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创伤救治在急诊外科护理中的护理效果分析论文_张晴晴 郑艳艳

张晴晴 郑艳艳

(亳州市人民医院急诊外科;安徽亳州236800)

摘要:目的:分析对创伤救治在急诊外科护理中的护理效果。方法:以实施“急诊护理流程”期间收治的创伤患者37例作为观察组,以实施常规急诊外科护理期间的创伤患者作为对照组,对比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病情评估、转运、抢救时间,分别(2.6±0.3)min、(5.1±0.5)min及(40.2±3.5)min、抢救成功、死亡及对护理满意的患者,分别占97.3%、2.7%以及97.3%。对照组病情评估、转运、抢救时间,分别(6.9±1.3)min、(12.3±1.3)min及(64.1±4.1)min、抢救成功、死亡及对护理满意的患者,分别占81.1%、18.9%以及75.7%。两组数据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实施“急诊护理流程”,能够缩短急诊创伤患者的救治时间,改善抢救结局,提升患者满意度。

关键词:创伤救治;急诊外科护理;抢救结局;急诊护理流程

近年来,交通以及建筑等行业的发展,使得急诊创伤患者的数量明显增多。急诊创伤患者,多伴有出血、骨折等症状,如未妥善处理,易诱发失血性休克等并发症,危及患者的生命[1]。有研究指出,将“急诊护理流程”应用到急诊外科护理中,有助于改善抢救结局。本文于本院2017年11月~2018年11月实施“急诊护理流程”期间收治的创伤患者中,随机选取37例作为观察组,阐述了基于“急诊护理流程”的急诊外科护理方法,观察了护理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实施“急诊护理流程”期间收治的创伤患者37例作为观察组,患者性别:男/女=21/16,年龄(42.85±20.41)岁,致伤时间(85.96±30.11)min。以实施常规急诊外科护理期间的创伤患者作为对照组,性别:男/女=22/15,年龄(43.62±18.49)岁,致伤时间(86.47±28.67)min。两组患者具有可比性(P>0.05)。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实施急诊外科护理,针对出血者,应予以止血。伴有骨折者,需予以固定。呼吸困难者,应给予吸氧。

观察组实施“急诊护理流程”,方法如下:(1)评估病情:急诊创伤患者,多合并不同器官损伤。为提高抢救成功率,应首先对患者的意识进行评估,进而判断其创伤部位与病情。为提高病情评估效率,应将计算机系统应用到评估过程中,输入患者的生命体征,明确病情。针对病情严重者,应立即为其开放绿色通路,尽快抢救。针对病情较轻者,建议首先观察。(2)转运:转运期间,应实施“分工站位法”对患者进行护理。①应由1名护理人员位于患者头部,给予吸氧。伴有恶心呕吐者,应将头偏向一侧,预防误吸,避免呼吸道堵塞。针对呼吸道存在分泌物者,应予以清理。伴有舌后坠者,应将舌体拉出固定。②位于患者中部的护理人员,应负责建立2条乃至以上的静脉通路,便于输血及给药,扩充血容量,预防失血性休克,纠正水电解质失衡。③位于患者脚部的护理人员,应负责对患者的生命体征进行监测。(3)抢救方法:①止血:针对体表伴有创伤者,应采用敷料加压包扎止血,并将出血患肢抬高。出血量大者,建议使用止血钳止血。②固定:伴有骨折者,可采用常规方法给予固定,减轻患者的痛苦。③心理干预:为预防应激反应,针对无意识障碍者,应对其进行鼓励、安慰,提升患者的依从性。④术前准备:急诊创伤患者,多合并多个系统及器官疾病。为降低死亡率,护理人员应与多科室医生配合,对疾病进行处理。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1.0软件处理数据,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P<0.05视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抢救效率对比

观察组病情评估、转运、抢救时间,分别(2.6±0.3)min、(5.1±0.5)min及(40.2±3.5)min,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见表1:

3 讨论

急诊护理流程为急诊护理模式的一种,要求在分析急诊患者病情特征、护理需求的基础上,制定一整套完善、科学、规范的护理计划,以该计划为基础,执行护理操作[2]。与常规急诊外科护理模式相比,该模式下,护理人员可有秩序的展开护理工作。以之为基础,对创伤患者进行护理,可有效改善护理结局[3]。

当患者入院后,及时评估病情,为病情严重者开放绿色通路,可有效降低患者的死亡率,且能够提高资源分配的合理性[4]。转运过程中实施分工站位法,可降低每位护理人员的护理强度与难度,减少护理风险,提升护理效率。通过止血、固定、纠正休克等方式对创伤患者进行护理,并与不同科室医生密切配合进行操作,对抢救效率的提高,具有积极意义[5]。本文研究发现,实施急诊护理流程后,患者病情评估、转运、抢救时间,分别(2.6±0.3)min、(5.1±0.5)min及(40.2±3.5)min,与常规护理相比,患者急诊效率明显提升。本组抢救成功、死亡及对护理满意的患者,分别占97.3%、2.7%以及97.3%,与常规护理相比,优势显著(P<0.05)。本文的研究结果,证实了“急诊护理流程”在创伤患者急诊外科护理中的应用价值。

综上所述,实施“急诊护理流程”,能够缩短急诊创伤患者的救治时间,改善抢救结局,提升患者满意度。

参考文献:

[1]宫秋芳.不同护理方式在急诊外科清创缝合术患者应用中的效果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9,17(07):176-177.

[2]唐蓉.分层级护理管理模式对急诊外科护理质量及患者满意度的影响[J].当代护士(中旬刊),2019,26(03):188+191.

[3]崔萍,郑喜灿,汪铭洁.无缝隙护理在严重多发性创伤患者急诊抢救中的应用[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8,35(22):60-63+70.

[4]秦秀芳.多学科协作护理模式在急诊外科危重病人院内转运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2018,32(13):2153-2156.

[5]胡妙仙,谢红燕,朱海飞.急诊外科胸腹部创伤手术后切口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相关危险因素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7,27(01):128-131.

作者简介:张晴晴,女,本科,1989年6月-,护师。

论文作者:张晴晴 郑艳艳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9年7月1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1/5

标签:;  ;  ;  ;  ;  ;  ;  ;  

对创伤救治在急诊外科护理中的护理效果分析论文_张晴晴 郑艳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