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岁幼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实践路径分析与探究论文

3-6岁幼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实践路径分析与探究论文

3-6岁幼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实践路径分析与探究

梅华清

(暨南大学幼儿园 广东 广州 510632)

摘 要: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应当从娃娃抓起,本文将在阐明幼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重要作用的基础上,结合具体实例,对3-6岁幼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实践路径进行简要分析研究。

关键词: 3-6岁幼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实践路径

本文研究3-6岁幼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实践路径,目的在于帮助人们认清幼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对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形成正确认知的同时,为相关研究人员提供必要理论参考,并为广大幼儿教师高效落实幼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工作给予相应的实践指导与帮助。

1.2 研究方法 手术麻醉生效后,使用染料示踪剂亚甲蓝(江苏济川有限公司)定位前哨淋巴结。取亚甲蓝0.5~1 ml在乳晕周围皮内/皮下或活检后的腺体残腔壁周围皮内/皮下注射,沿蓝染淋巴管探寻蓝染淋巴结,若术中触及其它肿大或质硬可疑受侵淋巴结,一并切除送检,此研究中送检淋巴结任意一枚阳性皆视为SLN有转移。

一、幼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作用

历经数千年发展积累形成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其形式内容丰富多样,包括各种民风民俗、传统工艺以及民间游戏等等,涉及众多教育资源,因此具有极高的教育价值。将其渗透至幼儿教育尤其是文化教育中,一方面有利于幼儿深入学习、了解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从小培育幼儿形成较高民族精神,帮助其树立正确的思想价值观,并学会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自身言行举止进行规范和约束。另一方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集聚了本民族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集中展示了中华民族历史发展风貌[1]。在当前互联网时代下,各种思想文化相互交集汇聚,由于幼儿本身年龄较小,认知水平较低、心智尚未完全发育成熟,因此极易受到社会不良风气以及不良思想文化的干扰影响。因此对3-6岁幼儿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可以在有效帮助其增强民族自信与文化自信的同时,学会正确抵御外来不良文化,并主动加入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队伍中。

德国足球长期居于世界领先地位,不仅与德国足球的技战术水平有关,也与德国长期注重青少年校园足球运动的开展相关。德国足协采用了学校、俱乐部、地方足协三方合作的模式来开展青少年足球运动。德国足协一共建立了 380 多个校园足球基地。为了提高实际成效,德国足协并非采取均等资助的方式,而是对德国东北部地区的部分学校给予重点资助。足协与学校密切协作,制定特别的选拔制度,对青少年的运动技术水平和竞赛潜能进行科学、动态的测量评定。同时,对不同年龄、学段的青少年学习均有相应的标准要求。完善的政策制度保证了青少年足球人才培养的科学与合理。这些政策经验对我国校园足球政策的完善有积极的启示价值。

二、3-6岁幼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实践路径

(一)灵活运用各种经典文本

中华民族在漫长的发展历程中,先后出现了众多蕴含丰富人生哲理与优秀文化精髓的文化经典作品,其作为国人的宝贵精神食粮,对3-6岁幼儿也具有较高的启蒙作用和教育意义。但考虑到3-6岁幼儿认知水平、理解能力相对有限,因此在对其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实践时,教师应当充分结合幼儿特点,主动了解其实际情况与文化需求,围绕幼儿的兴趣爱好选择与之相适宜的经典文本[2]。例如在日常的教育教学中,幼儿教师可以选择我国经典幼童启蒙读物如《三字经》、《弟子规》等,通过运用多媒体等现代教育工具,利用生动形象、直观立体的动画视频,将文本内容动态展示在幼儿面前。在有效吸引幼儿注意力、激发幼儿学习兴趣的同时,也可以帮助其快速了解经典文本内容,深入体会其中蕴含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譬如针对《弟子规》中的“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内容,教师可以借助相应的图片、影像视频等,在帮助幼儿了解其基本含义的基础上,积极鼓励幼儿分享自己与父母在日常生活中的小事。使得幼儿能够从自身实际出发,将《弟子规》中对儿童言行举止的规范与约束落实到实践中,由此形成良好生活习惯。

(二)开展多样文化游戏活动

根据《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的相关规定,可知在幼儿教育中,教师应当以激发幼儿学习兴趣为主,通过积极开展各种游戏活动的方式,鼓励幼儿在亲自参与游戏活动的过程中完成实践学习。因此在幼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实践中,教师同样需要立足幼儿实际,结合具体传统文化内容,设计开展多样的游戏实践活动。例如在即将到来的中秋节,教师一方面可以通过运用各种现代教育工具,并利用互联网等搜集整理与中秋节有关的教育资源,利用图文介绍、影音视频等方式向幼儿讲解中秋节的来历、中秋节的习俗等传统文化知识内容,使得幼儿能够对中秋节形成初步认知。另一方面,教师可以对园内现有各项优势资源进行优化整合,组织幼儿合理选用其预先准备好的区域活动游戏材料,如橡皮泥、模具、画笔等,鼓励幼儿充分发挥自身的想象力与创造力,利用手边的游戏材料自行设计制作创意月饼。并最后对幼儿制作完成的月饼进行集中展示,进而使得幼儿可以在亲自动手操作的过程中,进一步感受中秋节的传统文化习俗,同时达到提高幼儿实践操作能力,发散幼儿思维的目的。

(三)引导幼儿关注民间文化

凝结着我国先人智慧的各种传统工艺、手工技艺等同样也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在幼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实践当中,教师也需要对该部分文化内容进行灵活运用。有意识地引导幼儿关注本土文化、民间文化,进而在有效拉近幼儿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间距离的同时,可以逐步引导其参与到优秀传统文化的弘扬与传承中[3]。例如教师积极将本地优秀的剪纸工艺、制瓷工艺等融入到幼儿教育中,通过组织幼儿亲自前往当地民俗文化博物馆进行参观游览,同时鼓励幼儿主动搜集整理与之相关的活动材料。结合所学传统文化知识内容,在教师的指导下开展剪纸、绘画等各种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主题的幼儿实践活动,使得幼儿能够深化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知与理解。

综上所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于培养幼儿形成正确行为习惯、树立积极思想价值观等具有积极意义。教师应当主动立足幼儿实际,通过合理选择与之相适宜的经典文本,并积极组织幼儿开展多种多样的、富含众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元素的实践活动,从而使得幼儿能够在亲身体验中充分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强大魅力。

参考文献:

[1]张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促进幼儿发展的实践研究[J].新课程(上),2017(7):33.

[2]刘佳.幼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实践途径[J].课程教育研究,2017(9):41.

[3]张爱莲,项洁云.幼儿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实践路径[J].教育参考,2016(2):29-30.

标签:;  ;  ;  ;  

3-6岁幼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实践路径分析与探究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