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冶建设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广西柳州 545007
摘要:建筑植筋施工技术具备极强的抗震能力,对于建筑项目的平稳安全性来说具有很强的现实价值。本文主要针对二次结构墙体植筋施工技术的技术特点以及工艺流程予以进一步地阐述,希望能有效地推动该技术的普及应用。
关键词:植筋施工技术;二次结构;技术特点;具体流程;对策建议
1引言
在融水县扶贫协作返乡创业园项目工程中,为确保二次结构墙体与已浇筑的墙柱可靠连接,项目部最终采用“植筋法”进行作业。根据施工图纸有填充墙的墙、柱面沿高度方向植入拉结筋,砌体墙厚190、200的设2φ6@400,墙厚120的设1φ6@400。预留入墙长度不小于1000,末端应有90弯钩。对此,本文将就其工程二次结构墙体植筋施工技术予以详尽地阐述。
2二次结构墙体植筋施工技术特点
首先,工程人员采用“植筋法”进行填充墙拉结筋植入,拉结筋的位置要精准,由此有利于进行墙体砌筑。不允许工作人员将拉结筋预埋,也不可以提前在钢筋混凝土结构柱(墙)之上安置埋件。“植筋法”施工,工作人员能够根据砌块模数予以定位,和预埋方法相对比,其方法不要求进行模板钻孔穿筋,同时防止在混凝土施工期间,因为振捣等环节而引发预埋件方位不精准等问题。
其次,工程人员采用“植筋法”进行拉结,不需要为了专门找到焊接拉结筋的预埋件而去剔凿混凝土,这样一来就有效地确保了混凝土结构表层的外观质量和截面尺寸,实现安全文明施工的目的。
最后,和传统的技术相对比,其“植筋法”操作较为简单方便,拉结质量水平高,速度快。采取这样一种手段能够有效地简化施工流程,降低工人的劳动强度,同时对施工人员的操作技能水平要求不高,还可以高效地处理拉结筋和水平灰缝方位不一致的难题。
3工艺流程及施工操作要点
3.1工艺流程
定位—→钻孔—→清孔—→除锈—→配胶—→注胶—→植筋—→验收
3.2施工操作的注意要点
钢筋混凝土结构作业结束后,在填充墙砌体正式施工之前,相关的作业人员予以拉结筋施工。“植筋法”施工拉结筋的操作要点及注意事项阐述如下:
首先,定位。施工人员需要根据施工图纸和砌块模数,在填充墙与柱或墙相联结的结构表层确定拉结筋的实际方位,顺着高度方向予以弹线,先弹竖线,再弹横线,横竖线交叉的位置,也就是拉结筋的钻孔方位。
其次,钻孔。施工人员依照弹出的钻孔方位,使用冲击钻予以钻孔,根据既定的设计标准明确孔深以及孔径。如果设计没有给出标准,则要求孔深≥15d,孔径根据d+2~4mm确定。钻孔的过程中,施工人员一定要让冲击钻垂直于结构表层渐渐钻入,由此能够把控好钻孔的垂直度。孔深使用冲击钻上顶杆控制,结构面钻孔如下图1所示。
在实际施工的过程中,倘若钻孔的时候遇上柱(墙)主筋,施工人员需要将钻孔的方位移动到钢筋直径的方位以外,然后再次进行钻入,原本钻出的没有成型的废孔则运用1:1水泥砂浆予以填塞,在进行钢筋工程时,绑扎钢筋之前,如果箍筋(墙体水平筋)方位和拉接筋钻孔方位出现了重叠,就需要按照砌块模数适当地控制箍筋(墙体水平筋)的距离,尽可能与拉结筋位置错开;在钻孔的过程中,假如遇上主筋或混凝土墙体的竖向筋,就需要沿着灰缝适当地移动钻孔的方位以避开主筋(墙体竖向筋),废孔依然运用上述方法按予以处置。
第三,清孔。钻孔完成一个结构面之后,施工人员就能够施以清孔处理。清孔就是为了要迅速地吹净孔中的粉尘,运用专业的毛刷和吹风机搭配使用。清孔的时候需要采取“吹孔”法,也就是先吹清孔的粉尘,接着再运用毛刷清理孔壁,清刷的过程中,毛刷在孔中进行抽拉旋转,这样反复地进行,就能够将孔中的粉尘清理干净。通常而言,孔中如果潮湿就会对结构胶与混凝土的粘结带来负面的效应,使其不能获得既定的粘结强度,最终会降低拉结的质量水平,因此施工人员在清孔的过程中,要尽可能地不要用水进行冲刷。
第四,除锈。施工人员在处理锚固筋端部的时候,一定要采用钢丝刷予以除锈处理,除锈的长度需要超过锚固件的锚固长度。
第五,配胶。在正式配胶之前,施工人员需要提前开展植筋预备工作的核验,确保钻孔、清孔等工序已经完成,并经检验合格,同时,还需要做好隐蔽项目的验收记录工作。配胶的过程中,施工人员需要采取精准化的计量工具,比如说台秤等,同时计量器具要保持洁净,配制用完后清洁处理干净,根据所需用量抽取甲乙组分,使用100:2重量比予以搅拌,根据有关标准于半小时内用完,防止由于时间偏长粘胶变质而降低施工质量。
第六,注胶。依照产品说明书的方法执行,通常来说,液体状胶能够运手持式自动压力灌浆器来注胶。此时,施工人员需要拉动拉杆,把配好的植筋胶拌合物吸到内囊之中,在注胶过程中要着重排空钻孔中的空气,把注胶咀渐渐伸入到已经钻好的植筋孔中大致8厘米的地方,推动拉杆,由此让胶料能够慢慢地流入孔内,在推拉杆的同时还要往外拔灌浆器,直到灌浆器注胶咀抽离到距离孔口三分之一孔深(大致3厘米)的时候才能够暂停注胶活动。值得注意的是,在往孔中注胶的过程中一定要把控好所需注入量,不可以偏多,也不可以偏少。这是因为过多注入,拉结筋植入之后胶体就会不可避免地往外溢出,引发不必要的材料浪费以及污染问题;偏少就会造成孔中注胶不饱满,容易导致粘结强度不充分。一次配好的植筋胶拌合物在注胶结束后,施工人员需要采取丙酮将套筒、弹簧、拉杆进行清洗处理,由此更好地为将来所用。
第七,植筋。植筋活动需要在注胶结束后迅速进行。为了确保胶体饱满,在注胶结束之后,施工人员需要在加工完成的拉结筋植入端上醮一些胶液,渐渐地旋转嵌入植筋孔,同时适时地修正到指定方位。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要一边嵌入一边顺着一定方向旋转,由此才能够让植筋胶、拉结筋以及混凝土孔壁表层严密地粘结。拉结筋在植筋作业之前,相关的工作人员需要仔细地清理表层的附着物以及油污。拉结筋要嵌入孔道的最深位置,常温之下需要确保24小时都不要扰动,达到既定要求之后才能够进一步开展填充墙体砌筑环节。
第八,验收。根据植筋胶指定的说明书所阐述的产品凝胶时长以及固化时长标准,通常就是15分钟和1小时,待植筋正式就位后,凝胶之前就需要安排专门的人员在施工现场监督,避免出现碰撞和损坏拉结筋的现象。胶体全部固化之后才能够开展拉拔试验工作,此时运用非破坏性的检验手段,试验值到达既定标准后就可以卸荷。倘若设计没有特别的要求,施工人员就可以参考《混凝土结构后锚固技术规程》进行操作。植筋环节结束之后,工长就需要对全部的拉结筋予以核验,核验过关就可以相应地填写钢筋隐蔽验收记录单以及检验批验收记录单,接着再邀请质检人员予以进一步地核验,发现无误之后就交由现场监理工程师予以验收,最后签署意见。
4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二次结构墙体植筋技术应用的过程中,相关的工作人员务必严格控制原材料,忠实执行操作规程,切实做好技术交底,强化工程作业的监管工作,明晰有关施工主体的责任,提升施工人员的专业技能水平,从而保证工程进程的顺利推进和施工质量的有效控制。
参考文献:
[1]陈文波.浅谈建筑工程二次结构砌体施工技术与质量控制[J].科学与财富,2017(21):97-97.
[2]李振太.浅谈建筑填充墙砌体植筋施工技术[J].建材与装饰,2018(18):188-189.
[3]于明男.浅谈建筑填充墙砌体植筋施工技术[J].建材与装饰,2018,No.539(30):63.
论文作者:袁丰杰
论文发表刊物:《城镇建设》2019年第1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8/27
标签:钻孔论文; 植筋论文; 墙体论文; 施工人员论文; 结构论文; 方位论文; 过程中论文; 《城镇建设》2019年第1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