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产旅游对遗产地社会文化的影响及控制策略_遗产论文

遗产旅游对遗产地社会文化的影响及控制策略,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遗产论文,社会文化论文,策略论文,旅游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遗产旅游是一种文化交流活动,旅游者来到遗产地从事观光、度假、会议旅游等活动,带来了不同于遗产地的文化。在各种旅游活动中,不同文化间的交流碰撞将产生文化的冲突或融合,从而导致对遗产地社会文化的正面或负面影响。充分认识遗产旅游对社会文化的影响有利于政府及相关部门制定相关的旅游政策,法规及进行旅游规划提供参考依据,有意识地扩大遗产旅游对社会文化的积极影响,防止和减少遗产旅游对社会文化的消极影响,促进旅游业和社会经济健康发展,促进社会进步与文明。

一、遗产旅游对遗产地社会文化的积极影响

(一)促进遗产地对外文化交流。提高其知名度

文化交流是文化发展的前提。旅游在客观上起着促进不同地区、不同民族乃至不同国度文化交流及相互沟通作用。与其他文化传播相比,旅游活动的交流方式有十分明显的优势。首先,它是一种人群之间的直接交往,而不是以文字、有形物品或者以个别人为代表间接沟通或信息传递。第二,旅游体现着各种社会现象的交叉和渗透,其中不同文化主题间的沟通内容涉及甚广,几乎无所不包。第三,旅游是人类的和平交往,是人类文化最理想的交流方式。第四,以旅游为媒介的对外文化交流虽然离不开政府的参与,但主要是一种民间文化交流活动,这种民间活动常常能发挥正式的外交活动所不能发挥的作用。遗产地通过发展旅游,一方面可以了解别人,促进人类整体和世界大同观念的形成;另一方面又可以宣传自己,树立自己的真正形象。这在我国国际旅游业发展的历史过程中表现得相当明显。

丽江古城是一个原住居民只有3万多人的小镇(大研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以后,现在每逢旅游旺季,丽江机场起降的航班达27次之多。同时丽江旅游业的迅猛发展,使越来越多的海外游客在充分领略了丽江美丽风光、独特风情、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同时,也亲眼目睹了丽江丰富的自然资源和良好的投资环境,以及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经济发展所取得的巨大成就。从而增强了他们同丽江进行经贸合作的信心,使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从了解丽江到热爱丽江,再由看好丽江进而投资丽江。仅2002年,便完成招商引资项目46个,协议资金30.8亿元。[1](P176)

(二)促进遗产地民族传统文化的保护和复兴

体验和了解不同的文化是旅游者的主要动机之一,当遗产地意识到保护好历史文化遗产才可能更多地吸引旅游者时,将会对当地的文化进行保护和挖掘。二战以来,随着世界旅游业的蓬勃发展及旅游产业经济优势的凸显,许多国家和地区都逐渐对自己的民族传统文化采取了系统的保护、挖掘和利用措施,以使本国、本地旅游业更具特色和魅力。因此,一些原先几乎被人们遗忘了的传统习俗和文化体育活动又得到开发和恢复,如某些传统工艺受工业化产品和西方消费口味的冲击,正濒临绝迹,旅游业则帮助他们起死回生,传统的音乐、舞蹈、戏剧等受到重视和发掘,几近湮灭的文物古迹得到维护、整修甚至重建。更有意义的是一些国家或地区从经济建设总体的高度研究民族传统文化的保护和发展,把民族传统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开发纳入城乡总体规划之中,因此,世界旅游组织指出:具有文化价值和旅游价值的东西,旅游有能力保护、拯救和复兴它们。

正是借助遗产旅游的发展,丽江建成了一批极富传统文化内涵的高质量的景点景区。另外,一些过去发展不大甚至不太景气的文化部门也由于旅游的发展而被注入新的活力,重现生机,再创辉煌。濒临消亡的丽江纳西族东巴文化借助遗产旅游大潮的难得契机乘势获得一定程度的恢复。[2]

(三)促进遗产地社会文化环境的优化

为了适应旅游业发展的时代需要、吸引游客前来参观访问,遗产地会不断改善自己的物质条件,增加新的文化设施,不断优化文化环境。旅游促进了一些城市独特风貌以及其它颇具创造性的人文景观的形成,为遗产地增添了新的文化风景。其次,旅游能促进遗产地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科学技术的发展是旅游活动产生和发展的前提条件,但旅游发展过程中又不断对遗产地科学技术提出新的要求,要求与旅游活动有关的交通运输工具、通讯以及旅游服务设施和设备等更加快速、便利、舒适和安全,尤其对发展中国家来说,旅游是刺激这些领域加快发展的重要因素。同时,在旅游交流的过程中,一些旅游者会给遗产地直接带来先进的科学技术思想和成果,对遗产地科学技术的发展起到促进作用。比如,丽江政府就为当地旅游业的发展做了一系列的努力。(1)绿化、亮化、净化、美化公共服务设施,优化环境,提高品位。(2)大力支持教育学院发展,引进创办了云大旅游学院。(3)进行普法宣传。[3]

(四)旅游强化了遗产地的民族认同意识

在旅游过程中,遗产地的居民自觉不自觉地要与各种各样的国内外游客打交道,而在日益频繁的接触中又往往会唤起他们对自身归属的认识,进而引起他们对自身身份表述的强烈关注,同时,在旅游业迅猛发展的特定情势下,每一个民族都会紧紧抓住这一时机展示自己、张扬自己,以是其中的一分子而感到自豪和骄傲。并借机重新树立自我表现形象,强化民族认同。丽江的纳西族,历来就有着体现其内在力量的强烈的民族认同感,有“纳若(即纳西话“纳西人”之意)”和“纳西若命”(纳西儿女)的共同心理,自识性强,常常以“阿根纳西”(我们纳西)自称。[4](P584) 随着旅游特别是民族旅游的发展,则更加唤起了纳西人对本民族文化的热爱与再认同,引起民族意识和民族旅游的互动。

(五)提高遗产地居民和旅游者素质

遗产旅游实际上成了对当地居民和游客的实际教育手段。[5] 遗产地居民首先是遗产地城市文化的构成要素。他们的素养、语言、风俗、信仰等都是遗产地文化的独特特征,是遗产旅游者希望了解和主动感受的,所以只要当地居民形成了保护遗产的主流精神,对提升遗产旅游者的精神境界的作用是不可低估的。

(六)对潜在遗产地的积极影响

遗产旅游所带来的经济、社会效益有目共睹,因此形成了一种示范效应,使得各地都在积极申请加入《世界遗产名录》,并为此进行了各方面的有力地调整和建设。使潜在遗产地社会文化良性发展。

二、遗产旅游对遗产地社会文化的消极影响

(一)遗产地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由于受旅游经济利益的驱动而导致的短视行为将传统文化仅仅作为发展旅游的资本,将其简单地当作一种“自然资源”来盲目开发,忽视了当地文化形象的总体性特征,缺乏大局意识,使周边相关设施与地方整体性文化建筑极不协调,仅仅为单纯的旅游而保护了几个文物建筑景点,却对周边的环境视而不见,从而使一处处文物古迹、一片片历史街区失去存在的文脉而成为孤立的“陈列品”,造成蕴涵于其间的深邃文化价值的巨大损失。甚至还大兴土木,修建与人文环境格格不入的仿古人工建筑物,其结果也只能是画蛇添足、大煞风景,破坏了整体风貌,就连蕴涵其间的传统文化内涵也丧失殆尽。

泰山是我国的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因超载旅游,错位开发,岱顶大量旅游经营性项目的建设,破坏了环境的真实性,破坏了自有封禅活动以来赋予岱顶的“仙境”的氛围,进而打破了泰山封禅文化于无形中的完整性。其次,建筑物立身之处,植被,微生物所依附的地表层不复存在,微生态环境,生物链受到扰动,自然环境的完整性被打破。大量宾馆产生的垃圾造成环境污染,这些都使岱顶的原有风貌极大的丧失。[6]

(二)遗产地固有文化面临退化和消亡的威胁

获取经济利益是很多遗产地发展旅游业的根本目的。这个目的决定了遗产地会积极吸引旅游者和各方旅游投资者,而这个目标能否实现又完全取决于遗产地是否符合旅游者的口味,是否令旅游者满意。一些代表地方文化特色的东西被任意改头换面或大肆仿造,似乎其存在的基础不再是当地的社会生活,而是旅游者的需求。旅游接待地的商业化气息日渐浓厚越来越侵蚀着当地传统文化的内涵。如丽江古城仅仅3.8平方千米的狭小区域内竟然囤聚了1600多户商家,门市林立、人声吵杂,破坏了原有的宁静和古朴。而且70%以上的店铺和客栈,都被来自广东、福建、浙江等省以及省内其他地区的生意人租赁经营。尽管外来人员的大量涌入给丽江社会的发展带来了巨大活力,但也不可避免地冲淡了古城中心区那种最具特色的传统文化氛围。这些身着纳西族服装的外地客商操着各式各样的口音吆喝着,竞相招揽着游客,毫无民族特色的外来商品则摆满了古城街巷。古城居民恬静的传统生活方式也因此受到严重冲击。

(三)传统文化价值观的退化以至遗失

价值观是传统文化的本质内涵,是一个社会或群体中的人们所共有的区分事物好与坏、对与错、符合与违背的愿望以及可行与不可行的观念。[7] 尽管各个遗产地居民,尤其是少数民族价值观的具体表现有所差异,但在核心内容上仍有许多共同之处,如安分守己、淳朴善良、热情好客、友爱互助、吃苦耐劳、重义轻利等等。但随着旅游活动的开展,外地甚至外国游客的大量涌入,有意无意地带来了各自不同的价值标准、道德观念和生活方式,势必引起以往相对封闭的遗产地居民价值观念上的急剧变化。其中当然不乏有进步的积极因素,但也引起当地居民传统的社会心理与行为方式等方面的退化以至遗失。如金钱万能、商品质次价高,份量不足、数量不够,拉客宰客等,更重要的是对遗产地固有的社会文化产生了强烈的腐蚀作用,逐渐出现了一些诸如赌博、色情等违背传统文化观念、为社会道德所不容的非法招徕活动,大大恶化了当地的社会风气,使各种犯罪率有所提升,进而严重影响了遗产地社会秩序的安定。[8]

(四)造成旅游者与当地居民之间人际关系的紧张

旅游对遗产地所产生的社会、文化、经济和环境等方面负面影响,可能导致遗产地产生排外情绪。旅游者的大量涌入会激发他们与当地居民之间的某些矛盾:特别是在遗产地综合接待能力有限的情况下,外来游客的大量增加和游客密度的提高,将使当地居民的正常生活受到干扰和妨碍。当这种情况发展到一定程度时,当地居民对旅游者的态度就有可能从起初的友好热情转为不满甚至怨恨。一些旅游者,主要是来自发达国家和地区的旅游者深受文化上的“种族中心主义”影响,认为只有本民族传统文化才是最正确、最优秀的,喜欢用傲视天下的态度来对其他文化加以贬低和任意批评,这种行为极易引起遗产地居民的反感,从而造成旅游者与当地居民之间人际关系的紧张。在部分地区已导致当地居民对旅游的消极态度,严重的甚至发展到对抗的程度。斯托科维斯基(1996)对美国科罗拉多一个小乡村博彩业对当地社区的社会经济影响所作的研究表明:当地居民认为,在社区的一些因素获得改善以及他们自身从博彩业产生的经济效应中获得某些经济利益的同时,他们生活质量的其他方面却因博彩业的发展而退化了。西班牙地中海沿岸一些旅游胜地居民每到夏季就举家外出,以逃避大批涌入的旅游者,以至于一到旅游旺季当地除了服务人员以外几乎再也看不到当地人的程度。印度西南沿海的果阿,因当地居民不满大规模发展旅游所带来的不便,更曾爆发过大规模的示威活动,由学生、工人和军人等组成的示威群众要求立法机关颁布限制旅游发展的法令等手段,反对旅游的进一步发展。

三、遗产旅游社会文化负面影响的控制策略

遗产地社会文化是一个系统,引起该系统变化的因素极其复杂,除遗产旅游外,各种媒体、网络,全球一体化等的影响都不容忽视。在遗产旅游中,对遗产地社会文化系统的负面影响,主要来自于旅游者的进入和旅游规划建设对遗产地人文环境和物质环境的改变。所以,我们要从旅游活动中与旅游者密切相关的环节和群体、旅游规划及国家层面文化大环境等方面寻求负面影响的控制措施。

(一)提升旅游经营者的素质

在遗产旅游业发展中,旅游经营者的素质至关重要。高素质的旅游经营者注重对遗产的保护和遗产文化的弘扬,相反,可能会带来遗产的建设破坏,降低旅游者体验的质量。

首先,旅游经营者必须遵守一系列的国际公约和国际宪章原则,同时必须遵守国家制定的有关法律法规。

其次,要对旅游经营者进行培训,通过学习与遗产旅游相关的知识,全面深刻地理解遗产尤其是世界遗产突出的科学、艺术、历史、文化、审美等价值,认识遗产尤其是世界遗产对全人类的意义,进而产生保护遗产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只有这样,才能在经营中以突出和展示遗产的文化内涵为方向,合理选择遗产旅游开发方式,科学规划,真正做到在资源和价值保护的前提下遗产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二)宣传营销与引导旅游者

宣传营销是旅游者认知遗产地的重要信息来源。遗产地旅游营销不仅以吸引旅游者“数量”为目标,还要加强对遗产地优秀资源和文化的宣传,让旅游者知道游览景区是世界遗产,并认识到世界遗产的唯一性、不可替代性、不可再生性,从而产生对遗产尤其是世界遗产的崇敬和尊重,以至在旅游过程中自觉保护遗产。旅游者在旅游过程中会产生优越于旅游目的地居民的心理,引导旅游者形成正确的旅游观念,是减少旅游者与当地居民冲突的关键。遗产地居民对旅游者态度的改变,往往因旅游者表现出的文化优越感,从热情到冷淡,再到厌恶,最后演变为不欢迎,冲突不可避免!旅游者的旅游观念问题目前已引起了有关方面的重视。1999年,世界旅游组织通过《全球旅游伦理规范》,该规范指出:旅游者应当“抱有对不同宗教信仰,哲学观点和伦理观念容忍和尊重的态度”,“应当遵守各个民族——包括那些少数民族和土著民族的社会文化传统和习俗,并承认其价值”,“戒绝那些被当地人感到冒犯和伤害的行为”并对各种犯罪行为予以严厉惩罚。我们要让这些伦理规范能够深入旅游者内心,让旅游者自觉约束自己的行为,以谋求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三)对遗产地居民的宣传与教育

旅游教育可以使遗产地居民增强对当地的保护意识,认识到旅游资源对当地经济发展的重要性,更好的珍惜并保护资源,避免盲目对旅游资源的开发和建设。同时可避免和减轻旅游带来的消极影响,使他们认识到本地独特的民族文化价值,激发他们对自己传统文化的自豪感和保护自己文化的自觉意识,促使他们主动维护民族文化,避免盲目接受外来文化。[9]

(四)融入社会文化目标的旅游规划

传统旅游规划往往对当地自然与历史文化、地脉文脉进行分析和发扬不够,而是以一种不负责任态度和一种交差的心理去做一些面子上的工作,结果使遗产地的文化特色得不到凸现甚至被破坏。由于常常忽视遗产地居民的感受而得不到他们的理解和支持,可行性也必然达不到预期的效果。[10]

世界旅游组织(WTO)推荐的《全国和区域旅游规划的方法》用大量的篇幅探讨了旅游在社会文化方面的影响,提出了如何建立具有社会文化综合目标的旅游总体规划的步骤和方法,如下表:

该规划方法在每一个环节都突出了社会文化目标,是降低遗产旅游对社会文化负面影响的有效途径。

要实现融入社会文化目标后的总体规划目标,至关重要的一点就是在进行旅游开发规划时要吸收当地居民的参与,保证当地居民对旅游开发有发言权和参与决策权,使其在一定程度上能决定旅游开发后社会文化的改变状况。[11]

(五)发挥政府保护文化多样性的作用

由于市场具有盲目性,自发性的特点,故若单纯依靠市场的调节作用必然会出现一系列的问题。比如,一些旅游经营者就会以获得经济利益为唯一目的,对遗产地资源进行过度或不合开发,搞一些与遗产地不协调的建设,从而形成对遗产地文化和环境的破坏。这就要发挥政府宏观调控的作用来规范市场秩序,制止不合理的旅游开发和建设等行为,保护遗产地文化和资源免受破坏,保证遗产地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12]

与其他参与经济活动的经济组织相比,政府具有两个特征:其一,政府是一个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性的机构;其二,政府拥有其他经济组织所不具备的强制力。由于政府的第二个特征,政府在纠正市场失控方面具有明显优势。所以,政府要发挥它的协调职能,对旅游开发经营活动进行激励或约束,防止单一文化对遗产地文化的侵蚀,保护文化的多样性。政府还要发挥它的立法职能,明确市场主体在资源开发和使用上的权利和义务,以便政府部门和司法部门对旅游资源开发和利用行为进行公正有效的约束,对破坏文化多样性的行为给予相应的处罚。[13]

四、结束语

遗产旅游是一把双刃剑,给遗产地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社会文化运行环境状况的更新,同时也不可避免地造成了一些消极影响,但我们应该承认遗产旅游对于遗产地社会文化的作用“总体上是积极的”(世界旅游组织的评价)。因此我们不能因噎废食,唯有从中寻找一个合理的平衡点,寻求传统与现代的最佳组合,采取一种正确有效的开发模式,尽可能地将遗产旅游对遗产地社会文化的负面作用减少到最小。[14]

收稿日期:2007—01—19

标签:;  ;  

遗产旅游对遗产地社会文化的影响及控制策略_遗产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