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军93062部队卫生队 吉林省吉林市 132102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不断进步,我国综合国力日益提升,国家逐渐加强对教育事业、文化事业和体育事业等诸多领域的重视,以期提升我国在国际的知名度。本文针对运动疲劳的生理生化机制进行研究,主要目的就是为了了解运动训练中,能够导致人体运动疲劳产生的原因和机制进行分析,以便为日后提升人员的训练能力,提供宝贵的建议。本篇文章主要对运动中枢疲劳的生理生化机制进行分析,同时探讨外周运动疲劳的生理生化机制。
关键词:运动疲劳;生理机制;运动中枢
前言:随着部队军事训练与考核“真、难、严、实”等要求的实施,对部队官兵的体能提出了更高要求。本文关于运动疲劳的生理生化机制研究,具有重要的实践研究意义,主要体现为,本文通过对运动中枢疲劳的生理生化机制分析,对训练人员在锻炼过程中出现疲劳的原因进行了探讨,同时也分析了参训人员能够承受的最大限度上的疲劳;另外,也通过对人员训练过程中细胞的代谢和凋亡分析,探讨参训人员的实际训练量。能够为训练提供宝贵的建议,并为促进人员体能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运动中枢疲劳的生理生化机制分析
(一)乙酰胆碱和多巴胺的生理生化机制
在对运动中枢疲劳的生理生化机制进行分析过程中,发现乙酰胆碱和多巴胺是运动中枢疲劳生理机制中的重要因素,因此在分析运动中枢疲劳生理机制时,首先展开对此两种要素的生理化机制分析[1]。如表1所示为体内不同出汗量所致的生理机制变化情况,根据表1可知,在肌肉工作能力不断下降的情况下,体内的水分与电解质将会丢失5%,也因此能够分析出,参训人员在运动前和运动后大脑中的乙酰胆碱含量是不尽相同的,在通过实际的调查发现,在人员运动约5分钟后,体内的乙酰胆碱含量变化是极为明显的,并存在下降的趋势,能够引起部队官兵的兴奋。多巴胺在人体的存在,则主要以兴奋性的化学神经物质形式存在,其在适当训练后,能够有效缓解参训人员的肌肉紧张和缩紧情况,尤其在经过训练后体力达到极限时,体内的多巴胺将会在脑内区呈现出上升的趋势,而在人员持续不断训练4小时以上,多巴胺将会逐渐下降,由此使参训人员感觉到疲劳。
(二)氨与一氨基丁酸的生理生化机制
氨与一氨基丁酸的生理化机制研究,也是对运动中枢生理生化机制的重要分析要素,主要由于氨是蛋白质经过新陈代而形成的产物。一般而言,氨的产生与消除是保持在平衡状态下的,而人员在训练运动后肌肉会随之运动,氨也随之产生,通过血液的形式到达脑组织,其在脑组织中产生的新陈代谢若无法及时排除体内,将会人员在训练过程中控制大脑的能力下降,从而导致参训人员对事物的判断逐渐出现混乱的现象,由此形成运动疲劳[2]。一氨基丁酸在参训人员脑组织中的含量则相对较高,人在高强度的训练后,氧化酶的活性会随之提升,而一氨基丁酸的浓度也会呈现出升高的现象,并在参训人员不断的训练过程中,随着氧化酶活性的下降而不断降低,从而使参训人员产生疲劳的现象。
二、外周运动疲劳的生理生化机制分析
(一)肌细胞膜与细胞凋亡的生理生化机制
在对外周运动疲劳的生理生化机制分析过程中,首先要针对肌细胞膜与细胞凋亡的生理化机制进行分析,主要是由于肌细胞膜是细胞内外相关物质和介质进行交换的场所,是肌肉细胞代谢与传递的重要因素,肌细胞膜的完整性能够影响部队官兵肌肉的功能,不少研究认为,参训人员的长时间训练和运动将会导致胰岛素浓度下降,从而使人员在训练过程中逐渐产生疲劳。而细胞凋亡则意味着人员的训练和运动达到一定的极限,细胞凋亡主要是由于血管受牵拉力较为严重,亦或是氧自由基含量的不断上升等,将会逐渐导致参训人员的运动能力大幅度下降,由此应停止对参训人员的训练。
(二)代谢物累积与能源消耗的生理生化机制
代谢物累积与能源消耗的生理生化机制,也是对外周运动疲劳的生理生化机制进行深入分析的重要因素之一。乳酸的新陈代谢状态在正常状态下是相对平衡的,但人员在一定强度的训练和运动过程中,将会长时间的的进行无氧运动。因此将会导致参训人员体内的乳酸产生大量的新陈代谢物,并无法及时的将代谢物有效的排除,由此形成了代谢物的累积,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参训人员的肌肉产生无力现象,由此使参训人员产生疲劳[3]。此外,能源消耗生理生化机制体现为,参训人员在运动训练过程中对身体相关能源的消耗,首先体现在对身体中糖原的消耗,在运动量持续进行的情况下,参训人员体内将会自觉的对糖原进行消耗,以补充参训人员体力,而待糖原被消耗完毕后,将会使参训人员逐渐产生疲劳。
结语:在网络信息化的新时代下,经济发展逐渐呈现出全球一体化的趋势,能够预见到在日后的发展进程中,世界各国之间的联系将会日益密切。我国虽然仍处于发展中国家,但是我国在国际中已经逐渐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尤其是在军事训练领域中,世界性的军事比武和军事合作在逐步增多,对人员的体能素质要求也越来越高。本文对运动疲劳的生理生化机制进行研究,主要是为了了解人员训练疲劳产生的原因,以及其在训练过程中的最大运动量,以此为日后部队体能训练提供宝贵的建议,促进部队官兵体能的提升,为提升部队战斗力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李清正,徐新保,李增民.不同训练周期中运动员疲劳诊断的研究[J].体育科学,2013,33(07):29-33.
[2]顿耀山,石月,彭晓庐,等.中药运动营养补剂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J].食品科学,2013,60(15):415-423.
[3]徐宝丰,薛亮.力竭运动对不同状态白鼠生理生化指标研究[J].湖北体育科技,2015,70(07):583-586.
论文作者:任海霄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6年第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7/22
标签:人员论文; 疲劳论文; 生理论文; 机制论文; 生化论文; 将会论文; 中枢论文; 《健康世界》2016年第9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