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经济的现状和前景分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日本经济论文,现状论文,前景分析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小泉上台以后采取的对策及其效果
自日本经济于20世纪90年代初因泡沫破灭而陷入衰退到20世纪末的十年间,日本政府为了刺激经济复苏,共推出了10次大型刺激经济回升的对策,事业总额超过135万亿日元(参见表1),其中用于公共事业等社会资本投资的部分占近1/2。但日本经济并没有从长期低迷中摆脱出来而真正步入复苏和稳步发展的轨道(参见表2)。20世纪的最后十年被多位日本学者称为日本经济“失去的十年”。长期经济萧条表明,日本的经济结构已经僵化,运转不灵,靠增加公共事业支出来刺激有效需求的凯恩斯主义做法已经难以使日本经济真正回升,必须对日本的经济结构进行彻底改革。京都大学教授吉田和男曾明确指出:“如果不对整个日本经济体制进行改革,政府无论怎样扩大公共投资,日本经济也不会好转。”(注:〔日〕吉田和男.平成萧条10年史.PHP新书,1998-01(1))
表1 20世纪的最后一个十年日本政府推出的大型刺激经济复苏的对策
单位:万亿日元
对策名称 推出时间
总事业规模
综合经济对策 1992.08 10.7
综合经济对策 1993.04 13.2
紧急经济对策 1993.09 5.92
综合经济对策 1994.02 15.25
紧急、日元升值经济对策1995.04 6.97
经济对策 1995.09 14.22
综合经济对策 1998.04 16.65
紧急经济对策 1998.11 23.9
经济新生对策 1999.11 18.0
新生经济对策 2000.10 11.0
资料来源:浅子和美主编.日本经济——最新数据和关键词.集英社,1999-05(1).23;Q&A日本经济100个常识(2002年版).日本经济新闻社,2001-09(1).41。
小泉纯一郎于2001年4月26日就任日本首相。他同年5月7日在国会发表演说时,将自己将要推行的改革称为“新世纪维新”,表示要进行经济、财政、行政、社会、政治等领域的“结构改革”,并提出要进行“没有禁区的改革”。其在经济领域进行的“结构改革”主要包括削减财政支出、处理不良债权和缓和规制等方面。为此,先后推出了《紧急对应纲领》(2001年12月)、《应该采取的紧缩对策》(2002年2月)、《金融再生纲领》和《加速改革的综合对策》(2002年10月)、《改革加速纲领》(2002年12月)、《促进海外对日投资纲领》(2003年3月)、《结构改革特别区域法》(2003年4月)、《关于进行结构改革、搞活证券市场的对策》(2003年5月)、《创造530万就业岗位纲领》和《年轻人自立·挑战计划》(2003年6月)等一系列经济结构改革对策。在此基础上,小泉内阁于2003年6月27日制定了《关于经济财政运营和结构改革的基本方针2003》,提出要在2004年度彻底解决不良债权问题。
表2 泡沫经济破灭以来日本的经济状况
单位:%、亿日元
年度 实际经济增长率
名义GDP
1991
2.2 4722614
1992
1.1 4838375
1993 -1.0 4806625
1994
2.3 4912746
1995
2.4 5000055
1996
3.6 5141687
1997
0.6 5206128
1998 -1.0 5124417
1999
0.9 5080004
2000
3.0 5132094
2001 -1.2 5009200
2002
1.2 4976466
注:日本的年度为每年4月1日至下—年3月31日。
资料来源:http://www.amy.hi-ho.ne.jp/umemura/konna/nihonkeizai.htm
由于上述各项改革对策的逐步贯彻实施,加上以美国为首的世界经济回升的带动,2003年度日本的出口和生产缓慢增加,企业收益得到改善,设备投资有所增加,经济出现缓慢回升。根据日本的内阁府于2004年2月18日公布的GDP统计快报,2003年第四季度日本实际GDP增长率(季节调整值)与第三季度相比增加了1.7%,按年率换算增加了7.0%。这是连续四个季度出现正增长,而且增长幅度仅次于泡沫时期的1990年第二季度的2.5%(按年率换算为10.5%),也大大超过美国2003年第四季度的实际增长率(按年率换算为4.1%)。由此可以看出,日本经济已经出现了明显回升,其主要原因有如下两方面:
一是内需拉动。从个人消费来看,2003年第四季度,占GDP近6成的民间最终消费支出(即个人消费)比第三季度增加了0.8%,超过了第三季度的0.5%的增幅,已经是连续四个季度出现正增长。主要是超薄液晶电视及DVD等数字家电的销售看好。从企业设备投资来看,在企业收益好转的形势下,企业设备投资比第三季度增加了5.1%,时隔两个季度转为正增长,制造业对厂房和产业机器人、电脑等设备的投资出现回升。其结果,整个内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1.3%。
二是外需促进。日本2003第四季度出口增加了4.2%,超过了第三季度的增速(3.2%)。其主要原因是面向亚洲特别是中国的出口大幅度增加,2003年,日本对中国的出口额比上年增长了33.3%,相反,对美国的出口额比上年减少了9.8%。(注:〔日〕财务省贸易统计资料)2003年第四季度的进口增加了1.4%(第三季度增加了2.6%)。由此,从出口中减去进口即外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0.4%。
2004年1月19日的日本内阁会议,将2003年度的实际经济增长率定为2.0%,名义增长率定为0.1%。即使2004年第一季度的增长率为零,2003年度的实际增长率也将达到2.8%,超过日本政府所预计的2.0%。2003年的GDP增长率,从实际来看与2002年相比增加了2.7%,为时隔两年出现的正增长;从名义来看,增长了0.2%,为时隔3年出现的正增长。(注:〔日〕GDP增长1.7%,4个季度连续正增长.读卖新闻,2004-02-18;GDP,2003年第四季度按年率换算7%高增长,泡沫破灭以来首次.朝日新闻,2004-02-18)
日本经济财政、金融大臣竹中平藏在GDP快报公布后表示,日本经济“正在以民需为中心平缓且稳固地回升”,并表示继续坚持小泉内阁的结构改革路线,让这一回升势头“向各地渗透,向中小企业渗透,使其稳固下来”。
2004年1月19日的内阁会议针对2004年度经济财政运营的基本态势指出,要在巩固目前取得的改革成果的基础上,继续加快经济结构改革的步伐,继续遵循“不进行改革就不会实现增长”、“民间能干的事情就交给民间”、“地方能干的事情就交给地方”等指导思想,根据《关于经济财政运营和结构改革的基本方针2003》,在与日本银行一道稳定金融、资本市场秩序并尽早克服通货紧缩的同时,整体推进涉及规制、金融、税制及岁出等各领域的结构改革,通过激发企业的创造性活动及搞活地方经济等实现以民间需求为主导的经济持续增长。并预计,2004年度日本的实际经济增长率将会达到1.8%左右(名义增长率为0.5%左右)。
二、制约日本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
笔者认为,尽管日本经济近期出现明显好转,但不能就此对日本经济的前景盲目乐观。从长期来看,制约日本经济增长、为日本经济前景蒙上阴影的因素主要有人口、财政、科技和农业等。
1.人口
人口问题将使日本社会和经济发展背上沉重的负担,成为日本经济增长的掣肘。日本人口问题最突出的表现在于儿童数量日益减少和老年人口日益增加。前者从长期来看将导致日本的人力资源逐渐枯竭,进而导致日本的国力逐渐下降,后者将导致日本人的社会、经济负担日趋加重。目前。世界各国中,还没有哪个国家65岁以上的老年人超过其总人口的20%,但日本这一指标将在2005年达20.5%,而估计到2010年,才有3个国家这一指标达到和超过20%(即意大利20.6%,德国20.2%,希腊20.0%)。(注:〔日〕东洋经济统计月报,2003(1):20)据日本政府于2003年6月10日发表的《老龄社会白皮书》公布的资料,日本的老龄人口在2015年将达到26.0%,到2050年将达到35.7%。根据日本总务省2003年5月4日所做的人口估计,截至2003年4月1日,日本不满15岁的儿童数量已经减少到1801万人,比上年减少了17万人,这已经是连续22年减少。儿童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下降到14.1%,比上年下降0.2个百分点。根据日本国立社会保障、人口问题研究所2002年1月对日本的未来人口发展趋势按中位数的推算,到2006年,日本的人口将达到顶峰,为12774万人,此后将转为下降,到2050年将下降到10059万人,到2100年将减少到现在的约1/2,为6414万人。(注:〔日〕东洋经济统计月报,2003(1):18)
人口的数量、素质和结构是影响一个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根本性因素。人口减少将导致消费需求下降,国内市场规模缩小,企业在国内进行设备投资的欲望减弱,从而将成为导致经济衰退的根本原因。特别是作为经济活动核心的生产年龄(15~64岁)人口的减少,对经济发展无疑会产生更大的消极影响,而日本的生产年龄人口早在1995年就达到了顶峰(8717万人),预计到2050年将下降到5389万人(按中位数估计)。经济的潜在增长率是由劳动力人口的增长率与技术进步率之和决定的。也就是说,劳动人口增加,技术水平提高,经济增长率也就相应提高。而劳动人口减少,技术水平不变或下降,经济增长率将下降。
2.财政
长期以来,日本的“政府主导型”经济,是靠日益增加的财政支出来支撑的,这就导致其国债规模与日俱增。国家和地方加在一起的长期债务余额除2003年度(占当年名义GDP的137.6%)外.连年攀升,从1970年度的72592亿日元上升到2002年度的7050952亿日元,由占名义GDP的9.6%上升到141.2%。在日本财务省2003年6月公布的资料中,预计2003年度末,日本的普通国债余额将达450万亿日元。这个数额之庞大,打个比方的话,如果把1万日元的纸币一张接一张地摞放起来,相当于4500千米。这大约相当于富士山(3776米)的1200倍、珠穆朗玛峰(8848米)的500倍。世界上所有发展中国家的债务总额2001年度末约为2.2万亿美元。如果按1美元等于120日元折算的话,相当于264万亿日元,日本的国债余额已远远超出这个数字。日本国家和地方加在一起的长期债务余额,在2003年度末将接近686万亿日元,日本政府预计将为日本GDP的1.38倍,处于主要发达国家最糟的水平。
财政赤字膨胀所造成的消极后果是多方面的:导致财政结构僵化,使政策性经费受到排挤,导致政府宏观经济调控能力的下降;阻碍资源的有效配置和经济结构的调整;使人们对赤字国债制度产生疑虑,对国债的信任度下降,对未来失去信心而减少消费,抑制企业的设备投资,导致经济萧条,进而导致财政赤字进一步扩大,失业率上升;为弥补财政亦字、避免利率上升,不得不提高税率,增加货币供应量,导致通货膨胀,国民生活水平下降;日本财政政策的国际信用下降,导致日元疲软,进口价格上涨,致使国民生活水准下降。巨额的财政赤字将成为日本实现富有生机和活力的经济社会的桎梏。
3.科技
笔者认为,今后日本的科技实力将呈相对下滑之势。其理由如下:
第一,按购买力平价计算,日本的研究与开发经费并不多。2001年度,日本的研究与开发经费总额为16.5万亿日元,从每名研究人员得到的研究与开发经费来看,按IMF汇率来换算的话,日本在美、日、德、英、法5国中排在美国、法国之后居第3位,如果按OECD购买力平价计算的话,日本在5国中排在最后。
第二,日本人的基础学力逐年下降。日本自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推行“减负教育”,削减了中学生的数学授课时间,成为发达国家中数学课最少的国家。将学习内容削减了30%的新教学大纲自2002年度开始在全国的小学和初中实施,自2003年度开始在高中实施。如此推行的结果将使日本中学生数理化的总授课时间减少到美国的1/2。自20世纪80年代后期以来,日本许多调查机构都得出了日本人基础学力下降的结论。
第三,年轻人“弃理从文”现象逐年加剧。据日本文部科学省的调查,日本的理科毕业生与文科相比,到退休时将少挣5000万日元以上。所以近10几年来,日本年轻人“弃理从文”现象逐渐加重。其表现就是高中毕业生在报考大学时不愿意报理工科,一部分理工科大学毕业生不愿意去企业,而非常愿意去银行、证券公司等工作轻松、收入又高”的部门就业。此种现象必然会对日本的科技发展产生消极影响。日本每年在大学里成立的风险企业的数目仅为美国的1/18。
第四,大多数科研人员对现状不满。日本的科研机构中“大锅饭”及论资排辈现象仍很严重。据日本文部科学省的调查,日本有60%多的科研人员对报酬与科研成果不成比例感到不满,甚至出现由于一项新发明,企业销售额每年增加几百亿日元,但仅给发明人奖金2万日元的事例。与50岁以上的科研人员相比,年轻科研人员的科研经费少得可怜。50~54岁的科研人员平均每人每年自由支配的科研经费达8000万日元以上,而39岁以下的科研人员仅为800万日元。近10年来,针对如何确保优秀的科研人员安心在国内工作,有关部门和有识之士提出了各种建议,政府有关工作报告也提出了要改善年轻的优秀科研人员的待遇,但大多口惠而实不至。
第五,封闭狭隘的民族意识。近几年来,欧盟也开始像美国那样,从全世界吸引高科技人才,而日本由于其封闭狭隘的民族意识,不可能像欧美那样大量引进优秀人才。而这必然会制约日本科技及日本经济的中长期发展。
2003年6月8日《读卖新闻》的社论指出,日本的科学技术,与美国的差距正在拉大,又有中国在后面猛追,照此下去日本将要被世界淘汰。(注:〔日〕科学技术白皮书,要培育优秀的研究人员必须改善他们的待遇.读卖新闻,2003-06-08)
4.农业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日本的农业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逐渐萎缩。尽管日本的农业占国民经济的比重不大,对日本整体经济的影响较小,但日本为保护落后的农业而采取的限制农产品进口的政策,使其与农业发达的国家特别是美国的贸易摩擦日趋尖锐,也使其在经济集团化的浪潮中严重落伍。目前唯一与日本缔结自由贸易协定(《经济关系紧密化协定》)的国家就是基本上没有农业的新加坡。日本在与东盟各国和墨西哥等国缔结自由贸易协定的交涉久拖不决,最关键的原因就是日本不愿意大幅度开放农产品市场。
三、日本经济的前景分析
通过上述分析,明显地看出日本经济的前景之渺茫:人口正迅速老化且逐渐减少、财政危机日益加剧、科技发展势头减缓、农业逐渐萎缩。另外,日本金融业的国际地位日益衰落、制造业国际竞争力日趋下降(注:田中景,池元吉.日本制造业国际竞争力衰退的原因和前景.日本学刊,2000(3):64~77)。日本政府希望通过加速信息技术产业和旅游业的发展来带动其他产业的发展,尽管日本信息技术产业近年来在硬件方面确实取得了迅猛发展,但在软件方面与美国还有较大差距;而日本非常高昂的物价实在难以吸引更多的外国游客去那里高消费。日本政府还希望通过建立结构改革特区来推动进展迟缓的规制改革,但这些“小打小闹”的“特区”能够起到多大的效果令人怀疑。
自20世纪90年代初以来,日本社会经济面临着进行总体改革的要求,或者说面临着继明治维新、战后改革之后的第三次大改革的形势。小泉内阁的改革顺应了这个形势,虽然其改革既遇到了各既得利益阶层的抵制,并且动力不足,有些人批评他是“语言的巨人、行动的侏儒”,认为他“雷声大、雨点小”,但他在经济领域进行的结构改革的总体方向是正确的,并且也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和效果,如果整个世界经济继续保持回升的势头,日本与东亚国家特别是中国的经济合作关系进一步得到改善,日本经济将会摆脱长期萧条的局面,走上比较稳定增长的状态,但也只能是低速增长状态。日本经济研究中心会长香西泰对日本经济作出如下预测:日本实际GDP的年平均增长率1995~2005年为1.0%,2005~2015年为1.1%,2015~2025年为1.8%。(注:〔日〕日本经济新闻,1999-01-28(31))日本经济研究中心(理事长为八代尚宏)于2003年3月6日发表了对2025年之前的日本经济的长期展望的预测结果:如果结构改革进展顺利的话,在2000~2009、2010~2019和2020~2025年间,日本经济的年均经济增长率将分别为1.0%、2.3%和1.5%,平均来看,从2000年到2025年这25年间,每年的经济增长率将为1.6%。(注:〔日〕日本经济研究中心.日本经济2010年以后将稳定增长.日本经济新闻,2003-03-07)
今后日美、日欧在经贸领域的矛盾和竞争加剧将不可避免。而在这个矛盾和竞争中,没有经济集团依靠的日本基本上是处于被动和孤立地位。同时,在东亚地区,随着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的增多和壮大,日本与这些国家和地区的竞争也将日益加深。如果再考虑到日本是个幅员狭小、物质资源贫乏的国家,日本已经上升到世界第二经济大国的地位,不仅不可能再上升,现有的地位也将难以长期保持下去。
总之,笔者认为,今天日本所达到的世界第二经济大国的国际经济地位,将是日本历史所能达到的最高地位。今后,在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规律的作用下,在一些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国际经济地位不断提高、作用不断增强的趋势下,日本将从世界第二经济大国的地位上滑落下来。尽管日本经济最近出现好转,但这一大趋势是不可逆转的。
收稿日期:2004.0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