处理方式,淀粉与单体用量,共聚单体组成,中和液pH值,引发剂用量,交联剂的种类及用量,及后处理工艺等因素对高吸水树脂吸液性能的影响规律;进一步通过正交实验,最后得到试验体系下的最佳工艺参数(wt%):丙烯酰胺58.2%,丙烯酸29.7%,淀粉11.9%,引发剂过硫酸钾(KPS)0.15%,交联剂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MBA)3.5×10~(-3)%,中和液pH值6.4。在此条件下,所得树脂吸去离子水435.6g/g,吸0.9%NaCl溶液量85.3g/g。研究了在原合成体系基础上,加入适量的添加剂,发现可以改善树脂的抗电解质性能。 采用分子模拟技术,用分子动力学方法研究了高吸水树脂链段与水的相互作用,发现分子体系在模拟范围内表现出很强的分子扩张性,从而在宏观上影响树脂吸水率的变化,与Flory研究的吸水机理在离子排斥引起分子扩张阶段具有一定的相似性;为高吸水树脂吸水机理的理论研究提供了新的研究方法和手段。使用红外光谱、热分析和扫描电镜分析了合成高吸水树脂的形态与结构,四川大学硕士学位论文认为高吸水树脂的热稳定性良好,发现共聚单体的组成对高吸水树脂的分解温度和表面形貌结构特征都存在较大影响。 最后,本文进行了高吸水树脂包裹尿素的初步应用研究,将树脂溶液作为包膜材料,直接施用于尿素的缓释系统,成功地使普通尿素具有一定的缓释性能,为有效的开发缓释肥料拓展了道路。
杨时巧[3]2018年在《玉米淀粉接枝高吸水树脂的制备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玉米淀粉接枝高吸水性树脂是一种具有超强吸水性的网状聚合物,在其制备工艺的应用中,采用的实验原料为玉米淀粉和对应的实验分散剂及引发剂。材料可用于生成能够满足现代化工艺设计研究中的材料引发制备需求,并且能够在工业生产中,及时将其应用到工业化生产中,借助其生产控制实施高分子聚合物生产。鉴于此,本文针对玉米淀粉接枝高吸水树脂的制备研究进行了分析,希望在本文的研究帮助下,能够为玉米淀粉接枝高吸水性数值的制备工艺应用提供参考。
周明[4]2005年在《MMT—淀粉接枝复合吸水剂的研制及性能评价》文中提出本文调研了国内外高吸水树脂理论的相关文献,跟踪和吸收了国内外的关于高吸水性树脂理论的最新研究成果。发现高吸水性树脂的研究大多集中在新产品的合成及应用方面,而对高吸水性树脂的结构与性能的关系、抗温抗盐性能及吸水后凝胶强度等的研究还不够。因此,本文根据插层理论,运用插层技术设计出粘土分散于聚合物基体的聚合物/粘土插层结构。以高岭土、钠基MMT和钙基MMT和绢云母这四种粘土矿物作为插主,制备粘土-有机聚合物超吸水性复合材料,优选出钠基MMT制备复合吸水剂。减少了成本,改善了淀粉类吸水树脂的综合性能。 本研究采用丙烯酰胺与部分中和的丙烯酸等作为客体,在单体溶液中升温糊化淀粉,客体与插主MMT插层,再进行同时接枝交联聚合,在反应过程中无需氮气的保护,制备了MMT-淀粉接枝复合吸水剂。并采用均匀设计方法,综合考虑各因素和交互作用的影响,得到吸水剂的优化合成条件。解决了以往淀粉类吸水剂吸水后强度不高的问题,提高了淀粉类高吸水剂的抗温抗盐性能。 用XRD、IR和SEM等手段来表征其结构,可以看出蒙脱石已经被充分撑开,均匀地分散在聚合物基体中,达到了插层复合的效果。发现MMT-淀粉接枝复合吸水剂存在着叁个层次结构,推断出微观结构,提出了复合吸水剂的吸水机理是毛细管效应、网络结构、亲水性基团、溶解度参数和离子渗透压的综合作用。TGA分析了复合材料热稳定性和DSC分析了复合材料玻璃化温度和吸水后水存在的状态。并采用多项技术提高了该复合吸水剂的综合性能。通过SEM在MMT-淀粉接枝复合吸水剂中观察到银纹现象,这为MMT增强增韧聚合物基体提供了有力的佐证。采用表面处理技术,改善了MMT-淀粉接枝复合吸水剂中的MMT与聚合物基体的两相界面作用力,并提出了弹性过渡带模型。提出了吸水剂溶胀的叁个阶段模型,发现玻璃态芯的消失快慢决定了凝胶的吸水速度。 将聚合物/无机物复合结构引入到接枝型高吸水剂的结构设计与合成,以实现对高吸水剂的改性,目前在国内还属探索阶段。本论文对蒙脱土/淀粉接枝高吸水复合剂插层结构的研究,丰富了高性能吸水材料的研究方法,拓宽了吸水剂性能与结构设计的新思路。
吴杰辉[5]2015年在《可降解性高吸水树脂的设计、合成及综合性能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社会的发展,环境保护问题显得尤为重要。针对普通合成类高吸水树脂在使用中存在不可降解,容易对环境产生二次污染,耐盐性差等问题,本课题提出合成可降解高吸水树脂来解决上述问题。本课题以玉米淀粉/羧甲基纤维素钠、水溶性单体丙烯酸(AA)和丙烯酰胺(AM)为原料,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MBA)为交联剂,环己烷为连续相,过硫酸钾(KPS)作为引发剂,在氮气保护下采用反相悬浮聚合法合成高吸水性树脂微球。利用红外光谱法(FTIR)对其结构进行了鉴定,判断产物为淀粉/纤维素接枝AA/AM高吸水树脂。并通过实验测定了丙烯酸AA和丙烯酰胺AM在聚合反应中的竞聚率,丙烯酸竞聚率r1为0.351,丙烯酰胺竞聚率r2为0.126,且均<1,表明此聚合反应中单体表现共聚的趋势。运用正交法,考察了多种因素对两种接枝可降解高吸水树脂吸水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玉米淀粉、引发剂用量、交联剂用量和分散剂用量分别占单体总质量的10%、0.2%、0.3%和2%,树脂吸水、吸盐水倍率达到379.2g/g和88.1g/g;羧甲基纤维素用量,交联剂用量,中和度和引发剂用量分别占单体总质量的3%,0.1%,0.7和2%,树脂吸水、吸盐水倍率达到360.2g/g和101.1g/g。通过电镜(SEM,TEM,OM)和热重(TGA)探讨了接枝高吸水树脂的外形和热稳定性,结果表明树脂微球粒径大多分布在数10um,且热稳定性良好。同时探讨了温度对接枝高吸水树脂保水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高吸水树脂有良好的保水性能;将树脂加入到土壤后,提高了氮、磷、钾的利用率,可对土壤起到保肥并延缓肥效的作用;在对树脂吸附Ca2+、Ba2+和Mg2+性能测试实验中,探讨了不同用量树脂的吸附性能,结果表明,随着接枝高吸水树脂用量的增大,其对离子的脱除率也呈升高的趋势,并趋于稳定,接枝高吸水树脂对Ca2+、Ba2+和Mg2+均具有较好的吸附性能,最佳用量分别是0.4g和0.5g,可为此类高吸水性树脂作为阻垢剂提供参考;通过考察接枝高吸水树脂的降解过程,证明了所制备材料引入淀粉/纤维素结构单元提高了接枝高吸水树脂的降解性能,经过100h后,各自的降解率分别达到91.3%和86.2%。且在紫外光照条件下,接枝高吸水树脂发生了降解,其降解率要高于自然条件下,属于环境友好的材料。
罗雷[6]2013年在《小麦秸秆接枝高吸水树脂的合成与性能研究》文中认为不可再生资源的日益枯竭和白色污染给环境带来的损害,让人们对能源的开发利用转向了地球上最丰富的可再生资源,天然高分子物质纤维素经过加工改性,具有不同的功能特性,能够满足各行的需求。纤维素材料的功能化利用,已经成为天然高分子材料的发展趋势和研究热点。本论文首先利用马来酸酐与小麦秸秆分子中羟基的开环反应,在小麦秸秆分子上引入碳碳双键,达到增加小麦秸秆与烯类单体共聚反应活性的目的,然后以过硫酸铵和亚硫酸氢钠为氧化还原引发剂,用马来酸酐改性小麦秸秆与丙烯酸/丙烯酰胺通过水溶液接枝共聚制备新型改性小麦秸秆复合高吸水树脂,探讨了交联剂用量、引发剂用量、丙烯酸与丙烯酰胺质量比及马来酸酐改性秸秆用量对改性小麦秸秆复合高吸水树脂吸水倍率、吸盐率、吸水速率、保水性能和凝胶强度的影响,并通过光学显微镜、红外光谱、XRD衍射、SEM、TGA对秸秆复合高吸水树脂的形貌、结构和热性能进行分析,得到了吸水性能、吸盐性能、保水性能和凝胶强度优良的改性小麦秸秆复合高吸水树脂。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马来酸酐接枝改性小麦秸秆工艺的最佳条件为:马来酸酐含量(以小麦秸秆质量计)为70%,反应时间4h时,反应温度95℃,得到的马来酸酐接枝产物羧基化率近20%。2.交联剂用量为0.3%,引发剂用量为1.6%,单体比例(AA:AM)为60:40,改性小麦秸秆用量为10%,可得到吸水倍率高达781g/g,吸盐率为47g/g的改性小麦秸秆复合高吸水树脂。3、随着交联剂用量的增加,秸秆复合高吸水树脂凝胶强度不断增大,吸水倍率、吸盐率和保水率呈现先增后降的趋势,交联剂含量为0.3%时吸水倍率和吸盐率最大值。4、随着引发剂用量增加,秸秆复合高吸水树脂吸水倍率、吸盐率和凝胶强度呈现先增后降的趋势,引发剂用量为1.6%时吸水倍率、吸盐率和凝胶强度达到最大值。5、随着AA/AM比例的增加,高吸水树脂的吸水倍率逐渐增大、吸盐率逐渐减小,保水性呈逐渐增大趋势,而凝胶强度呈现先增后降的趋势。6、随着马来酸酐改性秸秆含量的增加,高吸水树脂的吸水倍率、吸盐率和凝胶强度均先呈现先增后降的趋势。7、采用FTIR、XRD对小麦秸秆纤维及马来酸酐接枝改性小麦秸秆进行结构表征,证实马来酸酐与小麦秸秆发生了接枝反应,证实了改性小麦秸秆复合高吸水树脂的结构。8、SEM表明马来酸酐改性秸秆复合高吸水树脂表面布满了微孔,具有大量的凹槽和空隙,有利于水分子快速渗透扩散进入高吸水树脂颗粒的内部,提高树脂的吸水速度。
张铭, 胡达, 邓仕英, 黄健[7]2016年在《玉米淀粉接枝高吸水树脂的制备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淀粉接枝高吸水性树脂是一种带有吸水基团的网状结构高分子聚合物,是近年来国内外广泛开发研究的新型功能材料之一。以玉米淀粉、丙烯酸(AA)和丙烯酰胺(AM)为原料,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MBA)为交联剂,环己烷为连续相,过硫酸钾(KPS)作为引发剂,在氮气保护下采用反相悬浮聚合法合成高吸水性树脂微球。红外光谱法(FTIR)表明产物为淀粉接枝AA/AM高吸水树脂。通过正交试验探讨了各种因素对树脂吸液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较适宜工艺条件是:玉米淀粉用量为10%,引发剂用量为0.2%,交联剂用量为0.3%,分散剂用量为2%。通过显微镜(SEM,TEM)和热重(TGA)探讨了接枝高吸水树脂的外形和热稳定性。结果表明树脂微球粒径大多分布在100μm上下,且热稳定性良好。同时探讨了温度对淀粉接枝高吸水树脂保水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高吸水树脂有良好的保水性能。
徐博函[8]2008年在《纤维素系吸水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为了得到耐盐性强、吸水保水等性能好的高吸水树脂,本文选用丙烯酰胺,在引发剂过硫酸钾和交联剂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作用下,与纤维素进行接枝共聚反应,然后水解接枝产物,将阴离子和非离子等不同的亲水基团引入到树脂分子中,使树脂亲水基团多样化;研究各种反应因素(活化时间和浓度、单体比例、反应体系温度、交联剂和引发剂量等等)对反应过程和树脂性能的影响,探寻优化的工艺条件;考察高吸水树脂吸液时的pH值、温度、粒径等因素,推断出纤维素接枝丙烯酰胺高吸水树脂的最佳吸水条件;同时还测定了树脂的保水性能和反复吸水性能;采用红外光谱(FTIR)、X-射线衍射(XRD)、热重分析(TG)和扫描电镜(SEM)表征吸水树脂的结构。结果表明:氢氧化钠和尿素溶液预处理纤维素的方法对纤维素接枝反应有显着的影响,能较大的提高纤维素的反应性能,其最佳活化条件为:纤维素为3g,NaOH和CO(NH2)2的浓度比为10%:10%,活化温度为20℃,活化时间为10h;吸水树脂最佳的合成条件为:单体量为15g,交联剂为量0.08 g,引发剂量为0.6 g,合成温度为70℃,水解浓度为0.7mol/l。吸水树脂的最大吸水倍率为633.33g/g,最大吸盐水倍率为133.33 g/g,最大吸人工尿倍率为133.33 g/g。树脂具有良好的保水性和反复吸水性。FTIR分析表明,吸水树脂是纤维素和丙烯酰胺的接枝共聚物。XRD分析证明,接枝共聚反应在纤维素的无定型区和结晶区的表面均有发生。TGA分析表明,接枝产物比纤维素的起始失重温度高,热稳定性更好。SEM表征,纤维素接枝高吸水树脂表面有小而密的孔洞和起伏的层状结构,具有优异的吸水保水性能。应用试验表明:加入吸水树脂的土壤能较好的保持水分。
王维亮[9]2012年在《反相悬浮法制备疏水型吸水树脂的研究》文中提出淀粉接枝高吸水树脂是一种新型的功能高分子材料,可广泛应用于石油工业、农业、医疗卫生等各个领域。本文以可溶性淀粉、丙烯酰胺(AM)、2-丙烯酰胺基-2-甲基丙磺酸(AMPS)为基本原料采用反相悬浮法合成高吸水树脂,并且在此基础之上分别加入苯乙烯和甲基丙烯酸丁酯作为疏水单体,合成疏水型吸水树脂,系统研究了各反应因素对反应体系分散性,树脂吸水(盐)率的影响,对反应产物进行红外表征和扫描电镜观察,并对产物综合性能及应用进行分析评价。主要内容及有关结论如下:(1)合成淀粉接枝AM/AMPS高吸水性树脂适宜条件为:分散剂用量为油水总量的0.8-1.2%,油水比例2.5:1,反应时间为3h,反应温度为60℃,引发剂用量为单体总量的0.5%,交联剂用量单体总量的0.03%,淀粉:AM:AMPS为1:2.5:1,在此条件下制得的吸水树脂吸水倍率为71.49g/g,吸盐水倍率为16.24g/g。(2)少量疏水性单体可以提高吸水树脂的吸水倍率,苯乙烯或甲基丙烯酸丁酯含量25%时可得到吸水速率较慢,吸水时间较长的疏水型吸水树脂。苯乙烯型吸水树脂的适宜反应条件为引发剂用量为单体总量的0.5-0.6%,交联剂用量为单体总量的0.02%;甲基丙烯酸丁酯型吸水树脂的适宜反应条件为引发剂用量为单体总量的0.5%,交联剂用量单体总量的0.03-0.04%:(3)红外光谱表征,显示合成产物中含有预期的特征吸收峰,证明所合成产物为预期产物。(4)扫描电镜观察,疏水型吸水树脂的表面较普通吸水树脂光滑,表面积较小使得吸水速率变慢。(4)疏水型吸水树脂具有吸水时间长,具有一定的耐温耐盐性能和稳定性,适合于油田深度堵水调剖作业。
尹国强[10]2006年在《羽毛蛋白基高吸水性树脂的制备与性能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在总结国内外高吸水性树脂研究、生产和应用的现状后,提出从改善树脂生物降解性、耐盐性和废弃资源综合利用的角度出发,以羽毛粉、羽毛杆等羽毛角蛋白为原料,经水解和化学改性制备可溶性羽毛蛋白质,再与丙烯酸类单体接枝共聚合成羽毛蛋白基高吸水性树脂的新工艺。探讨了羽毛蛋白基高吸水性树脂制备工艺条件对树脂性能影响。研究了羽毛蛋白基高吸水性树脂的吸水保水性能、耐盐性能、生物降解性能、对重金属离子的吸附性能及其结构。并对高吸水性树脂对土壤理化性能的影响及生物学效应进行了初步探讨。通过亚硫酸氢钠预处理,采用氢氧化钠溶液水解羽毛粉成功制备了水溶性羽毛蛋白(FP)。制备的最佳工艺条件为:亚硫酸氢钠的用量w_((亚硫酸氢钠)):w_((羽毛粉))为30:100、氢氧化钠浓度为0.4%、液固比15:1、反应温度90℃、反应时间2 h。在此条件下,可溶性羽毛蛋白的收率达65.7%,分子量大部分在10000~40000之间,较适合用于接枝聚合反应。利用甲醛和亚硫酸氢钠对FP进行亲水性改性,在羽毛蛋白分子中引入强亲水的磺酸基和羟基,制备出改性羽毛蛋白质(MFP)。利用戊二醛作交联剂,制备出FP吸水凝胶和MFP吸水凝胶,实验证明,MFP吸水凝胶比FP吸水凝胶吸水倍率明显提高,由21.5g/g提高到45.6g/g。FTIR红外光谱分析表明共聚树脂中丙烯酸与羽毛蛋白发生了接枝共聚反应。以MFP和丙烯酸为主要原料,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为交联剂,采用过硫酸钾-亚硫酸氢钠氧化-还原引发剂溶液聚合法合成了羽毛蛋白接枝聚丙烯酸高吸水性树脂[P(MFP-g-AA)]。详细研究了影响合成树脂的吸水性能和单体转化率的各种因素,确定适宜的反应条件为:w_(MFP):w_(AA)=10%、w_(交联剂):w_(AA)=0.12%、w_(引发剂):w_(AA)=0.6%、丙烯酸中和度90%、反应温度60℃、反应时间2h。在此条件下合成的P(MFP-g-AA)树脂在去离子水中的吸水倍率达到559.4g/g。研究表明:P(MFP-g-AA)树脂比纯PAA具有优良的耐盐性能、保水性能和更宽的pH值适用范围,在0.9%NaCl溶液和人工尿液中的吸水倍率分别由56.9 g/g和51.8 g/g提高到68.7g/g和61.3g/g,并且在pH=7-11的介质中都有优良的吸水效果,凝胶在0.3MPa的压力下保水率为85%。为了提高树脂中非离子基团比例,在聚合单体体系中增加了丙烯酰胺制备出羽毛蛋白接枝丙烯酸-丙烯酰胺高吸水性树脂P(MFP-g-AA/AM)。适宜工艺条件为:单体中丙烯酸和丙烯酰胺配比为w_(AA):w_(AM)=70:30,丙烯酸中和度为90%,MFP的用量为w_(MFP):w_(单体)=10%,引发剂用量为w_(引发剂):w_(单体)=0.8%,交联剂用量为w_(交联剂):w_(单体)=0.10%,反应温度60℃,反应时间2h。由于AM的协同效应,合成的P(MFP-g-AA/AM)树脂比P(MFP-g-AA)树脂吸水保水性能和耐盐性能都要好,在去离子水、0.9%NaCl溶液和人工尿液中的吸水倍率分别由559.4g/g、68.7g/g和61.3g/g提高到578.0g/g、78.6g/g和75.1g/g,凝胶在0.3MPa的压力下保水率为86.1%。利用FTIR红外光谱分析表明共聚树脂中丙烯酸和丙烯酰胺与羽毛蛋白发生了接枝共聚反应,并用SEM分析了聚合树脂的形貌特征。研究了所制备的高吸水性树脂对重金属离子吸附性能。结果表明,树脂对铅、铜等重金属离子具有很好的吸附性能,吸附容量都在2.2mmol/g以上,重金属离子的脱除率可高达95.7%;尤其是P(MFP-g-AA/AM)树脂磺甲基化改性后,因含有-COO~-和-SO_3~-两种阴离子,效果更加明显,对铅离子的吸附容量可高达2.5mmol/g。因此,羽毛蛋白基高吸水性树脂可用于含重金属离子的污水处理和重金属离子的富积、分离和提纯。在聚合单体体系中引入少量烯丙基结构的长链季铵盐(RADM)单体,制备出具有抗菌杀菌性能高吸水性树脂。树脂凝胶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白色念珠菌等均有较好的杀灭和抑制其生长的作用;树脂中季铵盐含量越高、季铵基团中烷基链越长,抗菌性能越强;树脂凝胶与含菌液接触8h,抗菌率都在75%以上。适用于作医疗卫生用高吸水性树脂。采用微生物分解法,研究了羽毛蛋白基高吸水性树脂的生物降解性能。结果证明,树脂能被霉菌、放线菌和枯草杆菌等微生物降解,其中P(MFP-g-AA)树脂的生物降解性能最好,其凝胶薄片在含霉菌的溶液中放置45天,凝胶表面基本被霉菌覆盖;含有抗菌性长链季铵基团的树脂,可控制树脂的生物降解速度,这对于在实际生产中制备使用寿命可控型的高吸水性树脂具有十分重要意义。采用环氧氯丙烷和叁氯化铝等交联剂、乙醇为分散剂,对树脂颗粒进行表面改性,制备出类似“核壳”结构的高吸水性树脂。实验表明,树脂改性后颗粒松散,防潮性、流动性增加,吸液速率提高。表面改性后的PAA树脂和P(MFP-g-AA/AM)树脂的吸液速率分别由93s和112s提高到35s和54s。研究了羽毛蛋白基高吸水性树脂对土壤理化性能的影响及生物学效应。研究证明,高吸水性树脂可降低赤红土壤中水分的蒸发速度,改善土壤通透性,降低土壤日照温度差,促进土壤团粒结构的形成,特别对0.5~4mm粒径的团粒的形成影响显着。树脂拌土面施实验证明,P(MFP-g-AA/AM)树脂能显着提高不同类型种子的出苗率,在5mm/d降水量模拟条件下,使用拌土面施的小麦出苗率是对照的14倍。胁迫干旱实验表明,使用高吸水性树脂能明显延长作物的耐旱生存期,施用一定量的P(MFP-g-AA/AM)树脂,可比对照生存期延长10—35天。
参考文献:
[1]. 反相悬浮法合成淀粉接枝高吸水性树脂[D]. 柳雨春. 广西大学. 2005
[2]. 淀粉接枝高吸水性树脂的合成及应用研究[D]. 胡湘渝. 四川大学. 2003
[3]. 玉米淀粉接枝高吸水树脂的制备研究[J]. 杨时巧. 现代盐化工. 2018
[4]. MMT—淀粉接枝复合吸水剂的研制及性能评价[D]. 周明. 西南石油学院. 2005
[5]. 可降解性高吸水树脂的设计、合成及综合性能研究[D]. 吴杰辉. 武汉工程大学. 2015
[6]. 小麦秸秆接枝高吸水树脂的合成与性能研究[D]. 罗雷. 成都理工大学. 2013
[7]. 玉米淀粉接枝高吸水树脂的制备研究[J]. 张铭, 胡达, 邓仕英, 黄健. 科学技术与工程. 2016
[8]. 纤维素系吸水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D]. 徐博函. 北京林业大学. 2008
[9]. 反相悬浮法制备疏水型吸水树脂的研究[D]. 王维亮. 西南石油大学. 2012
[10]. 羽毛蛋白基高吸水性树脂的制备与性能研究[D]. 尹国强. 西北工业大学. 2006
标签:有机化工论文; 高吸水性树脂论文; 丙烯酸聚合物论文; 淀粉糊化论文; 丙烯酰胺论文; 丙烯酸论文; 吸水树脂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