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用科学发展观指导改革工作_农村改革论文

坚持用科学发展观指导改革工作_农村改革论文

坚持用科学发展观统领发展改革工作,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科学发展观统领论文,工作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2005年,是全面完成“十五”计划的最后一年,也是巩固和发展宏观调控成果、保持经济社会发展良好态势的关键一年。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锦涛、家宝同志全面深刻地分析了国内外形势,提出了2005年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指导原则和主要任务。我们一定要结合发展改革工作实际,认真学习领会,全面贯彻落实。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就是要把握“一条红线”、做到“四个坚持”。“一条红线”,就是要以科学发展观为红线,统领发展改革工作,并切实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四个坚持”就是要:坚持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进一步消除经济运行中不稳定、不健康因素,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坚持以改革开放为动力,把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同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紧密结合起来,注重用改革的办法解决阻碍经济社会发展的体制性机制性问题;坚持把经济工作的着力点转到调整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促进协调发展上来,坚决克服片面追求速度的倾向,努力实现又快又好的发展;坚持以人为本,把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维护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作为经济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从发展改革工作来说,2005年要着力抓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继续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宏观调控是一项长期任务,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题中应有之义,贯穿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全过程,但调控的方向、重点和力度会根据经济运行情况而有所改变。

从目前情况来看,宏观调控虽然取得明显成效,但制约经济健康发展的一些突出矛盾尚未完全消除,一些新问题又开始出现,影响经济健康发展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亟待解决。主要表现在:投资需求膨胀压力仍然较大,在建和新上项目过多,投资扩张的冲动还很强烈;物价上涨的压力比较明显,主要是生产资料价格上涨较多;煤电油运紧张,资源约束矛盾仍很突出;在解决“瓶颈”制约的过程中,又出现了电站项目无序建设的现象。这些情况充分表明,宏观调控仍处在关键时期,如果稍有放松,就可能出现反复,甚至前功尽弃。我们要从利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的高度出发,进一步增强忧患意识、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增强贯彻落实中央各项调控措施的自觉性,进一步巩固和发展来之不易的好形势。

第一,坚持控制固定资产投资总规模过快增长,防止某些行业无序建设、过度扩张出现反弹。要继续搞好产业政策、信贷政策、土地政策的协调配合,把好土地审批和信贷投放两个闸门,加快制定完善并严格实施能耗、物耗、环保、安全等市场准入标准;落实已确定的各项调控政策,严格控制钢铁、水泥、电解铝、电石、焦炭、铁合金等行业投资反弹;认真做好项目清理后续工作,区别情况,妥善处理,该停建的坚决停建,该限期整改的严格整改;按照国务院的部署,认真抓好违规电站的清理工作;会同有关部门继续做好清理整顿开发区工作。

第二,认真落实稳健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正确把握中央政府投资方向。加强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产业政策、投资政策的相互配合,安排好中央政府投资。2005年中央政府投资的重点:一是保证在建国债项目按期完成,发挥效益。主要包括青藏铁路、南水北调、治淮工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农村人畜饮水、县际和农村公路、采煤沉陷区治理等在建项目;二是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和重大水利项目建设,支持粮食生产;三是加大对基础教育、公共卫生体系、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资源节约和循环经济等方面的投入;四是支持西部开发、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和中部崛起的重点项目。要加强项目前期工作,搞好重大项目储备,及时下达投资计划,确保重点项目资金需要。加强建设项目的稽察监管,不断提高投资效益。

第三,努力促进煤电油运和重要原材料供需衔接,确保经济平稳运行。把缓解煤炭供求偏紧的问题作为2005年经济运行调节工作的重点。要采取综合措施,在确保安全生产的前提下,组织和引导煤炭企业发挥现有生产能力,努力增加生产供应。重点支持大型煤炭基地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大运煤铁路和北方下水港口等煤炭运输通道改扩建力度,继续安排资金支持煤矿安全更新改造项目。实施煤电价格联动机制,改革传统煤炭订货分配方式,鼓励煤矿与用户签订中长期合同。

继续加强电力需求侧管理。从完善政策和规范标准入手,落实有序供电、合理用电方案,努力缓解用电高峰期供求紧张的矛盾。按照有保有限的原则,对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高能耗、高污染的企业,严格控制甚至停止供电。继续实施峰谷分时电价和差别电价政策,发挥价格杠杆的调节作用,促进节约用电。

加快能源、交通等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的发展,增加有效供给。支持煤炭液化、石油天然气开发、天然气发电、可再生能源、LNG、水电等重点工程建设。加快重大铁路和公路干线建设步伐。加强跨区域电网和电网薄弱环节建设,搞好西部地区农网改造、县城电网改造、无电地区电力建设。加强沿海港口集装箱、进口原油、进口铁矿石运输系统及集疏运体系的建设,提高综合运输能力。

做好供需衔接工作。完善粮食、棉花、食糖等国家储备制度和化肥淡储旺销制度,运用多种有效方式进行适时适度调节。合理安排运力,优先保证粮食、煤炭、石油、化肥等重点物资的运输需求。

第四,密切关注市场变化,保持价格总水平基本稳定。这是2005年经济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保持价格总水平基本稳定的根本措施是,抑制固定资产投资过快增长,合理控制货币供应量,保持粮食和重要生产资料供求基本平衡。与此同时,要加强物价监管,继续实行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月度通报制度和“两条控制线”政策。加强价格政策和价格形势的发布工作,积极引导社会心理预期。要根据各地经济发展状况和群众承受能力,把握好政府提价项目出台的时机和力度,避免集中出台政府提价项目。加强价格监督检查,大力整顿和规范市场价格秩序。

第五,继续加强监测预警工作,及时发现和研究解决苗头性、倾向性、趋势性问题。要坚持月度分析和及时报告制度,抓住经济运行中的突出问题,进行系统深入的调查研究,分析解剖,特别是要注意及时发现新情况新问题,适时提出应对措施,跟踪政策落实情况和实施效果,为中央确定和实施宏观调控政策当好参谋助手。

二、加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促进粮食增产和农民增收

2004年农业和农村发展的好形势,为搞好宏观调控和稳定全局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2005年,确保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必须继续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放在整个经济工作重中之重的位置上。要看到,我国农业基础薄弱的局面并没有改变。在2004年粮食增产较多的基础上,2005年粮食再增产面临着面积扩大、单产提高、财力支持、价格上升四方面空间有限和气候条件不确定的制约;农民收入的再增长,也面临着缺乏新的增收渠道等问题。因此,做好农业和农村工作,在思想上决不能盲目乐观,在工作上决不能减弱力度。要继续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加强农业基础地位,力争粮食产量在2004年全面增产的基础上继续增长,农民人均纯收入继续增加。

一要完善支农政策。完善并严格执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年度计划,严格保护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稳定并努力扩大粮食播种面积;积极配合有关部门,扩大农业税免征范围,加大减免力度,完善对种粮农民实行直补、良种补贴政策;稳步推进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继续对主产区重点粮食品种实行最低收购价政策,抓紧研究建立粮食产销区的利益协调机制。

二要改善生产条件。继续加大对农业和农村的投入力度,确保总量不减少,比重有所提高。继续推进优质粮食产业工程和大型商品粮生产基地的建设;加快实施以节水改造为中心的大型灌区续建配套,发展旱作节水农业,加大对小型农田水利建设的投入力度;继续加强农村“六小工程”建设,扩大建设范围,提高工程质量;继续支持种子工程、植保工程和沃土工程建设,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建设。同时,要进一步改革和完善农业投资体制,建立多元化的农业投入机制,鼓励各种社会资金投向农业。

三要促进结构调整。坚持分类指导,发挥比较优势,通过政策指导、规划引导和项目带动,推进农业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产业化经营。大力扶持特色农业;加大粮食优良品种繁育和推广力度;继续实施畜禽水产良种工程,加快动物疫病防治体系建设,促进畜牧业大发展;积极发展农村二、三产业,支持农产品加工业。

四要稳定涉农价格。加快建设国家粮食安全预警系统,加大对农产品特别是粮食价格的市场监测,防止粮食收购价格出现大的波动。适时实施粮食进出口宏观调控,调剂国内重点粮食品种余缺,保持国内市场粮价大体稳定在合理水平上。会同有关部门,落实促进化肥生产和稳定供应的各项政策,搞好监督检查,防止化肥等农业生产资料价格过多上涨。

五要拓宽增收渠道。促进乡镇企业和劳动密集型中小企业向小城镇集中,扶持小城镇经济发展,拓展农民就业空间。加强对农村劳动力的职业技能培训。进一步清理各种针对农民进城务工的歧视性政策和乱收费,改善农民进城务工环境。配合有关部门做好清理拖欠农民工工资工作,防止发生新的拖欠。稳定和扩大以工代赈规模,因地制宜地实施生态移民,提高扶贫开发成效。

三、着力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加快经济增长方式转变

从这次宏观调控的实践来看,经济结构不合理、增长方式粗放,是造成投资盲目扩张、煤电油运紧张等问题的深层次重要原因,也是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障碍,加快经济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已刻不容缓;另一方面,这次宏观调控又为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创造了有利的环境和条件。我们要抓住机遇,按照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要求,大力推进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性转变,实现又快又好的发展。

一是积极推进工业结构调整。抓紧发布和实施钢铁、电解铝、水泥、化肥等行业产业政策和规划。钢铁行业要支持大型钢铁企业联合重组和建立精品钢材生产基地。电解铝行业要在调控总量的前提下,结合淘汰落后能力,适度建设有稳定氧化铝原料供应和电力保障的电解铝项目,加快现有大型铝基地的建设。水泥行业要继续发展具备规模要求的新型干法水泥,支持上大压小,鼓励大型企业跨地区发展、重组和联合。研究提出加快振兴我国装备制造业的意见,组织实施重大装备本地化专项。抓好医药、化肥、农药结构调整、林浆纸一体化、农副产品深加工、企业信息化等国债专项,提高产业整体竞争力。加快环渤海湾、长江口、珠江口等重要造船基础设施和重点船用配套设备项目建设。

二是大力发展高技术产业。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作为推进结构调整的中心环节。加大扶持力度,积极推进高技术产业化。继续组织实施下一代互联网、汽车电子、生物医药、海水淡化等重点产业化专项,推动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鼓励和支持发展新材料、新能源和先进环保产业。新建数字化诊断、清洁生产技术、煤化工、电动汽车等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加快组织研制高速铁路、大型高技术船舶等十大技术装备。重点开展安全生产技术、工业节水技术、节能技术、资源勘探及高效利用关键技术等重大产业技术开发。支持西部、东北地区加快采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大力发展电子商务,进一步推进大型骨干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建设电子商务交易和服务平台。积极稳妥地推进金税、金关、金农、金质等电子政务系统建设和信息安全产业发展。

三是加快发展服务业。抓紧制定并组织实施加快我国服务业发展与改革的实施意见,深化服务业各领域的产业分工,引导服务业向专业化方向发展。鼓励和扶持社区服务业。积极发展旅游、文化、体育等需求潜力大的行业,形成新的增长点。优先发展现代金融、现代物流、信息服务等新兴服务业。加快发展咨询、法律服务、科技服务等中介服务业。依靠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促进服务业快速发展和结构升级。

四是统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抓紧制定《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推进西部大开发的若干意见》的实施细则。突出抓好交通、水利、能源等基础设施重大项目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继续推进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落实“五结合”配套保障措施,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加快退牧还草进度。积极培育和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加强能源、矿产加工业、石化和煤化工基地建设,促进旅游业和特色农牧产品加工业发展。抓紧研究建立西部开发长期稳定的专项资金渠道。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抓紧制定《西部开发促进法》、《西部开发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监督条例》。加快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步伐。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巩固东北作为全国商品粮基地的战略地位,推进东北钢铁、石化、装备等产业的升级。抓紧建立资源开发补偿机制和资源枯竭型城市衰退产业援助机制。尽快研究制定促进中部崛起。的政策措施。加强对东部地区经济发展的指导和协调,促进东中西部优势互补、共同发展。

五是大力推进资源节约。当务之急是要落实好《节能中长期专项规划》和全国循环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各项措施。抓紧组织制定《节约石油管理办法》和《资源综合利用管理条例》,修订《节约用电管理办法》,完善主要耗能设备强制性能效标准,实施能效标识管理。制订并发布节能、节水技术政策大纲,支持开发和应用先进的节能、节水技术。会同有关部门,要研究提出发展节能型环保汽车和节能省地型建筑材料和住宅的相关政策。支持一批节能、节水、资源综合利用、发展循环经济的重大项目。制定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搞好循环经济示范试点工作,及时总结交流试点经验。继续广泛深入持久地开展资源节约系列宣传活动,提高全民资源意识和节约意识。

六是切实加强环境保护工作。继续推行清洁生产。制定重点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各地区要编制清洁生产推行规划,指导企业进行清洁生产审核。加大“三河三湖”、渤海、三峡库区、南水北调沿线等重点流域、重大工程污染防治力度,将黄河、松花江纳入重点流域治理范围。搞好湖北、重庆、四川重点工业污染源治理补充方案的编制。编制和实施淮河流域工业废水治理规划。加强火电厂二氧化硫治理工作。积极发展环保产业。建立和完善城市垃圾处理和污水处置收费制度,加快城市生活污水再生利用设施建设,推进设施运营市场化进程。

四、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消除制约经济健康发展的体制性障碍

扎扎实实地推进各项改革,是巩固和发展宏观调控成果的根本措施,也是解决经济运行深层次矛盾和问题的治本之策,对实现经济的长期平稳较快发展至关重要。

2005年,要继续着力推进经济市场化的改革进程,力争在一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实现新的突破。要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完善国有资产监督管理体系。继续推进垄断行业改革,加快城市供水、供气等市政公用事业的市场化进程。完善省以下财政体制,加大转移支付力度,积极稳妥地推进增值税转型改革试点。积极推进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革。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落实好国务院关于投资体制改革的决定,抓紧制定并尽快出台配套文件。完善核准制度,抓好企业出资项目的备案工作,研究改进政府投资特别是中央预算内的投资管理方式,积极推进“代建制”,建立健全适应新形势的投资宏观调控体系。继续深化价格改革,完善水、电、服务等价格形成机制。严格实施成本监审,提高政府定价的科学性。整顿规范市场价格秩序。抓紧出台进一步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为非公有制企业创造平等竞争、一视同仁的法制环境、政策环境和市场环境。推进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深化政府管理体制改革。

五、充分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努力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按照统筹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的要求,进一步树立全球战略意识,不断提高对外开放水平,为国内发展创造更大空间和更为有利的条件。

积极转变对外贸易增长方式。将外贸出口和引进外资与提升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提高技术装备水平和研发能力结合起来。完善出口退税机制。促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继续实施名牌战略,支持和扩大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自主品牌的商品出口。规范外贸经营秩序。

进一步优化利用外资结构。鼓励外商投资高技术产业、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现代农业和环保产业,参与国有企业改组改造。鼓励和吸引跨国公司来华设立生产制造基地、采购中心、研发中心和地区总部。着力促进沿海地区外商投资产业的结构升级,加快实施《中西部地区外商投资优势产业目录》,制定和完善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利用外资的相关政策。稳步推进银行、保险、证券、商业、电信、旅游等服务领域的对外开放。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维护外商合法权益。进一步加强外债总量调控,优化外债结构,防范外债风险。

大力实施“走出去”战略。完善相关的财税、金融、保险、外汇等支持政策。巩固和发展多边、双边经贸关系,积极参与区域经济合作。

六、继续增加就业、扩大消费,着力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认真做好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研究制定促进就业的宏观调控政策,配合有关部门认真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大力发展第三产业、中小企业和劳动密集型产业,积极培育新的就业增长点。健全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政策和服务体系。加快建设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体系。继续巩固“两个确保”,完善养老、医疗、失业等社会保险制度,扩大覆盖面,提高非公有制经济和灵活就业人员的社会保险参保率。完善城市低保制度。实施农村特困户生活救助制度,积极探索建立农村社会保障体系。

努力扩大居民消费。会同有关部门研究制定促进投资和消费关系趋向合理的政策措施。积极推动消费结构升级。鼓励增加普通商品住房和经济适用房供应,完善汽车消费政策,加快建立电信普遍服务基金,推进农村通信发展,促进文化、体育健身消费。继续优化消费环境。加快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积极稳妥地发展个人消费信贷,大力发展现代流通方式,实施好食品、药品放心工程。抓紧制定实施旅游、民航等行业振兴计划,启动“红色旅游”项目建设。

优先发展教育事业。会同有关部门继续实施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工程和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着力推进西部地区“两基”攻坚计划。促进高中阶段教育协调发展。启动推进中西部职业教育发展专项建设计划。继续组织实施高等教育“211”工程。

加强公共卫生能力建设。全面完成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和基本完成医疗救治体系建设任务。以中西部乡镇卫生院为重点,搞好农村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妇幼卫生保健和精神卫生工作。稳步推进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和城市医疗体制改革试点。扶持中医药和民族医药发展。

大力发展文化、广播影视、体育等事业。继续推进“西新”工程、“村村通”工程、农村电影“2131”工程和县级图书馆、文化馆建设。加快国家大剧院、国家博物馆、国家图书馆二期工程等重大文化工程建设。进一步加强文物保护和大遗址保护工作。大力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促进经营性文化产业健康发展。继续做好2008年奥运会的各项准备工作。进一步加强农村基层计划生育服务能力建设,扩大在西部地区实施的“少生快富”工程试点的覆盖面。

标签:;  ;  ;  ;  ;  ;  ;  ;  ;  ;  ;  ;  

坚持用科学发展观指导改革工作_农村改革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