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绵城市建设理念在园林景观中的实践论文_徐林珍

海绵城市建设理念在园林景观中的实践论文_徐林珍

杭州现代环境艺术实业有限公司 浙江杭州 310000

摘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和审美趣味的提高,以及日益增长的绿色生态发展观念,越来越多的人关注生活环境,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这也对城市园林景观设计提出了更好的要求。在海绵城市的城市园林设计中,由于受多种因素的影响,设计发展滞后于城市发展,需要进行改造。“海绵城市”融合了新一代城市雨水管理理念。在保护区域自然水生态平衡的前提下,可以解决城市化和资源环境不平衡问题,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在城市景观设计和建设过程中,海绵理论的整合和应用将增强景观的功能和作用,从而在实现水资源循环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同时美化城市。

关键词:海绵城市理论;城市建设;园林景观;应用

引言:近年来,城市建设步伐逐步加快。在城市建设过程中,随着经验的不断积累,人们对城市建设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过去,城市建设往往未能追求人们对高品质生活的追求。特别是面对下雨,城市的排水系统很难满足实际需求。海绵城市建设的概念是近年来提出的城市建设发展的概念。它已逐步应用于中国城市建设,取得了较为客观的成果。通过引入海绵城市建设理念,可以最大限度地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并与城市园林绿化建设相结合,使园林景观的实用价值和审美价值共存。

1 海绵城市建设理论的相关阐述

什么是海绵城市?所谓的海绵城市意味着无论何种外部环境变化或自然灾害,城市都能起到像海绵一样的“吸水”的作用,有效地应对和解决各种问题。从海绵城市建设理念在当今世界城市发展中的应用来看,园林景观建设的利用率较高,推广程度较大。海绵城市建设理论的应用极大地改善了城市景观建设的水平。

2 城市园林景观建设过程中海绵城市建设理论应用的意义

2.1 社会意义

海绵城市建设理论的提出和应用有利于解决当前城市发展过程中的各种问题。最具代表性的是雨水洪水灾害,将海绵城市建设理论应用于雨水灾害和污水处理,不仅可以缓解城市发展面临的水资源短缺状况,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维护自然水系,使城市与自然和谐发展。

2.2 经济意义

在海绵城市建设理论的实际应用过程中,最重要的是如何应对城市的自然水系,有效保护城市自然水系,使其能够面对自然的雨洪灾害。通过海绵城市建设理论的应用,可以干预城市地表径流,从源头实现节能减排目标,减少城市发展过程中排水系统的不合理财政支出。

2.3 生态意义

海绵城市建设理论本身就是一种生态理论,它符合生态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和特点。在城市景观建设过程中,海绵城市建设理论的应用可以大大增加绿化面积,降低硬化比例。同时,海绵城市建设理论的应用也可以实现雨水资源的充分利用,有利于缓解生态环境对城市发展带来的压力。

3 海绵城市建设理论在城市园林景观中的应用实践

3.1 海绵思想的构想

城市海绵的想法融入了园林绿化。注重绿色环保,使海绵城市的思想能够充分体现在园林景观中。而整个景观中的绿化以及一些辅助性的设备则好像是一块具有弹性的巨大海绵,当处于雨季经常产生降雨的时候,海绵就会发挥其他特殊的性质将水充分的吸收,等到雨季过去以后又会将吸收的水分挤出来进行利用,灌溉园区中的植物。在公园里,我们经常可以看到一些均匀分布的雨水收集仪器,并使用微弱和景观处理将这些仪器连接成一个完整的水系统。遇到雨季时,凹进的绿地中的水位将超过限制线,并通过管道排入市政管网。

3.2 实际建设中的应用

园林绿化工程主要以雨水渗透,净化,储蓄系统为主要实践依据,深入探讨海绵城建设的六大主要指导方针。它以园林绿地,道路和地面铺装以及生态停车场为基础。分析和阐述,从最大限度地完成生态景观设计目标的实践,实现维护生态,节约资源,美化环境的作用。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园林景观绿化花园式绿地方面应用

在花园式绿地建造方面融入海绵城市建设思想,将其打造成雨水花园,也就是在低冲击理念下所开发和挖掘的人工下凹式绿地。雨水可以在雨季和沙子和植物中聚集,并在联合作用实现进一步净化,然后渗透到地球表面成为地下水,或净化雨水将供应到花园浇水和景观水,以最大限度地利用雨水,减少浪费水资源。从而促进了生态和自然景观的发展,进一步实现了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在园林绿化工程中,景观建设是主体,园林式绿地是园林建设的主要理念。将景观游泳池设置在花园附近,使花园绿地不仅可以在收集和净化雨水后提供景观游泳池,还可以给人们视觉和感官享受,可以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此外,它可以在景观池周围铺上鹅卵石,并且种植具有更多净化能力的植物,打造水地景观,有清晰的层次感,这样当雨水很重时,它可以给人一种清新爽快的体验。当雨水很少时,它也可以使雨水可以在植物的作用下净化,用于景观池和浇水。

(2)园林景观绿化渗透式路面和铺地应用

渗透式路面是一种能够将雨水通过面层向下层渗透的路面,在雨水充足的地区以及雨季来临的时候又是非常的明显。园区中路面优先选择为渗透式路面,在广场、人行道以及各种行车道上面都可以使用。有三种主要的实施方案,如透水砖路面,透水混凝土路面和镶嵌砖路面。此外,还需要与广场的地形相结合,以实现降雨而不积水的效果。景观美化中使用的大多数方法都是渗透性砖路面。材料主要是多孔混凝土。主要铺设地点是路面和方形路面。这种方法的优点是显而易见的,不仅可以达到透水的效果,而且整体成本投资相对较低,非常环保。

(3)园林景观绿化生态停车场应用

生态停车场采用井字植草专用砖进行铺设,整体颜色为绿色,这种砖的使用强度很高,完全能够承受人员的踩踏以及小型车辆的行驶,同时砖的正中心位置又可以铺设草皮。相邻的两个停车位之间有一道长条形状的草坪进行分割,这种方式可以在满足使用要求的情况下最大限度的提高园林景观的绿化面积。当满足要求时,该方法可以最大化景观的绿化区域。在停车场中,主要使用扁平齿和柔性垫,当下雨时,停车场中的雨水可以通过后草皮引入生态沟槽中。每个停车位将设置一个齿以确定进入停车位的车辆的形状,以防止车辆压碎草坪,在每六个停车位之间留下一定的间隙,并在这些间隙上种植一些好的景观树,使停车场的整体景观效果更加和谐统一。

(4)对自然水系的利用

目前国内海绵城市的建设主要有三个途径。一是对城市原有生态系统的保护,最大限度地保护原有的河流、湖泊、湿地、坑塘、沟渠等水生态敏感区,留有足够涵养水源、应对较大强度降雨的林地、草地、湖泊、湿地,维持城市开发前的自然水文特征,这是海绵城市建设的基本要求。二是生态恢复和修复,即对传统粗放式城市建设模式下已经受到破坏的水体和其他自然环境,运用生态手段进行恢复和修复,并维持一定比例的生态空间。三是低影响开发,按照对城市生态环境影响最低的开发建设理念,合理控制开发强度,在城市中保留足够的生态用地,控制城市不透水面积比例,最大限度地减少对城市原有水生态环境的破坏,同时根据需求适当开挖河湖沟渠、增加水域面积,促进雨水的积存、渗透和净化。

结语

总而言之,城市建设中的园林景观建设是其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做好园林景观建设,将对推动城市建设发挥重要作用。海绵城市建设理念是一个相对科学合理的城市建设理念,符合当前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将其应用于城市景观建设过程应基于空间平衡,节水优先和系统,遵循规划,生态优先和当地条件的原则,从园林绿地建设,渗透性道路建设和公园式绿地建设入手,提高城市景观建设水平。

参考文献:

[1]季冬兰,孟勇,杨念东,等.海绵城市建设的思考——以武汉园林绿地建设为例[J].新建筑,2016(3).

[2]陆庆中.关于海绵城市建设理念在园林景观中的实践[J].工程技术:全文版:00149-00149.

[3]郭亚琼,颜二茧,吴丽梅,等.“海绵城市”建设设计工作的几点思考——以武汉市青山示范区海绵城市建设为例[J].智能建筑与城市信息,2016(10):27-32.

[4]罗琦.城市园林绿化与海绵城市的关系——以海绵城市建设中的绿色屋顶为例[J].河南农业,2017(8).

[5]王彭伟.浅析园林绿化与海绵城市的关系——以宁波为例[J].浙江园林,2016(2).

论文作者:徐林珍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2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11

标签:;  ;  ;  ;  ;  ;  ;  ;  

海绵城市建设理念在园林景观中的实践论文_徐林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