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语文素养是一种以语文能力为核心的综合素养,其要素包括语文知识、语言积累、语文能力(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口语交际能力和习作能力)、语文学习方法和习惯,以及思维能力、品德修养、审美情趣等。我们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应抓住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关键词:小学语文 语文素养 培养策略
“语文素养”是“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在“课程的基本理念”部分更是明确“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等等。语文素养是一种以语文能力为核心的综合素养,其要素包括语文知识、语言积累、语文能力(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口语交际能力和习作能力)、语文学习方法和习惯,以及思维能力、品德修养、审美情趣等。学生的大部分生活应是在课堂中度过的,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阵地,这是毋庸质疑的。我们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应抓住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一、应用现代技术
现代教育技术进入语文教学领域已是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它不但突破了传统教学手段的局限 性,而且优化了课堂教学结构,还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发展了学生的语文素养。例如学习《海底世界》一课。我根据学生的年龄的特点,设计制作了精美的,兴趣盎然的多媒体课件。首先让学欣赏课件,海面波涛汹涌,海底的宁静,宁静中有不同动物发出的声音:有嗡嗡、啾啾、汪汪、呼噜声。海底深处如同发光器的的动物在来回穿梭。在声、光、色、像创设中,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对海底的景色产生浓厚兴趣,学生学习课文的有利因素被激活了,求知欲在这种情况下自然地转向于课文内容的学习。因此,提高了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参与度,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明显加强,在参与中生动活泼地发展,在发展中积极主动地参与,在此过程中,培养了学生良好的阅读品质。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情感,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的学习兴趣需要老师的培养。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只有让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了兴趣,学生心中才能产生学习的欲望,才会主动去探究、去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实现“学生积极、主动学习、提高教学效率”的前提。多年的教学实践告诉我:语文课一定要了解学生读书、求知和情感的需要,切忌灌输,重在引发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所以我在教学中通过多种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或直观演示、或旁征博引、或巧设悬念……激发他们的阅读欲望和动机,创造“我要学”、“我想学”的积极教学气氛。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太阳》这篇课文时,我找来有关的录像与学生一同欣赏,当浩瀚的宇宙呈现在孩子们眼前的时候,我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他们渴求的眼神!他们太想了解太阳了!我扣之心弦地提出:“你们想问太阳些什么呢?你还想说些什么?”孩子们个个兴趣盎然,跃跃欲试。“激趣”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教学过程也就“变苦为乐”。同时,也采用多种方法创设情境,感染学生,使学生耳濡目染,激发起学好语文的兴趣和情感,进而突破教学的重难点。
三、培养积累习惯
现在是“少闻少儿书声琅琅,但见学子题海沉浮”的现象司空见惯。这也是小学语文教学并不乐观的原因。如果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多读,多积累,根据学生年龄我特征和思维特点,以读为主,让学生在自读自悟中,在边读边思考中,在相互讨论中,在合作探究中去动口、动脑、动手中学习朗读,感受语言的优美,体验阅读的兴趣。这对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是很重要的。首先阅读教学要淡化内容分析,加强朗读、背诵训练。语文教学时着重在熟读课文上下功夫;在记忆常用词语,名言警句上下功夫;在背诵诗文佳作上下功夫。其次增加课本中的背诵量。除教材中要求背诵的内容外,阅读课文中有不少妙语佳句、精彩片断。这就要老师挑选内容让学生熟读成诵。如在小学语文第七册积累运用四的一篇阅读《四季的美》,这篇文章按照春夏秋冬的顺序,描写了不同季节不同时候不同景物的美,对景物描写细致,整篇文章文辞优美。学生完成阅读要求后,我引导学生当堂背诵。但引导学生学会怎么选择积累内容后,要放手让学生自主选择值得积累的内容。从而提高学生自主积累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四、进行实践活动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是语文实践…… ”。语文实践活动突破了课堂教学的局限,成为语文课堂的延伸和补充,厚实学生的文化底蕴,对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起着催化剂的作用。开展“每日一句、每周一诗”活动,古诗名句、歇后语、成语典故,名言名句等,使学生在积累展示的过程中发现了汉字里蕴含的审美价值,找到了学习的乐趣,有利于教育教学的开展,更有利于培养学生对民族文化的感情。我在班内开展不定期的诵读活动、朗诵会。结合新课标,精选优秀古诗文作品,涉及写景、立志、惜时、做人、求学等方面,要求学生熟读并背诵,并能够谈出自己的见解。通过这样的训练,学生既掌握了大量的经典诗文,又锻炼了朗读记忆,还陶冶了性情,培养了审美能力,深层次加深了学生的文化积淀。
论文作者:温明华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7年1月总第21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10
标签:语文论文; 学生论文; 素养论文; 能力论文; 培养学生论文; 课堂教学论文; 兴趣论文; 《教育学文摘》2017年1月总第21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