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谐社会视域下科学全民健身服务体系的构建
□ 唐雪姣(湖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 湖南 长沙 410081)
摘要: 本课题以和谐社会与全民健身及其相关系统的协调与共享作为研究基础,以全民健身与和谐社会的发展为研究核心,以社区体育、乡镇体育和学校体育为主要研究方向,构建一个适应我国和谐社会发展要求的全民健身运动发展框架,立足点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背景下”,着眼点是用和谐社会的理论挖掘全民健身运动的多元化功能,充分发挥全民健身运动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促进我国和谐社会的构建与全民健身运动的协调发展。
关键词: 和谐社会 全民健身 服务体系
前言
全民健身是社会文明进步的反映,是人们追求健康长寿,提高生活质量的需求,更是全人类社会发展的共同需要,可见全民健身与整个社会发展有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服务人民生活,需要构建和谐社会,需要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和谐社会宏伟目标将指导全民健身的发展。全民健身运动的开展在思想与实践上应该实现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要求服务。构建和谐社会如何为全民健身运动开展打基础,如何为建设小康社会服务;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如何为和谐社会的构建发挥积极作用,如何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服务,这是一个非常具有实质意义的研究课题,也是要研究解决的一个基础性问题。
首先我们必须明确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长期的历史任务。所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伟大实践所取得的理论成果,无疑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宝库;实施开展全民健身活动是一项系统工程,准确把握全民健身运动发展的历程、特征和内在规律,指导全民健身活动在现代社会的发展方向,服务于和谐社会的构建和小康社会的建设,服务于人民生活的需要,丰富社会主义以人为本的本质论,为我国群众体育的全面发展提供理论指导,有着重大的理论意义。其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开展全民健身活动融合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实践中。因此本课题的研究有助于在实践中正确把握和推进改革、发展,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社会和谐,服务社会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开展全民健身活动,是我们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必然要求。花更大气力妥善协调各方面的利益关系,正确处理各种社会矛盾,大力促进社会和谐,不断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既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也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重要前提。发挥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将我国建成和谐稳定的社会,不断提高全民族人民的体质,这就是中国为世界做出的最大贡献。因此,本课题的研究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的主旋律与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和谐社会的宏观社会的发展趋势,以及市场经济体制下我国全民健身改革面临的挑战,对我国全民健身改革的现实表征与存在的困惑进行深入研究剖析,进一步明确我们的指导思想。因为体育思想是观察、研究、改革体育这一社会现象根本的方法和依据,对我国全民健身的审思,离开对我国社会发展命脉的理性认识,是很难把握全民健身的精神意蕴及其发展方向的。21世纪国际经济领域、科技领域的竞争日益激烈,国民素质将成为新世纪各国实力角逐的关键所在。而高科技的不断创新在推动社会进步的同时也产生了负面效应,人们的健康状况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为了建成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更具活力、更加开放的经济体系的战略部署,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开展全民健身活动,是时代的呼唤,是符合人民的切身利益,是实现社会和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因素之一。
1、全民健身体系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1.1、全民健身服务体系建设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既是重大战略目标又是综合实施进程。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体育肩负着重大责任。体育不仅是一种狭隘的身体活动,更是一种科学的教育手段、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一种推动社会文明进步的有效载体。体育公共服务能拉动经济增长,促进社会文化繁荣,提升社会成员整体素质,培养公开、公平、公正理念,改善人民精神风貌,增强社会凝聚力,因此,体育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对于推动社会主义社会和谐大发展有着独特的优势,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应有之义。
何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于这一问题,虽然理论界进行过深入的探讨,但目前尚未形成统一而权威的界定。通过梳理十二大以来中共党的历次代表大会的文献以及国内学者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内涵的诠释,可以发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涵是随着当代中国具体实践的深入与发展而不断丰富和完善的。
1.2、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
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人类自我意识的逐步觉醒,人类对体育的认识与需要也发生了变化。体育作为一种社会文化,是随着生产力发展水平而不断提高其地位的,对提升身心健康水平和提高适应能力的追求,迫使人们对体育功能的认识更加深刻,人类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重视体育,需要体育。生产力的高度发展和社会迅速进步,为人们从事体育健身活动创造了更完备的条件,包括余暇时间增多,物质技术条件的改善等。现代人在满足自己基本的生活需求后越来越多的开始考虑如何提高自己的生活质量,对体育有了广泛需求,体育成为人们生活的必需内容之一。但是,怎样充分发挥推进全民健身对社会稳定、对和谐社会的构建,以及对人的社会化等的功能和作用,是需要我们努力探索的;如何深刻认识构建和谐社会对开展全民健身的要求和社会和谐对推进全民健身的作用,同样是值得我们认真研究的。和谐的社会因全民健身活动的开展而繁荣,全民健身活动因和谐的社会而丰富。
2、和谐社会构建的理论思考
2.1、推进全民健身和构建和谐社会本质特征、内在规律和功能价值的探寻。
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性,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体育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是体育事业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首先,体育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是体育事业坚持以人为本、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体育不但能增强人的体质,而且能发掘人的潜质,健全人的人格,展示人的价值,丰富人的生活内涵。加强体育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有助于提高人民群众的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优化体育公共服务的人性化、个性化功能。其次,体育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是体育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加强体育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是新时期体育事业科学发展的具体实践,要立足当前,放眼未来,保证体育事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2.2、全民健身服务体系建设是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人民群众基本体育权益的主要途径
进行体育锻炼,开展体育运动,欣赏体育比赛为主要内容的体育权是一种基本人权,这一权利必须予以承认、尊重和维护。“体育是人民的事业,要着眼于满足人民群众体育需求,为人民提供更多更好的体育公共服务,让人民分享体育发展成果”,体育公共服务最能体现体育的民生精神、体现体育成果的共建与共享。体育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是保障公民基本体育权益的社会福利事业,要求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当前,国家高度重视并大力加强体育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就是要突出体育公共服务体系亲民、便民、利民的特点,最大限度地实现体育建设的公共价值,解决人民群众的基本体育权益问题,保证人民群众共享体育发展成果。
3、对策研究
3.1、创新思想观念与健全服务体系
以社区体育、乡镇体育和学校体育为主要研究方向,构建一个适应我国和谐社会发展要求的全民健身运动发展框架。
3.2、构建全民健身的项目活动体系
对策研究主要是针对我国社区体育、乡镇体育和学校体育等全民健身的现实表征与存在的困惑进行深入研究剖析,提出相应的、可行的、有效的对策,探索建构符合我国基本国情的全民健身运动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因此,更新观念,增强全民健身意识,使体育的法治理念深入人心,体现以人为本,服务至上,提高社会体育的规范化、法制化建设水平,建立和完善由政府调控,依托社会,服务大众,适应市场经济,充满生机活力的多元化、网络化、科学化的有中国特色的全民健身体系,是我们研究的目标。我们相信,我国的全民健身运动,在构建和谐社会的宏伟目标指导下,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必将进入一个蓬勃发展的新时期。
图1
4、结束语
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我国的诸行百业都在进行着结构和功能的分解以及重新组合的大改革。体育当然也不能例外,体育的改革也应当是从宏观到微观层面的整体的系统结构的大改革。“体育是我国社会事业的一个组成部分,我们在研究体育发展战略时,一定要把体育放在国家总体发展战略之下,服从和服务于国家的总体战略”。体育的社会属性注定它与和谐社会的构建和发展具有千丝万缕的关系,而全民健身作为构建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载体,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日益提高,从多元功能视角下探讨环境与人的协调发展,研究和分析全民健身对构建和谐社会的作用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谐社会是全面发展、全面进步的社会,经济、文化的繁荣,环境的改善为全民健身活动的开展提供了保障,使全民健身活动能顺利开展,发挥其独特功能;在努力构建和谐社会的同时,大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促使全民族体质的提高和人力资本的提升,提高劳动生产力,促进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建设。因此,构建和谐社会与开展全民健身的研究体现了科学发展观,因为科学发展观摆脱并超越了只片面追求经济增长的局限,实现了人自身发展的地位,凸现了各方面协调发展的特征,“发展要依靠人,发展是为了人”,这是贯彻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只有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才能推进人与自然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也只有坚持以人为本,才能促进社会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用户体验(User Experience, UE)主要指用户在使用产品、系统或者服务过程中建立起来的主观心理感受。最先由Norman提出用户体验理论,他明确只有做到以下三点才能被称为成功的用户体验:一是在不使用户厌烦的前提下满足客户的需求;二是简洁优雅的产品要让客户拥有轻松愉快的使用体验;三是要能给顾客带来额外的惊喜。基于用户体验的设计,就是能够在产品、系统或服务的设计过程中,将用户的体验期望和要求贯穿于其中,要以用户为中心设计。因此,老年远程教育网站应该以老年用户为中心,首先设计满足老年人基本的教育需求的功能,然后结合老年人的生理特性和心理特性,提高网站界面设计和交互设计的易用性和可用性。
作文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在语文高考中占据较多的分值比例。但从目前作文教学现状得知,当前很多高中生在作文方面都表示不知如何下笔,即使下笔,作文内容也缺乏深意,较为空洞。之所以出现上述情况和语文教师采取的教学策略有着紧密联系,因而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其有效引导,促使其在作文中表达思想观点,提高写作质量。
参考文献:
[1]王凯珍.全国性体育社团改革和发展研究——基于学理层面的思考[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10,25(1).
[2]戴超平,许可.以全民健身为特色的体育产业发展探索[J].湖北体育科技,2006,01.
[3]刘羽梦,马鹏帅,慕翠翠.全民健身推进健康中国战略建设研究[J].文体用品与科技,2017(15).
[4]朱亚成,王子朴.群众体育转型发展——2016年全国体育社会科学年会综述[J].浙江体育科学,2017,39(2).
中图分类号: G8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8902-(2019)-10-249-2-ZQ
基金项目: 湖南省教育厅基金项目:基于生态体育角度审视我国城市社区体育的发展,编号:14C0691。
作者简介: 唐雪姣(1980-),女,湖南邵阳人,硕士研究生,副教授,研究方向:体育教育与人文社会学。
标签:和谐社会论文; 全民健身论文; 服务体系论文; 湖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