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层建筑地下室防水措施及关键施工技术研究论文_冯超军1,鲁水波2

高层建筑地下室防水措施及关键施工技术研究论文_冯超军1,鲁水波2

1杭州永仁建设有限公司 浙江杭州 310000;2杭州萧山第六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杭州萧山 311200

摘要:地下室混凝土工程的防水抗渗性能直接影响着地下室的正常使用,结构安全以及服务期限。本文以建筑防水的相关理论为依托,从原材料、防水工程设计及施工质量控制等多个方面,对地下室防水技术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改善混凝土的流动性和抗渗性能,加强施工全面质量管理能够保障地下室满足防水抗渗要求。

关键词:地下室防水;原材料;施工关键技

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城市建设不断的扩张,高层建筑成为了城市发展下的必然产物。高层建筑由于抗震、抗风、地基承载力和使用功能的要求,通常都设有地下室,层数越多,地下室越深。地下室绝大部分深埋地下,受地下水、季节性降雨及地表水渗入等因素的影响,地下室防水工程具有较强的系统性、复杂性。做好地下室防水施工过程的质量控制,是避免地下室渗漏,确保建筑结构安全和保障使用功能的重要环节。在建筑地下室混凝土工程中,防水防渗性能一直都是人们最为关注的热点,这不仅与地下室的正常使用息息相关,还会影响地下室结构的安全与使用寿命。

一、地下室漏水原因及分析

1.地下室渗漏水部位和形式

地下室漏水的表现形式主要有四种:涌水、渗漏、波动渗漏及构造性漏水。其中涌水的表现为漏水部位产生像泉水一样的涌出现象;渗漏则是结构混凝土表面或很多方面渗透出水渍;波动渗漏是受地表下的水压力的影响,水位高时会发生渗漏,水位低时渗漏则会消失;构造性漏水是由于选用的材料不当,或施工质量较低等原因,导致的后浇带、施工缝等发生的局部漏水。此外地下室管道周边也是发生渗漏概率较高的地方。

2.混凝土结构刚性自防水失效

地下室结构由于所处的环境和上部建筑不同,由此混凝土浇筑应根据地下室结构所面临的浸水环境,选择相应的混凝土材料,以保证混凝土的强度和密实性。但该技术在实际应用时还存在以下不足。①施工质量缺陷:如混凝土浇筑时振捣不实、施工出现停滞、施工缝处理不妥当、与旧混凝土接搓未按照施工缝作业等原因,从而导致混凝土局部松散,进而发生渗漏问题。②排水方案不合理:主要表现为地下水过早的进入混凝土结构,从而使得结构破坏。如:地下室施工过程中出现断电问题,则会影响排水设施施工,如果此时地下水降水深度不足,则地下水将会涌入尚未凝固的混凝土中,导致混凝土失效。

3.柔性防水层的破坏原因的分析

一方面是由于防水层材料选用不当所致,如材料质量不达标,施工厚度不足等;另一方面则是设计方面存在一定的问题,如地下室底板工程,如果采用点粘法或空铺法,则地下室垫层与柔性防水层将存在缝隙,无法密闭,从而为渗漏水提供了通路。此外外防外贴法施工法能较好地促进结构混凝土和柔性防水层的结合,但当地下室出现下沉或进行回填施工时,很容易造成保护层变形或断裂,从而破坏了防水层。

二、地下室防水施工关键技术研究

地下室防水施工在结合水文地质、地下管线等工程实际的基础上,既要坚持“放、排、堵”等施工理念,又要严格选材、科学设计、准确施工,这样才能保证地下室工程的防水抗渗能力。

1.防水材料控制

常用的防水材料有两种:防水卷材和防水涂料。目前防水卷材以改性沥青防水卷材应用最广,防水涂料多选用耐腐蚀、环保、可自动修复的。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但由于市场上材料生产商较多,产品质量参差不齐,因此在材料选用时,除了综合考虑生产能力、性价比及信誉等因素,还要加强防水材料监督与检测。①对比国内外设计理念,不断完善、更新工程建设标准,通过多角度分析,尽快促使防水工程质量满足标准化要求。②监理人员既要仔细校核混凝土的抗渗等级及施工配合比,又要实时跟进施工进度,不定期核实混凝土的性能,确保基层工作顺利完成。③一般来说,防水卷的中间部位更能反映材料性能,检测时要真实、客观,确保材料满足生产标准。并且为了确保材料功能的发挥,要对施工工序进行严格控制。

2.优化刚性防水混凝土质量

部分高层建筑地下室,受绿化、消防通道的影响,埋置深度较大,由此距离地下水更近,对混凝土的防水抗渗性能要求更高。在地下室内部结构中,往往对混凝土结构的厚度有着严格要求,较厚的混凝土结构有着较好的抗渗性、安全性。随着科技的进步,为了更好地提高混凝土抗渗性,减少能耗,还需要对刚性防水混凝土质量进行优化。其中保证原材料是确保工程质量的重点,具体措施为:正确选择水泥型号进行配置,根据水泥的物理化学特性,缩水性能等,为地下室结构选择合理的配置。

3.加强地下室结构防水设计

随着防水产品的多元化,给设计者也带来了新的挑战。设计师需要在充分了解建筑结构和防水的特点的前提下,进行分部设计,以此满足系统兼容性、规范化的要求,并最大限度地发挥防水材料的性能。主体结构方面,容易发生渗漏现象的部位主要是地下室底板和侧墙,相对而言,底板渗漏的维修资金和注意事项都较多,侧墙渗漏容易使内部装修损坏,因此设计时一方面要设计合适的保护层、底板厚度,提高结构的耐久性;另一方面要充分了解防水卷材的特性和适用范围,避免套用节点构造设计,确保节点的防水性能。

4.做好地下室细部防水抗渗设计

①施工缝受施工技术、施工组织等因素的影响,当混凝土浇筑无法整体连续完成时,需在合适的位置设置施工缝。常见的施工缝有两种:水平施工缝和垂直施工缝,在具体设计施工中,通常为平缝,但由于存在橡胶膨胀带易变形、对接处粘连不紧实等缺点,很容易发生地下水泄露,因此目前在其基础上设计出了企口缝、凸缝等新范式,设计原理都相似,只是结构不同,有效地提升了防水率。

②后浇带常用的后浇带有温度后浇带和沉降后浇带两种。前者能有效地降低裂缝概率;后者主要应用于沉降有差别、结构重量悬殊的情况,作业时间较长。但后浇带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如后浇带二次加固后,周边钢筋无法分割,容易积累污垢,进而造成地下水渗入。因此研究者设计出了跳仓法,该技术的原理是利用混凝土初凝时期内部的应力释放出“抗与放”的特性,通过对结构分割成许多小块,进行逐块施工,接缝处按照施工缝的需求处理。该技术不仅可以保证施工质量,降低温度对混凝土裂缝的影响,而且可以减少温度后浇带的设置。

③穿墙套管建筑设备大多安放在地下室内,因此地下室内部管线数量较多,并且为了保证管道畅通,大多地下室内外部管线是通过钢管套进行联结,然后预埋在混凝土中,并设置止水环。在这一过程需要注意的是,需要对止水环的厚度、高度等特性进行严格要求,对于空隙部位要选用恰当的材料进行堵漏密封。

结束语

综上所述,对于高层建筑的地下室防水工程来说,要保证防水工程质量,必须结合工程的具体情况,制定可行性、针对性、科学性的施工措施、方案,充分发挥施工项目部质量管理与控制作用,并保证所有材料的质量符合标准,施工工序、施工工艺符合规范要求。不仅如此,施工过程中还必须加强防水薄弱环节的质量控制和细部处理措施,全面保证工程施工质量,达到地下室防水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黄铁山.地下室防水工程渗漏问题产生原因以及防治对策[J].低碳世界,2017(1).

[2]张德江,徐海铭,陈云燕.建筑工程地下室防水技术要点分析[J].技术与市场,2016(11):55-56.

论文作者:冯超军1,鲁水波2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2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1/16

标签:;  ;  ;  ;  ;  ;  ;  ;  

高层建筑地下室防水措施及关键施工技术研究论文_冯超军1,鲁水波2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