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全球战略与台湾问题,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台湾问题论文,美国论文,战略论文,全球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2000年年底,乔治·沃克·布什当选美国总统。美国外交政策如何走向,举世关注。本文重点不放在新入主白宫的美国共和党政府政策的具体内容,而力图“先谋于局,后谋于略”,将美国政策与其全球战略联系起来作一纵横分析。
一、关于美国全球战略的几点分析
冷战结束后,美国国家安全战略的目标逐渐定位为:保持美国在世界新格局中的“领导(leadership)”地位,即霸权地位。美国国家安全战略所确立的“三大支柱”为:(1)国家安全。 认为只有确保国家安全,才能保证美国在世界的“领导地位”;(2)发展经济。 认为只有发展经济,才能保证美国世界头号强国的地位;(3)扩展民主。 认为在全球范围内扩大“民主国家”阵营,才是促进美国全球战略利益的最佳途径。布什共和党政府人主白宫后,美国新版本的《国家安全战略》即将在年内出台,我们当加以关注和研究。但估计,上述原则难有根本的改变。
当前,必须警惕美国国家安全战略的调整可能带来的严峻挑战。因为从历史上审视,共和党的思想理论基础是政治现实主义,强调以实力实现目标。在防务问题上,共和党政府一般持较强硬立场,谋求“绝对安全”和军事技术上的“绝对优势”。美新政府为维持其一超的地位,战略态势可能更具扩张性。“安全、经济、民主”是美国国家安全战略三大支柱,安全方面可能倍受政府关注。当前举世瞩目的一个问题就是美国攻防兼备的导弹防御体系(MD)的走向。原因:(1 )无论从布什的内阁构成,还是从保守势力上升的美国社会环境来看,朝野增强“防卫”的呼声上升;(2 )近年美国经济的持续发展给增加国防开支提供了后盾;(3)布什在竞选中得到军工企业的支持, 布什当选后定会考虑对这些利益集团给予回报;(4)在现实美国国内政治中, 共和党在国会中占优势,新政府增加军费获准的可能性增大。
几经修订的《美国国家安全战略报告》将“国家利益”分为三大类:(1)生死攸关的利益。认为如果该利益受到威胁, 美将使用一切可能手段,包括必要时单独动武。此类问题将直接威胁美国国家安全和生存,包括美及盟国的领土安全、其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经济繁荣、关键基础设施保护等。(2)重要国家利益。 认为此类问题事关美国公众的利益,或可能对国际形势带来不利于美国的冲击。美国将根据利益大小,决定如何选定和推进目标。(3)一般性利益。 认为此类主要涉及与美国价值观的冲突等问题,美国将视情况采取相应行动。看来,布什新政府对美国家利益的界定,难有质的改变。所不同的可能则是对有关内容的解释。
美国《新世纪的国家安全战略》认为,美国在全球化趋势下,面临五大威胁:(1)以地区或国家为中心的威胁。(2)跨国威胁。包括国际恐怖主义、国际犯罪、毒品与武器走私、难民、网络犯罪等;(3 )危险技术扩散,其中恐怖主义使用大规模杀伤武器是最为严重的威胁;(4)外国对美国军事、外交、技术和商业等情报的收集;(5)所谓“失败了的国家”由于社会动荡对国际社会造成的威胁。为了应付上述种种“威胁”,近年美国的《国防报告》确立了防务“三原则”:第一是“预防”,即要防患于未然;第二是“威慑”,即以强大的军事实力作后盾,使对手不敢贸然对美挑战;第三就是“动武”。一旦“预防”和“威慑”均告失败,就不惜“用武力保卫美国利益”。尽管,根据各种情况分析,布什政府对防务“三原则”难有根本的更改,但我们还需关注和分析四年一度的新的《防务评估》的出台。因为其中的某些内容特别是单边主义的倾向可能会强化,有可能在新的防务报告中得以体现。
在硬件建设上,美国强调它必须在21世纪拥有一支训练最有素、装备最精良、指挥最有力的军队。关于安全防务的举措,美国的立足点是同时打赢两场区域性战争。美国军方特别强调部队的调动指挥和控制能力,强调现代化技术装备,重申和充实了“塑造—反应—准备”的既定防务战略。美国推行一体化的国际区域战略。美国对亚太地区战略涵盖三个层次:(1)军事联盟。美国将继续其与日本、韩国、 澳大利亚、泰国和菲律宾五国之间的军事联盟。美国在亚太地区的驻军将保持在10万左右的规模。(2)多边关系。美国将保持与东盟(ASEAN)的关系,并与东盟地区论坛(ARF)展开更广泛的安全对话。(3)双边关系。布什政府同日本的安全关系走势,值得人们关注。
总之,冷战虽然结束,但一些美国政要的“冷战思维”却没有随之消失。加之共和党历来有着与军工企业关系密切的传统,其外交政策又以所谓政治“现实主义”为基础,一般比较强调美国在国际战略格局中必须拥有绝对“制高点”。按照保罗·肯尼迪的分析:美国作为“在位”(status quo)的帝国,对可能向其地位提出挑战的任何强国的崛起必然持有“排他”的戒心。综合国力的领先可助长单边主义的横行。在追求“绝对安全”的冷战心态的支配下,美国一方面将自身的“防卫”范围在国际上无限扩大,同时又在全球范围内捕捉“新的敌人”。
然而,“高处不胜寒”,“大”亦有大的“难处”。在政治多极化逐步发展的背景下,美国《国家安全战略》又意识到“无论我们的国家如何强大”,都“不能单方面达到”所有目标。无论是核扩散、地区冲突,美国所面临的这些威胁和挑战都只能通过“合作和多边的解决办法”予以处理。因此,美国为达到其战略目标,一方面需要寻求“盟国”的支持,另一方面, 又不得不“保持和适应我们与世界主要国家(keynations)的安全关系。”
二、冷战后美国对华政策的调整
台湾问题纯属中国内政,原本不应是中美关系中的问题。但在冷战的背景下美国对中国内政的干涉,却使得台湾问题至今没有得以解决,并且成为中美关系中最敏感、最重要的问题。冷战结束后,台湾当局不遗余力地在国际社会推行“务实外交”,加强了对美国朝野的分化和对正常中美关系的离间活动;与此同时,处心积虑企图牵制中国发展的美国政要也逐渐看重台湾这张牌。这引起了台湾问题的数次跌宕起伏。
(一)对华政策“三原则”。90年代中期,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进行的反分裂、反“台独”的斗争,维护了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也赢得了中美双边关系缓和的契机。美国对华政策重新进行了审议和调整,再次作出“一个中国”的承诺,具体提出对华政策“三原则”:(1 )支持中国发展成为“稳定、开放、成功”的国家;(2 )支持中国“全面融入”国际社会;(3)通过“对话和接触”解决同中国的分歧, 但同时采取必要的行动保护美国的利益。
(二)“三不”政策。1997年10月26日至11月3日, 中国国家主席江泽民应克林顿总统的邀请,对美国进行了国事访问。双方达成重要共识:中美之间固然有不少分歧点,但健康、稳定的中美关系不仅符合中美两国人民的根本利益,而且有利于实现二十一世纪的和平与繁荣。中美两国将共同致力于建立 “建设性的战略伙伴关系”。 克林顿总统于1998年6月25日至7月3日对中国进行了国事访问。 关于台湾问题这个中美关系中最重要、最敏感的核心问题,克林顿总统重申了美国在“一个中国”问题上的有关承诺,包括:执行“三不”政策。克林顿表示:(1)“不支持‘台湾独立’”;(2)“不支持‘两个中国’或‘一中一台’”;(3)“台湾不应成为需要以国家身份加入的国际组织成员”。
(三)“三部曲”式的“中期协议”。台湾海峡的紧张局势虽然暂时得以缓和,但美国一些政要担心“台独”可能会危害美国自身的国家利益,一度热衷酝酿“三部曲”式的对两岸政策调整方案:(1 )“台湾不独立”;(2)“大陆不动武”;(3)美国设法促成两岸“中期协议”。但华盛顿高级政要提出的方案的实质仅是:促“谈”不求“统”;谋“和”不逼“合”。所谓“50年不变”的提议颇有“划峡而治”的余音,所谓50年之后的远景规划更给人以“空头支票”的感觉。“中期协议”的目的和作用只是维持现状、防止冲突,而并不是从根本上解决台湾问题。这与中国政府解决台湾问题的政策有着原则的分歧。
(四)“两国论”与美方“三个支柱”的政策。1999年5月8日,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军用飞机袭击中国驻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大使馆。在中美关系陷入低谷之时,李登辉在同年7月9日接受德国之声电台采访时公然宣称,台湾当局将两岸关系定位在“国家与国家,至少是特殊的国与国的关系”。但李登辉“两国论”的政治赌博显然错判了国际形势。在当今的国际格局中,一个中国原则已是联合国及绝大多数国际社会成员所确认的事实和原则。“两国论”不仅彻底暴露了李登辉分裂国家的政治本质,也给中美关系带来极大的麻烦。7月18日,应美方要求, 江泽民主席与克林顿总统通了电话。9月11日,江泽民主席在APEC 奥克兰会议期间同克林顿总统正式会晤时,再次就台湾问题阐述了中国政府的原则立场。美国总统克林顿重申坚持一个中国政策,遵守中美三个联合公报和对台“三不”承诺,同时希望两岸和平解决分歧,继续进行对话。美国官方表态称其对海峡两岸政策有“三个支柱”:( 1)“一个中国”原则;(2)非武力解决问题;(3)挽救两岸对话。
(五)台湾政治变局与中美关系。2000年,中美在各个领域的高层往来与合作增多。但与此同时,台湾政局的变化,给中美关系带来新的挑战。同年3月18日,台湾地方选举结束,民进党胜出。 陈水扁在准备“就职演说”过程中确立了所谓三项原则:争取让美国人满意;争取让岛内接受;争取让大陆无法动武。陈的哀兵政策逐渐打消了美方对其的一度担心。美政府官员对台湾的选举结果公开表示赞许,称之为“民主”之“成就”。同年5月20日,台湾当局新领导“就职”。 选举期间和就职前后,美国政府就一直密切关注台湾政局和台湾局势的变化。美方对陈水扁就职演说的基调持肯定的态度,美国政要频繁穿梭于两岸之间,以种种方式表示:希望大陆对陈水扁两岸政策的变化作出“积极的”和“建设性的”回应。美方一方面重申对一个中国原则的恪守,但另一方面对中方不要动武的压力也在增加。
总之,冷战结束后,中美关系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华盛顿政要认识到如果没有中国的合作,美国也难完全实现其在亚太地区的全部利益。美国对华政策有两“难”:美国不甘心中国强大,但又无法阻止中国的崛起;不甘心中国的统一,但又未必情愿被轻易拴在“台独”的战车上。美国在台湾问题上采取的所谓“双轨”政策,其核心就是要维持台湾海峡两岸的“鹬蚌相争”,自己方可从中渔利。
三、白宫易主与台湾问题的走向
小布什当选美国总统后,中美关系虽然不失继续发展的可能,但台湾当局一刻也没有放弃离间中美关系的图谋。台湾当局向美新政府提出四项要求:一、美国同“中共”交往时,绝不牺牲台湾利益;二、美国应修正对台高层官员访美和美官员访台的限制;三、希望美国新政府能重申强调信守“与台湾关系法”、1982年“六大保证”及1994年“对台政策检讨”的各项承诺。坚持“两岸问题之最后解决须经台湾人民的同意”;四、要求美方避免再提及“三不”,鼓动美国要有“第四不”,即明确反对以武力解决台湾问题。
美国政体中也存在不利于中美关系健康发展的种种掣肘,特别是反华极右势力“分化”中国的图谋根本没有刀枪入库。当时美国的新总统还没有产生,美国国内的一些媒体和所谓的“智囊”就已经纷纷向未来的新总统提出在处理台海问题上的新思路。其中声浪最大的就是保守派和反华集团极力推销的“清晰战略”。所谓“清晰战略”的主要涵义就是:要美国政府更加明确地宣布,如果台湾宣布独立,将不会得到美国的军事支持;而如果在台湾未宣布“台独”情况下,大陆若以武力进攻台湾,美国也不会袖手旁观。“清晰战略”对防止台独有一定作用;但其又使得美国通过军事干涉手段来遏制我动武的可能性增加。现在,共和党政府已上台,共和党右翼要政府接受“清晰战略”的压力会增加,布什政府的政策,尚且需要经过一段时间才能最后定型。按目前情况分析,其政策实质,尚未脱离“一”、“二”、“三”的态势,即:“一中”、“双轨”和维持台海的“不战、不统、不独”。
布什在政策的具体表述上,已在刻意表现其与前任的不同。在竞选期间,布什就曾发表过中国是“竞争对手”,而不是“战略伙伴”的言论。而布什入主白宫后关于台湾问题的言论,就愈加引人注目。特别是2001年4月1日,发生了美国军用侦察机在中国海南岛近海中国专属经济区上空进行侦察活动,撞毁中国军用飞机并导致飞行员坠海身亡的一起严重的突发事件。肇事美机未经中方允许,降落在中国海南省的军用机场,严重地侵犯了中国的领土主权。就在撞机事件还未完全解决之时,布什总统4月24 日在接受美国广播公司采访时声称:美国将“以一切必要力量帮助台湾自卫”,并称将不再进行美台年度军售会议,而将根据需要对台防务需求进行审议。布什的这番言论引起了包括美国在内的世界舆论的强烈反应。此后第二天,布什又接受了有线电视公司(CNN)的采访,此次他的口气有所缓和,声称:美国政策并没有改变,他的立场与前任政府是一致的。美国政府奉行一个中国政策,台湾不能宣布独立,希望两岸能和平解决纷争。
在此期间,一年一度的美台军售会议又给已经受损的中美关系雪上加霜。本来,为解决美国售台武器问题,中美两国政府于1982年发表了《8·17公报》。但是,美国政府并没有履行自己的诺言。 美国政府25日宣布将向台湾出售4艘“基德”级驱逐舰、8艘柴油动力潜艇、12架 P—3C“猎户座”反潜巡逻机以及其他一些先进武器装备。这批军火总价值约达50亿美元,是自1992年美向台出售150架F—16战斗机以来美台之间最大的一笔军火交易。中国外交部副部长李肇星于今年4月25 日紧急召见美国驻中国大使普理赫,向美方提出严正交涉和强烈抗议。中方指出:美方这一错误决定是美国对台军售的升级,是对中美三个联合公报特别是《8·17公报》的粗暴践踏, 是对中国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公然挑衅。美方的行径只会进一步助长“台独”势力分裂中国的嚣张气焰,加剧台海地区紧张局势,危害亚太地区的和平与稳定,并将严重影响中美在防扩散领域的合作,对中美关系造成破坏性的损害。
除美对台军售问题外,还有如下问题可能引发中美关系新的波折。一是战区导弹防御(TMD)问题。布什共和党政府在战区导弹防御(TMD)问题上将采取何种政策,是另一个值得人们关注的问题。因为在克林顿政府后期,美国国会已经通过了《1999财政年度国防授权法》,其中有一条款竟然要求美国政府研究将台湾纳入美国战区导弹防御系统( TMD)问题。美国防部也发表所谓《台湾海峡安全形势的报告》,散布所谓中国大陆对台湾的导弹威胁,企图藉此为美国向台湾出售先进武器制造舆论和借口。美国防部还向美国会提交了《亚太地区战区导弹防御结构(TMD)方案》的报告,提出了将台湾纳入TMD的五种选择方案。由于美国新政府在对亚太政策中会更加重视日本的作用,美日关系的发展,特别是美日安保条约以及美日在战区导弹防御系统方面的合作,都是值得人们密切关注的问题。
二是《加强台湾安全法》问题。近年来,美国国会就台湾问题提出大量亲台反华议案。特别是美国国会参议院和众议院少数亲台反华议员先后提出所谓《加强台湾安全法》,公然鼓吹加强台湾的军事能力,要求美国向台湾出售战区导弹防御系统( TMD)、潜艇等先进武器装备,甚至要求建立美台军队直接联系,扩大合作。2000年,美众议院通过经修改的《加强台湾安全法》。《加强台湾安全法》虽然没有通过立法程序,但美国政界有人还会不时试图将该法案所涉及的内容作为“修正案”,改头换面地加入国会审议的其他法案。
三是台湾“参与”国际组织的问题。冷战结束后,美国亲台保守势力促使台湾“加入”联合国及其所属组织的图谋破产后,采取以守为攻、以退为进手法,将原来提案中的“加入”改为“参与”。美国国会两次通过议案:支持台湾“参与”世界卫生组织条款的《2000年综合拨款法》和《支持台湾参与世界卫生组织》议案。两议案均获克林顿签署。上述议案所谓支持台湾“参与”世界卫生组织等必须由主权国家才能参加的国际组织,实际上是在“参与”和“参加”的字眼上玩弄欺骗伎俩,其实质是企图使台湾挤入上述国际组织,为台湾当局拓展所谓“国际活动空间”的分裂活动撑腰打气。布什上台后,美国国会保守势力此方面的活动有增无减。
四是“民主”和“人权”等问题。台湾当局打出“民主”、“民意”和“人权”等牌迎合西方,以寻求更大的“国际人权保护伞”,将台湾问题国际化。陈水扁就职演说中,就大肆鼓吹“民主和人权的普世价值”,宣称要将台湾“重新纳入国际人权体系”。台湾当局新成立了“总统府人权咨询小组”,台“外交部”更是鼓吹要将“人道外交、人权外交”作为“全民外交”的重要途径。台湾当局所企图的是:以“民主”、“民间”、“民意”的所谓“三民原则”为掩护,增加其在国际间制造分裂活动的“正当”性。在此,我们要高度警惕岛内分裂主义势力和国外反华势力的沆瀣一气。
四、结束语
此次白宫易主,国际格局并没有发生冷战结束那样沧海桑田般的跌宕起伏。世纪之交,和平与发展仍是时代两个主题;国际关系格局呈现“一超多极”的局面:世界政治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趋势进一步发展,国际形势总体趋向缓和,但天下并不太平。正因为世界格局和美国的国家利益没有发生根本的改变,人们有理由推测:美国全球战略和对外政策均会具有相当的连续性。然而,共和党政府是否会逆历史潮流而动,对美国全球战略作出不利于和平和发展的调整?美国政府同中国“接触”时,其对中国的防范、牵制甚至遏制的成分是否可能增长?人们对此种种还不能打消疑虑。
就国际层面而言,冷战后惟一超级大国追求建立单极世界,加紧发展和部署国家导弹防御体系(NMD)的行动, 就极有可能对国际安全环境产生一系列深远的消极影响。美国国家导弹防御体系计划一是违反《限制反弹道导弹条约》,破坏国际关系中业已存在的战略平衡与稳定;二是有可能严重阻碍国际军控与裁军进程;三是有可能严重损害国际防扩散机制和努力,并引发新一轮的军备竞赛;四是有可能使国际关系中的军事因素上升。因为NMD一旦部署,无论其是否真正有效, 都会进一步助长美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单边主义及使用或威胁使用武力的倾向。应当指出的是:任何国家都不应将自身的安全利益凌驾于国际社会之上,依靠单边的实力谋取所谓“绝对安全优势”。此外,还有安全的普遍性和相互性的问题。国家无论大小、贫富、强弱,都有享受安全的平等权利。如果某个国际区域只有一家的安全,而其他成员的安全得不到保障,整个区域也就不可能安宁。在国际社会的普遍反对和压力之下,克林顿政府虽然已宣布推迟部署国家导弹防御体系(NMD), 但美国研制该系统的努力并没有停止。布什共和党政府在此问题上究竟何去何从,值得人们密切关注。希望美国政府正视国际社会的呼声,审慎处理NMD 问题。
美国利益是遍布全球的,其战略是“两洋并重”。亚太“热点”问题较多,美国会更多地关注,但难以“脱欧入亚”。美国对华政策具有明显的两面性。布什可能最终推行的还是软硬兼而有之的“两手”政策。(1)在经贸方面,共和党代表的是大企业的利益,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美国要维持其领先地位,就要妥善维持与大国的经济关系。在对华贸易和对华投资方面,其力度不会比前任小。从长远看,经济因素可更成为推动中美关系的主要因素。但加入WTO之后, 美对中国是否履约的关注程度将增加。(2)在意识形态方面, 共和党政府在民主和人权等问题上与民主党政府相比不会那么强调,但它用西方价值观念“规范”中国的图谋不会改变。(3)安全领域,特别是导弹防御体系问题,如上所述相对对我们的挑战会更为严峻。(4)台湾问题上, 美国政府不大可能改变“一个中国”的政策,但我们也要防止其对“一个中国”原则的虚化。
台湾问题始终是中美关系中最核心、最敏感的问题,也是一个惟一可能使中美关系脱离正常轨道的问题。在美国国际战略棋盘上,中国神圣领土台湾是时常被美国当作一个棋子。这个棋子如何摆布,美国决策天平上的砝码总是其自身的国家利益。中美两国经过共同努力,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签署了指导两国关系发展的三个联合公报,即《上海公报》、《中美建交联合公报》和《8·17公报》。 自中美建交以来,美国历届政府,不管是共和党政府还是民主党政府,都表示执行一个中国政策,遵守中美三个联合公报。只要美方恪守三个公报中关于台湾问题的各项原则,历史遗留下来的台湾问题就不难得到解决,中美关系将更能获得改善和发展。反之,则中美关系将受到损害,甚至倒退,这不符合中美两国人民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
美国售台武器是中美关系发展和解决台湾问题的一大障碍。首先,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这是不争的事实。美国政府在中美三个联合公报中也明确作出了承诺。但美国政府向一个主权国家的一部分提供武器,这是完全违反国际法基本准则的。其次,中美之间经过长期谈判,于1982年签定了《8·17公报》, 美方明确承诺“它不寻求执行一项长期向台湾出售武器的政策,它向台湾出售的武器在性能和数量上将不超过中美建交后近几年的水平,它准备逐步减少它对台湾的武器出售,并经过一段时间导致最后的解决。”所以,美方向台湾出售武器也完全与自己作出的承诺相悖。第三,台湾当局现由主张分裂的民进党执政,台湾岛内有一些人十分嚣张地进行企图分裂国家的活动。美国向台湾出售武器是给台湾分裂势力一个错误信息,助长他们的气焰。如果把台湾纳入TMD,问题就更严重了。 我们一向主张以“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方针来解决台湾问题。美国也反复强调希望中国用和平的方式解决台湾问题。但美国售台先进武器,只能加剧两岸关系紧张的局势,使和平解决越来越困难。当然,美国所要维护的,必然是它自己最大的国家利益,美国从根本上决不可能对海峡两岸任何一方的利益予以充分的考虑。但整个中国在美国国际棋盘上的分量,无疑要重过台湾。如果因台独势力的上升而引起区域局势动荡,也未必符合美国自己的利益。
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对国家主权和领土问题是决不会作出妥协的,对早日解决台湾问题的决心也是决不会动摇的,台湾当局企图借从外国购买武器来分裂国家的图谋也决不会得逞。台湾问题只能由两岸的中国人自己解决,任何外国无权干涉。从根本上讲,祖国统一大业取决于中国自身综合国力的增强。这里讲的综合国力,按照江泽民主席的概括,包括经济实力、国防实力和民族凝聚力。和平统一是中国政府既定的方针。在祖国统一问题上,邓小平理论和江泽民主席八项主张是我们工作的根本指导方针。我们的方针是“两手抓,两手都要硬”。(1 )坚持“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基本方针。和平统一,也就是努力用和平的手段解决台湾问题。这符合海峡两岸中国人的利益,也符合包括美国人民在内的所有人的利益。应该说,海峡两岸同是骨肉同胞,没有人比中国人更希望和平解决台湾问题了。当然和平的结局不能只取决于我们单方面的努力。只要台湾当局接受一个中国原则,什么问题都可以平等协商,总能够找到双方都能接受的解决办法。(2 )但为了防止“台独”和外来势力的干涉,我们必须切实做好以一切手段捍卫国家的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准备。中国政府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决不是针对台湾同胞,而是针对外国势力干涉中国统一和搞“台湾独立”的图谋的。对台湾当局而言,和平是制止战争的最好武器。只有接受一个中国原则,恢复两岸的对话与谈判,尽快结束两岸敌对状态,才能从根本上确保台湾的安全与稳定。
中国政府和中国领导人一贯高度重视中美关系,坚持用长远的战略眼光来看待和处理两国关系。至于用什么言词来描述中美之间的关系可以研究,但中美关系的内涵也决非“对手”一词所能完全概括得了的。重要的是,中美两国都是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又是核大国,对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繁荣负有重要责任。中美关系无论向正反哪一方向发展,其意义都是战略性、全局性的。如同钱其琛副总理2001年3 月访美一次讲话所示:中美发展健康稳定的合作关系,符合两国和两国人民的利益,有利于维护亚太地区乃至世界的和平与共同繁荣。近年来,中美双方在克服亚洲金融危机、防止武器扩散以及环保、缉毒等重大问题上,进行了有效的合作,为维护地区和世界和平与稳定发挥了积极作用,也有力地促进了两国的共同利益。据中国海关统计,中美2000年贸易总额已达 745亿美元。美国和中国互为第二和第四大贸易伙伴地位。美国在华投资项目已超过3 万个,是中国的第一大外国直接投资来源地。中国是一个负责任的大国,对执行所签署的国际协议从来都是认真严肃、言行一致的。中国加入 WTO,将为中美两国经贸合作开辟更广阔的前景。
人类已迈入21世纪。要和平,求合作,谋发展,是国际社会的共同愿望,也是时代潮流的大势所趋。中美关系历经风雨,甚至共同经历过漫长的“冷战”时期。中美之间确存在不少分歧,甚至严重分歧。历史实践表明,中美合作则互利,对抗则各受其害。重要的是,切实遵守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相互尊重、求同存异、互不干涉内政。既然,美国政府承认一个中国的原则,就有义务遵守其在中美三个公报中就台湾问题所作出的承诺,我们也有理由期待美国支持中国的和平统一。美国政府究竟希望世界走向新一轮冷战还是持久和平?美国对华政策是遏制还是交往?中美关系是走向稳定还是冲突?美国政府要慎思利害。
标签:台湾问题论文; 中美关系论文; 台当局论文; 美国共和党论文; 和平与发展论文; 台湾论文; 中国导弹论文; 乔治·沃克·布什论文; 美国总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