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广州市第十六中学 胡维正 510080
摘要:元认知作为高中数学课程学习过程当中,教师应当着重培养学生的一种学科能力。本篇文章主要对元认知概念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探究了元认知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关键词:高中数学;元认知;教学方法
引言
伴随社会的不断发展,社会对于高学历人才的需求量也在不断增加,这就在无形之中增加了高中学生升学压力。数学作为高中阶段的重要课程,其与高中学生最终高考成绩及其未来发展产生直接联系。因此,如何提升高中生学习能力,最终提升其成绩,是每一个高中数学教师必须关注的问题。
一、数学元认知概念
元认知的概念作为对认知过程的行为进行调控的理论基础,也就是说,元认知指的是认知活动本身。元认知与人们的生活存在着密切联系.例如,部分高中学生在进行课程学习活动的过程中,会认为自身学习方法有所欠缺,需要对其进行优化以及完善,其就属于元认知活动类型。学生在学习相关科目的过程当中,不仅仅要关注问题解决,还应当充分把握学习任务、模式以及过程、方法等,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反思。
数学元认知作为元认知相关理论当中的重要性因素,同时作为元认知体系中的有机组成,数学元认知同元认知体系存在很多方面的共性,如学习方法、兴趣以及过程等方面的认知。然而数学元认知又存在其特殊性,如学生对于自身学科结果和学术学习策略等方面的认知,上述属性与数学学科特点产生直接联系。当前而言,理论界对于数学元认知的阐述存在一定程度上的差异性,但是其核心思想是相同的:在数学学科学习过程当中,认知主体在相关学科观念的基础上,主动协调认知活动
二、高中数学元认知现状
目前,我国对于数学元认知方面的研究已经经历了长期的过程,并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广大高中的数学课堂教学质量。但在教学实践当中,仍然存在诸多问题有待改善,最终让数学教学质量无法得到保障,同时挫伤了高中学生数学学科学习积极性。下述情况是高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重视起来的。
第一,教师在组织高中数学概念课堂教学时,通常未能注重给学生讲解相关理论、概念原理方面的内容,而是采用直接灌输的方式让学生进行知识学习,并且要求学生采用死记硬背的方式进行记忆,部分教师甚至会在课堂上给学生提供一些固定时间,让学生进行概念的记忆;与此同时,很多高中数学教师在完成了理论知识讲解以后,就引导学生进行习题练习,通过题海战术这种方式让学生复习与巩固数学知识。上述教学过程就会让学生无法深入理解有关数学理论,其数学思维也很难得到发展,无法真正把握数学定理内容,难以收获理想成绩。
第二,很多高中数学教师在组织课堂例题教学时,几乎都是采用历届数学教案,或者是在此基础上进行简单修改,就去组织教学活动。只有少数教师在此基础上进行优化、创新以及完善;与此同时,教师在选择课堂例题的过程中表现出来了一定随意性,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显得非常被动,只能一味接受教师所讲解的知识内容,未能进行自我思考与探究。从而学生认知能力很难得到发展,一节课下来,很多学生对于所学内容以及学习过程、方法等都是不太清楚的。因此学生在进行解题的过程中,就非常容易出现解题思路模板化的情况。
第三,高中数学教师在组织课堂小结环节时,很多时候都是让学生自己进行小结,而缺少了对于学生的科学引导,这也会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显得较为被动,最终就让学生无法认识到课堂小结环节的重要性。如果将课堂小结环节科学组织起来,不但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帮助学生更好巩固相关知识内容,而且还能够让学生在进行知识总结过程中,对自身存在的问题进行挖掘,并在此基础上产生更多新想法。
三、元认知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教师在组织高中数学课程教学活动过程中,要想让学生的元认知能力得到提升,就应当着重将其学习积极情绪调动起来,在这个过程中搭建学生自学能力。下文就相关内容,进行了详细阐述。
(一)转变数学教育观
理论作为实践的指导,先进的数学教育观作为推动数学教师更好组织教学活动的前提条件,同时作为让学生数学元认知能力得以发展的重要因素。课堂教学作为高中教师组织数学教育活动的主要途径,数学教师在组织高中数学课程教学的过程中,应将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体现出来, 引导其积极参与到学习活动与知识探究过程中来,将其主观能动性调动起来,这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推动学生数学元认知能力的形成。要想让学生学习好数学课程,教师不仅要进行创新教育,培养学生的创造力,而且还要将学生内在心理过程关注起来,不能够单纯注重其外在表现。
数学教师在组织教学实践活动的过程当中,在转变自身教学观念的同时,还应当将科学的途径运用起来,在无形之中去作用于学生,转变学生自己的数学学习观念,从而将其学习积极性调动起来,为学生的数学元认知能力的提升提供前提条件,最终发展学生学科能力。
(二)培养学生的自我意识
在高中数学课程教学活动当中,培养学生数学学习的自我意识,也就是让学生更好认识进行学科学习活动中的力量。自我意识作为更好进行学习活动的基础所在,而学生的数学自我意识作为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引导,是让学生数学元认知能力得以发展的重要因素。
数学教师应当科学利用教学中的各个环节,积极发展学生的自我意识。在某种意义而言,学生的自我意识与元认知有着相同的特征存在,教师在组织数学课程教学活动时,可以将下述教学方法科学运用起来,以让其自我意识得到增强。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例如,教师应当注重更多地对学生进行鼓励,将丰富多彩的数学课外活动组织起来,在尊重学生人格,保护学生自尊心的基础上,将心理学技巧利用起来,让学生能够对自身短处进行明确;引导学生正确看待自我,并审视自己的行为,进行科学的自我评价,以不断激励以及完善自身;与此同时,教师还应当尽量避免挫伤学生的自尊心,避免学生产生过度的自卑感。
(三)落实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
数学元认知知识主要涉及到数学思想与方法,其同时作为数学元认知能力的重要基础,只有学生的数学元认知知识得以丰富,学生数学元认知能力才能够在此基础上得以提升。另外,高中数学课程教学当中数学思想、方法作为其中的关键性因素,在基本数学思想的轨迹上,高中阶段数学课程教学活动才得以开展起来。数学思想、方法与数学知识不是完全对等的,在教材当中,数学基础知识主要是对知识间的纵向联系进行了体现,数学思想与方法主要是对数学知识间的横向联系进行了体现,通常在基础知识之中隐匿,需要大家进行探究以及提炼。
在高中数学课程教学活动实施过程中,数学教师可以在教案当中涉及到数学思想、方法等方面内容,让学生从数学思想方法角度入手,去更好进行数学知识学习,充分关注教学过程,再在转化、变换、综合以及归纳、概括的过程当中,教授学生数学思想方法。教师在教授学生宏观型的数学思想方法的过程中,应当对其思想实质进行充分把握,对其重要性进行把握;在高中阶段数学课程学习过程当中,教师应当注重引导学生将逻辑推理形式科学运用起来,在不断扩大应用范围。在组织数学思想方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教师还应当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性,数学思想方法教学应必须与知识教学以及学生的学习实际相契合,其同时作为一个长期的过程,不能够操之过急,应当着重对学生不同阶段的具体教学内容进行把握,并在教学活动当中有意识地反复教授学生相同的数学思想、方法,以在潜移默化之中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思想与方法。在高中数学课程教学当中,解题教学作为其中的关键性内容,数学教师可在这个过程当中,对解题的指导思想进行挖掘,并引导学生进行知识归纳总结,对其中的规律进行分析,在较高层次上凸显数学思想、方法的重要性,让学生认识其本质。
(四)提升学生数学思维能力
高中学生学科思维能力与其学习质量与能力产生直接联系。让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得到发展,能够有效帮助学生更好认识数学认知活动的过程以及经验、结果和中心思想等等,最终作用于学生数学元认知能力的发展。
1、提高学生思维水平,帮助学生掌握数学策略,并明确其适用范围。数学思维有着明显的抽象性以及逻辑性、科学性的特征。形象思维以及灵感思维等是与之相对应的思维类型。在实际过程当中,学生会在无形之中将上述策略运用起来,进行问题解决,而教师在教学活动当中,还应当引导学生对思维策略的具体作用进行把握。
2、让学生看见思维过程。教师应当在组织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和学生共同去认识问题、分析问题、探究问题、引入辅助问题,最终进行问题解决.总之,教师应当让学生看见解题的整合思维过程。在长期的过程当中,学生才会选择科学的策略,去有效调整自身的学习方法,并正确认识自我。
与此同时,教师还应当将学生的思维过程充分关注起来,充分把握学生所得到的具体解法以及解答过程,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直接展现自己在解题过程当中的思维过程,而不是单纯评价学生学习情况的正确与否,教师应从他们在阐述自身思维的过程当中,去获得相应的信息,从而在此基础上给学生示范更好的解决问题的方式,进一步完善学生知识学习方法与认知技能,最终提升学生的思维水平,将最佳解题策略运用起来,以提升解题的效率与质量,将学生思维能力、创造能力、解题能力进行同步提升。
(五)培养学生数学能力
在高中数学课程学习过程当中,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作为学生学科能力的最高层次,只有让其学生数学学科水平得以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方面才能够得到更大程度上的提升,并丰富学生元认知知识,逐步提升其数学元认知能力。
在发展学生数学学科学习能力的过程中,教师应当引导学生在进行正式学习以前,在具体学习内容的基础上,去明确学习目标及思维方法,再将分析、观察以及比较等各种方法科学运用起来,去进行知识推理与探究;在学习过程中及时分析自身所存在的问题,并在这些问题的基础上进行自我分析与调控;在完成学习活动的过程中,再具体学习结果的基础上,去审视自我,对自身学习情况进行判断。
结束语
总而言之,数学课程作为高中阶段的重要学科,其不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学生今后的学习以及发展。更为重要的是,教师在组织教学活动时,还应当引导学生养成自主探究与思考的良好习惯,并提升学生学科素养,所以,教师应当着重提升学生高中数学元认知能力,使我们的教学效果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参考文献:
[1]刘鑫.基于元认知的高中数学理解性教学对策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8(35):44+48. [2]冯欢. 化归思想在高中函数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湖南理工学院,2018. [3]程阳. 城乡结合部高中数学学困生转化对策研究[D].鲁东大学,2018. [4]任莹. 高中数学建模教学的研究与实践[D].辽宁师范大学,2018. [5]周晓琳. 克服数学畏难情绪的对策研究[D].苏州大学,2017. [6]高思. 高一学生函数反思性学习的研究与策略[D].湖南师范大学,2017.
[7]刘晓旭. 高中学生数学学习适应性的调查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17. [8]汪菲. 高中生数学思维障碍调查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6.
论文作者:胡维正
论文发表刊物:《创新人才教育》2019年第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7/19
标签:数学论文; 学生论文; 教师论文; 元认知论文; 过程论文; 高中数学论文; 过程中论文; 《创新人才教育》2019年第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