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与科技融合发展中的创新模式及革新进路
杨 毅1,陈秋宁2,张 琳3
(1.西南大学 重庆文化产业(西南大学)研究院,重庆 400715;2.武汉大学 国家文化发展研究院,湖北 武汉 430072;3.西南大学 文化部公共文化研究基地西南大学公共文化研究中心,重庆 400715)
摘 要: 跨界转型、产业融合时代背景下,文化与科技融合作为一种技术诱发型产业发展模式,具有促进文化业态衍生、产业价值链延伸、产业商业模式创新等重要意义,其实践路径表现为文化科技化与科技文化化。基于产业融合内涵与特征,从生产链协同规划维度分析生产融合、市场融合、资源融合与渠道融合4种典型的文化与科技融合创新模式及其促发机理,归纳出融合创新过程中强化可治理性、重视文化需求、增进制度保障等促进产业融合的关键举措。最后指出,在当前环境下,文化与科技融合模式的优化与革新亟需从政策规章、法律规制、产业结构及自主创新等方面切入,通过文化与科技协同发展实现。
关键词: 产业融合;文化产业;科技产业;创新模式;革新进路
0 引言
在跨界转型、产业融合的时代背景下,文化创意产业受到技术革新与制度驱动的全面诱发,以因应相关实体产业生产性服务需求。2017年文化部发布的《文化部“十三五”时期文化科技创新规划》要求加快构建文化科技创新体系,强调文化创意融入实体经济的深刻意义,实践路径具体表现为文化企业优化技艺、向价值链高端发展,文化产业与科技信息服务业融合以及文化科技创新综合载体建设,呈现出文化科技化与科技文化化两种融合趋势。一方面,文化企业不仅积极寻求与产业融合发展,更是致力于打造覆盖创研产销全业态的新型企业经营模式。2015年以影视传媒、数字出版等为代表的新兴文化产业上市公司年度研发支出总计约5 410亿元,同比增长16.72%。在此基础上,爱奇艺、优酷、腾讯等不惜重金投入人工智能(AI)技术应用研发,旨在实现内容创作、设备制造和研发投资三个环节在产业链上的完整。另一方面,科技企业善于把握机遇进入文化创意行业,进一步推动了产业协同发展。科技文化化是融合创新的一种普遍形式,以往掌握激光照排、电子设备技术的制造企业大多会进入出版、传媒、印刷等行业,而如今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为科技企业带来了新的发展契机。例如,阿里巴巴公司与云峰基金联合出资12.2亿美元收购优酷·土豆18.5%的股权,将其业务链延伸至影视、传媒等领域,而充分利用数据分析技术进行精准定位的影视文化生产活动,突显出市场机制下文化资本与科技资本的协同作用。
科技与文化相互融合、协同发展的趋势为相关企业指明了新时期的发展方向,宏观上已基本形成以个性定制、体验服务、智能应用为核心的产品市场,并不断向纵深发展[1]。但在这一过程中,仍旧存在因制度保障缺失、研发能力薄弱以及需求关注不足等原因导致的文化产业新兴业态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水平不高等问题。因此,本研究旨在进一步明晰文化与科技协同发展的实质内涵与具体模式。而厘清融合过程中存在的现实问题与阻滞因素,提出构建文化科技协同融合发展长效机制的具体策略,将对政府日后促进文化产业转型升级、拉动文化市场消费以及满足人民在文化领域日益增长的需求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49.《中观花蕾》等二十余种显、密宗经论合集一函,共196叶。外系布条上写:“014号,186页。”分述如下:
1 文化科技融合发展促发机理
20世纪70年代,产业融合问题逐渐受到重视。英国学者塞哈尔和意大利学者多西认为,产业融合起始于产业之间的技术关联,内涵在于某一种技术范式向不同产业扩散,促使这些产业出现技术创新,进而实现产业融合。从这一内涵对文化与科技产业融合的概念进行考量,即为“文化产业依托高科技产业的技术手段或产出成果,提升文化产业服务水平,催生新的文化产品甚至新的文化业态等一系列现象”(彭英柯,2013)。宏观上,企业战略与政府管制促发了文化与科技融合,在该现象产生过程中,要素层面、企业层面及产业层面的融合引发了文化生产方式变革(尹宏,2014),而这又进一步促进了整体现象的内部裂变,诸多活跃要素推动文化与科技融合模式分类的细化。学者阿方索与塞尔托瓦指出,文化与科技融合一般要经历技术融合、产品和业务融合、市场融合3个阶段。
实际上,文化与科技融合的实质更倾向于是“一种不同市场和产业进入壁垒的消除”(Bally,2005)。其中,市场、产业及行业对融合模式形成与革新的意义重大。从生产链协同规划角度看,一方面,传统制造业逐步向协同式的技术密集型、知识密集型产业转型,使得文化与科技的经济价值得到快速提升,相关行业越来越重视产业融合创新;另一方面,随着智能网络结构的发展及媒体平台技术融合,文化、科技市场结构性变化呈现出精简化、扁平化特征,而企业在寻求相应战略管理方式的过程中,以点带面地推动了融合模式不断革新。此外,文化与科技融合的具体实践路径也促进了融合模式的形成,过程涉及企业、产业及政府三方创新要素的结构性融入(尹宏,2014)、文化资源的合理配置(廖康,2012)及市场结构转变(王志刚,2012)等。
2.1.2 科室定期对患者和家属进行健康知识讲座,将膀胱化疗和造口护理知识及操作制作成电子信息教程,以幻灯片的形式让患者更直观的理解疾病相关知识和学会膀胱腹壁造口的护理,并解答家属和患者的疑问。
总体而言,文化生产与科技融合的要义在于,促进文化消费、辅助文化服务、完善文化生活、激发文化创意,带动传统制造业进一步向技术密集型、知识密集型转变,并为构建新的公众文化空间与文化生态奠定基础。
2 文化科技融合创新实践模式
文化产品与科技融合是指,将科技手段作为要素投入到产品创意与设计活动中,使文化产品更具科技特征或使传统制造更具文化内涵,从而催生具备全新文化生产力与文化创造力的产业发展模式。该模式以研发为重点,并作用于两类文化产业,即消费性文化服务与生产性文化服务。顾名思义,前者以消费需求为核心,旨在通过运用科技手段提高文化产品的内在品质与价值、优化文化产品研发技术、完善文化生产服务。例如,WoofbertVR基于360°全景技术推出Samsung Gear应用,通过对85家博物馆与画廊进行实景模拟,为用户提供低价、全面的艺术观赏体验,使受到时空限制的文化资源得以在世界范围内流动与共享,而信息行业与博物馆行业的协同融合也为传统博物馆管理者提供了全新的运营思路,从内部推进博物馆业集约化、专业化与分工化。
表1 文化科技融合的主要实践模式
2.1 生产融合模式
文化与科技融合这一带有“互联网+”与“文化+”思维的产业变革体现在基于“研发—生产—创新—营销”流程的产业链上,主要模式如表1所示。
相对地,生产性文化服务强调“文化”要素直接参与生产研发活动,标志着文化科技生产融合已从数字化技术研究转变为素材化、大数据化以及应用创新,并将利于赋予文化内涵的创新技术进一步应用于传统制造领域。例如,在全球数字化趋势下,基于算法、逻辑与密级数据实现的跨行业自动化文化产业与人工智能融合,通过与商业、金融业及文化娱乐等行业进行协作,丰富了传统人工智能产品的文化内涵,而其产生的新型产品通过重新服务于文化生产,推动了产业经济和商业形态变革。因此,该模式的价值体现为在传统行业内形成以云端为基础的新信息基础设施,以大数据为核心的新生产要素,以个性化、智能化为特征的新分工网络,在科技与文化双轮驱动下向高端综合产品、服务转变。
图9展示了在本文提出的移动节能策略下,UAV的移动与地面IoT(L=100)设备分簇的运动联合设计时,8个UAV在10个单位时间内的9次同步运动中所消耗的能量.各UAV的平均移动能耗仅为9kJ,且整体较为均衡,从而延长大规模移动异构物联网的生命周期.在UAV移动过程中,也存在移动耗能较大的情况,如第3个UAV的第2次移动,主要是由于地面IoT设备的分簇情况发生了较大的变化造成的.
发轫于服务业的文化与科技融合不仅预示了文化行业与科技行业协同发展的大趋势,也反映出当前文化产品创造、竞争及价值创造模式变化研究的热度与现实意义。但是,该领域研究极少对有关操作性、实施性、保障性等的具体问题进行探讨,导致模式分析不够清晰、革新举措过于泛化,整体呈现出偏重宏观叙述而轻微观操作之势。因此,亟需从文化与科技融合的促发机理入手,研究其融合模式及创新路径,为培育新型文化业态、促进文化产业转型提供更有力的理论依据。
2.2 市场融合模式
互联网技术与文化产业融合使得市场与产业边界模糊化,衍生和创造了全新行业,形成了新的市场边界,并以其竞争优势快速对现有行业进行重组,建立新兴经济市场。新兴经济市场从以下3个方面对文化市场产生优化作用:
文化市场与科技融合模式是指,运用科技手段影响文化产业的具体制造环节,进而形成新的文化科技产品市场,促进市场结构和产业结构转型。
由表可见:1) 整体来看,No3轴承受力最大,No5轴承受力最小;2) 软件计算结果与实测值相差很小,最大误差仅3.2%,表明程序采用的力学计算模型合理,计算结果可靠。
(1)法律上,应关注融合模式中的核心要素,即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和利用路径。总体来说,需建立以保护知识产权为核心、以保障产业协同融合进程推进和产品消费者权益为宗旨的法律体系。从产品开发角度看,应规范资源挖掘与利用手段,完善文化资源保护法制体系,推动新文化要素产权保护与转移的合法化;从市场营销角度看,应快速推进新兴业态规划、整合进程,并进一步将其纳入法律管理范畴,推动产业融合背景下的文化市场健康、有序发展;从成效监管角度看,应加大对新兴行业违法违规行为的惩处力度,以发挥产业融合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与发扬的促进作用,进而形成良好的市场和社会环境。
(2)以精品化、定制化代替大众化消费需求导向,促进利基市场和圈层经济开发。文化行业利基市场开发便利性提升,能够强化文化品牌、产学研模式的市场效用,并进一步促使文化市场与其它市场融合,最终推进经济循环与创新[2]。该过程立足于圈层经济,关注具有不同特征的消费群体的具体需求,将经济价值与文化价值作为市场的双重目标导向,旨在构建有序、融合、协同发展的文化市场。
(3)以扁平化组织结构替代纵向组织结构,推动文化企业组织结构升级。在市场融合模式下,工业经济时代以出版、影视为代表,具备层次分明的纵向组织结构的文化企业成为网络式价值创造的共同体,即“虚拟企业”。前端与即时更新的市场消费需求衔接,中端整合不断升级的市场化专业服务与创意设计要素,后台基于文化资源数字化技术进行数据挖掘,并建立服务于新兴市场的文化创意资源数据库。该过程强调文化市场与科技融合后的可治理性,而提高企业效率、调整市场结构是重要手段,有助于文化市场在充分竞争的同时,更易于对宏观资源进行优化配置。
2.3 资源融合模式
文化资源与科技融合模式是指,将文化资源与科技手段融合,以产生不同于单个文化产业或科技产业的新兴业态,并以此为基础,完善文化科技全业态生产链的一种融合发展模式。该模式顺应了《关于推动文化文物单位文化创意产品开发的若干意见》中提出的观点:“充分运用创意和科技手段,推动文化资源与现代生产生活相融合,达到文化价值和实用价值的有机统一”[3]。模式运行过程主要包含3个环节:
第一个环节,通过在原产业中引入技术手段,使金融、互联网等其它产业资源及文化资源产业化开发的衔接性、便利性得到极大强化,其中以民族文化为代表的文化历史资源在融合过程中利用最为广泛。例如,“印象系列”的实景演出正是以具备在地性的山水景色为舞台,以当地文化、民俗为主要内容,通过融合演艺界、商业界大师的创作理念,提升了文化产品的附加值,形成了跨界经营与深度融合的新型文化业态。
第二个环节,通过推动融合了文化资源与技术资源的新业态发展,提高文化资源利用效率,完善文化产业链。一方面,文化与科技融合激发了更多资源要素在全业态内的活跃度,而新兴业态的出现又进一步加速了多业态融合发展进程,使贯穿于传统出版与现代影视、手游、服装、动漫、品牌运营等的IP全业态开发得以实现。例如,数字出版企业亚马逊,基于其推出的Kindle电子书实体技术设备,促进了数字图书新形态的形成。该设备具备的自主阅读、功耗低、支持多平台运行等特点,驱动传统出版业转型升级,直接促进了文化产业业态多元化;另一方面,新业态的形成提高了知识产权在文化与科技产业融合中的地位,社会各界越发重视如民族文化艺术类风格独特、保护薄弱的资源,催生了依托于知识产权保护法的文化产权保护、开发与维权体系。例如,盛大游戏自主研发出电子数据保全服务平台,在利用文化资源开发网络游戏的过程中,启用实时保商务安全模型,对知识产权进行全面保护。
在白羽肉鸡养殖过程中,由于对肉种鸡相关传染性疾病检测不彻底,导致这些相关传染性疾病普遍存在肉种鸡群中。一些相关疾病可以传播给下一代,引起下一代隐形感染。
文化营销渠道与科技融合是指,利用科技手段完善文化产品营销的传播方式与平台构建,为精准化和定制化的文化服务创造条件,并进一步创新产业管理策略和通路的融合发展模式。该模式基于文创产品生产规模较小、受众针对性较强、销售方式分散以及流通成本较高等特殊属性,利用互联网、新媒体等技术,构建文化产业市场营销渠道,提高了消费网络子群间凝聚度和信息流通速度,为文化产品销售提供了便捷的展示场所与销售场所。
2.4 渠道融合模式
第三个环节,在资源融合全业态发展过程中,依托宏观政策进一步推动资源融合模式演进,形成全业态链下产业、行业、企业的激励、监管与协作体系。例如,以文化、科技、企业三方为主体,推进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企业兼并重组,促进文化资源和科技资源合理流动与优化配置,最终建成“文化技术孵化-文化技术激励-文化技术共享”的文化技术融合发展新生态。
首先,运用大数据技术对产品开发与生产相关数据进行挖掘和分析,确定受众特征并快速传递信息,达到精准决策的价值效果。以韩国MBC为例,该公司运用数据分析手段对观众喜好进行详细的事前调查和研究,在周末播出最受欢迎、最精彩的节目;在编排节目时,根据观众需求确定电视剧首播和重播时间。一般而言,首播电视剧占频道全部电视节目的60%以上,重播剧所占比例在40%以下,精准的市场策略与分析方法使韩国电视产业风靡世界。在信息有效传播的基础上使销售平台精简化、扁平化,促使消费者与商家无缝对接,进而形成文化产品“销售—宣传—反馈”三方闭环,创造了具备B2C模式便捷、实时特征的条件,促使以限量、直销、快速为特点的消费互动行为出现。如以售卖书籍为主的知识型自媒体平台“逻辑思维”,通过微信平台招募会员,仅6小时收入人民币160万元,说明文化产品需求正在从大规模、批量式向大规模、个性化转变,供给渠道逐步向基于技术分析、借助移动终端的定制化文化信息传播平台转型。再如互联网技术公司网易开发的原创作品发布平台Lofter,主打原创和创意文化产品,其串联设计与销售环节的模式得到受众的喜爱。总体来说,这一模式于依托信息传递通路构建与销售平台打造,促进文化产业市场信息共享与传播,并进一步推动产业管理、决策和规划的高效实现。
3 文化科技融合模式革新进路
3.1 宏观层面:政策支持与法律保障
文化产业与科技产业协同发展是国家文化治理的善治模式,有助于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国家文化软实力提升及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优化文化科技融合模式,首先需要从宏观上给予其制度保障和政策扶持,具体表现为法律建设强化、制度设计深化与市场引导细化。
(1)以新型产品淘汰传统产品,调整需求结构,带动文化消费迭代升级。例如,随着VR技术在游戏市场应用日益广泛,玩家从原始的人机互动需求向更优良的感官体验转变,暴风科技研发的第一代VR暴风魔镜,发布一年出货量超50万个,印证了游戏市场结构在潜移默化中发生改变。这一过程也需强调对新兴业态的管理,尤其是在“IP”被赋予“具备文化特征的潜在财产”内涵的背景下,更应通过实时监控、版权协调以及内容审查等方式,预防业态创新模式治理失范。
(2)政策上,应立足于文化产业供给侧改革。一方面,促进文化资源与新兴数字技术在商业、社会领域的实践与共享,革新文化科技融合模式下的产业发展导向,通过制度积极推动文化生产、文化传播、文化技术化、文化应用体系建设,从金融政策、制度创新、标准制定等方面培育或搭建良好、健康的发展平台;另一方面,积极引导社会力量进入市场研发、销售等领域,整合文化和科技相关的规划及资源,加快培育产权、版权、技术、信息等文化生产要素市场,加大政府对基础性、战略性、前沿性科学研究和文化科技共性技术研究的支持力度,完善文化资源数字化生产供给机制,建立“文化生产-文化消费-文化效益”紧密衔接的数字化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3.2 中观层面:效率提升与合作协同
文化与科技融合模式革新的关键在于,构建有秩序、有活力的行业环境,提高产业附加值和创意生态性。而这需要相关主体积极探索资源集聚、多方合作的发展模式,促成多元社会场域资源优势协同与集成,进而实现文化生产、技术进步、产业转型对接与耦合,形成三位一体的发展模式。
(1)着眼于产学研协同发展和创新合作。产学研协同创新是指产、学、研各方为实现各自的价值目标和利益追求,基于一定组织形式的协同创新模式[4]。这一合作形式有利于促进资源集聚效应的发挥,促使多行业、多业态、多资源、多要素联合并相互作用,完善与优化现有融合模式,提高融合协作效率及价值。举例而言,盛大网络与上海戏剧学院签订了战略合作备忘录,旨在充分发挥各自优势,使艺术创作与文化市场进一步对接,以产学研合作的方式实现文化产业在全产业链发展壮大。
(2)文化科技融合模式强调信息互联互通,而具备高度个性化的文创产品必须极力避免产业融合过程中可能产生的同质化现象。在良性竞争的前提下,通过加强行业内企业间的信息共享、资源互补及协同合作,促进新业态向新产业转型。例如,卓望网络公司与咪咕文化公司合作,基于“支撑+合作”的新型协同关系,在平台开发、系统运维、业务运营、营销支撑、渠道拓展、安全服务、广告等领域共同探索、开发,旨在为双方业务发展提供更明确的方向与更有效的增长点,以更好地满足市场需求。
由于社会、环境等多方面因素的共同影响,使得我国女性生育年龄不断推迟,卵巢储备功能低下不孕症患者呈逐年增加趋势,尽管临床上针对患者采取了一系列应对方法提高临床妊娠率,但临床结局并不尽如人意[7-9]。卵巢储备功能低下不孕症患者诱发排卵困难,临床流产率高且妊娠率低,是目前临床上治疗不孕症的难点和热点[10-11]。
3.3 微观层面:强化创新与四维共力
文化科技融合模式的革新与其主体息息相关,主体的创新能力、协同效果以及发展导向关系到融合模式的转型与升级。
(1)产品层面,企业应加大研发投入,强化自主创新能力。文化科技融合模式创新的根源在于产权与创造力,新兴业态产业化的核心也在于创新。对于资金管理,企业应平衡管理费用与研发费用,将重点放在产品设计、技术研发,控制企业内部管理费用的过渡消耗;对于组织管理,企业应积极推动组织结构向精简化、扁平化转变。
(2)业态层面,企业一方面应推动新业态多元化、多样化;另一方面,应促进资源在业态中的良性与高效整合。企业应融合在地文化资源、文化元素,推动传统文化与科技协同发展。例如,动漫产业基地、动漫创意城、动漫主题公园等场域,应积极探索游戏、服装、玩具、食品、文具用品、装饰品等衍生品创新设计[5],以推动文化与科技融合。
1—8月累计,全国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43228亿元,同比增长31.5%;全国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40320亿元,同比增长33.2%。
尽管大多数法国农民仍在很大程度上忽视或抵制生态植物,但他们现在已有了表示支持的迹象。2018年7月,40多个农民组织发布了一份“解决方案合同”,其中包括实现具体减排目标的承诺。瑟罗因说,这些承诺代表了重要的转折点,表明这些农业组织对农药使用禁令不再持抵制态度。“这表示农民开始放弃抵制姿态,代之以积极主动的态度。”他说。特里登认为这是走出的积极进取的一步,“我们确实看到了人们在心态上的转变。”
(3)市场层面,企业应完善内部管理,把握文化市场运行规律。对外顺应产业融合趋势,对内进一步完善企业管理决策能力,注重承担企业的社会责任及打造新产品品牌。
尽管在高标准农田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但许多地方也积累了不少成功经验,有必要进一步沟通交流,相互借鉴。
(4)消费层面,文化企业应擅于运用科技手段挖掘消费者的实际需求与潜在需求,强化数字化时代文化消费具有的高度针对性、定制化特点。
故此,文化与科技融合模式革新应从宏观、中观和微观3个层次入手,通过强化政策支撑、把握行业规律、重视企业变革,推动产品生产、形态形成、市场营销和文化消费4个环节协同发展,进而实现持续深入创新。
4 讨论与展望
文化与科技融合是一个双向互动的过程,文化赋予科技制造以文化灵韵,科技促使文化更具技术优势,两者的融合具体体现在生产、市场、资源与营销渠道等多个典型领域的创新优化,实现了文化与科技资源整合的协同增值。但是,在文化与科技走向深度融合的同时,科技的可复制性与变化性和文化的创意性与价值性的冲突会越来越激烈,尤其是目前对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的开发应用如果缺乏有效的控制,这将导致了融合过程面临着文化创意减弱、价值导向功能缺失的巨大风险,未来更需要将国家宏观层面的规范监管、中观层面的行业组织转型合作与微观层面的技术开发控制和多元创新有效结合起来。为此,也应该加紧文化科技融合的产业布局和业态创新,推动文化科技化、科技文化化双向融合在产品、业务与市场等诸多环节的应用,为文化产业科技创新、发展动力升级提供实践支撑。
参考文献:
[1] 王志刚.推进文化科技创新,加强文化与科技融合[J].求是,2012(2)2:54-56.
[2] 邱婷,黄勇,张华.文化与科技融合的实现路径[J].企业经济,2014(5):148-151.
[3] 文化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国家文物局:关于推动文化文物单位文化创意产品开发的若干意见[EB/OL].http://www.mofcom.gov.cn/article/b/g/201607/20160701 358831.shtml.2016.
[4] 王章豹,韩依洲,洪天求.产学研协同创新组织模式及其优劣势分析[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5,32(2):24-29.
[5] 崔木花.文化与科技融合:内涵、机理、模式及路径探讨[J].科学管理研究,2015(1):36-39.
[6] 李凤亮,宗祖盼.文化与科技融合创新:模式与类型[J].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1):34-42.
[7] 王志东.新常态下我国文化与科技融合发展的战略对策[J].东岳论丛,2016,37(5):31-39.
[8] 李国东,傅才武.推进文化与科技深度融合是突破文化发展困局的基本政策路径[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3):46-54.
[9] 陈颖.文化创意产业化融合的路径、障碍与对策[J].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8,35(2):48-52.
[10] 林秀琴,管宁.福建文化科技融合发展的成就、局限与对策思考[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8(9):177-184.
Innovation Mode and Innovation Approach in the Integration of Culture and Technology
Yang Yi1,Chen Qiuning2,Zhang Lin3
(1.Chongqing Institute of Cultural Industry (Southwest University), Southwest University, Chongqing 400715,China;2.National Institute of Cultural Development, Wuhan University, Wuhan 430072,China;3.Ministry of Culture Public Culture Research Center of Southwest University,Southwest University,Chongqing 400715,China)
Abstract :The background of Trans-boundary transformation and industrial convergence, the integration of cultural and technological as a technology development model induced development industry, with the promotion of cultural industries, derivatives industry value chain extension and business model innovation.The two practical approaches to the integration of culture and technology are “technicalization of culture” and “culture realization of technology”.This paper analyzes four typical modes of integration of culture and technology:production integration, market integration, resource integration and channel integration,and sums up the key measures in the process of industrial integration innovation.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development of cultural and scientific integration needs to be supported and promoted from the aspects of policies and regulations, legal regulation, industrial structure and independent innovation.
Key Words :Industrial Convergence;Culture Industry;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dustry;Innovation Paths; Innovation Approach
DOI :10.6049/kjjbydc.2017090007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 (OSID):
中图分类号: F091.35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1-7348(2019)13-0076-05
收稿日期: 2017-11-03
基金项目: 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基金项目(18YJA760071);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重大培育项目(SWU1809023);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创新团队项目(SWU190910)
作者简介: 杨毅(1977-),男,湖北武汉人,博士,西南大学重庆文化产业(西南大学)研究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文化治理与区域发展;陈秋宁(1995-),女,河北秦皇岛人,武汉大学国家文化发展研究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文化发展与政府经济;张琳(1982-),女,吉林吉林人,博士,西南大学文化部公共文化研究基地西南大学公共文化研究中心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文化治理与区域发展。
(责任编辑:林思睿)
标签:产业融合论文; 文化产业论文; 科技产业论文; 创新模式论文; 革新进路论文; 西南大学重庆文化产业(西南大学)研究院论文; 武汉大学国家文化发展研究院论文; 西南大学文化部公共文化研究基地西南大学公共文化研究中心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