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宏[1]1999年在《等离子体填充大功率微波器件及其相关问题的理论研究》文中指出近年来,一系列的实验研究表明,在高功率微波器件中填充等离子体可以大大增强其电子束与波的互作用效率,提高功率输出的水平;理论研究进而表明等离子体的参与有以下几个突出优点:1.由于等离子体电荷中和效应可以使器件在高于真空电流极限下工作,进而有更高的输出功率;2.辅助电子束聚焦而降低对磁场的要求,进而降低器件的体积、重量和成本;3.新的等离子体-电子束-波互作用机理,使器件达到很高的效率;4.输出频率连续可调。本文主要围绕等离子体填充大功率微波器件—波纹波导和自由电子激光器,及其相关问题进行了一些研究和探讨,主要工作如下: 1.详细综述了相对论电子束在等离子体中传输过程中所发生的一些效应,如 离子通道的形成、电荷和电流中和效应、以及电子束的箍缩传输等; 2.建立了磁化等离子体填充波纹波导的线性理论,推导了其色散方程,从该 方程出发可以方便地得到未磁化及磁场无穷大时等离子体填充和冷腔波纹 波导中的结果;另外,还对考虑离子通道的情形作了讨论; 3.研究了离子通道自由电子激光器,并提出了一种普遍适合、易于推导的离 子通道自由电子激光器的线性理论,并研究了静磁泵离子通道自由电子激 光器在喇曼区和高增益康普顿区的最大增长率及其效率。另外,利用该结 果可以方便地推导静磁泵加轴向引导磁场和电磁波泵离子通道自由电子激 光器的线性理论; 4.研究综述了各类激光-等离子体加速器的特性及其发展状况,介绍了等离 子体波的产生、电子的俘获和加速等概念,并对其应用前景作了讨论。
江莉军[2]2003年在《等离子体填充的耦合腔行波管的大信号特性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近年来,国内外许多研究表明,在微波器件中填充背景等离子体后,其性能将得到改善。在同样的输入条件下,带宽、互作用效率、功率和增益都有显著增加。本论文对等离子体—腔混合模耦合腔行波管的注波互作用大信号特性进行了讨论。一、研究了等离子体—腔混合模的形成以及“冷”带宽和“热”带宽的展宽效应。当填充的等离子体密度到一定值后,腔模和TG模式发生部分重叠时,两者相互耦合,即形成所谓的等离子体—腔混合模式,此时原来独立的腔模模式和TG模式不再独立。工作在混合模式下,其冷带宽大大增宽。且可以调整某一电子注参量,使其空间电荷波的曲线与某一混合模式的相切部分变大,而不仅仅是相交于一点,因而大大改善了其“热”带宽效应。同时,工作于混合模式时,其耦合阻抗比真空时提高了近5倍,因此在填充等离子体后,耦合腔链的慢波特性得到了显著的改善。二、推导了大信号理论的自洽方程组。包括考虑了相对论条件下的电子运动方程和反向辐射影响下的线路方程,以及高频电子流n次谐波的复振幅方程,并进行了归一化。此方程组即研究注波互作用大信号特性的基础方程组。三、用分离变量法推导了空间电荷场的电位方程,并借鉴田炳耕荷电圆盘模型求解出空间电荷场。由于等离子体的各向异性的性质,它满足普遍的静电位方程,文中给出了此普遍静电位方程的详细解法。研究发现电子通道填充背景等离子体,其空间电荷场与真空中的有本质差别。真空中的空间电荷场呈指数衰减趋势,而填充背景等离子体的空间电荷场为振荡形式且向远处传播。此即为填充背景等离子体的空间电荷场对互作用影响与真空背景时不同的原因所在。四、采用四阶 Runge-Kutta算法,用VC++编程实现了其大信号特性的仿真。在填充等离子体后效率达到40%以上,比真空中耦合腔行波管的效率有很大的提高。同时比较分析了是否考虑空间电荷场时其效率、功率和增益的变化,发现考虑了空间电荷场时效率增加,而且饱和长度也缩短。而在真空中,考虑空间电荷场比不考虑空间电荷场时的饱和位置推后,效<WP=6>率等参量饱和值降低。两个现象正好相反,是一个本质差别。最后分析了输入功率和填充不同密度背景等离子体时对其注波互作用大信号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输入功率对输出功率的影响不大。而等离子体密度增加则效率增加,但到一定值后,再继续增加密度,输出效率反而降低。这是因为随着增加,混合模G1和G2重叠的频率范围逐渐加大,稳定工作区变窄。在输入频率不变的情况下,远离了最佳注波同步条件,因而效率反而降低。
李伟[3]2001年在《磁化等离子体填充相对论微波器件的理论和实验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本文从导师的“磁化等离子体波导中电磁波传播理论”出发,较全面地从理论和实验上研究了在有限磁场作用下等离子体填充光滑圆柱波导和波纹波导中电磁波的传播特性。 为了使微波器件有更大的功率输出和更高的互作用效率,近年来,人们在这一领域已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工作,使在相对论微波脉冲器件中,输出功率已达到吉瓦(GW)量级,而连续工作的输出功率可达兆瓦(MW)量级。而要进一步的提高输出功率和互作用效率却面临一些基本的限制,其中一个主要的限制是来自空间电荷影响,因在真空中电子的相互排斥使电子注有一电流密度极限,这将影响注—波互作用,并降低了微波器件的性能。最近的一系列的实验研究表明,在大功率微波器件中填充等离子体可以大大增强其电子束与波的互作用效率,提高功率输出的水平;理论研究进而表明等离子体的参与有以下几个突出的优点:1.由于等离子体电荷中和效应可以使器件在高于真空电流极限下工作,进而有更高的输出功率;2.辅助电子束聚集而降低对磁场的要求,进而降低器件的体积、重量和成本;3.新的等离子体—电子束—波互作用机理,使器件达到很高的效率;4.输出频率连续可调,拓宽了频带宽度。 本文主要围绕等离子体填充大功率微波器件—光滑圆柱波导和波纹波导,以及相关问题进行了一些研究和探讨,主要工作如下: 1.详细讨论了相对论电子束在等离子体中传输过程中所发生的一些效应,如离子通道的形成、电荷和电流中和效应、以及电子束的箍缩传输等; 2.根据导师的磁化等离子体波导中电磁波传播理论,推导出了有限磁场作用下等离子体填充的光滑波导和波纹波导的色散方程,计算了各参数(如磁场强度,环形等离子体的厚度、密度,电子注的位置等)对色散曲线、增益的影响。 3.推导出了功率流密度的表达式,并进行了功率流密度、相速、耦合阻抗等的计算。 4.在考虑离子通道和有限磁场的作用下得出了更普遍的、更接近真实情况的光 ABSTRACT 滑波导和波纹波导的色散方程。5.还研究了中央有介质棒的光滑波导的电磁波传播特性,并进行了相关的计 算。6.参加了PASOTRON的部分实验,从中受益匪浅。
郝保良[4]2005年在《二维金属光子带隙结构及磁化运动等离子体电磁特性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本论文的主要内容包括二维斜方格金属光子带隙结构和磁化运动等离子体色散特性的研究,其目的是为开发高频率、高功率、高效率的新结构、新机理微波器件奠定基础。 新概念的光子带隙微波器件,借鉴光子晶体中“禁带”效应这一优秀思想,周期排列介质柱或金属柱形成光子带隙谐振腔(或波导)取代传统的圆柱腔结构,称为光子带隙微波电真空器件。这种优秀的模式选择结构成功地工作于单模状态,具有结构尺寸大、功率容量大、输入耦合器简单及腔体易于加工等优点,因而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本文基于实空间传输矩阵理论,详细研究了非正交坐标系下二维斜方格金属光子带隙结构,给出了计算TE模、TM模完全带隙结构的一般公式,并分析了填充系数、任意斜角及金属柱横截面对带隙结构的影响。计算结果在退化为正方格情况下时,与其他方法的计算结果取得很好的一致。第四章中给出了实空间传输矩阵法的详细推导过程,并详细计算了正方格、三角格及任意斜坐标的二维金属光子带隙结构,通过选取不同柱截面、周期斜角及填充系数获得全局带隙,对设计各种类型光子带隙微波器件具有实际的指导意义。 另一类新聚焦机理的微波器件是利用相对论电子束的离子聚焦辐射方式产生电磁辐射,当相对论电子束入射等离子体空间,在一定条件下利用通道中离子空间电荷场对相对论电子束的聚焦方式,使系统能够产生高于背景等离子体频率的辐射频率,利用离子-束聚焦方式代替磁场聚焦,减轻了整管的重量,
徐伟[5]2006年在《X波段等离子体滤波器理论研究及其实现》文中研究表明滤波器是无线电技术中许多设计问题的中心,现代通讯技术的发展对滤波器提出了许多新的、特殊要求,如低耦合宽带滤波、快速可调及大功率容量等。与此同时,等离子体微波器件以其体积小、重量轻、电磁可调、隐身,功率容量高等优点成为研究的热点。文章在明晰了等离子体填充波导模式传播理论的基础上,对电磁波的激励耦合方式展开研究,并对电磁波以轴向和侧向两种耦合方式进行了比较。指明了等离子填充波导侧面激励方式与传统波导侧面激励方式的不同,通过采用在贴近波导端面处侧向耦合,由同轴线内导体和波导端面激励起电场的方法,成功激励起传输模式,并通过数值仿真得到了验证。本文以等离子体色散关系为基础,对波在非磁化等离子体及由此而引起的介电常数呈余弦分布的不均匀媒质中的传播机制进行了研究分析,设计出一款全新的X波段带通滤波器。进一步,通过调整等离子体频率,实现了对滤波器中心频率及带宽的调节,由此证明了等离子滤波器具备中心频率电调节的可能。X波段等离子体可调滤波器的初步实现为新型微波滤波器的设计提供了理论和技术参考。
马锐[6]2013年在《等离子体填充微波器件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扩展互作用振荡器(EIO)是一种重要且应用广泛的微波辐射源。同时,近年来的研究则发现,在微波器件中填充等离子体则能有效的提升器件的性能,如增大输出功率,提高互作用效率,增加工作带宽等。本论文设计了工作在Ka波段的扩展互作用振荡器,通过研究等离子体的相关电磁理论,模拟了低密度等离子体填充扩展互作用振荡器对其性能的影响。主要工作内容包括:1.研究了等离子体的极化特性,及电磁波在等离子体中的传播特性等电磁理论,得出通过将等离子体等效为各项异性的介质,以简化等离子体填充微波器件时的复杂电磁特性,方便建模仿真2.通过CST软件计算了扩展互作用振荡器各结构参数对其色散特性和耦合阻抗的影响,设计了工作在Ka波段的矩形扩展互作用振荡器,并进行了大量PIC模拟,在工作电压为9.7Kv,电流为0.3A时获得了274W的功率和34.2GHz的频率输出。3.通过建立等效模型,计算了加载不同等离子体密度时对扩展互作用振荡器色散特性的影响,可知通过填充低密度等离子体可以提高器件的2π工作点,由此提出通过等离子体密度和工作电压的共同调节,以提高扩展互作用振荡器的工作带宽的方法。4.对低密度等离子体填充扩展互作用振荡器进行了PIC模拟,计算了不同等离子体密度时扩展互作用振荡器的输出特性,实现了34.2GHz~38GHz的带宽调谐。
孙成刚[7]2004年在《磁化等离子体加载相对论行波管三维非线性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行波管是一种高增益、宽频带、高效率、大功率的微波功率放大器件,广泛应用于通信、雷达、电子对抗等现代军事电子装备中。近年来,国内外许多研究表明,在微波器件中填充背景等离子体后,其性能将得到改善。在同样的输入条件下,带宽、互作用效率、功率和增益都有显著增加。 本论文对工作于盘荷波导等离子体-腔混合模的注波互作用三维大信号特性进行了讨论。主要工作和创新之处在于:一、盘荷波导的传统研究忽略了混合模,而实际上混合模对行波管的互作用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考虑混合模式,采用严格的场论分析方法推导普遍的盘荷波导的色散方程和耦合阻抗的表达式二、从麦克斯韦方程和流体理论出发,推导了填充磁化等离子体慢波结构的基本方程。在大磁场情况下,首次对磁化等离子体加载盘荷波导的色散特性和耦合阻抗作了研究,结果表明填充等离子体使色散曲线上移,耦合阻抗增加。等离子体填充产生出模式谱非常丰富的周期性低频等离子体模式(TG模式)。当等离子体密度增加到一定程度后,未加载等离子体的TM01模的频率范围和TG01模的频率范围相近,两个模式互相耦合产生出新的混合模G1,G2三、用模式函数及其正交性的理论,建立了磁化等离子体填充相对论行波管中电磁行波与电子注非线性互作用的自洽工作方程组,包括:激发方程、运动方程、能量转化方程、相位演化方程等。此方程组即研究注波互作用非线性特性的基础方程组。四、用分离变量法推导了磁化等离子体填充盘荷波导的空间电荷场的静电位方程,并借鉴田炳耕有限尺寸宏粒子模型求解出空间电荷场。由于等离子体各向异性的性质,它满足普遍的静电位方程,文中给出了此普遍静电位方程的详细解法。研究发现电子通道填充背景等离子体,其空间电荷场与真空中有本质差别。真空中的空间电荷场呈指数衰减趋势,而填充背景等离子体的空间电荷场具有相反的结果。五、采用四阶Runge-Kutta算法,用VC++编程实现了其大信号特性的仿真。在填充等离子体后效率达到了40%以上,比真空中盘荷波导的效率有很大的提高。同时比较分析了是否考虑空间电荷场时其效率、功率和增益的变化,发现考虑了空间电荷场时效率增加,而且饱和长度也缩短。而在真空中,考虑空间电荷场比不考虑空间电荷场时饱和位置推后,效率等参量饱和值降低。两个现<WP=7>象正好相反,是一个本质差别。最后分析了输入功率和填充不同密度背景等离子体时对其注波互作用大信号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输入功率对输出功率影响不大。而等离子体密度增加则效率增加,但到一定值后,再继续增加密度,输出效率反而降低。这是因为随着等离子体频率增加,混合模G1和G2稳定工作区变窄,相速变化较大。在输入频率不变的情况下,远离了最佳注波同步条件,因而效率反而降低。
谢鸿全[8]2002年在《等离子体填充相对论行波管的基础理论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相对论行波管是近二十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重要的高功率微波器件,它利用电子注中的慢空间电荷波与结构波发生同步互作用来实现高频信号放大。由于其强功率、宽频带的特点,人们主要将它用于等离子体受控核聚变的回旋谐振加热、驱动相控阵雷达和高能电子加速器的波源,在军事和民用上都有着重要的应用前景。近年来研究发现,当在微波器件中填充了等离子体以后,器件的输出功率和互作用效率得到显著提高,同时等离子体还可改善电子注的传输质量,甚至取消笨重的外加磁场。莫斯科电子工程研究所、美国休斯实验室和马里兰大学在这方面均有报道,开始都主要集中在相对论返波振荡器上,随后对填充等离子体的相对论行波管的研究也日渐增多,我国电子科技大学高能电子学研究所也正在积极地开展该领域的各项研究工作。本文主要围绕等离子体填充大功率微波器件----波纹波导和螺旋线,以及相关问题进行了一些研究和探讨,主要工作如下:1.从等离子体的流体模型和麦克斯韦方程组出发,借助弗洛奎定理,利用场匹配法,推导了在强引导磁场下,等离子体完全填充的波纹波导慢波结构被一有限厚度的环型相对论电子注所激励的色散方程,通过数值计算,本文首次详细地分析了等离子体填充相对论行波管的色散特性,讨论了等离子体的密度、电子注的电压、电流及电子注在慢波结构中的不同位置对行波管的增益、带宽和中心频率的影响。2.本文创新性地建立了等离子体部分填充螺旋线慢波结构的线性理论,数值计算了在不同的等离子体填充密度与填充半径条件下,螺旋线的色散特性、耦合阻抗和行波管的小信号增益。研究发现,在螺旋线中填充了等离子体以后,形成了一种新的混合模式,螺旋线的色散特性与耦合阻抗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行波管的增益得到显著提高。3.通过对等离子体辅助行波放大器基本结构的研究,较系统地分析了该装置各部分器件的原理、特性、功能以及与相关器件的比较。4.利用等离子体的流体模型和场匹配法,创新性地建立了在无引导磁场下,具有离子通道的等离子体辅助行波放大器的线性理论,通过数值计算,分析了波纹波导的各项几何参数如波导平均半径、波纹深度、波纹周期等对等离子体辅助行波放大器高频结构的色散特性和小信号增益的影响,为慢波结构的设计奠定了理论基础。5.通过对等离子体填充光滑圆柱波导和波纹波导的理论分析,在国内首<WP=8>先讨论了在等离子体均匀填充和无限薄等离子体环形填充两种不同的情况下,等离子低频模式的色散特性,并进行了相应的比较。研究发现,在无限薄环形等离子体填充的周期性波纹波导中,等离子体低频模式满足弗洛奎定理,其频率不再受到等离子体频率的限制
张勇[9]2003年在《盘荷波导、脊加载盘荷波导和螺旋带慢波系统特性研究》文中指出现代电子战、超宽频带高功率相控阵雷达、强力干扰机、微波定向能武器等的快速发展对高功率微波源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行波管以其高功率、宽频带、高增益和可多模工作的特性,在当今微波频率的功率放大器中占有重要地位。在行波管中,慢波系统是进行注波互作用实现能量交换的核心部件,其性能优劣直接决定了行波管整体的性能。本论文用理论分析,数值软件模拟以及实验研究等不同的方法对行波管的慢波系统(以螺旋线为例)和相对论行波管的慢波系统(以盘荷波导为例)的高频特性作了全面的分析。另外提出了一种新型脊加载盘荷波导结构,分析了等离子体加载对盘荷波导慢波结构性能的影响,本文的冷特性研究结果可直接用于大信号研究,对相对论行波管的大信号特性进行了简要的分析,对盘荷波导的色散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本文对行波管/相对论行波管慢波结构作了具有一定创新意义的理论分析及数值模拟,对于行波管和相对论行波管慢波结构的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本论文的主要工作和创新之处:对盘荷波导的传统研究忽略了混合模,而实际上混合模对行波管的互作用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考虑混合模式,采用严格的场论分析方法推导普遍的盘荷波导的色散方程和耦合阻抗的表达式,在此基础上设计了实用的盘荷波导慢波结构,应用于相对论行波管中。从麦克斯韦方程和流体理论出发,推导了填充磁化等离子体慢波结构的基本方程。在大磁场情况下,首次对等离子体加载盘荷波导的色散特性和耦合阻抗作了研究,结果表明填充等离子体使色散曲线上移,耦合阻抗提高。等离子体填充产生出模式谱非常丰富的周期性低频等离子体模式(TG模式)。当等离子体密度增加到一定程度后,未加载等离子体的TM01模的频率范围和TG01模的频率范围相近,两个模式互相耦合产生出新的混合模G1,G2。<WP=10>发展了用傅立叶级数展开慢波结构边界函数求解周期加载波导结构的方法,使其不但可以计算轴向具有周期性的结构,也能计算角向具有周期性的结构。推导了通用性的色散方程,能对轴向和角向都具有周期性的波导结构求解。提出了一种新型脊加载盘荷波导,对它的色散特性和耦合阻抗都进行了分析。在盘上加脊可以改善盘荷波导的带宽,有望在相对论行波管中得到应用。首次考虑螺旋线厚度,翼片加载所引起的角向空间谐波,建立了有限厚度翼片加载螺旋线慢波结构的模型,计算了两种不同结构的色散特性,耦合阻抗和衰减常数。首次通过理论分析的方法得到加载翼片有最佳中心夹角θ存在,使相速最低。考虑螺旋带厚度,对介质分层,取不同的径向相位常数,建立了螺旋带简单翼片模型。得到了翼片加载螺旋带慢波结构的色散特性、耦合阻抗和衰减常数,其计算结果与测量值吻合的很好。计算结果表明考虑螺旋带径向厚度可以极大的改善色散特性的计算精度。分别采用电磁仿真软件MAFIA和HFSS对本文所研究的三种不同类型的慢波结构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并与解析结果和有关实验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表明,MAFIA和HFSS两种软件尽管基础理论不同,但都可以对行波管慢波结构本征值问题进行较为准确的求解。从模式展开理论出发,建立了相对论行波管的非线性互作用自洽工作方程组。应用该自洽工作方程组对X波段相对论行波管的注波互作用进行了分析。设计了一种窄带和一种宽带盘荷波导慢波结构,制作了冷测模型,对模型用谐振法进行了冷测实验。实验结果表明:实验结果和理论值吻合得很好,验证了理论分析的可靠性。
王涂根[10]2007年在《W-Cu三层梯度热沉材料的制备和性能研究》文中提出W-Cu复合材料在大功率器件中被视为一种良好的热沉材料,但随着微波器件不断小型化、高度集成、高功率的发展而产生的高发热率,现有的均质W-Cu复合材料很难满足电子基板散热性能方面的要求。W-Cu梯度功能材料被认为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方法。本文致力于研究结合机械合金化和粉末冶金技术制备高性能W-Cu梯度热沉材料的可行性。采用Kerner混合法则计算W-Cu功能梯度材料各层的物性参数,参照功能梯度材料成分分布的幂函数:f_(cu)=(z/t_(FGM))~p,设计了封装层、过渡层和传热层成分分别为W-20Cu、W-35Cu和W-50Cu的三层W-Cu梯度功能材料。利用机械合金化技术制备了W-20Cu、W-35Cu和W-50Cu三个成分的纳米晶复合粉,采用XRD、SEM、TEM等手段对复合粉进行了表征,并研究了W、Cu合金化过程。结果表明,W-20Cu、W-35Cu复合粉经过高能球磨,Cu固溶进W晶格中,完全形成W(Cu)固溶体;W-50Cu复合粉经过高能球磨,形成W(Cu)和Cu(W)双向固溶体。W、Cu的合金化主要是依靠高能球磨过程中产生的大量纳米晶界和高密度的缺陷(位错、层错等)促使W、Cu之间的固溶。W-Cu复合粉的晶粒尺寸随着球磨时间的延长而减小,球磨一定时间后,晶粒尺寸趋于稳定。球磨20h后,W-20Cu、W-35Cu和W-50Cu复合粉的W(Cu)晶粒尺寸分别为6.6nm、6.5nm和8.0nm。为了获得最佳球磨时间,本文还研究了W、Cu球磨时间对W-Cu复合材料组织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球磨时间的延长,W-Cu烧结体的组织越来越均匀,钨晶粒越来越小,Cu相分布也越来越均匀。W-Cu烧结体密度、收缩率、硬度、抗弯强度随球磨时间的延长而增大,球磨20h的W-Cu复合粉烧结体热导率达到峰值,继续球磨,热导率减小。综合考虑所有研究结果,认为20h是本实验制备W-Cu纳米晶复合粉的最佳球磨时间。将经过20h高能球磨所制备的W-20Cu、W-35Cu和W-50Cu纳米晶复合粉分层叠压后,在不同温度下烧结制备出W-20Cu/W-35Cu/W-50Cu三层梯度热沉材料,研究了其烧结工艺,研究了其显微组织和重要的物理力学性能。结果表明,1200℃烧结体具有较为理想的显微组织和较好的物理、力学性能。此时,Cu形成了连续的网络结构,分布在W骨架周围,缺陷也比较少,晶粒尺寸细小。断面上成分呈梯度分布,并通过高温下元素的扩散,实现了界面成分和组织的连续变化,进一步缓和了热应力。1200℃烧结体各梯度层相对密度达到95%以上。1200℃烧结体的硬度、表观抗弯强度达到最大,这是由于材料致密度较高的缘故。1200℃烧结体的表观热导率为151.4 w·m~(-1)k~(-1),封装层和传热层的热导率分别为127.6 w·m~(-1)k~(-1)和212 w·m~(-1)k~(-1)。在800℃温差条件下,对1200℃烧结试样分别作抗热震和耐热疲劳实验。热震实验后,FGM界面处没有发现裂纹和开裂现象,表现出良好的抗热震性能。FGM经受住了83次热循环冲击后,W-20Cu和W-35Cu界面处出现裂缝,但并未失稳断裂,表明材料具有良好的抗热冲击性能和热应力缓和性能。
参考文献:
[1]. 等离子体填充大功率微波器件及其相关问题的理论研究[D]. 高宏. 电子科技大学. 1999
[2]. 等离子体填充的耦合腔行波管的大信号特性研究[D]. 江莉军. 电子科技大学. 2003
[3]. 磁化等离子体填充相对论微波器件的理论和实验研究[D]. 李伟. 电子科技大学. 2001
[4]. 二维金属光子带隙结构及磁化运动等离子体电磁特性的研究[D]. 郝保良. 四川大学. 2005
[5]. X波段等离子体滤波器理论研究及其实现[D]. 徐伟. 上海交通大学. 2006
[6]. 等离子体填充微波器件研究[D]. 马锐. 电子科技大学. 2013
[7]. 磁化等离子体加载相对论行波管三维非线性研究[D]. 孙成刚. 电子科技大学. 2004
[8]. 等离子体填充相对论行波管的基础理论研究[D]. 谢鸿全. 电子科技大学. 2002
[9]. 盘荷波导、脊加载盘荷波导和螺旋带慢波系统特性研究[D]. 张勇. 电子科技大学. 2003
[10]. W-Cu三层梯度热沉材料的制备和性能研究[D]. 王涂根. 合肥工业大学. 2007
标签:无线电电子学论文; 色散系数论文; 微波辐射论文; 磁化强度论文; 空间分析论文; 功率密度论文; 微波加热论文; 耦合系数论文; 电荷密度论文; 波导论文; 物理论文; 电子束论文; 色散论文; 等离子体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