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森林沼泽景观区表生地球化学特征及勘查地球化学技术方法研究

东北森林沼泽景观区表生地球化学特征及勘查地球化学技术方法研究

孔牧[1]2003年在《东北森林沼泽景观区表生地球化学特征及勘查地球化学技术方法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二十多年来,在东北森林沼泽区,虽然几经方法技术研究,在不同的历史阶段提出了不同的区域化探扫面方法技术。但是,由于已有的方法技术没有完全排除本景观区广泛分布的有机质干扰问题,使得已完成的区域化探扫面工作不同程度存在着两大问题: ①区域地球化学变差不明显; ②异常被弱化,与异常相关的地球化学分布规律性不明显。因此,该景观区内区域化探扫面的地质找矿效果不明显。造成上述结果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对森林沼泽景观区在表生作用下元素分散、迁移的机理等基础理论性问题研究力度不够,因而制定方法技术的依据不足。森林沼泽景观区表生地球化学作用有其特殊性, 这其中有机质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在很大程度上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元素的存在形式和迁移能力。因此研究森林沼泽景观区元素表生地球化学作用的机制,尤其是有机质的作用机理,是解决该区勘查地球化学方法技术的关键。本论文针对上述问题重点研究了森林沼泽景观区元素在各种表生介质中的地球化学分布特征,还研究了有机质在各种表生介质中的分布、构成,与元素的关系,包括在元素分散、富集过程中的作用,干扰机理等关键问题;同时研究了在制定方法技术中有机质的干扰特点、干扰程度和排除干扰的方法以及在化探工作中利用有机质的可行性等几方面内容。研究结果表明,在森林沼泽景观区,各介质的粗粒级部分(土壤为大于40目粒级,水系沉积物为大于60 目粒级)影响元素地球化学分布特征的主要是地质背景和元素本身的化学性质,有机质的影响甚微。在细粒级部分(土壤为小于40 目粒级,水系沉积物为小于60 目粒级)不论是土壤还是水系沉积物,有机质含量明显增加,对元素表生地球化学分布特征的影响大大增强。一方面有机质可以直接吸附很多元素,造成这些元素的次生富集;另一方面,有机质主要成分为胡敏酸、富里酸和胡敏素,在细粒水系沉积物中有机质含量是粗粒的29 倍,土壤表层是BC 层的8 倍。含量如此增加,大大改变了环境介质的物理化学条件,pH 值逐渐降低,电导率增高,增强了元素的活性,加大元素的迁移能力,从而改变了元素的表生地球化学分布特征。研究结果还表明,在泥炭中,几乎所有元素在细粒级均出现明显富集现象,

马晓阳[2]2006年在《我国东北森林沼泽区化探异常查证方法技术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森林沼泽区地球化学勘查工作已开展多年,但依据化探成果所发现的矿床却寥寥无几,效果很不理想,其主要原因是尚未找到行之有效的化探异常查证方法。本论文以黑龙江森林沼泽区为例,主要进行中大比例尺化探方法技术研究。研究内容包括:①对黑龙江森林沼泽区进行地球化学亚景观类型划分;②研究不同亚景观类型元素表生迁移、富集规律;③寻找能够反映内生金属矿床信息的表生介质及元素的存在、迁移形式;④提出森林沼泽区不同亚景观类型的化探异常查证思路和方法技术。黑龙江森林沼泽区可划分为六个亚景观类型:上黑龙江低山丘陵亚景观类型、呼中—塔河中低山亚景观类型、黑河—孙吴低山丘陵亚景观类型、小兴安岭—张广才岭中低山亚景观类型、完达山低山丘陵亚景观类型、镜泊湖—鸡东新生代玄武岩覆盖亚景观类型。不同的亚景观类型应采用不同的异常查证方法。本论文从表生介质与内生成矿作用相联系的观点出发,根据表生介质中元素的存在、迁移形式,分别对森林沼泽区不同亚景观类型Au及Cu、Pb、Zn异常查证方法进行了研究。依据研究成果,选择两处异常进行了试点查证,发现金矿化一处,钼矿化一处,证明了方法技术的有效性。总之,论文系统地研究了黑龙江森林沼泽区中存在的主要亚景观类型,研究了各亚景观类型中表生介质的物质组成、粒级分布、元素含量变化、元素的表生存在、迁移形式以及与内生金属矿床的关系,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森林沼泽区化探异常评价、查证的思路和方法,并在试点研究中取得了满意的成果。不仅为今后的矿产勘查提供了方法,也为该区进一步的理论研究奠定了基础。

奚小环, 李敏[3]2012年在《中国区域化探若干基本问题研究:1999—2009》文中研究表明1999—2009年,中国区域化探发生了根本性改变。主导思想是以地球化学理论为指导研究区域化探方法技术问题和进行矿产资源潜力评价。区域化探方法技术研究的基本要求是最大限度保持原生地球化学分布特征,表生地球化学条件下采样物质问题是区域化探方法研究的核心,样品采集应以代表地质找矿信息的基岩物质成分为原则,在全国范围内最大限度地保持采样物质的一致性。基于成矿地球化学理论建立资源潜力地球化学评价方法和实行地质找矿定量预测,使勘查地球化学从单纯方法手段上升到指导地质找矿的理论高度。主要标志是在全国建立完整的区域化探工作方法技术系统和实行样品分析质量全程监控。在区域化探高精度数据基础上绘制与出版精美的地球化学图集,使区域地球化学图精确地反映地质背景分布与异常特征,促进区域化探数据信息深度开发和利用,建立具有从区域、普查到详查进行全过程独立开展资源调查、评价和预测的方法技术体系和工作程序。区域化探长期支撑中国地质找矿工作,是整个地质找矿工作的先导。随着新一代地区和全国地球化学图的形成,将在基础地质和成矿规律研究以及揭示重大地质事件等方面提供新的发现、新的认识和新的观点,对于未来中国勘查地球化学和整个地质工作产生重要影响。

金浚, 陈伟民, 丁汝福[4]2006年在《森林沼泽区景观地球化学特征与勘查方法》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对我国东北地区森林沼泽景观地球化学特征进行了研究,提出该类地区表生条件下元素迁移集散分布规律和对地球化学异常的一些影响因素。通过已知矿区找矿方法试验研究和找矿预测区示范性测量,制定出一套森林沼泽景观中大比例尺化探工作方法与异常查证评价技术。

张玉明, 张保平, 马秋霞[5]2017年在《大兴安岭南段森林沼泽区地球化学找矿方法研究——以内蒙古呼伦贝尔市忠工屯一带1∶5万矿调为例》文中提出分析了大兴安岭南段森林沼泽景观地球化学的特征,根据地形地貌、水流、植被和沉积物介质成分,将森林沼泽区水系-沟谷体系划分为8种类型。总结出该类地区表生条件下元素迁移、集散、分布规律,Pb、As、Sb、Mn和部分Au、Mo常分布于较粗粒级,富集于-4~+40目粒级的概率是46%~71%;而Ag、Cu、Zn、Hg和部分Au较多分布于细粒级,富集于-4~+60目的概率是46%~60%。根据水系沉积物测量结果,统计计算了主要地质单元的元素含量和变异系数,计算了各地质单元元素平均含量与测区平均含量的比值,以此来研究和说明元素在区内各地质单元的分布、分配和富集特征。据此,在矿调工作中,应用森林沼泽景观中地球化学工作方法与异常查证评价技术,在大兴安岭南段森林沼泽区查证了大量的找矿线索。

李向文, 张纯歌, 李庆录, 王献忠, 刘涛[6]2013年在《大兴安岭北部富克山地区勘查地球化学工作方法探索》文中认为大兴安岭北部为典型的森林沼泽景观区,勘查地球化学找矿方法在该区找矿工作中起到了重要作用,这一特定的景观内大区自然环境相同,而局部地质、地貌条件、植被发育程度、风化程度等各有差异,必将影响工作方法的选择及其应用效果.通过富克山地区1/5万水系沉积物测量及后期查证的工作,以生产与试验相结合,对水系沉积物测量及后期土壤地球化学测量工作方法进行了探索研究,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认为富克山地区应属中低山森林沼泽亚景观区,水系沉积物测量采样介质可以采用细砂、粉砂、岩屑,野外样品初加工方法为水筛,野外样品初加工粒级为-10~+60目.二级查证1/万土壤地球化学(剖面)测量,采样层位为B层,介质以褐黄色、土黄色土壤为主,初加工粒级为-40目,初加工方法为干燥后过筛.

赵丕忠[7]2013年在《大兴安岭北段上坑锅铅锌矿床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及找矿方法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大兴安岭成矿带是中国最重要的有色金属成矿带之一,资源潜力巨大。本文经对该区1:20万区域化探扫面资料重新进行数据处理,依据主要元素区域地球化学场特征厘定了得尔布干、伊尔施-鄂伦春、查干敖包-五岔沟-多宝山叁条北东向主干断裂带的边界与延长位置,新提出了乌奴格吐山-多宝山一带存在东西向基底大断裂;总结了区域金属矿产分布时空规律,首次将大兴安岭北段划分为3个Ⅲ级成矿亚带;指出大兴安岭西坡成矿作用独特,是重要的铅锌银、钼和铀矿资源潜力区。系统阐述了矿权靶区筛选理念、依据、方法、步骤;探索出森林沼泽景观区的“自由网土壤测量”和“高密度化探”方法;建立了从预查到普查再到详查的勘查地球化学解译图表模型体系和金属矿勘查方法组合;在大兴安岭北段23个探矿权中先后找到了上坑锅铅锌矿等6处大-中型矿床,空白区找到具有经济价值矿床成功率超过26%,证实了选区与勘查方法的有效性,其中上坑锅矿区截止2013年,探求各级别Pb+Zn金属资源量超过150万吨。总结了上坑锅铅锌矿的矿床地球化学特征。其中元素含量及变化特征、元素组合、浓度分带及异常面积是判别矿床剥蚀程度的重要标志;Ba的负异常值是判别火山口的地球化学重要指标;单一地质条件下Pb、Zn频率分布直方图呈“双峰”式分布以及低温元素与中高温元素异常形态的显着差异是判别两期迭加成矿作用的标志;建立了矿床原生晕呈Pb-Cd–Ag-Zn-As–Bi-Cu–Co-Mo垂直分带总序列,并阐明了多条矿体形成迭加晕是造成元素逆向分带的原因;因子分析揭示的Ag与多个元素密切相关是矿区Ag分布分散的本质原因。总结了矿区控制富矿体的主要地质要素是与火山口密切联系的放射性断裂;找矿标志是高岭土化+绿泥石化蚀变+脉状强硅化蚀变组合;成矿物质来源以幔源为主,成矿时代为早白垩世,矿床成因为陆相火山热液型;建立了成矿与找矿模型;提出的以Pb+Zn综合指标圈定矿体的技术方法将有经济价值的工业矿体资源量估算值增加5%以上。

杨少平, 刘还林, 刘新华, 王会锋, 孔牧[8]2009年在《森林沼泽景观区水系沉积物中腐殖作用的地球化学特征》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水系沉积物是森林沼泽区的主要表生介质之一,对其中的有机碳、胡敏酸、富里酸和胡敏素分布状况以及富里酸相和胡敏酸相Cu、Pb、Zn、Ag、Sb、Mn、Mo、Ni、As、Hg的分布特征进行了研究。发现有机质主要由胡敏素组成,其含量可占有机质的2/3左右,地球化学活性很强的富里酸和胡敏酸占腐殖质总量1/3左右。影响半数多元素在水系沉积物中地球化学活动性的主要腐殖酸是富里酸,而影响Hg、Ag、Pb、Sb的是胡敏酸。

孔牧, 杨少平[9]2008年在《森林沼泽景观区有机质对元素表生地球化学特征的影响机制》文中提出有机质干扰是困扰森林沼泽景观区化探工作多年的问题。对有机质对元素表生地球化学特征的影响机制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有机质主要通过直接吸附元素和改变环境的物理化学条件这两种方式对元素表生地球化学特征产生影响,两者之间又存在着密切的关系。研究结果较好地解释了由于有机质的干扰而使化探异常发生的变化。

卢猛[10]2017年在《森林沼泽覆盖区浅钻化探技术研究与应用》文中提出由于覆盖层的存在,常规化探方法在森林沼泽覆盖区难以发挥理想作用。为了解决森林沼泽覆盖区的找矿问题,杨少平等尝试对原有化探方法尤其是化探异常追踪方法进行改良,但在常规化探方法基础进行的改良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覆盖层的干扰问题。王学求等尝试采用深穿透地球化学方法解决森林沼泽覆盖区的找矿问题,但该地质景观区处于冷热交替、降水较多的地区,其多变的自然条件不利于弱缓信息在地层中稳定的保存,深穿透地球化学方法在森林沼泽覆盖区同样只能取得一些局部的成果。纵观森林沼泽覆盖区40年来的化探历史,上述化探技术方法距离在该地区取得全面找矿突破还有很大距离。本文详细考察了森林沼泽覆盖区覆盖层的结构,研究了含矿信息在覆盖层中分布的模型,得出残(坡)积层以及基岩是该地区化探采样最佳介质的结论。在多宝山某矿区进行了浅钻化探扫面测试。从化学元素符号异常图上可以清楚的显示出该区域元素分布情况,以及土壤、残(坡)积层及基岩层各层元素分布状况,并圈定了一条Au成矿带和一个Cu矿集区。在青松山矿区,得到了该地区清晰的元素分布图,从图上可知该区域元素分布的规律。在长胜二队矿区,利用浅钻化探图与土壤异常进行了对比,得知浅钻地球化学图与土壤异常图有相似性,但浅钻地球化学图更加清晰和准确。在二龙山矿区,利用浅钻地球化学剖面检查了相位激电异常,其结果显示该异常为矿致异常,成矿元素为Au,且成矿位置位于相位激电异常高值区的边缘。利用浅钻与现场快速分析技术结合,形成了“浅钻-化探”快速勘查技术,该技术可以快速发现和追索异常,可大幅提高勘查效率。浅钻化探剖面测量可以同时对化探异常和物探异常进行检查,可有效提高异常检查的效率和准确性。总之,浅钻化探技术彻底解决了覆盖层对化探技术的制约,在森林沼泽覆盖区找矿技术方法领域取得了全面突破。

参考文献:

[1]. 东北森林沼泽景观区表生地球化学特征及勘查地球化学技术方法研究[D]. 孔牧.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03

[2]. 我国东北森林沼泽区化探异常查证方法技术研究[D]. 马晓阳.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06

[3]. 中国区域化探若干基本问题研究:1999—2009[J]. 奚小环, 李敏. 中国地质. 2012

[4]. 森林沼泽区景观地球化学特征与勘查方法[J]. 金浚, 陈伟民, 丁汝福. 地质与勘探. 2006

[5]. 大兴安岭南段森林沼泽区地球化学找矿方法研究——以内蒙古呼伦贝尔市忠工屯一带1∶5万矿调为例[J]. 张玉明, 张保平, 马秋霞. 西北地质. 2017

[6]. 大兴安岭北部富克山地区勘查地球化学工作方法探索[J]. 李向文, 张纯歌, 李庆录, 王献忠, 刘涛. 地质与资源. 2013

[7]. 大兴安岭北段上坑锅铅锌矿床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及找矿方法研究[D]. 赵丕忠.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13

[8]. 森林沼泽景观区水系沉积物中腐殖作用的地球化学特征[J]. 杨少平, 刘还林, 刘新华, 王会锋, 孔牧. 物探与化探. 2009

[9]. 森林沼泽景观区有机质对元素表生地球化学特征的影响机制[J]. 孔牧, 杨少平. 物探与化探. 2008

[10]. 森林沼泽覆盖区浅钻化探技术研究与应用[D]. 卢猛.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17

标签:;  ;  ;  ;  ;  ;  ;  

东北森林沼泽景观区表生地球化学特征及勘查地球化学技术方法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