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送戏下乡演出是我国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以戏曲、戏剧表演等文艺形式展开,丰富广大基层人民的文化生活。戏曲戏剧属于舞台艺术,对表演环境有一定的要求,其中音响管理就是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本文结合送戏下乡演出工作的特点展开分析,提出送戏下乡演出工作中音响管理中的问题,并提出相应地解决对策。
【关键词】送戏下乡;露天演出;音响管理;
我国文化建设及传播领域发展较为滞后,人民群众日常娱乐活动较为单一,主流文化很难涉及。特别是广大农村地区,几乎没有任何文娱活动,这容易造成思想贫瘠和不良风气,例如沉迷赌博;“送戏下乡”是我国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即使在资讯发达、信息渠道增加的今天,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音响设备在送戏下乡演出中的作用
从舞台艺术的角度分析,包括了灯、服、道、效、化等众多因素,演员的表演必须通过多个部门的配合才能展现的淋漓尽致,所以舞台艺术是一种综合性的艺术表现形式。音响设备的作用主要是满足扩音需求,从深层次含义分析,音响管理是为了保障“视听”中“听”的需求,是舞台表演和情节开展的贯穿线。
同时,相对于剧场表演环境来说,在送戏下乡演出过程中,舞台的建设具有临时性特点,大多采取露天的形式,无论怎么调整在视觉感受上都无法与封闭空间相比,很容易达到视听效果极限。但通过音响设备的有效运用,可以辅助舞台艺术效果的发挥,增强视觉表演的感染力;整体而言,音响设备在演出中的作用有四个方面。
(一)扩音功能
实现扩音功能是音响设备最基本的应用,如功放调音台、功率放大器等,满足舞台声音、音乐等扩大的需求,以满足更大范围的观众听觉接受。“送戏下乡”意味着表演环境大多位于农村,舞台的搭建通常选择在旷野,以确保观众的容纳。在较为空旷的环境中,只有扩音、放音功能得到正常发挥,才能烘托出整个表演的氛围,如果声音很小,观众的视听效果就会大打折扣,演员的表演也无法完全融入。
(二) 气氛营造
从舞台艺术角度来说,表演过程是对生活感知的抽象表达,特别写实性较强的话剧、情景剧、小品等,为了弥补现实环境的构造不足和渲染艺术氛围,需要大量的音效来模拟环境特征。例如,根据剧目的情节需要将现实中的声音形式表达出来,包括风声、雷鸣、雨声等,同时在舞台表演的不同阶段——起始部分、发展部分、高潮部分——利用相应地音效来烘托故事氛围、人物心理,让整个故事更加曲折有趣、情节更加引人入胜、人物塑造更加丰满。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三) 音响效果
音响效果包括有音源音响效果和无音源音响效果,也称之为“现实音响效果”和“非现实音响效果”。其中,现实音响效果是指在整个表演过程中采取单一播放形式的音响效果,大多从现实生活或自然环境中采集,如营造车水马龙场景的马路噪音、人的喧哗声等,而非现实音响效果,则是指在表演过程中由演员发出的声音,通过话筒表达,这种音响效果要求实现手段稳定,例如不同形式的话筒,要保障话筒和音频信号相一致,并能够在现场有清晰地表达。如果不注意区分不同类型的话筒功能,导致接受频率相互干扰,就会出现串频导致的混音,影响演出效果。
(四)协调作用
舞台或现场表演中音效是最突出的元素,同时也是变化最频繁的元素,音效师需要根据不同的故事阶段来掌握声音高低、音乐节奏、音效插入等工作,以突出整个故事情节错落有致。协调的过程是贯穿整个演出过程的,特别是在一些小细节方面,往往会对剧情发展产生决定性的作用。
二、送戏下乡演出工作中音响管理的问题分析
(一) 管理计划不完善
为了响应国家精神文明建设、和谐社会构建的号召,“送戏下乡”成为各地政府的一项基础性工作。但活动的开展往往具有随意性,政府文化部门主导,通过与演出方的简单沟通,就开始相关演出适宜的安排缺乏计划性,这就导致音响设备管理计划的不完善。相对来说,音响设备在运输过程中容易被损坏,频繁的、不规律的应用,会减少维护时间,缩短设备寿命。
(二)管理人员不到位
我国艺术表演层面对音效师或音响管理人员的重视程度还不够,人才培养机制缺乏体系化和规范化,从业人员水平参差不齐,同时具备应用、维护、设计、管理等能力的人才较少。例如,音响管理人员要配合舞台上的表演,自己就要具备一定的音乐造诣和艺术修养,同时也要具备快速处理设备故障的能力,避免演出事故;由于管理人员的水平问题,较为先进的音响设备无法投入应用。
(三) 管理制度不科学
音响管理是演出团队中的重要环节,也是确保演出活动正常开展的支持部分,在管理上必须制定严格的制度,从硬件管理到操作流程,严格限制无关人员插手。大部分“送戏下乡”的演出单位都属于小型剧团类型,在设备管理上较为随意,缺乏科学的指导;同时,即便制定了音响管理制度,在执行方面也流于形式。
三、送戏下乡演出工作中的音响管理对策
(一)加强运输过程中音响保护
“送戏下乡”是一项较为艰苦的文艺演出工作,特别是一些交通不发达的偏远地区,道路崎岖、高低不平,长期运输过程中会导致设备颠簸损坏,因此必须采取有效地保护措施。例如配置专用的设备工具箱,内部做好固定、缓冲的铺垫工作,装卸过程中要分类展开,控制器材、线路设备、功放设备等不能混为一处;安排专人保管,严谨抛甩、碰撞,同时做好备用器材的准备工作。
(二)重视演出过程中音响管理
“送戏下乡”演出过程中由于地理环境特殊,环境差异性大,音响管理工作要提前进行,一方面要比演出人员提前进入现场,根据现场情况设计音效布置,将线路、设备等于舞台范围隔离开,避免演员、观众触碰。另一方面,要做好现场的安全用电工作,无论是发电机供电还是配电线路供电,由于现场环境复杂,音响设备插口较多,因此要避免供电开关暴露,严禁超负荷用电。
(三)做好日常的设备维护保养
随着现代音响设备种类的增加,功能的完善,在整个演出中所占的环境空间也逐渐增加,例如调音台、无线设备、效果器,耳机等,要确保所有设备都正常运转是一项庞大的工程,因此要从日常管理入手,加强对音响管理人员的培训,熟练掌握各种音响设备的特点,结合演出需要提升自我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张海连.舞台音响创新论[J].戏剧之家,2015,19:69.
[2]刘伟.舞台音响浅议[J].戏剧之家(上半月),2010,11:41.
论文作者:王清萍
论文发表刊物:《文化研究》2016年4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6/9/6
标签:演出论文; 音响论文; 音响效果论文; 舞台论文; 音响设备论文; 设备论文; 音效论文; 《文化研究》2016年4月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