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铁盾构隧道贯通测量误差控制研究论文_金静辉,刘希德

地铁盾构隧道贯通测量误差控制研究论文_金静辉,刘希德

中交隧道工程局第四工程有限公司 四川成都 610031

摘要:目前在我国地铁隧道施工中,最广泛使用的施工方法是“盾构技术”。在盾构机施工的过程中,工程测量的精度决定着施工的质量,将地铁盾构隧道贯通“测量误差”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保证工程施工顺利进行。本文就“地铁盾构隧道贯通测量误差”控制与实施进行分析,以供参考。

关键词:地铁;盾构隧道;测量误差

引言:在地铁工程建设施工中,比较常见的施工方法是盾构法施工,而为了保证盾构技术施工的精准性,就需要减少贯通误差,在测量时要具有较高的测量精度,为工程的质量得到保证。因此,本文对地“铁盾构隧道贯通测量”中的--误差控制与实施进行研究,其具有深远的意义——

一、隧道贯通测量误差的来源与控制

在实际的测量工作中,工程的质量的高低,是其贯通测量误差的大小直接决定着的,地铁测量工作的目的就是为了保证隧道的顺利贯通,因此,在地铁测量精度的设计过程中,我们的设计人员一定要科学合理的设定贯通误差。目前,地铁测量工程中的贯通测量误差,参考的是“新建铁路工程测量规范”,而且测量结果是依据实际施工情况精确计算后而得出的。

1、测量误差的的来源

盾构法隧道施工中,地面控制测量;竖井联系测量;地下控制测量和 各细部放样的误差积累,促使工作面的施工中线 不能理想衔接,产生的错开现象称为贯通误差。贯通误差在线路法线方向上、投影长度称为“横向贯通误差”;在线路中线方向上的投影长度为“纵向贯通误差”;在高程方向上的投影长度称为“高程贯通误差”。纵向贯通误差与工程质量无关,其主要影响隧道中线的长度。高程贯通误差 按现在的测量技术水平,很容易保证。实践证明、贯通测量的精度关键在于 ---满足横向贯通精度,而横向贯通误差的 主要来源于地上地下;控制网测量;和坚井联系测量,按 GB 50308 - 2008《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测量规范》要求,明暗挖隧道 和高架结构横向贯通测量中误差为 ± 50 mm;根据误差理论和 国内外地铁贯通测量经验,横向贯通误差的合理配赋为 地面控制测量中误差应在 ± 25 mm之内,联系测量中误差应 在 ± 20 mm 以 内,地 下控 制 测 量中误 差 应 在± 30 mm以内。同时、由于地面控制测量 和坚井联系测量一般 可布设成附合导线,由于导线 长度较短,采取一定的测量方法、很容易达到标准的要求;而地下导线测量 受隧道形状和空间条件限制,所以只能布设成支导线和闭合导线还有狭长的多环导线,并且一般边长比较短,以某市地铁 一号线工程的实施情况,边长平均约为 150 m左右,严重影响精度,因此,应根据横向贯通精度影响值,进行地下平面 控制测量设计、控制与实施。

在我们分析了 某市地铁一号线的施工情 况后,得出以下几个贯通 测量误差的主要原因:首先,地面控制网的点位测量 存在的误差。其次,盾构出洞处竖井联系测量误差。再者是,盾构进洞处洞口中心坐标测量 和地下导线测量误差。还有盾构姿态的 定位测量误差。

2、贯通测量误差的控制

在工程施工测量中,常因隧道比较长、和受测量偏差的影响,贯通测量误差的难度也相应的增大,不容易达到设定的目标、和国家要求的标准。因此 需要测量人员 在实际的测量过程中,严格控制近井导线测量,采用 多种手段 联 合 测 量 并互相校验,尽量保证联系测量的精准度,必要时采取一定的措施,比如将地下控制网设置成多边形或者是菱形的导线锁,在挖掘的不同阶段 加测陀螺定向边来 进行方向校核,从而使隧道贯通测量误差得到有效控制。当隧道 较短(L < 1 500 m)时,--可采用“单导线法“进行横向贯通误差的估算,当隧道 较长(L > 1 500 m)时,应采用”严密平差法“进行预算,其方法一般采用”坐标差权函数法“。同时距离长的大型隧道贯通工程,由于受测角和 误差累积的影响,常常无法保证贯通 允许偏差的 要求,地下 控制网的布设、应布设成多边形导线锁或菱形导线锁,而且应在多边形导线锁、或者菱形导线锁上、加测一些高精度的陀螺定向边的方法来提高测量精度。

二、贯通测量的实施研究

1、工程概况

某市地铁一号线的全程长将近3600米,现场情况属于单洞双线断面,施工条件不优,兼做盾构始发井的中间风井长度仅为118米,盾构始发端头最大埋深为26米。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贯通测量使用的仪器设备

A徕卡T30全站仪2台(0.5MM+1PPM +0.5“)

B ,LEICA DNA03水准仪 +0.3MM/KM

C,GYROMAT2000陀螺经纬仪一台< +3“

注:以上仪器检定合格并在有效期限内。

3、贯通测量的实施

开始联系测量:在隧道施工到了100-150米处、400-500米处、1500、2800、3000、3300米处在“同一基线边上”进行”一次联系测量”,共测量精密导线及水准六次,取”各次平均值”做为隧道施工及贯通的基线方向。

风井控制网测量:通过联系测量点 与地面控制网严密 确定风井内部控制网,并在每次联系测量后/ 更新坐 标及高程,据此对始 发 的 洞 口 进行精确放样。

4、区间盾构隧道控制测量

洞内导线-采用”主副导线环”的形式布设,由于实际上不会一次测完,所以每掘进一段距离后才可以新增设一个点,布设一个新点就需要一次新的测量,每掘进100到150米就要增设一个新点。通常每埋设一个新点后,都从导线的起点 开始全部重复测量,地下导线 在隧道开挖 至距离贯通面150-200米处分别 进行一次包括 联系测量在内的复测,隧道贯通前,对隧道内的控制点、进行一次检测,都是为了防止错误和提高导线的精度。

洞内高 程测量与洞内导线测量一样,为的是 -支水准线路,每掘进大约150米设置一个精密的 专用水准点,每新埋设一个 水准点后,都应从 洞外水准点开始、至新点重复往返观测。

5、地下陀螺定向

选择透视良好的两个地面首级卫星定位控制点作为校准方向,架设“陀螺经纬仪”,现场通过“四次寻北”,四测回测定并记录北偏值、陀螺方位值、在测定陀螺方位值同时照准定向点,按照四测回盘左盘右记录方向值。

通过GYROMAT2000高精度陀螺仪开展三次陀螺定向,第一次陀螺定向是盾构掘进至1800米处,定向边导线方位角与实测陀螺方位角较差为14度;第二次陀螺定向是掘进2800米处,它们的方位角较差仍是14度;掘进至3300米处第三次陀螺定向,它们的方向角差29度,通过对几次测量结果的分析,修正定向方位角,经测算减小误差约21.4厘米,贯通精度满足设计及规范要求,最终实现了盾构隧道顺利贯通,对后面的工作进行 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总结

通过此次对地铁线“贯通测量”的分析,得出以下结论,要保证隧道的顺利贯通,就要掌控测量的所有环节,它包括地面控制点稳定性和使用的测量仪器是否先进,还有采用测量方法科学合理等。如果距离较长的贯通隧道(L > 1.5 km)时,可采用“菱形导线锁”的导线网形式 进行布设,测角精度为 ± 1.8',采用 0.5'全自动测量仪,所有能观测的点全部观测边和角,同时在菱形导线锁的适当位置加测陀螺定向边,其测量成果满足贯通测量精度要求;对于小于 1.5 km的地铁贯通隧道,在其他测量条件一致的情况下,可不加测陀螺定向边,其测量成果可满足贯通测量精度要求;加测陀螺定向边的位置,应根据测站数和距离 进行分配,尽量选在短边和转折边过后 的直线段等导线网 最弱边的位置上,其测量成果精度可提高 一倍上下。在地铁隧道现场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量拉长导线边长,减少测站数,合理布设点位,提高贯通测量精度。采用“严密平差”程序估算横向 贯通中误差,比单导线法精度提高 百分之五十以上。还有就是加强现场的环境管控,做好通风除湿工作,协调好施工人员,给测量工作创造有利条件,使之顺利完成。

结束语

本文根据某市地铁一号线工程,分析了贯通测量的实施过程,对地铁隧道施工中的贯通测量误差来源与控制进行了分析,总结了几点贯通测量的心得,对于控制地铁隧道误差具有一定的意义。

参考资料:

[1] GB 50308 - 2008.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测量规范[S].

[2].刘鹏程,地铁盾构隧道贯通测量误差的控制与实施,2015.

[3] 张项铎,张正禄. 隧道工程测量[M]. 北京:测绘出版社,2003.

[5] 贾王军. 地铁贯通误差分配及地面测量误差控制研究

论文作者:金静辉,刘希德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2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9/10

标签:;  ;  ;  ;  ;  ;  ;  ;  

地铁盾构隧道贯通测量误差控制研究论文_金静辉,刘希德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