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玉秋
身份证号:23010319710227****
摘要:中医在血管新生的治疗中积累了丰富经验,研究发现常用的一些中药复方是通过影响血管新生来发挥药效的,其作用机制主要体现在对血管新生的正反两方双向调节。本文经过研究总结,归纳了近年来中医药对血管新生调节促进作用的相关资料,并展开探讨,以期为业内相关学者提供借鉴。
关键词:中医药;血管新生;作用
引言:血管新生包括血管生成和血管发生,前者是组织中既存的血管内皮细胞移行并增生,形成新的血管网;后者是由内血管内皮前体细胞分裂、增殖,产生大量成熟的内皮细胞,再经过有序排列形成新的血管中。人为给予刺激以促进缺血周围组织的血管新生和侧支血管形成,使缺血得到改善的治疗方法称为治疗性血管新生。目前治疗性血管新生的西医治疗方式主要有直接应用生长因子、基因治疗、骨髓移植等方法。
一、治疗性血管新生的机理与生长因子
生长因子能够促进血管新生已形成共讽,目前研究及应用最多的是、VEGF、和、bFGF。研究证实,它们可以通过促进vecc分裂、增殖,形成新的血管;抑制凋亡蛋白的表达,维持内皮细胞存活;降解基底膜,升高血管通透性以利于VEC迁移等途径促进血管新生。
二、中医药在治疗性血管新生的新发展
目前,中医药治疗心肌梗死、脑梗死、肢体缺血及骨折等基础及临床研究已经在探讨对血管新生的作用。这些研究表明,中医药可通过上调相关细胞因子如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等的表达,进而促进内皮细胞的增生,从而促进血管新生,这也是中医药促进血管新生的机制之一。在不同的组织中,同一种中药复方表现出促血管新生和抗血管新生两种截然相反的作用,被同时应用于缺血性疾病和肿瘤的治疗中。如王大英等研究表明,麝香保心丸能够促进血管新生从而降低大鼠心肌梗死面积,而章忱等研究发现其能够明显抑制小鼠肿瘤组织的血管生成。
(一)促进缺血心肌血管新生,减小梗死面积
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和肿瘤严重地威胁着人类的生命和健康,血管新生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促进和抑制血管新生已分别成为治疗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和抗肿瘤的新策略。心肌缺血的血管新生治疗是目前研究最多的领域。心肌梗死导致心肌缺血,治则以益气活血、祛瘀生新,临床应用被证实行之有效。治疗性血管新生概念的引人,有助于阐明中医理论祛瘀生"新"的物质基矗实验研究证实,一些临床改善心肌缺血行之有效的中药单味药、有效组分、复方均可促进冠状动脉侧支血管生长,保护缺血心迹减小梗死范围。
中医药在血管新生相关疾病的治疗中积累了丰富经验,很多中药不仅可以促进血管新生,还可以抑制血管新生,表现出"双向调节"作用。本研究以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和肿瘤为例,就中药复方在这两类疾病治疗中的相关进展进行综述。缺血性心脏病局部血管管腔狭窄或堵塞,引起局部缺血,可在一定程度上诱发多种血管新生相关因子基因表达,促使病变区短暂的血管新生,但是这种自身代偿性血管新生数量有限,过程缓慢。通过药物治疗可增加血管新生相关因子的基因表达,促进治疗性血管新生,使缺血区侧支循环建立,从而达到使机体适应局部的缺血缺氧变化,改善血供的目的是促进了其合成的增加、还是引起了其代谢的延缓所致,目前尚不清楚。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本组方法还能够显著增加鸡胚绒毛尿囊膜的血管生成数目,提高缺血心肌毛细血管密度,增强缺血心肌血管内皮细胞生成因子和血管生长素蛋白表达,并且还可以保护急性心肌梗死后脑、肾、肝等重要器官应激性缺血损伤,增强其局部组织血管内皮细胞生成因子表达,从而证实从肝治心组方具有较好的促血管生成效应。
另外,还初步证实了肝治心组方可明显增加急性心肌梗死大鼠缺血区毛细血管密度,为其治疗心肌缺血机制提供了新的实验依据。王文健等发现,通心络可以不同程度促进缺血心肌的血管新生、且能明显改善心肌缺血状态。
(二)保护和改善梗死区大脑皮层状态
临床应用有效的"化瘀"、"泄浊"、"利湿"相结合的祛瘀生新中药千预急性脑梗死小鼠模型。结果显示,祛瘀生新中药对梗死区论的深化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但应当认识到,总体看来,中医药领域关于治疗性血管新生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所做工作大多为基础研究,少见有临床疗效的观察报道。且目前所作研究只是初步证明中医药能够促进血管新生并初步探讨其机制,但并未深入研究这种促进作用的,具体途径这也是今后研究的方向和亟待解决的问题。
(三)生殖系统领域
在生殖系统中,促血管新生的应用一些生殖功能紊乱如无排卵周期、黄体功能不足、功血、不孕、胎盘发育不良等都可能与血管生成调节紊乱有关,通过以补肾为主的中药复方可以通过促血管生成的机制调节此类疾病,是非常有前途的治疗性血管生成疗法。例如,无排卵不孕症受试者服用该药3个月经周期前和服药后第3个月经周期,配合宫颈粘液及脱落细胞或Β超监测卵泡发育情况,分别制备治疗前后卵泡期、捧卵前、经前期血清,比较其对鸡胚绒毛尿囊膜血管生成模型的差异,结果显示服药组血管密集程度及特异性血管生成数目均有显著增加。
(四)溃疡、炎症、创伤
活血生肌用丹参注射液静脉注射胃壁创伤大鼠模型,观察到造模,毛细血管增生,炎症反应减轻,胶原含量增多。将以丹参为主药的丹参缀释膜具有同样功效,而珠香散(人工麝香、煅珍珠粉、乳香),则能够增加伤口肉芽组织中细胞数目、胶原纤维及新生毛细血管数目,明显改善伤口血液循环。而且,还对内皮细胞形成管腔有一定影响,可能具有较强的促进血管形成作用。
三、结语
总体看来,中医药领域关于治疗性血管新生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所做工作大多为基础研究,少见有临床疗效的观察报道。单一药物很难实现促进或抑制血管新生的良好效果,中药联合用药促进或抑制血管新生,应该成为中药治疗性血管新生的研究热点,且目前所作研究只是初步证明中医药能够促进血管新生并初步探讨其机制,但并未深入研究这种促进作用的具体途径。这也是今后研究的方向和亟待解决的问题。
参考文献:
[1]何建成,王利.中医药对血管新生促进或抑制作用的研究进展[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2018,39(06):775-778.
[2]孟胜喜,霍清萍.中医药基于治疗性血管新生干预缺血性脑卒中研究进展[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17,24(09):132-136.
[3]刘磊,刘健,万磊,纵瑞凯,曹云祥.中医药对血管新生相关信号通路的影响[J].中国临床保健杂志,2016,19(03):315-319.
[4]吴钢,周华,吴伟.中医药影响血管新生的研究进展[J].新中医,2016,48(02):218-221.
[5]凌丽,方邦江.中医药治疗促进脑梗死后血管新生作用的研究进展[J].世界中医药,2015,10(03):452-456.
[6]贺延奇.中医药对冠心病治疗性血管新生研究[J].亚太传统医药,2014,10(04):85-86.
论文作者:郑玉秋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西部科技》2019年第2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1/27
标签:血管论文; 新生论文; 中医药论文; 内皮论文; 心肌论文; 作用论文; 细胞论文; 《中国西部科技》2019年第2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