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德惠市第二实验中学 130300
新课改,新举措。在高考复习中如何结合学生的实际加强复习备考的针对性、提高教学活动的有效性成为我们每位一线教师必须不断研究的课题。下面就历史高考复习中应当注意的问题做一简单探析:
一、精读《考试说明》,明确考试目标
《考试说明》是高考复习的指导性文件,认真钻研《考试说明》,吃透精神实质,往往关系到高考复习的成败。研读时不仅要抓住考试内容和试卷结构的变化调整,更要深思“总体保持稳定,深化能力立意,积极改革创新”的指导思想,还要重视对历史学科知识层次要求、学科能力要求的理解。不同的知识点,对考生的理解能力、探究能力、获取信息能力、综合运用能力和学科素养都有不同的要求。复习时我们应当看一看这些要求是否得到了应有的训练。考试说明中的“题型示例”,是从近些年高考中筛选出来的区分度很高的优秀题,有很好的代表性,对以后的高考命题有很好的参考价值。用好《考试说明》中的“题型示例”,能提高高考答题能力。所以我们要认真研究这些题目,必将收到事半功倍之效,特别是对提高高考答题能力大有益处。只有细读、精读《考试说明》,才能明白考什么、考多少、怎样考。
二、重拾遗忘知识,完善知识网络
历史复习应该注意指导学生回顾课本,但又绝对不像新授课那样按部就班。老师往往会以专题的形式加大横向关联内容的联系,特别注重指导帮助考生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抓住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增强学科内综合能力。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首先要找到能把前后知识串联起来的相关问题,这样的相关问题我们能找到的越多,我们对课本前后贯穿的角度越全面,我们对知识点的把握就会越准确,我们思考问题的时候也就越全面。我们要把串联这些知识的关键所在,在自己的教学设计和试题选择中充分体现。
三、精选多变习题,提升能力层次
由于题海战术的影响,考生们都以做多少套练习来衡量复习的投入度,殊不知有的练习属于同一层次上的重复劳动,有的还会形成负迁移,重点得不到强化。所以必须抓住典型问题进行变式训练,扩大解题收益,提高能力层次。
例题的处理,不能停留在有方法、有思路、有结果就认为大功告成,草草收兵,曲终人散,就太可惜了。要抓住一些典型问题,进行一题多变,借题发挥,充分训练思维的灵活性;反思过程与策略,发展思维的严谨性;反思错误,激活思维的批判性; 反思关系,促进知识综合和方法升华。学会典型问题的引申变化、类比变化,有利于学生知识和方法的巩固,有利于学生递进思维能力的发展;开放性变化,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应用性变化,有利于考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
四、规范答题要求,注重信息反馈
在高考和平时训练中,材料解析题的失分率都是特别高,学生往往答非所问、表述错误,回答不完整,或学科专业术语应用不准确。因此,在复习中要为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创设机会。一是要让学生多回答问题,若回答不对或不完整时,教师不急于讲出来,而应启发引导学生再思考,直至回答正确和完整;二是培养学生善于总结的能力,复习基本概念时要让学生用自己的话复述出来,能把概念变成自己的语言,也会提高答题规范的能力;三是多训练材料解读能力,我们应该充分利用每次考试和训练的机会,指导学生尽量使用学科专有名词或专业术语进行作答,防止会而不得分;四是教师要复习教学过程以身作则,使用专业术语准确,以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五、加强心理疏导,轻松面对高考
1.指导学生正确对待每一次考试。在高三复习过程中,考试是频繁的。不同程度的学生对待考试成绩的看法不同,成绩较好的学生,由于受高考一试定终身的负面影响,许多同学对考试成绩的重视程度远远超过了考试本身所起的作用,从而每次考试都计较考分,成绩较差的学生往往以消极的态度对待考试。这些观念若不及时予以改变,将直接影响复习的效果。教师要善于发现并及时地引导学生换一种方式思考,让学生真正明白平时的每一次考试都是练兵的绝好机会,都能够暴露自身存在的问题,有利于在后续复习中进行针对性的查漏补缺,总结经验教训,从而在高考中不犯错误或少犯错误;既不能因一时失误或遇到困难而气馁,也不能因成绩进步而沾沾自喜。同时对考分低的学生应更加关心,多加以指导,他们是提高平均分的最有效的力量。
2.创设良好的复习心理环境和教学环境。人的心理和行为受各种环境因素的影响,对大多数高三学生来说影响最大的恐怕就是升学压力和竞争压力了,如果处理不好就可能带来消极影响,这对复习是极为不利的。教师是学生复习的领导人,因此,教师上课要不断地激发学生复习的热情,课堂上要利用各种有利时机指导学生正确地认识自己,以明确的目标、良好的意志力调节自己,变压力为动力;从自己的基础和实际出发,扎扎实实地复习;同时也要愉快地接纳每一位学生,充分肯定学生的进步,找出存在的问题及时弥补。
3.加强应试心理指导。在平时的考试中要不断教给学生一些应试方法和策略,让他们在复习的训练中熟练掌握。如:“我难人难,不要畏难;我易人易,不可大意”、“慢做会求全对,稳做中档题一分不浪费,舍去全不会”的应试策略,养成“遇难不怕,遇多不急,遇易不松,遇烦不躁,遇新不惊,遇旧不轻”的良好的应试心理。
论文作者:吕亚洲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7年3月总第22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3/24
标签:能力论文; 考试论文; 学生论文; 自己的论文; 知识论文; 学科论文; 教师论文; 《教育学文摘》2017年3月总第22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