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2012年长顺县流行性乙型脑炎流行病学特征分析论文_班国林 吴光祥

班国林 吴光祥(长顺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贵州长顺 550700)

【摘要】目的 分析长顺县流行性乙型脑炎流行病学特征,为防控流行性乙型脑炎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运用Excel 2007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结果 2004-2012年长顺县网络直报乙脑病例共38例,死亡2例,年均发病率为1.70/10万,年均死亡率0.09/10万,年均病死率5.26%,2006年发病率高,发病率为8.18/10万;病例主要集中在7-8月,占发病总数的86.84%;2-10岁年组均有病例,病例主要分布在2-3岁2个年龄组,占42.11%;男性发病22例,占57.89%,女性发病16例,占42.11%,男:女为1.38:1;职业分布以散居儿童为主(占63.16%),其次为学生(31.58%)。结论 乙脑预防应采取防蚊、灭蚊及预防接种为的综合措施;重点防控时间放在7-8月,对象为散居儿童和学生。

【关键词】流行性乙型脑炎 流行病学特征

【中图分类号】R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3)33-0079-02

流行性乙型脑炎(epidemic encephalitis B)简称乙脑,又称日本脑炎,是由乙脑病毒引起的以脑实质炎症为主要病变的中枢神经系统急性传染病。本病经蚊媒传播,常流行夏秋季,主要分布于亚洲。临床上以高热、意识障碍抽搐、病理反射及脑膜刺激征为特征,病死高,部分病例可留有严重后遗症。长顺县在未将乙脑减毒活疫苗纳入国家免疫规划之前,该病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自2008年将乙脑减毒活疫苗纳入国家免疫规划预防接种后,乙脑发病率得到明显控制。为了解长顺县乙脑疫情流行病学特征,对有效防控乙脑提供科学依据,现将2004-2012年长顺县乙脑流行病学特征分析如下:

1、材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疫情资料来源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长顺县网络直报的乙脑病例,人口资料来源于长顺县统计局,气象资料来源于长顺县气象局。

1.2 方法

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运用Excel 2007进行数据统计与分析。

2、结果

2.1 疫情概况

2004-2012年长顺县网络直报乙脑病例共38例,死亡2例,年发病率在0.39/10万-8.18/10万之间,年均发病率为1.70/10万,年均死亡率0.09/10万,年均病死率5.26%;2006年发病率高,发病率为8.18/10万,见表1。

2.2 流行病学特征

2.2.1 时间分布

2004-2012年长顺县乙脑病例从6月开始上升,7月为高峰期(18例),占发病总数的47.37%,病例主要集中在7-8月(33例),占发病总数的86.84%,9月明显下降,见图1。

2.2.2 地区分布

2004-2012年长顺县17个乡镇除马路乡、种获乡、营盘乡无病例报告外,其余14个乡镇均有病例发生,病例主要分布在广顺镇(6例)、威远镇(5例)、睦化乡(5例),见图2。

2.2.3 人群分布

2.2.3.1 年龄分布

2004-2012年长顺县38年例乙脑病例中,2-10岁年组均有病例,病例主要集中在2-3岁2个年龄组,发病数为16例,占42.11%,见图3。

2.2.3.2 性别、职业分布

38例乙脑病例中,男性发病22例,占57.89%,女性发病16例,占42.11%,男:女为1.38:1;病例主要分布在散居儿童,其次为学生,幼托儿童2例,成人无病例,见表2。

3、讨论

长顺县位贵州省中部,属于喀斯特地貌、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5.2℃,年平均降雨量1351.6mm,年均降雨量较贵州省年均降雨量略高[1],气候温和湿润、四季分明、热量较丰、雨量充沛,有利蚊虫孳生和乙脑病毒的增殖。长顺县2005-2012年每年均有乙脑病例发生,2006年发病率最高,2007年以后发病率显著下降,并且每年呈平稳递减现象,这与该县2007年开展8个月-6周岁农村户籍儿童乙脑疫苗强化免疫预防接种、2008年将乙脑疫苗纳入国家免疫规划工作有密切关联。2012年发病率有回升的趋势,其原因:一是可能贵州省将乙脑列入8种重点传染病防治后,行政干预、监测力度加大、敏感性提高,报病工作得到规范所致;二可能是随着时间推移,乙脑抗体水平下降甚至消失,易感人群增多有关,提示2013年以后有可能会出现暴发或流行,应关注此疫情动态。

乙脑在热带地区全年均可发生,在亚热带和温带地区有严格的季节性,80-90%的病例集中在7、8、9三个月[2]。分析长顺县2004-2012年10年疫情情况,结果显示病例主要集中在7、8月份,这与李艺星[3]等报道相一致。从地理位置所示,病例主要集中在该县的北部、东部、南部,而西部、西北部和中部的营盘乡、马路乡、种获乡10年来一直未出现病例,这既体现了乙脑高度散发又相对集中的区域特征[4],与当地的气候条件、地理位置、生活方式有关。

近10年来,长顺县乙脑病例分布在2-10岁之间,以2-3岁为主;而2岁以下,15岁以上无报告病例,与田鹏[5]、黄绍毅[6]等省市报道不相同,可能与低年龄组乙脑接种覆盖率高,儿童受到保护,而大年龄组人群可能自然感染形成隐性感染,这有待进一步探索和研究。7-8岁儿童发病出现一个小高峰,提示应在小学一年级新生入学时认真查验接种证,以便进行补种乙脑疫苗。38例病例中,病例主要分布在散居儿童,其次是学生,提示今后乙脑防控工作重点应放在散居儿童和学生。

综上所述,乙脑是一种人畜共患的自然疫源性疾病,主要通过蚊虫叮咬而传播,发病具明显的季节性、地区性,预防应采取防蚊、灭蚊及预防接种为主的综合措施。因此,建议:(1)行政干预,加强医疗卫生单位对乙脑疑似病例的监测,提高监测敏感性以及提高实验室诊断率;(2)广泛开展健康教育工作,提高人群对乙脑防控意识,消灭蚊虫孳生地,灭越冬蚊和早春蚊,重点做好牲畜圈(特别是猪圈)等场所的灭蚊工作,减少人群感染的机会;(3)提高乙脑疫苗1周岁以内基础免疫和2-3岁组加强免疫的有效接种率;(4)认真开展每年秋季新生入学入托查验接种证工作,确保漏种儿童及时得到乙脑疫苗补种的机会。

参考文献

[1]吴俊铭,童碧庆,杨静.论贵州省喀斯特地工气候与生态环境建设的关系[J].贵州环保科技.2000,5(27):46-50.

[2]杨绍基,任红.传染病学[M].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 8,92-98.

[3]李艺星,尹遵栋,李军宏等.中国2004-2006年流行性乙型脑炎流行病学特征分析[J].中国计划免疫.2007,13(6):528-532.

[4]申悦霞,魏亚梅,韩占英等.2007-2010年河北省流行性乙型脑炎流行病学特征分析[J].医学动物防制.2012,28(8):150-151.

[5]田鹏,李克伟,王启敏.2005-2009年洛阳市流行性乙型脑炎流病学特征分析[J].医学动物防制. 2012,28(7):810-813.

[6]黄绍毅,吴蓓.河池市1994-2011年流行性乙型脑流行病学特征及不同免疫效果策略分析[J].微生物学免疫学进展.2013,41(2):37-40.

论文作者:班国林 吴光祥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3年11月第33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4-1-13

标签:;  ;  ;  ;  ;  ;  ;  ;  

2004-2012年长顺县流行性乙型脑炎流行病学特征分析论文_班国林 吴光祥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