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对就业质量问题的理论探讨和政策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质量问题论文,理论论文,和政策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党的十八大提出“要推动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为此,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提升我国劳动者就业质量问题的理论探讨和政策研究需要深入开展。
研究就业质量问题的重要意义
传统经济理论中,对就业的关注只限于就业的数量方面,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西方发达经济体开始探讨超越单纯数量意义的就业概念,即劳动者从就业中所获得的全面的效用和价值,也就是我们所探讨的就业质量。狭义的就业质量概念指劳动者的内在就业质量,广义的就业质量还包括劳动力市场就业质量。
改革开放30多年间,虽然我国经济总体水平不断上升,人均GDP增速达到9.6%,但和劳动者福祉密切相关的就业质量却并没有显著提高,在某些方面甚至呈现出倒退的迹象。应该说,过去的发展模式下,低就业质量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成本。“十二五”乃至未来更长一段时间内,我国劳动力市场发展趋势将发生变化,这些变化趋势要求未来我国就业工作以提升就业质量为重点,不断提高劳动力市场层面、组织层面和个人层面的就业质量。这既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题中之意,也是促进我国经济长期稳定发展的必由之路。
提高就业质量的政策着力点
就业质量的提升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政府、企业、社会、劳动者自身达成共识,共同提高。
就近期而言,提升我国就业质量的政策着力点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一是保持就业数量与就业质量并重。二是政府要在就业质量提升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三是提升就业质量要求就业政策和管理更加精细化。四是不同层级就业群体就业质量的侧重方面应有所不同。
政策层面对于就业质量提升在短期内会产生明显的影响,但是要使市场对就业质量提升产生推动力,最终还是要依靠劳动者自身素质的提高。总体上,我国劳动者受教育水平和技能水平不断提升,但与发达工业国家相比还是有较大差距,尤其是就业软技能的培育还需要相当长的时间。
深化对就业质量问题的理论探讨和政策研究
国内对就业质量的研究才刚刚起步。因此,需要借鉴国际经验,深化对我国就业质量问题的理论探讨和对策研究。
一是研究建立我国就业质量的测量指标体系。二是要加强对我国劳动者就业质量影响因素的调查和研究。三是加强对重点就业人群的就业质量研究。四是要重视与就业质量相关的若干重大政策的评估。
总之,就业质量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就业质量的提升不仅需要政府从政策和行政层面常抓不懈,也需要政府、企业界和劳动者达成共识,更需要理论界深入开展对就业质量问题的理论探讨和政策研究。这样才可能保证就业质量提升成为劳动者分享经济增长成果的基础,使就业质量提升成为经济发展的助推器,也使得提升就业质量的政策不受经济波动的影响和阻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