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黑龙江 齐齐哈尔 161002
摘 要:本文主要介绍了《网络设备维护》课程运用现代教学理念及相应技术手段完成技能的教授,如何使学生真正成为教学主体,积极主动地完成课程内容学习,对其它专业课程的授课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翻转课堂 过程性考核 高职教育
一、课程基本概况及教学条件
《网络设备维护》课程是高职电子通信类专业的一门专业课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该课程的学习目的是使学生掌握数据网络搭建、网络设备(路由器、交换机等)的基本配置方法及简单的故障处理。
该课程具有较强的实践性,但对于绝大多数高职院校相关专业来说,实训资源都相对贫乏,相关实训室并没有充足的与所需相适应的硬件网络设备,难以达到学生充分动手实做的目的,所以,很多专业教师在授课时都采用了虚拟仿真软件来完成相应的教学任务。在教学上应用比较成熟的仿真软件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思科公司的Packet Tracer,该软件操作简便,具有比较完备的课程考核设计;另一种是H3C公司的eNSP,该软件和实际环境设备结合较好。本课程设计主要是基于思科公司的Packet Tracer仿真软件来进行的。
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主要在实训室多媒体平台上使用讲授演示的教学方法,学生学习之后自己再进行练习,在学期之末进行整门课程的考核。该课程经过两个轮次的教学实施,教学效果并不理想。经过总结分析出存在的主要问题如下:学生自主学习、自我管理的能力不足,教学效果不好,效率不高;缺乏过程性考核,学生缺少时时学习的压力;学生个人智力能力条件不均衡,不能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的需求;学生缺少学习动力;教师亲自上手过多,成为教学的主体。
针对《网络设备维护》授课所存在的问题,经过课程授课设计及之后多轮次的教学实践修正,期望最终把该门课程打造成以“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为教学新常态,以过程考核机制为学生学习动力主线,运用互联网和信息多媒体教学资源,以仿真软件提供技能演练操作平台,以自动判分技能考核软件保证考核的公平、公正和高效。
二、基于现有教学条件的课程改革
仅仅具备严密的约束机制和自认为完美的教学设计是不够的,没有相应的完备的配套措施是不可能实现理想教学设计的,所以在教学设计之初要考虑哪些教学资源能够被使用以及是否可以容易获取。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现阶段高职学生都出生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后期,中国的互联网正是从那个时候开始起步,伴随着互联网的快速成长,互联网已经渗透到他们生活的方方面面。现在的学生人人手里都有智能手机,网络已经渗透到学生生活的各个方面,比如吃饭购物。学生拿着手机走入课堂,网络与他们如影相随。
学生课下学习所用的技能操作视频和考核试题要事先准备好,考虑到过程考核的次数较多,我们设计了基于思科仿真软件环境下的自动判分考核试题库,提高考核效率的同时,保证了考核的公平、公正、透明,杜绝了主观判分出现人情分的情况。由于所涉及的技能操作视频较多、工作量较大,我们特别进行了教学资源立项建设,以保证教学资源质量和数量。开学之初,建立网络共享平台(授课班级学生QQ群),把本门课程所涉及的18个基本技能操作视频全部共享到这个平台上。校园网络的全覆盖使学生获得资源变得简单快捷,学生通过下载技能视频观看自学,电脑在学生中的普及使学生安装仿真软件后即可随时操作验证自学效果。
每次授课都以一个专业技能操作为核心教学内容,在课下自学的技能视频绝大多数同学都不可能完全掌握、彻底领悟其内涵,都会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课上授课的一个主要目的就是要解决这些问题,教师通过答疑、演示等环节,使学生完全掌握该项技能而不仅仅是单纯的模仿操作。
课堂授课的另外一项内容就是考核学生对该项技能的掌握程度,18个技能考核贯穿整个学程,每次考核占总成绩的5%,平时占总成绩10%,使学生每节课都有适当的学习压力。同时,鼓励对该课程感兴趣、掌握好的同学提前学习剩余的技能,可申请提前考核,全部考核通过即该门课程结业,先过先结。每次考核70分以上为及格,在18次过程考核中,累计4次过程考核不及格者,本门课程成绩失格,下学期需重修;过程考核补考需达到70分以上,录入分数按照70分记;每次过程考核补考统一在下次过程考核之前进行。
三、存在问题
受就业招聘等一些非教学活动的影响,时常出现大量学生请假致使课堂教学秩序不能保持稳定。而持续的过程性考核需要良好稳定的教学环境,在这样的矛盾发生时,往往是以牺牲教学环节来保证招聘等其他活动正常进行,在学生的意识里教学和相应的考核会相应淡化,不良的现象示范效应容易造成恶性循环。
四、结语
高职教育应该为社会需求服务,按照各个行业岗位不同的需要培养各种直接应用型人才是教育教学改革的终极目标。高职教育的崛起是高等教育体制变革的结果,另外,新兴的高职教育历史短暂,没有过长的历史就没有阻止发展的条条框框和羁绊,所以就更容易接受新的教育教学模式与改革。基于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网络设备维护》课程教学改革仅仅是高职教育课程教学改革的缩影,随着时代的变迁及教学发展需要,课程教学改革将继续向纵深开展下去。
论文作者:杨大秋 刘晓南 李艳武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2016年10月总第10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11/23
标签:学生论文; 课程论文; 过程论文; 技能论文; 网络设备论文; 互联网论文; 课堂论文; 《教育学》2016年10月总第10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