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分析了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在政治课《文化生活》教学中的应用。作为一部优秀的文化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可以为政治课教学增添亮色。
关键词: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高中政治;教学方法
一、选择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辅助教学的理由
《我在故宫修文物》是一部以故宫文物修复为主题的三集纪录片,不同于10年前《故宫》的宏大叙事、庄严肃穆,《我在故宫修文物》以平常心态走进世界顶级的中国文物修复专家们的工作环境,用现代传媒方式触摸神秘沧桑、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将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厚重、深邃等独特的韵味和气质展现出来,感动无数华夏儿女。用最简单平实的语言将文物的修复过程以及有着“匠心精神”的故宫文物修复师们呈现在镜头下,在中国年轻人中产生了强烈反响。观众在充分感受博大精深的中华历史文化的同时,也自然而然升腾起对传统文化的敬仰、敬畏之情。这其中很多内容可以成为高中政治课《文化生活》教学的优秀素材。《文化生活》是新课程高中思想政治课当中新增加的模块,文化的内容如何和思想政治的教育目标有效衔接是一个需要不断探索的过程。我认为,在教学过程中用纪录片作为教学的辅助手段是一个好途径。
随着多媒体教学的发展,视频是一种常见的辅助教学手段。作为视频教学范畴的纪录片,是以真人真事为创作素材的一种艺术表现形式。相对其他视频形式,这个真实性而显得可信度较高,又有较高的艺术性。选择纪录片作为政治课的辅助教学,一方面可以体现政治课教学的准确性,另一方面可以因其艺术性冲淡政治课教学的抽象性。
二、选择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辅助教学的理由
1.题材内容
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从题材内容来看,是属于文化纪录片,用现代传媒方式触摸神秘沧桑、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将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厚重等独特韵味展现出来,感动无数华夏儿女。通过对故宫书画、宫廷钟表、青铜器、木器、漆器、陶瓷、百宝镶嵌、宫廷织绣等文物修复过程的拍摄,完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讲述。用平实散淡的镜头语言进行记录并告诉观众:到底是一群什么样的人在修复那些殿堂级的文物。所以说,文化和生活是该纪录片要表达的主题。这符合《文化生活》教学的要求,是很符合成为一个教学素材。
2.艺术风格
与传统故宫题材纪录片相比,放弃恢弘视角、改以平民化为视角进行内容叙述,《我在故宫修文物》极少出现宏伟的场景,转而将镜头更多献给精美文物背后默默修复的受益人,通过情感化的叙述让观众感受到影片中蕴涵的从容,这一平民化视角,在增强纪录片的真实性同时,也体现出“人本”的艺术追求。也体现了积极向上的影片气质,吸引年轻的观众。这种艺术风格使文化对人有潜移默化的影响,也较好的体现了高中思想政治课“构建以生活为基础、以学科知识为支撑的课程设置的基本理念。”
3.文化背景
《我在故宫修文物》是为庆祝故宫博物馆建院九十周年而拍摄的献礼纪录片,是我国第一部文物修复类纪录片。通过知名弹幕网站哔哩哔哩上传后,呈现出井喷式的发展,片中钟表修复师王津师徒等一众文物修复师以高超的技艺精益求精的匠人精神俘获众多粉丝的心,被人们称为“故宫网红”。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这样容易引起学生们的共鸣,激发他们的爱国精神,达到政治课情感价值观的教学目标。
三、《我在故宫修文物》中的片段与其相对应的教学知识点
按修复门类共为三集,第一集讲述青铜器、宫廷钟表和陶瓷的修复,第二集是木器、漆器、百宝镶嵌、织绣的修复,第三集为书画的修复、临摹和摹印。其中可以作为《文化生活》教学素材的内容很多。
1.主题曲与《文化生活》相对应的第一单元知识点
《我在故宫修文物》创作的主题曲《当我在这里》采用流行音乐的曲调。歌词浅白深情,背景画面淡雅,充满醇厚的中国风,很有感染力,运用该主题曲可以辅助《文化生活》第一单元以下知识点的教学:文化具有非常丰富的形式;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和发展文化,也在社会生活中获得和享用文化;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文化对人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观看主题曲片段前,教师可结合教学的具体内容事先设计一些问题,如:主题曲短片反映的文化现象通过哪些形式表现出来,你感受到了什么?文化是怎样影响我们每个人的?在设计问题时,要按照学生的实际,注意问题设置的开放性,使得学生回答起来有更大的发挥余地,从而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
2.纪录片片段对应知识点
在纪录片中有一片段是讲述珐琅彩瓷的内容,源于国外的珐琅彩技术,在我国清代被出神入化的加以学习吸收,从而制造出精美绝伦的珐琅彩瓷。该片段可以成为第二单元“文化在交流中传播”、“文化创新”等知识的教学素材,如:立足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面向世界、博采众长是文化创新的基本途径之一;把握好民族文化和外来文化的关系等。而且也可以从文化创新的角度来说,文化形式、传播手段等创新是繁荣文化的必由之路,经过学生思考发言,学生对如何进行文化创新会有进一步的感悟。当然,对于知识点“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也可以用作素材。纪录片片段的教学,教师可以通过提问,让学生思考,修故宫文物对于我们继承和发展中国传统文化有事么启示或者值得借鉴的地方?来完成“文化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继承”,“继承传统,推陈出新是文化创新的基本途径”这些内容的教学。对于一些青铜器、瓷器的片段中,可以引出文字是文明的载体,汉字文化内涵丰富,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基本特征和有力见证。
四、《我在故宫修文物》中体会深沉的爱国情怀
纪录片在讲述国宝中,其中修复文物所蕴含的深沉情感,将会深深打动观众的心灵,教师和学生可以一起感受。我在故宫修文物》以短短三集150分钟的内容在观众间引起共鸣并迅速走红,片中文物修复工作者工作时的耐心、专注,折射出工作人员对自身工作的热情和手艺的自信,更暗含着一个国家、民族对自身文明发展的自信
在观看这些片段时,教师可以组织以下活动,如:在课堂上让学生对纪录片所叙述的故事片段发表自己的感谢和看法。课后布置学生从文化生活的角度写观后感,让学生课后查阅手机相关资料来完善纪录片中的故事片段,成为研究性学习的素材。
参考文献
[1]安康.《我在故宫修文物》对传统文化的现代讲述.中国广播电视学刊.
[2]周洁.一带一路背景下我国纪录片的传播内容导向-以《我在故宫修文物》为例
[3]宋旭民.弘扬传统手艺魅力 增强国民文化自信-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热播启示.
作者简介:陈姿颐(1996.10-),女,山东省临沂人,烟台市芝罘区鲁东大学学科教学(思政)专业,研究生。
论文作者:陈姿颐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9年9月3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7/19
标签:修文论文; 故宫论文; 我在论文; 纪录片论文; 文化论文; 文物论文; 文化生活论文; 《知识-力量》2019年9月3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